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名刹少林寺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说到少林寺,与我年少时一段美好的记忆有关。是因为一部电影,是因为青春,是因为爱情。那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刚刚踏入社会的我,正沐浴着人生初恋的幸福,正飞扬着无比灿烂的梦想。记得那时候直觉得天特别的蓝,阳光特别的明媚,一切特别的新鲜和亮丽。就在那些日子里,一部叫少林寺的电影轰动了小城,也深深地打动了我单纯的心。
    那段时间,县城影院广场前出现了少有的热闹,人挤人,车挤车,售票口排起了长队。记得电影是24小时循环放映,我好不容易买到的是夜场票,开演的时间是在凌晨4点半,和女朋友一起看的。月挂柳梢头,人约夜半后,星星眨着眼睛,清风微微拂面,月光如清澈的流水到处流淌,那真是一个美好的夜晚。
    电影故事自然令人感动,而更令人陶醉是那首牧羊曲:“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林间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伴着优美的歌声,晨曦中,少林小子练功习武,牧羊姑娘含羞驻足,大地朦胧,山花烂漫,草木含情,那真是一个童话般的世界。美哉,少年!美哉,青春!从那时起,少林寺就成为我心中挥之不去的一个情结、一个梦境。
    而在20多年后的今天,我终于踏上了中原大地,来到了嵩山,有幸一睹少林寺的真容。而更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到少林寺门前,正赶上即将开幕的世界武术节的正在进行迎宾仪式的彩排,伴随悠远的钟声和清爽的秋风,我看到了一幅精彩纷呈、流光溢彩的美丽画卷。
    先是几百名上穿红色肚兜、下穿红色短裤的少年头顶莲花,向人们展示少林童子功的绝技。接着是几千人的整齐方阵,如金庸小说里所描写的,棍阵如秋风扫落叶,刀阵如猛虎下山林,剑阵如俊龙入长空。在一片呐喊声中,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悸动着、震撼着
    还有,在满山苍松翠柏之间,无数身着黄色僧袍的小孩子散落其中,他们手敲木鱼口念经文,一副老僧入定的模样。山间的小溪边,几个小和尚一手拎一只木桶,打满水后,双手提着满满的两桶水却仿佛手中无一物般疾步如飞。见此情景,不能不由人感叹,自古英雄出少年,天下功夫出少林。见一叶而知秋,入少林方感武林之源。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终于走进了少林寺。眼前的这座古刹外表上与大多数寺庙没什么区别,依次是山门、大雄宝殿、藏经阁等等建筑。少林寺的山门很漂亮,但并不高大,这与我的想象相去甚远。我们先在一块3米多高的石碑前驻足,导游说它是为唐太宗李世民为感谢少林十三武僧搭救之恩而立的。原来,在唐朝初年,李世民在讨伐叛将王世充的征战中,被乱军围攻,少林寺13位和尚出手相救,成为千古美谈,也是少林寺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
    在寺中,我见到几个小和尚,10岁上下,光头僧衣,在工艺品摊前出售纪念品,看上去稚气未脱,有几个还打打闹闹。据导游讲,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放以来,一部少林寺电影再加上金庸先生的小说使少林名扬四海,因此少林寺庙产极丰,寺僧极富,俨然成了释加牟尼在人间聚财的代理人,把心的修行变成了金钱的交易。去年当地政府就给这里的主持一辆300多万元的高级轿车。看来僧俗两界的差别没有人们想象的大。
    自古以来,寺院被称为佛门净地,似乎独立于红尘之外。然而,时至今日,我却觉得净土难净,空门不空,在金钱和欲望面前,一尘不染之境何处寻求。僧人亦没有什么神秘之处,和我们普通人的距离并不遥远,所谓出家人四大皆空,对于某些僧人不过是一句空话?佛门尚不清净,红尘中失去平衡的心,又怎能平和。也许,世间仅存的一块净土只在你的心中。月白风清、万物空灵、身心俱爽、心静如水的境界只能由心而生了。
    在寺内刻有牧羊曲的石碑前,我刻意地留了一个影。在我的心中,一去不回的少年时光,还有青春岁月的回忆,与这首歌一样,已经融入了我不再年青的生命。
    夕阳西下的时候,我们乘坐的旅游车驶离少林,一路上满眼是各种武校、武馆的招牌。许许多多的少年从大江南北甚至是海外慕名而来,更多的是那些生活在贫困家庭的农家孩子,为学艺,也为谋生。而这一切又似乎又与刚刚看过的千年古刹有关,我不知道,这里给他们一生的命运能带来什么,他们会有怎样的未来?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不管如何,这里毕竟弥漫了一种阳刚之气、英雄之气和少年后生的虎虎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