重生年代:我成了农家小锦鲤 第203节

      倒是原来的畅春大酒店,地方足够大,要桌子的桌子,要椅子有椅子,而且搬迁的时候,只带走了部分餐具,只需要稍做添加就能开伙。
    初三一大早,刘青松就催刘欣雨送他们去畅春园。
    刘欣雨心里其实也是有点着急的,毕竟聚会就在明天,餐馆却已经歇业一周,今天的任务还是挺繁重的。
    既要确定并采购开伙必需的一应厨具和调味品,还要收拾打扫卫生,更需要提前将取暖的锅炉好好检查一番,当然能提前烧起来是最好的。
    只是他们这几个人手要收拾那么大个餐馆确实有些紧张,难怪刘青松一大早就开始咋呼。
    “奶,我的作业已经完成得差不多了,我一起去帮忙吧。”刘新菊是个十分懂事的姑娘,一边说一边把桌上的作业收拾起来。
    刘新尧倒也想跟着去,可惜再过两天就要回学校补课,如果今天去帮忙的话,只怕完成不了作业,只能抿了抿嘴,继续埋头写作业。
    刘新诚年龄小,就算已经完成了作业,就算他跟着过去,大概也只有帮倒忙的份,倒不如乖乖地留在这边,由他来监督二哥学习,让大哥也去帮忙。
    于是就这样愉快的决定了。
    刘欣雨把吉普车留在南街胡同,开着放假前于敏特地让人送来的那辆九座面包车直奔畅春园。
    一到餐馆,陈招娣与刘青松就直奔厨房,确定要采购的厨具和缺少的调味品,开了个单子交给刘欣雨让刘欣雨负责采购,其他人撸起袖子开干。
    待刘欣雨采购回来,发现自己那辆吉普车就停在餐馆前面的停车场,不用想都知道张洪亮也来了。
    进到餐馆,果然张家父子都在,而且一人手上拿着抹布正在擦拭桌椅,一人手上拿着小榔头正帮忙修理桌椅。
    看到刘欣雨两手拎着东西进来,张洪亮连忙放下手中的抹布,要去接刘欣雨手上的东西。
    刘欣雨往停车场方向看了看:“张大哥,你穿上大衣,车上还有。”
    张洪亮笑着点了点头,把大衣往身上一套,快步跑向停车场。
    刘欣雨不但采购了陈招娣和刘青松开的单子上所有东西,另外还买了些她认为必须的东西,当然还有为明天的聚会准备的糖果点心和鸡鸭鱼肉。
    “欣雨,这些明天再买也来得及。”看着刘欣雨和张洪亮一趟趟搬回来的东西,要不是张家父子在场,陈招娣肯定要指着刘欣雨骂她败家了。
    刘欣雨嫣然一笑道:“奶,遇到就要买回来,大过年的,谁知道明天有没有?要是没有,我同学来了,吃啥呢?!”
    “那也不用买这么多!”看到张洪亮又拎了一大块牛肉进来,陈招娣再也忍不住轻声责备道。
    第379章 出自家人之手
    刘欣雨却乐呵呵地指着牛肉道:“奶,平时可买不到这么新鲜这么好的牛肉,今天是赶巧了,正好被我遇到,就多买了些,等针对儿回去,咱们把这块牛肉都带回去,奶,我老想吃你做的做牛肉丸子,牛肉馄饨,哎呀,不能再说了,再说下去我都要流口水了!”
