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形的半拉子工程

      古人云:“万事开头难”“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也许是受这些格言的影响,人们在做事的起始阶段往往非常用心,非常努力,但可能是由于太过于重视这开头的价值了,在做好了这部分工作之后,便得意忘形于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之中,变得丢三落四起来,甚至半途而废,于是就有了形形色色的半拉子工程,就有了各行各业“功亏一篑”的教训。
    下面,笔者对现实生活中的半拉子工程略举几例,简要说明它的表现形式及危害。
    学习,学而不习。学习是学生的天职,也是每一位现代人必备的能力。“学”和“习”是学习活动不可分割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学”是模仿、效法“习”是反复练习,是将“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将书本知识和生活实践联系起来的桥梁和纽带,是将文化转化为创造力、生产力的必经之路。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即“习”温习):足见“习”的重要性。但学生为了完成现时的任务,为了在短时间内取得高分数,往往学而不习,结果一旦走出校门,我们竟发现他们中有不少人高分低能、生活能力和实践能力很差;成人则更是有“学”无“习”甚至连这“学”本身就是个半拉子工程,所以做作业的儿子旁边有老子在打麻将“中国制造”充斥着包装精美种类齐全的假冒伪劣产品,产生了“汉字”和“中医”被邻国欲进行修改并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危机这样,我们便成了简单的知识存储器,我们便只有记忆的功能,缺乏动手动脑的意识,甚至连继承优秀的传统和文化遗产都谈不上,更遑论学习世界先进文化,发扬民族创新精神。
    教师,教而不师。“教书”和“育人”是教师的两大任务,光教书不育人不能算是合格的人民教师。教书需要广博的知识和精深的学问,育人需要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需要追求真理的殉道精神。教书不易,育人更难;教书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和钻研新知识,育人要以身作则,不断砥砺意志和完善人格修养。但在商业社会中产业化了的应试教育不可能使教育成为理想的精神净土,教师也就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于是,便有老师只知道师道尊严,不懂得尊重学生,因此,体罚学生、伤害学生的事件屡屡发生,博士生导师暗示女学生进行性贿赂的事件极其荒唐地出现
    医生,医而不生。商业贿赂在医院这个地方早已成为公开的秘密,患者进医院百分之百挨宰也早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在病人成为医生的赚钱工具的时候,已经无所谓什么“救死扶伤”的宗旨和医生职业道德了。这样“死的医不活”“活的医死了”“医而不生甚至加速死亡”的现象和成批成批的医疗事故便如雨后春笋般“诞生”医药费降价19次依然虚高就更不能算作是什么奇特的社会现象了,至于患者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被医院输入各种液体1吨多,去世后仍有化验费入账,爆出550万元天价医药费的事实,自然也不需要大惊小怪的了,所以社会上关于医生是“白眼狼”“职业杀手”“只要会开单子(化验单)、会开青霉素(或先锋)和病毒唑就可以当医生了”“只要心狠,只要敢要红包就可以发大财了”的传言也就不是什么笑话了。
    警察,警而不察。人民警察是人民群众安全和财产的守护神。但在生活中,人们往往称他们为“警察大爷”依笔者的体会,这“爷”并非一种尊称或是赞美,大概接近于北京话里的“侃爷”“倒爷”一类,给人一种世故、耍赖、凶巴巴、蛮横不讲理的感觉。所以老百姓如果没有什么特别大的事情,也不愿和不敢麻烦大爷们,比如说丢辆自行车呀摩托车呀什么的。大爷们忙于办理大案要案——正查的还没有查出个头绪呢,新的案子又来了——当然是顾不上去查(察)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了。对于那些抓错了人,打死了无辜百姓的事情,和十三亿的人口相比,实在是九牛一毛,不足为道,国人也要理解大爷们的心情嘛!
    商人,商而不人。在商业社会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人是社会大舞台的主角。有民谚说:“商人最懂中国的国情。”所以在各种各样的社会丑恶现象里,总有商人在唱主角或如影相随。虽然现在讲究“诚信经营”“诚信经商”但在老百姓的眼睛里,耍各种各样的花招,制造和贩卖各种各样的假冒伪劣产品,依然是现在商界活动的主流;在老百姓的内心里“无奸不商,无商不奸”依然是现在商人形象的真实写照。当商人们变着戏法搞促销的时候,老百姓总是提高警惕,擦亮眼睛,结果最后还是被商人涮了,于是气急败坏地咒骂商人奸诈,咒骂商人不是人。
    公仆,公而不仆。这是现实社会中一个很大的群体,一个依然拥有铁饭碗、占有大量公共资源、享受诸多福利的群体,他们和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生关系,而且总是处于主导百姓命运的那一方,所以这个群体是无官无职的老百姓万万不能得罪的。虽然国家在努力建设“服务性的人民政府”但是由于我们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所处的小康社会还是不完全的小康社会,所以对于这个“服务性的人民政府”大家还需要耐着性子等待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加之这个群体管着我们的人事、职称、工资等等关系,所以即使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我们也要控制最强烈的愤怒,陪以最灿烂的笑脸,准备最坚强的意志,奉献最恒久的耐心,所以我们主人们即使倒过来为仆,全心全意为公仆服务都不足为过,因为凡事都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嘛!唉,说来话长,不说也罢
    管理,管而不理。“管理”是什么呢?就是依照客观规律管好、治理好权限范围内的事情,就是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各级管理部门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力求使自己的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更好地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但权力是把双刃剑,用得好就能够为人民办实事,用不好就成了胡作非为的工具,权力能够助长人的惰性,更能够腐化人,如果在权力面前经不住考验,就会由人民的朋友堕落为人民的敌人。事实上,由于缺乏相应的约束和监督机制,许许多多的官员“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在其位不谋其政,由于只管不理,导致了权力的滥用,导致了行政行为的不规范不合法,导致了形式多样的腐败行为连续发生,导致了相当数量的人祸出现,人祸又进一步诱发了天灾,天灾更进一步扩大了人祸。如:环保部门引进环保不合格企业,结果祸害一方;劳动保障局挪用社保基金,把党和国家为人民办的好事办成了坏事;纪检书记看谁不顺眼就双规谁,把“双规”玩成了整治政敌和贪污受贿的工具
    在管理行为蜕变为半拉子工程,由此导致半拉子工程充斥社会各行各业的基本国情之下,许多事情早已本末倒置,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和价值。这样,就出现了“花非花,雾非雾”的滑稽场面;这时候,还要固执地留着“公仆”和“主人”的称谓,那么,即使不是一块遮羞布,也就只能勉强算作“乌托邦”了。
    而在一个人心浮躁急功近利的时代,这样的事情实在难以避免。因此,我们在学习“万事开头难”“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和“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些格言的同时,更要多学学“善始善终”的道理,多讲讲“功亏一篑”的教训,使我们的心灵多一些宁静,少一些浮躁;使我们的行为多一些善意,少一些私利;使我们的灵魂多一分高贵,少一分庸俗;使我们这个社会多一点美好,少一点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