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莲仙子

      初夏早晨,太阳已初现端瑞,白雾却未散尽,一层朦朦胧胧的白雾轻纱般笼罩着整个白莲河,犹如一个尚未做醒的美梦。万道霞光如金箭般穿雾而出,吧雾中飘渺的河流染得金灿灿,瑰丽无比。
    白莲河,虽是个内流河,但河面宽广,水波不兴,一年四季河水碧青,澄澈见底。阳光射入,如鳞波片片,中有藕丛,荷叶田田,绿莹莹一片,望不见头。莲丛旁有一赤色小亭,灵性秀气,名赏心亭,专供人们停歇。
    这里人依水而居,多以打渔、采莲为生,虽不富裕,却也惬意畅快。白日,各种渔舟、兰舟,不绝于此。打渔者在水上吆喝、谈笑;采莲女在莲叶间嬉戏欢笑,热闹非凡。但到黄昏,各种船只都相继歇息,水面便在顷刻间恢复原有的宁静。
    正当夏日,天气已逐渐转热。而每当黄昏初至之时,赏心亭最是凉爽。立于亭中,凉风习习,荷香点点,清爽怡人,叫人不觉间心胸豁然开朗。
    每至月上柳梢头之时,便总会有一少年立于亭中,手执书卷,神情专注。那少年刚满二十,身材微高,却略显瘦削。他的眉毛略显粗黑,眉下是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明亮、清澈,鼻梁高高耸起,鼻下是一张正忙于吟诵的嘴。他本是此地一贫苦人家的孩子,自幼父亲便逝世,与母亲相依为命。他白天给母亲做些活计,以便养家糊口,夜里则在此亭挑灯夜读,不至深夜绝不归还。
    那日,他又来赏心亭苦读,吟至一半,忽闻莲叶丛中有甜美清脆的歌声响起,那声音愉悦欢畅,如欢叫的流水。随着声音极目眺去,只见那碧青的河水中映着点点星辉,风荷婷婷,纯白如雪的荷花掺杂在那层层叠叠的荷叶丛中,显得星星点点。那荷丛中有一片的花叶在晃动,随之便隐隐约约望见一兰舟。那兰舟叫银白的月光沐浴着,显得极其飘渺神韵。那兰舟轻轻盈盈的向赏心亭靠近,才望见那舟中原有一位妙龄女子。她十八九岁光景,身材高挑,身着一件素净藕荷色轻纱,看起来冰清玉洁,如仙女般超凡脱俗。
    即至兰舟靠近,才又觉另一番风韵。她高挽一个偏斜的发髻,发髻上斜插一枚银色发簪,素洁而高雅,那发簪在月光的照耀下银光闪闪,更觉美丽可人;那发髻之后是一缕缕垂腰青丝,柔畅自如,如荡漾着的一泓清水。她略施粉黛,白皙的脸蛋上渗着点点微红,显得楚楚动人。她的五官也显得极清秀,两弯眉如初月,一双眼如清波,光洁的鼻子下印着的是一只红润光泽的樱桃小嘴,此时她虽无言语,却给人另一种奇异感觉。
    那书生叫眼前的女子的美给定住了,他目不转睛,直至那女子将船划至其亭旁,对他莞尔一笑,然后又微微低下头去,他才意识到自己的失态。随后便羞愧得满面通红。那女子见到书生这前前后后的变动,脸上不知不觉又泛起一片红晕。她轻盈地拿起兰桨,往亭上一顶,那小舟便非常轻快的离开了小亭。随后,她慢慢划向河的下游,消失在天际。
    那书生目睹着她的离开,起先是慢慢远去,随后是渐渐模糊,最后却是看着她从自己的眼际里消失,心里像是丢掉了什么,久久不能平静。许久,他向那女子离去的方向眺望,只见四下波光闪闪,如凌波万顷
    次日,那书生又如期而至,翻开书卷,却回味起了昨日那一幕,心中自觉韵味深长。他极目往那莲叶丛中眺去,只见那莲丛中正有一女子在采莲,仔细侦看才发现那女子正是昨日所见的那一位,心中便油然而生的多出几分惊喜。
    那书生心神不定的看着手中书卷,头脑中却在不断的浮现那位女子的面孔,他不由得将头从书卷上移向了莲叶丛。如此反复多次,终于那女子正将其兰舟划向了赏心亭。那书生极力地将头低在书卷上,却又总不由自主地投向那女子,不料那女子刚刚过来便同那书生四目相对,两人同时便又羞得面红耳赤。
    这回,书生虽然依旧心有余羞,却下定了好大决心才问及了这女子的名字和住处,那女子却也并没回避,她告知书生自己名叫白莲,家住河下游,以采莲为生。两人便悄悄有了些话语。