    难得被刘欣雨挽着胳臂撒娇,于是陈招娣再也说不出责备的话,嗔了刘欣雨一眼,心里却已经在想该怎么调味,牛肉丸子、牛肉馄饨才最好吃。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个上午餐馆就被收拾得有模有样。
    虽然谈不上纤尘不染,却绝对算得上窗明几净。
    中午刘青松掌勺,准备就在这里开伙,正好试试灶,也看看还有什么不足。
    不足之处,下午就可以麻溜地补上,免得明天客人进门,缺东少西手忙脚乱,同时也是为餐馆的开业做准备。
    既然要在这里开伙,当然不能落下南街胡同那两个小的,刘新建主动开车将两个小接过来。
    餐馆的大灶火力确实猛,刘青松开始的时候,还是有些不太适应。
    在刘厚兴的指点下,渐渐掌握了大灶的火力,很快就上了手,直呼痛快。
    有了中午这顿的实践,厨房缺啥一目了然,吃过午饭稍事休息,刘欣雨带上陈招娣又出去进行了一番采购。
    祖孙二人采购回来,方木匠已经按刘欣雨要求让家里的大儿子送过来的几张大圆桌过来。
    初四的聚会十分成功,这次聚会的人数也有些出乎刘欣雨的意料之外,除了同系的同年级的同学,甚至还有几个外系的、不同年级的校友。
    七七级西语系在京的同学,除了张娇没来,其他同学齐刷刷全到了。
    看着接二连三到来的同学和校友,刘欣雨不得不让跟着过来帮忙的刘新建和张洪亮一个开车出去采购,一个开车去北湖胡同摘菜。
    按照最初的设想,西语系七七级的同学能坐满一张圆桌就算不错了,因此刘欣雨只让厨房准备了大概一桌半左右的菜。
    现在嘛,笃定得分两桌,厨房准备的桌当然就不太够了。
    所幸肉菜买得多,后厨还养着两只鸡、两条鱼没杀,还可以把昨天做好的牛肉丸子用上,再加上京城冬季吃不到的新鲜青菜端上桌,足够丰盛了。
    “咦,畅春大酒店的而厨师换人了?”当菜上桌,几乎所有在畅春大酒店用过餐的人都有这样一种疑惑。
    刘欣雨含笑问道:“今天的菜味道可满意?”
    满意,当然满意,实在是太美味了!
    几乎所有人都对着刘欣雨猛点头。
    只是到底是哪位大厨做的呢?
    方吉珍知道刘欣雨把家人全都接来了京城,也听刘欣雨聊过家人可能来京城开餐馆,却也不知道今天在厨房为大家烧菜的就是刘欣雨的家人,一边加快速度吃喝嘴,一边疑惑地看着刘欣雨。
    正好刘新建与张洪亮一人端着一只大汤盆上桌,正是陈招娣的拿手菜牛肉丸子汤,于是刘欣雨指着刚刚上桌的丸子汤道:“大家满意我就放心了,确实不是原来那位厨师的手艺。来大家尝尝这道丸子汤,这是我奶压箱底的美食。怎么样?没让你们失望吧!”
    丸子不大,一口咬下去,牛肉独有的香味瞬间占据了整个口腔,更让人意外的是汤里那翠绿的菠菜秧,谁也没想到大冬天还能吃上这一口。
    很快牛肉丸子汤就被一抢而空。
    “不愧是压箱底的美食,实在太好吃了,可惜我只抢到了小半碗!”
    “欣雨,帮我们谢谢奶奶啊!”
    “对了,欣雨,这菠菜你从哪里弄来的,大冬天能吃上这一口,实在太让人感到幸福了。”
    “是池,是啊,我都幸福的要哭了!”
    “……”
    听着同学校友们的七嘴八舌,刘欣雨只是抿嘴微笑。
    在方家庄小山坳里的大棚种出菜之前,无论怎么也不能让这帮人知道她在北湖胡同的家里弄了个大棚,做了些蔬菜。
    要让他们知道,只怕连菜根都不会给她留。
    “欣雨,难道年前你总往农科院跑!只是这菜应该不便宜吧。今天的聚会,每人十块钱够吗?”胡雪梅把自己碗里最后一口汤喝下肚,连小半片绿叶都没放过,放下手中的碗说道。
    刘欣雨则嫣然一笑道:“说好每人十块就是十块,多退少了我出。不过今天还得拜托大爱一件事,麻烦大家试试这些菜,有什么之处请大家不吝指教。”
    然后指着陆续上桌的菜,将每一道菜出自哪一位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下子大家才知道今天这一大桌子菜全部出自刘欣雨的家人之手。
    除了那道菠菜牛肉汤是奶奶的压箱底美食,东坡肉是二叔做的,小鸡炖蘑菇是二婶的手艺,西湖醋鱼则是爷爷的手艺,其他的几道菜也全都出自刘欣雨家人之手,甚至有两道是刘欣雨亲手为同学们烹制的美味。
    虽然有几道菜的味道较之爷爷奶奶二叔二婶稍逊些,却同样美味。
    一顿午饭,凉菜、热菜,红烧的、清蒸的、爆炒的、炖的,花样众多,一共上了十八道菜,让大家吃得满嘴流油,大呼过瘾。
    有那么几个校友,已经开始打听,刘家的餐馆什么时候开业,他们好带家人朋友来此聚餐。
    今天特地在这里聚会,一是试菜,二也是先把美好的味道传扬出去,为开业打基础,看来效果还真是不错,刘欣雨十分满意,含笑道:“这要看什么时候能把营业执照办下来。只要执照下来,就能开业,到时还请各位多多关照。”
    “只要味道不变,咱们肯定关照,不过刘博士,咱们来,有没有优惠啊?”说话的这位姓谢名轩,与刘欣雨同年级并不同系,但是刘欣雨认识他,算是京大的风云人物之一。
    大二时就当上了中文系的学生会主席,毕业时分配到某区委,同样混得风生水起,现在已经是正科级了。
    谢轩所有的区委办公大楼甚至比与畅春园所在区委的办公大楼离畅春园更近。
    他开口要优惠,肯定不是信口开河,这个优惠要给。
    刘欣雨笑盈盈地说道:“同学校友来吃饭,肯定有优惠,只是优惠卡正在制作中,等餐馆开业必定亲自送到谢大科长手上。”
    这话出口,刘欣雨看到有那么几位撇了撇嘴,显然看不上她的这种行为。
    不过刘欣雨并不介意,能让自家餐馆多些客源何乐而不为呢?
