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1

      重生之高门宠媳 作者:鸿一菌

    分卷阅读101

    回转,就拉着女儿挑选赴宴的衣裳首饰,随口问身边的丫鬟,“今天陈七小姐过来,府里没人上蹿下跳罢?”

    丫鬟们一边忙着伺弄衣饰,一边笑着答道,“南花园谁敢乱走动?群芳院那头虽有婆子小丫头探头探脑的,到底不敢违了老爷和夫人的规矩,到陈七小姐走时,群芳院都算老实的很。

    至于清风院,三位女先生尽职的很,一天的课程排得满满的,别说两位堂小姐还在禁足,就说这一天天累的,哪里还有心力放丫鬟往府里乱窜?”

    李子昌虽避重就轻的去信说过清风院的事,但紧接着杨妈妈就奉谢氏的命,将之前那场闹剧一五一十的尽数告知了老太太刘氏。

    谢氏不知刘氏看着先后两封内容大相径庭的信是何反应,总归不会让刘氏高兴就是了,之后也就只派了个管事带了个口信,刘婆子在澧县李氏的家人都被赶了出去,之后也不再管李妙和李娟如何,美其名曰交由李子昌和谢氏管教。

    谢氏乐得落个清静,闻言不置可否地一笑。

    李英歌瞅着空子,将黄氏和袁骁泱也收到长公主府请帖的事情说了。

    谢氏虽不喜袁家,但事不关己也不至于处处针对袁家,遂不以为然的道,“那天袁太太来见礼时我的态度已经很清楚了,想来她也不会再巴巴地凑上来,到时候见了人,不理会他们也就是了。”

    李英歌点头,顺势道,“听常青说东北往京城的官道重新开了,我想给忠叔写封信,让他继续找找松大少爷的下落。”

    谢氏没想到女儿还惦记着找人的事,闻言也不反对,笑道,“你既然有心,就自己写好信,回头让谢妈妈送出去就是。”

    李英歌为的就是在谢氏这里过个明路,闻言笑着应下。

    袁家那个把柄还需要借忠叔的手,在东北边关实地“考察”一番。

    正好也借此看看忠叔办事的能耐。

    不提李英歌当晚就写好信交给了谢妈妈,只说到了长公主府请春酒的正日子,谢氏一早就拾掇妥当,带着李英歌登车赴宴。

    信国公府和李府一样同在东城,长公主府就建在信国公府隔壁,离得并不远,不过两刻钟,李府马车就停在了长公主府侧门。

    这会儿离开宴不早不晚,来赴宴的宾客已经陆续进门。

    因谢氏身份不同,等在二门迎接的是丈夫同为阁老的信国公府二夫人,两家年节时常有来往,倒是彼此都相熟的,一番见礼后说笑着就往摆宴的花园子去。

    长公主府的花园子分成了两头,中间以临时搭建锦幔隔开,两厢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分男宾和女宾两大块宴席,之间又有内院的婆子守着,自然不怕冲撞。

    女宾的宴席设在花园子内的曲尚楼,院中引了活水做湖,湖中心搭建着戏台,五间打通的堂屋用作宾客用宴歇脚的地方,左近散落着布置妥当的凉亭,用作观景玩乐之处。

    长公主府和信国公府办惯了春酒,谢氏也不是第一次参加,只李英歌是头一回赴这样正规的内院大宴席。

    二夫人见她乖乖巧巧的不胡乱张望,又想到城阳大长公主和陈瑾瑜待李府不同,面上笑意就更亲切了几分,指着正中的堂屋道,“李二小姐是第一次来吧,瑜姐儿一早就盼着你来了,这会儿指定等不及了,你快进去吧。”

    谢氏笑道,“您跟她个孩子客气什么,叫她英歌就是。”

    二夫人是个爽朗的中年妇人,闻言也不虚客气,拉着李英歌的手进屋,高声笑道,“大嫂,瑜姐儿,看看我把谁带来了?瑜姐儿一早就在我耳边左一句李英歌右一句李英歌的念叨,这会儿人来了可别再催着我打发人去接了!”

    宾客满堂的正厅先是短暂一静,随即响起此起彼伏的打趣声。

    李英歌打眼一看,只觉满目珠环玉绕,锦衣香鬓,当真是热闹得很。

    ☆、第102章 阳谋

    城阳大长公主端坐上首,左右围坐着衣饰华贵的贵妇人们,原本正静静听着他人说话,二夫人这高亢的笑声一响起,城阳大长公主不由露出略带嗔怪的亲密笑容,冲谢氏颔首以示招呼,就招手示意李英歌上前,笑道,“不用多礼了,到我这儿来。”

    说着偏头看向下首,“你英歌妹妹来了,还不快过来。”

    陈瑾瑜本被宗室里的婶婶嫂嫂拉着说话,闻言简直如蒙大赦,忙就提着裙子走向李英歌,不由分说拉起李英歌的手晃来晃去,抱怨道,“你可算来了,我还想着开宴前带你去我院子里玩儿呢,我爹给我寻摸了一只会学人说话的八哥,可有趣了。”

    众人闻言不由笑起来。

    城阳大长公主看一眼爱女,又看一眼李英歌,嘴边的笑意直达眼底,越发慈和地道,“哪有不等客人歇脚喝茶就拉着人到处乱跑的,好歹等开宴用过些茶水,你再带你英歌妹妹四处逛逛。”

    今日李英歌穿着大红绣金的袄子、鲜绿色的马面裙,和穿着海棠红暗纹夹棉褙子、葱绿色忍冬花湘裙的陈瑾瑜手牵手站在一起,不但没有显出衣饰撞色的冲突来,反而显得相得益彰,一个娇一个俏皮,叫人看了就发自内心的欢喜。

    城阳大长公主就想起陈瑾瑜的教养嬷嬷说的话,李英歌虽比陈瑾瑜还小三岁,但却没有一味顺着陈瑾瑜胡闹,无论陈瑾瑜写信时说的是好事还是抱怨叫无趣的小话,李英歌不但应对得当,还常有委婉的开解和劝说,可见家教为人如何,此时此刻见两个小女孩家亲亲热热的,脸上的笑就透着真切的喜意来。

    原本她只是看在太后的面子上抬举李府,如今看来陈瑾瑜和李英歌交好,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城阳大长公主的次儿媳见状,就凑趣道,“母亲别说,瑜姐儿和李二小姐这样一块了站着,还真像一对亲姐妹。”

    李英歌和陈瑾瑜都戴着金灿灿的项圈儿,腰间别着配服色的靛青荷包,耳朵眼戴着碧玉耳坠子,乍一看式样颜色相近,真如她所说,像是一对穿着一般的孪生小姐妹。

    城阳大长公主闻言笑容更盛,颔首道,“说的不错,瑜儿小时候还念叨着想要个弟弟妹妹,如今可算如愿了。要是李夫人舍得,干脆将女儿送到我这儿来,给瑜儿认个妹妹,我膝下也能再多个可人疼的女儿。”

    认议亲并非儿戏,何况城阳大长公主这样的身份,这话不过是玩笑,说出来只是更加表明城阳大长公主对李英歌的爱重。

    在座的无不心领神会,虽惊讶城阳大长公主过于亲近的态度,但也不会不识趣的扫兴,当下就拿谢氏和李英歌打趣,纷纷出言附和。

    谢氏心下欣悦,面上却不动声色,少不得谦虚客气一番,眼见李英歌被陈瑾瑜拉着坐到城阳大长公主身边,两个小女孩头靠着头说起悄悄话来,就顺

    分卷阅读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