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74

      重生之谁的皇后 作者:三月六

    分卷阅读374

    日,会被她父兄的手下杀死于疆场……她会明白的。有时候人没有选择,有时候人可以走的路,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多。

    三娘听说过的未来,她告诉过他的那个无比光辉灿烂的未来,也许根本就只是贺兰氏的一个谎言。他,一个刑徒的后代,边境军镇上浪荡长大的野孩子,怎么可能有一日,晋身大将军?

    那样的人物,想是天上的星宿下凡,要几千几百年才能出一个,怎么会是他?

    他还说过……让她等他,等他配得起她。这时候想起来,像一个过于虚幻的笑话,虚幻得像是从来没有发生过,不曾出他之口,不曾入她之耳,不曾在这天地间飘荡过,不曾落地,响如金石。

    然而——

    然而那支簪子,那支最初她给他的金簪,就握在手心里,压出深的痕。它证明这一切真实发生过。如果他死了,如果他明天死在攻打刺史府的路上,如果有人捡到这支簪子,不知道会不会帮他交给她。

    这支簪子上,有他刻的字,他不知道她的闺名,刻的就只是她的爵号,叫兰陵。十六说服

    李十一郎对于母亲的相召丝毫都不意外。从来妇人被拘于后宅之中,日思夜想,不过眼前方寸,目光短浅在情理之中。虽是他的母亲,论理该为尊者讳,然而他心里也不是没有腹诽过。

    高门世族的女孩子不比贫民小户,虽不需进学,也让读书识字,明理人情世故,但是个人资质不同,成就不同。他母亲原是卢家幼女,着实娇纵了些,卢家也不是没有考虑过,想着他父亲行九,上头有的是兄长,不必自立门户,自然也不必母亲多么精明强干。娇纵些想是无妨。

    却不料三伯父、四伯父接连早逝,五伯父被贬出京,父亲少时虽然浪荡,也不得不出来顶立门户,还算讨圣人欢心,一路仕途平稳。母亲的地位水涨船高,威势却立不起来,如今家里还是三伯母当家——上头还镇着祖母。

    李十一郎这样想着,人已经快步进了母亲的院子。就瞧见母亲一脸愁眉,开口便道:“我的儿,这可如何是好——”

    李十一郎耐心听了,母亲所忧,无非兰陵公主跋扈,给他气受,又怕她与宋王藕断丝连,委屈了他,毕竟宋王那个才貌,是人人都忌惮。

    对付母亲,李十一郎有的是法子,一时只“伤心”道:“原来母亲眼里,儿子竟不如宋王?”

    九夫人:……

    九夫人心里想的是“这不是前日你自个儿说的么”,然而到嘴边,还是成了安慰:“你是我的儿子,我如何会这样想,就怕——”

    “阿娘还是怕我在兰陵公主眼中,竟不如宋王?”李十一郎想了片刻,说道,“南平王疼爱兰陵公主,母亲难道没有耳闻么,彭城长公主为宋王求娶,是兰陵公主不应,如今我求娶,公主却应了——阿娘仍觉得在公主眼中,我不如宋王么?”

    九夫人讪讪道:“那小娘子的心思,谁知道呢。”保不定就是和宋王闹了别扭,拿她儿子花枪呢,现如今城里那些小娘子,花花肠子可不比她那时候,如今这些小娘子啊……可怜她儿子,拿了个棒槌就当针了。

    李十一郎只管摇头道:“婚姻大事,又不是儿戏。”

    这是不是儿戏,也得分人,九夫人心里想道,忽然灵光一闪,问道:“那宋王他如今……可在京里?”

    李十一郎道:“宋王的行踪,岂是我可以问的。”往日他闲在京中无事也就罢了,如今战事在即,自然不一样。

    “有什么不可问的,”九夫人不服气,“你不说,回头进宫我问十二娘去——”

    “阿娘!”李十一郎厉声道,“那不是十二娘,那是贵妃娘娘!”

    “那不还姓李么,问一问怎么了,这么凶做什么。”九夫人嘟囔道。

    “大声是儿子不对,”李十一郎叹了口气,恳切说道,“但是还把十二娘当自家姑娘,却是阿娘不对了。十二娘进了宫,就是天家的人了,如今又当宠,这宫里多少眼珠子错也不错地盯着……”

    九夫人最是心软,听儿子这么说,倒也赞同:“也对,十二娘也不容易,阿娘不问就是。阿娘也就是替你担心——”

    “担心什么,担心宋王回来抢亲不成?”李十一郎笑了起来,扶着母亲的手跪坐下来,“已经换了庚贴,人阿娘也见过,三伯母也见过,老祖宗也见过,阿娘是信不过我呢,还是信不过老祖宗?”

    “那倒是,说的也是这么个理儿……”九夫人喃喃说道,再一次被儿子说服了。

    李十一郎从母亲屋中退出去的时候,目光不留痕迹地扫了一下屋里,并没有外人来过的迹象。蕙儿送他到廊下,李十一郎笛声问:“又出什么事了?”

    蕙儿嘴唇微动:“今儿上午,老祖宗那里来了个比丘尼,说了段去年时兴的戏文。”

    点到为止。

    李十一郎长长出了口气,这些都是他意料之中的,只是最近这类事也出得太频繁了一点,频繁到他不得不是疑心,是有人在背后使坏。

    然而宋王的手,当真能插进这后宅之中?李十一郎并不相信,要说彭城长公主还差不多。

    但是彭城长公主,实在犯不上对兰陵公主有这样的执念,想到这里,李十一郎唤了一声:“真奴!”

    “郎君。”

    “去查查昨儿进府的那个比丘尼。”李十一郎说。

    谢家的席面,色香味俱全自不待说,谢云然也不似陆静华,无须炫耀,自然也不会一道一道佳肴格外介绍。一席人吃得宾主尽欢,其乐融融,就连和静县主,连着撞了两次钉子之后,也学会了三缄其口。

    到午后,人一一告辞,嘉敏也没有多留——谢云然出阁在即,谢家事多着呢。就如今日这辞花宴,说到底谢家还是自觉亏欠了济北王,特意请了和静县主过来,是为好说好散——和静是济北王的堂姐。

    济北王是独子,也没个兄弟姐妹,这位已经是他最近的亲戚了,也难怪远翠亭中,字字句句都针对嘉敏和谢云然。

    若非和静对嘉敏实在过分,兴许谢云然今儿就一忍到底了。

    嘉敏初时气愤,后来一转念,也并非不可原谅。人有同仇敌忾之心,不然,她为什么不愿意昭诩再娶李十二娘呢。被退婚——虽则双方还没有到交换庚贴这一步,但是口头约定也是约定——对济北王是很大的羞辱。

    分卷阅读3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