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52

      重生之谁的皇后 作者:三月六

    分卷阅读952

    “司空想好了吗?”昭询笑吟吟问。

    周宜略欠身,说道:“我还有几句话,想要问他……”

    昭询大度地道:“但问。”自有左右上去去掉尉灿口中障布,障布一去,尉灿就叫了出来:“司空杀了我吧!”

    周宜是恨不得一脚踹死这个混账,也亏得他年岁上来,修为到家,竟还能平心静气地道:“你虽然姓尉,却也是我周氏外孙;你为人所蛊惑,害了四郎,虽然看在大将军的份上我没能与你追究,但是依国法,也该流放三千里,我问你,你为什么没有走?”

    尉灿垂头道:“家中父母已老,有子尚幼,实在不忍令他们伤心;如今阿伽已经长成,我再没什么遗憾,愿意给四舅公偿命。”

    “那好,”周宜解剑扔在地上,“你偿命吧。”

    昭诩笑道:“尉刺史腾不出手来,还是司空助他一臂之力吧……”

    “不必!”尉灿猛地暴喝一声,竟摇摇晃晃站起,瞠目以视天子,狠狠啐了一口,骂道,“不料虎父犬子,先帝竟有如此兄弟!”

    昭询左右哪里见过这等凶悖之徒,一时为他气势所慑,直到昭询气急败坏嚷嚷道:“拦住他、拦住他!”才如梦初醒,却都团团围在天子身边,唯恐天子有个闪失,尉灿大叫一声:“司空勿负大将军!”

    一头撞在廊柱上,脑浆迸出,血流如注。

    已经是救不得了。

    周宜也想不到尉灿能有这等烈性,久久作不得声,心里反复只想道:这才像我周家子孙。

    昭询听见心在腔子里砰砰砰直跳。南平王膝下四子,唯有他是当真生在温柔富贵乡中,既从未上过战场,又哪里见过这般惨状。却咬牙想道:事已至此,开弓没有回头箭——因阴沉沉说道:“司空——”

    周宜苦笑道:“豆奴不敢有负大将军,臣亦不忍。”

    昭询怒道:“司空如何能与他比,他死了,他爹娘儿女自有大将军负责,司空身后,恐怕大将军恨不得掘墓鞭尸,昭告天下!”

    周宜道:“诚然是如此——”

    他少时的雄心,在这十余年里,一步一步变成现实。权势,富贵,门第,他匡扶天子,有功于天下,他曾经是瞧不起周城,也曾经不信任他,四郎死后,他怨恨过他,但是他知道,他比眼前的天子可信。

    如果他保不住他身后荣辱,那么天子也不能。

    “……如今是陛下有所图,恕臣不能做反复之人。我无愧于先帝,亦无愧于大将军。大丈夫在世,宁欺人,勿欺心。”

    天统五年八月十七日,司空周宜行刺天子,未遂,被羽林卫拿下,自尽当场。

    消息传回司空府,崔七娘脑子里“嗡”了一声昏死过去。左右侍婢忙掐她人中。崔七娘悠悠醒转过来,抓住手边人道:“快、快去把大郎、二郎、三郎和阿静找过来……”周宜死了,不管他怎么死的,她竭力不让自己多想,她必须保住她的孩子……把孩子送到长公主府上去……就算兰陵拦不住也还有晋阳。

    她这时候不得不庆幸,虽然兰陵初到中州她打过别的主意,但是之后几年,在中州也好,相州也好,她都算是尽心尽力地辅佐过她。

    “门……”侍婢颤声道,“已经被羽林卫封了。”她年岁还轻,哪里见过这等阵仗,如今能站得住都已经是不容易。

    崔七娘心里一沉,缓声道:“那也先带他们过来。”行刺天子是谋逆,女眷通常罚为苦役,大郎年满十四是保不住了,剩下二郎、三郎该是流放,阿静须得带在身边……幸而五叔周容不在京中,日后也有个去处。

    其余……就只能等大将军回来了。

    她不知道兰陵和晋阳能不能得到消息,得到消息能不能赶回来相救。她不相信周宜会行刺天子,尤其还是在门下省行刺。那并不是说周宜对天子没有不满,但是那太蠢了——周宜虽然有武力,却远远不及四郎。

    他不会做这么蠢的事,他被冤枉了,不过是天子找个由头杀他……七娘泪流满面,紧紧抱住了小女儿。

    嘉敏和嘉言几乎是齐声脱口道:“那不可能!”——周宜这样的聪明人,怎么会做行刺这样的莽夫之举。

    “不敢有瞒两位长公主,”任九垂手道,“陛下其实受了伤,且伤得不轻。许御医才从宫里出来——”

    他回首看了一眼,许之才上前禀道:“是。”他嘴抿得紧紧的,一个多余的字也没有。

    “我去司空府看看。”嘉敏道。她不信。

    “如今京中甚乱,还请两位长公主稍安勿躁。”任九又道,“陛下命我等长驻公主府护卫公主安全。”

    “大胆!”嘉言气得脸都红了。

    “不敢,”任九道,“臣不过奉命行事……还请两位长公主莫要为难臣等。”

    那是天统五年八月十九日,周城离京第二十天。他之前打下长安,留了三成人马驻守,如今跟他入蜀的不过两万人。他有心想看昭询的底牌,行军也是极缓,忽然得到消息,一支人马已经到了司州城下。

    周城不由奇道:“却是哪家的人?”

    段韶道:“如今朝中陛下能调动的,羽林卫守卫宫城,谢侍中所部也就在京畿,剩下的就只有镇守云州的澹台将军所部了。”

    周城道:“澹台将军守边,如何轻易能动——”一面说一面拆信,面色不由阴沉起来,良久,方才叹道:“竟然是这样……”

    第681章 废立

    昭询看到进来的就只有表兄胡仙童,不由惊起问道:“人呢?”

    胡仙童苦着脸道:“臣在宜州埋伏数日,并不见大将军……”

    宜州是入蜀必经之路。周城这回带的人马中,有七八个百夫长是昭询经营数年的人,一路行止了如指掌,是志在必得。

    难道周城一早就看破了他的布局?不、不可能。瞒过周城的眼线,布置出这一出“蜀中动乱”并不是件简单的事;在入蜀的必经之路上,将宜州上下全换成自己的人更是不容易——他一度以为自己做不成,但是终于做成了。

    周宜不听话,换了陈贤也安抚住了。他只道万事俱备,谁料——昭询目光连闪:“安城王何在?”昭询退位之前,封了周城汝南王,澹台如愿安城王。

    胡仙童垂头不说话。

    昭询心里一沉:“胡仙

    分卷阅读9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