    日日如此,次次不期而遇,那女子的善良美丽,那书生的勤奋好学,深深地吸引着对方。两人便渐渐的熟悉起来,多少个夜里书生都沉浸在红袖添香的快乐之中!偶有佳句妙语,他定会吟诵出来,讲述给那女子其中之妙处,两人便同享其中之妙。
    那女子本来也绝非俗人,她腹有诗书,只是不在书生面前吐露罢了。见书生爱书如命,她常自备纸笔,抄了书来送予书生,两人便又同享其中妙处。那书生自是喜不自禁,却问其书从何处而得,那女子总说为先父遗下,留予家中也无用,不如拿了来,那书生也信以为真。
    月满中秋夜,人人惜最明。转眼间夏日已不复存在了,秋天接踵而至。中秋之夜,人人皆欢喜,那书生却还是以苦读度夜。天已微凉,那书生却依旧是单衣薄衫。却不料那女子早已有所准备,黄昏之际,她已带上几件自己缝制多日的衣衫送予书生。那书生自是感动万分,却因口拙而不知说些什么,他深情的望着那女子,只见她脸上早已泛上了晚霞般的红晕
    还剩下四个月就要到及第时间了,那书生自是连夜苦读,那女子也随他左右,伴他渡过一个又一个漫漫长夜。他们一起手执书卷,一起吟诵古今诗文,多少个月缺月圆之夜被他们一一送走,多少个冰寒剔透之夜因为两人的温情而暖意融融,他们彼此尊敬又彼此爱慕着,受着苦却又幸福着,一天一天
    那日,正逢严冬腊月,白雪纷飞,二人又相逢于那亭中,亭台上早已被白雪覆盖着,严严实实,竟不显一丝红色;亭内也飞入了白雪,那片片的堆积已有了薄薄的一层白色。虽是天寒地冻,但两人的心却是彼此的温暖,他们依偎在一起,共度及第前的最后一个晚上。依旧是共执一书,共享一妙处,所不同的是彼此的依依惜别。虽然两人至此都不曾说上一句话,但两人心中明白,各自心中拥有怎样一种焦虑与不舍。及至分别之时,那女子才以最朴素的话语劝慰他一句“我相信你会考好的,我会在此等待着你回来的!”虽是一句极简单的临别赠语,那书生却读出了其中蕴含,带着绵绵牵挂,他独自踏上了科举征途
    难熬而又艰苦的一段日子终于过去,转眼间便到了揭榜时日了谁也没有料到,那位风华正茂的贫寒书生竟高中了头名状元!那日,他身着红袍,骑着状元郎专用的马,他风风光光的回到了那片澄清的河——白莲河——他的家乡此时,心中最牵挂的人,竟是那位整夜陪自己苦读的女子——白莲。
    那一夜,他高中,是他人生中最辉煌的时刻;那一夜,她也如同以前一样在那儿等待。他们总是不期而遇,却又总像如约而至。远远望见赏心亭上立着的女子,她不正是白莲吗?他心怡神往那一瞬间,之前那个终日苦读的少年,如今已身着红袍,她心存愉悦
    两人彼此的相望着,没有语言,却又将无数的话语化为深深一笑,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这一笑中蕴含了多少的东西!
    只见那白莲更显风姿绰约,她此刻竞是那样的叫人见而忘俗“如今,我不得不将真相告诉你了。我本是这荷丛中的白莲仙子,五百年前,我还是一只快要奄奄一息的小藕,多亏有渔翁将我送至河中,让我重新有了生的机会。后来,我在这河中吸取莲之精华,修炼多年才收货今日。而我当初就发誓将来定要回报那位渔翁的恩情。后来,那渔翁却因躲不过生死轮回的规律,而与我远去,及至五百年后的今日,我才找到了那个原来的渔翁,他已轮回转世了八次,而今成了一个状元郎,而那个状元郎即是公子你了。如今,你已功成名就,我也就没了牵挂,今后我会永永远远地恢复我的莲花身,守护在这条河中,愿你不要牵挂,因为你所见到的每一朵莲花中都会有我的笑容。”说罢,那白莲就不见了,只留下那书生在亭中细细端详
    后来,白莲河畔永久地流传着白莲仙子的传说,家喻户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