    第380章 朝中有人好办事
    自从陈招娣提起要开餐馆,刘欣雨就开始打听在京城办理餐馆营业执照需要的各种资料和手续,再次确定爷奶和二叔二婶的心意,刘欣雨把打听到了信息一一告诉二叔。
    这个餐馆与家里的那个厂一样,依然登记在刘青松名下。
    “二叔二婶应该已经知道那个院子在我名下,那是我在出国前几天匆忙中买下的,到现在我也还没好好逛逛过。二叔觉得餐馆这边面积小了,我们可以把隔断拆开,二叔打算开多大都行。如果二叔觉得现在这样就够了,那么隔断那边我就另作他用了。”刘欣雨虽然觉得以刘青松他们目前的能力,能把现在的餐馆经营好就算不错了,但是她还是先让刘青松自己决定。
    刘青松倒是早从陈招娣和刘新建那里知道那个院子是刘欣雨用余替盛华服装厂设计服装赚来的的钱买的。
    他当然也想开个更大的餐馆,但是这是他第一次开餐馆,现在这个餐馆能不能做好,他心里都没底,因此并没有好高骛远,而是打算先把现有的餐馆经营起来,等有了经验再说。
    对于刘青松的决定,刘欣雨十分满意,含笑拿出两份租赁协议。
    房子在刘欣雨名下,餐馆的营业执照在办在刘青松的名下,当然得先签这个房子的租赁协议。
    “二叔,这里是两份租赁协议,这份是要拿去办营业执照的,这份才是真正的租赁协议。”刘欣雨将两份租赁协议摊在桌上,一一做为说明。
    刘青松先看那份要拿去办理执照的租赁协议,看到每月租金一百元,十分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样的的地段而且还是已经比较成熟的餐馆,每月一百元租金真的不多。
    只是他的心里十分疑惑,刘欣雨为什么要准备两份租赁协议。
    再拿起另外一份租赁协议,不对,这已经不算是租赁协议了,而是直接将房子送给他用,只是要求给刘欣雨一定份额的优惠卡。
    这个所谓的优惠卡,刘欣雨倒是与他提过,不过这个优惠卡目前不过只是空中楼阁,而且就算有了这个优惠卡,也要通过刘欣雨才能送出去。
    拿优惠卡的顾客是需要刘欣雨帮忙进行甄选,按刘欣雨的意思,选中之人都是这一带有头有脸或者是有一定餐饮需求的商家工厂的业务人员。
    这样这些优惠卡才能为餐馆带来消源源不断的顾客。
    这份租赁协议,从头看到尾,刘欣雨不但将餐馆无偿交给他们使用,还要替餐馆寻找客源,自己却没有一点儿的收益。
    不行,这样肯定不行!
    无论刘欣雨怎么说,刘青松只肯签那份用于办理营业执照的租赁协议。
    无奈之下,刘欣雨只能按陈招娣的意思,投了一千元钱给餐馆做启动资金,占了一成的股份,这才把那份真正的租赁合约签下来。
    把办理营业执照的所有资料备齐,刘欣雨决定在年后上班的第一天就陪着刘青松开始办理营业执照的漫漫长路。
    本以为这是一条漫漫长路,结果却是朝中有人好办事。
    虽然刘欣雨认识区里的老大,但是开始的时候,她确实没想过去麻烦刘区长。
    办个营业执照而已。
    因此带着刘青松直奔区工商登记部门,结果刚进区大院就遇到了刘区长的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