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教育为本

      第一百五十二章教育为本!
    扩充人口的问题很好解决,但第二个问题,设立官学,却是个大难题。
    官学自古以来就有,推上去可以追到春秋时代,不过只是没有形成体系罢了。不要以为只是现代才有什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初中、高中,其实比之现代,古代的教育一点也不落后,只是交通和经济的关系,因此才显得读书的艰难。
    自隋炀帝推行科举制度以后,因为即便是小门小户,穷困潦倒的一介泥腿子,他也可以凭借这科举一步登天,一跃成为高高在上的朝廷官员,由被统治阶级转变为统治阶级,读书就等于发财,就等于升官,因此教育自然就成为了重中之重。
    富贵之家各家都有家学、有私人先生,尤其是大官贵族,其中的家学更是媲美国学、太子监之类的高等学府;中产之家可以去知名学院负笈求学;至于小门小户,贫苦人家,也可以花上几个钱,去宗族合力开办的小私塾中求学。
    另外,也有一些甘于奉献的先生,自掏腰包开办私塾,贫苦人家即便出不起钱,只要送上一两个窝窝头,尽点孝心,那也有可能求到学。
    至于明朝,就更不用说了,不仅各种书院大行其道,就是开国之初朱元璋定下的官学那也遍地都是,基本上只要不是穷乡僻壤,渺无人烟的地域,那都是有着官学的存在。
    不过在这里,却不是军户们不愿意进入官学,不愿意把自己的子女送进官学。谁不想自家后代多读书,以后有出息,飞黄腾达?但是一来军户子弟的前途已经定下了,只能成为军户,世世代代不得脱籍,读了书有什么用?二来周世龙开办的官学却是着实令人失望,既不讲四书五经,也不讲千家诗百家姓,成日了除了认字之外,就是开设了一些史书、律令和诗词歌赋,甚至于还开设有算术!
    自家有钱还好说,都没多少余钱,学算术做什么?而且就算学了算术,倒不如去商号店面里面做学徒,既能学到算术,又能在一旁学会做生意,一举两得。
    前番考虑了这么多,最终周世龙考虑到了这些问题,下面的人也都颇有怨言,因此并没有立即把官学建立起来,只是成立了一个福山军校,用来作为士兵和军官们的学校,认识一些字,顺便贯彻一下他的思想,替士兵们做思想教育工作,洗洗脑。
    当然,这些并不是周世龙打消念头的最根本原因,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整个福山千户所并不能被他全权掌控,如果仓促做了,那只能一团糟,根本起不到什么大的作用。
    不过现在既然将福山千户所全部整合在了一起,也是时候进行官学的教育了。至于以上的这些因素,卫所之内军户们的怨言,通通没有被周世龙考虑在内,他打算用强制性手段将教育的事情贯彻下去。
    学个算术,军户们都不情不愿,要是以后把欧洲人聘来教授物理化学,把工匠的技术提取出来建立技校,那这些军户还不都要造他的反啊?因此基础的第一步就应该采取高压政策,强制性的,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至于言论的自由、人身的自由,这些都得滚蛋,起码在没有取得绝对性的思想改造成果之前,他必须独裁。
    而且说实在的,封建时代的国人,那都是习惯了独裁,你不独裁,这些人反而会无所适从,乱搞一通。
    要想以后的发展进入良性循环,教育是重中之重。而教育,自然是从小孩子开始抓起最合适。等这些小孩子的思想被他改造了过来,接受了新的思想,那以后的工作就容易多了,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现在条件成熟了,周世龙于是一面广为搜略人口资源,一面拨下了数万两白银扩建官学,在福山屯、高瞳、张格庄等等这些福山千户所之下的屯堡之内,每个屯堡修建一所官学。只因福山屯为卫所中心所在,因此福山屯之内的官学规模自然是其中最大的一个。
    官学的建成之后,占地极广,不仅建了一所书库,花大量的银子从山东各地或者远从京师之地购买了数千上万册的书籍填充了进去,而且又建立了数十间水磨青砖搭建的校舍,所有入学的学生一律吃住在学校。
    在这里,并不是所有军户都愿意把儿女送进学校的,不过在周世龙的强制政策下不得不如此。因为按照周世龙的规定,如果不送子女就学,不仅均分的田地要收回,更是要被驱逐出福山屯。
    军户们自然是满心的不情愿,甚至于有几个老人还背地里埋怨不止,直到世风日下,道德沦丧。不过令他们稍感安慰的是,子女入学之后并不需要花费他们半钱银子,而且吃住都是周世龙自掏腰包,可以说他们家里都省下了一个人的口粮,日子也过得比以前相对宽松了许多。
    至于说子女上学,给军户们予以补贴,那是别想了,周世龙不会做那个冤大头,他正要挟杀人立威的威势一举办成此事。而且若是对这些军户们太好了,那会让他们得寸进尺,以后若是没有好处,说不定还会因此而恨上他。
    此外,官学的教授,是按照了军事化管理来的,不仅需要学习文化,诸如律法、算术、历史;而且还需要进行军事化训练,列队、长枪、以及弓箭之术。
    游牧名族为什么始终能够对中原王朝构成极大的威胁,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战力强大,因为他们从小都是在马背上长大,弓马娴熟。而中原王朝呢?士兵那都是成年之后才入伍的,而也只有入伍了之后才会学习弓马之术,搏击之术。一个是从小开始练,几十年如一日;一个是成年之后开始练,短短两三年的功夫,不用想也知道是败多胜少。
    元代以前,古人都是不禁训练,可以身配刀剑行走的,手上都有两手功夫。不过自从蒙古人入侵占据中原之后,因为害怕汉人推翻他们,因此禁止民间拥有武器。之后虽然朱元璋起兵推翻元朝,建立汉人为主的明朝,但是却没有革除旧弊,以至于大部分的民众都是柔弱之人,丝毫不会武艺,行走之时也不得佩戴刀剑。到了最后,嘉靖年间竟然发生了几百个倭寇横行数州,杀害民众上万余,乃至攻州掠府的天大奇闻!
    周世龙与主官官学日常事务的郭天福此时漫步在官学操场内的草坪上,身后叶黑等一应亲卫紧随而行。夕阳西下,照射得草坪一片金黄之色。而看着刚刚下课,呼啦啦就全部跑向食堂的学生们,周世龙略感满意的点了点头,不无感慨的道:“这就是我们福山千户所的未来之所在。”
    “是啊!”郭天福同时感慨的笑了笑,道。不过旋即,又是一脸苦笑的对周世龙道:“不过大人,这些孩童可真难以管理,老夫最近头发都不知道白了多少呢。”
    对于周世龙强制性的实行官学制度,郭天福还是欣慰的,毕竟身为福山千户所的老人,能够看到福山屯蒸蒸日上,特别是后一辈们接受教育,以后有机会出人头地,心下自然是非常高兴的。
    因此虽然周世龙在规定教授的课程之时尽弄一些莫名其妙的课程,但在他被周世龙安排为官学山长之后,依旧老来发枝,振奋了那早已冷却的一颗老心,尽职尽守了起来,官学的日常事务,都被他整得井井有条。
    “你呀,这是在跟本官诉苦呢?”周世龙失笑一声,随即说道:“现在是这样,等过段时间就好了,以后你有什么疑难尽管来找我,什么事情都可以停下,但是教育千万不能给停了。”
    “大人放心,这个下官醒得!”郭天福心下暗喜,周世龙这句话,相当于是把一柄尚方宝剑交到了他的手上,以后官学里的事情,无论是向千户官厅要银两、要事情的办理,无疑都是会开绿灯的。
    ?
    官学的事情强制进行了一段时间之后,也进入了正轨,周世龙因此也放下了心来,转而开始关注别的方面。当然,这里的别的方面主要还是内政的管理,毕竟福山千户所虽然整合在了一块,这只是属于人事和政治方面,另外经济这一块还是需要加大力度管理的。
    说到经济,就不得不提一下这个时期固有的经济现状。不比政治、军制的**,这个时期的明朝可以说经济空前的繁荣。起码周世龙观察了之后是这么认为的,至于说为什么繁荣而朝廷却因此而灭亡了,这就关系到明朝的税收制度了。
    原本商税是税收之中的一个重要税种,自古以来就是。上至春秋时期的齐国,就是因为商业的发达而成为春秋五霸中的首位霸主;下至宋朝,特别是南宋,因为商业的繁荣,征收到的税收一年竟然达到了一亿两千多万两!
    比之明朝最强盛时期的四千多万两足足三倍有余!
    偏居一隅竟然比全国税收都高,虽然其中税种繁杂甚多,但明朝的税种就少了?可以想见,其中的税收制度肯定出了问题。而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这商业税了。因为明朝的商业税基本上可以说没有!
    前期有商业税收,不过明王朝越到后期,商业税就越收不上来,而且甚至于没有了。渐渐就行了了一副怪异的局面,一边是国家穷得叮当响,拼命的往老百姓身上摊派土地税;一边是商人们纵横大陆,远渡大洋,拼了命的收刮白花花的银子回来,银子堆积得富可敌国,绫罗绸缎着身,花天酒地的**生活。
    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官shāngg抽结!
    明朝历代皇帝都是成年登基,可以说没有一个是小儿,没有一个是白痴,但是都没有用,对于征收商业税无可奈何。因为官员们已经成为了大商人的代言人,站在了皇帝的对立面,他们是拼了命的阻止朝廷征收商业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