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21

      人面桃花笑春风 作者:自溪

    分卷阅读221

    多几分暖意,让她心中暖烘烘的,仰头轻轻亲了下他的下巴,抬手环住他的腰,靠在他胸前,听着他平稳有力的心跳,慢慢闭上了眼睛。

    见长宁这般在自己怀中睡着,陆砚轻轻在她发顶吻了下,看着她恬美的睡颜,目光中满是宠溺,缓缓将手从她衣服中拿出,轻轻抚了抚她的脸颊,又盯着她看了一会儿,方才起身下床。

    守在屋外的阿珍几人见陆砚出来,连忙行礼。陆砚看了守夜的几人,道:“进去一人守着,若是娘子醒了,就说我在书房处理些事情,莫要让她忧心。”说罢,抬脚离开了卧室。

    书房中似乎还留着长宁身上的味道,陆砚看着放在自己面前已经写好的密折,眼神渐渐坚定起来,“叫蓝三来见我!”

    陆砚看着站在书案前的劲装女子,将面前的漆木匣子推到他面前,道:“你亲自将此物送往京都,交于萧统领,不得耽误。”

    蓝三看着眼前黑底红纹的漆匣,神情一紧,当即应道:“是!”她本就是陆砚从盛阳楼中带出来的人,自是知晓这般匣子代表什么,黑底红纹,加急加密!

    看她将匣子装好,陆砚看向窗外,沉缓道:“若萧统领不在,便交给苏掌柜,莫让人知晓。”

    “属下明白!”蓝三应道,等了片刻,不见陆砚言语,看向陆砚道:“三郎君可有其他吩咐?”

    陆砚将目光从黑漆漆的窗外收回,半响后道:“在京多留五日,若无回信,即刻返回。”

    ****

    新春临近,朝中各部俱已封笔,京中越发热闹,各家各户都忙忙碌碌的准备过新年。

    今年岁入翻番,加之两浙贪案查处抄没了一大笔银钱,国库也丰盈,昭和帝心中舒畅,一挥手便下旨在京都大办庆典,与民欢庆。

    元宵灯节自古有之,南平建朝至今也不例外,只是建国百年来,数平帝时最为奢靡,火树银花、彩灯流彩,还有各色歌舞,一场元宵灯节下来,耗银百万钱。昭和帝登基之后,因三年外战,又加国库空虚,灯节便寒酸许多。

    看着送交上来的灯节安排,昭和帝微微摇了摇头,道:“金银灯有些太过奢靡了,去了吧……”

    礼部令史闻言一愣,道:“御道两旁设置金银灯此乃往常惯例,只是前两年因战事故,圣上从未从此摆设,今年风调雨顺……”

    “不必。”昭和帝打断礼部令史的话,提笔将此项圈掉,道:“这般灯具一次用过便不再用,太过浪费,将此银钱用于民众欢庆更好。”说罢在后面又写了几句话,递给王德安。

    礼部令史接过奏本,看到昭和帝提出将欢庆时间从初一晚间开始,至十八日至,并且将京中原本设定的三个歌舞摊子增加至九个,而其中关于皇室元宵节登高观灯的所有列项俱被圈掉,不由讶然。

    昭和帝将御笔放到一边,道:“元宵灯节本就是为百姓而办,虽今年置办的银钱充裕不少,但也应尽数用于百姓身上,前几年银钱不足,朕尚能那般观灯,今年便是照例又有何不可?太宗立朝为仁,朕自是想看百姓富足祥乐,此事不必经由三省批准,直接去办便是。”

    礼部令史闻言,心中触动,规定行礼之后,躬身告退。昭和帝看着殿外半阴半晴的冬阳,微微眯了下眼睛,刚从龙案后起身,准备往内殿去,就见萧然脚步匆匆进来。

    “启禀圣上,红纹密报,钱塘来的。”萧然将手中漆匣递出。

    昭和帝眉心皱起,原本平和的面色变得紧绷起来,打开密折,略略两眼,神情猛地一紧,眼中俱是震惊。

    作者有话要说:  啊啊啊,溪溪看到大家的留言了,谢谢大家支持,只是现在评论要验证码了???好奇葩,(* ̄rǒ ̄)

    第一百三十一章

    舒晏清缓缓将手中的纸卷交给枢密使魏大人, 看着满面寒霜的昭和帝,思索片刻开口道:“越国这几年屡屡挑衅,曾侵占过钦州马头寨数月, 臣以为此信报不应忽视,应立刻派军压边, 以示震慑。”

    “臣以为不可。”魏枢密使也已将密折看完,皱眉道:“信报不过猜测,仅凭商船大肆采购银铁,大量通兑铜钱便觉越国有异,实在不足为证。”

    舒晏清看向魏枢密使, 缓声反驳道:“魏大人所说也有道理,只是边界一事从无小事,多加防范定不会错。”

    魏枢密使依然摇头:“可是大军出动并不简单,调集粮草,布令行军等等事宜十分繁琐, 且大军一动,人心惶惶,又该如何?越国去岁还向我朝纳贡,臣以为所奏太过小题大做。”

    昭和帝目光扫过殿中几位大臣,缓缓道:“众卿都说说各自意见吧。”

    舒晏清垂眸看着地面, 不再与魏枢密使辩谈,大殿之内顿时就安静下来。昭和帝的目光看向新上任的户部尚书廖一舟,道:“廖大人先说。”

    廖一舟与舒修远是同年,是那年科举的探花, 但却并非舒家书院出身,听闻圣上点名,起身道:“如今国库丰盈,粮草调动并无大碍,不过臣忧心的是,若越国本无异动,大军冒然压边,若是激起两国矛盾,真生战事,反而不好。”

    “臣亦如此认为。”兵部尚书董景芳开言道:“兵部并未接到广西四军任何军报,也从未收到越国异常的任何讯息,信报所说更是闻所未闻,以臣见贸然调军极为不妥。”

    “臣赞同董尚书所言。”

    “臣亦是。”

    舒晏清抬眼看向表态的几位官员,皆是枢密院的大臣,他微微垂眸,枢密院掌管全国军事,此事他们确实比其他大臣更有发言权。

    昭和帝看向沉默不语的舒晏清,缓缓道:“舒相所言,朕以为有理。边界无小事,信报来源也甚为可靠,越国今年并无工事,为何采购如此大量的银铁?行商重在方便,交子应比银钱方便,而银钱更方便与铜钱,为何要大量通兑铜钱?银、铁、铜皆是制造兵器盔甲之材料,朕以为不可忽视。”

    魏大人惊讶的看向昭和帝,许久之后才道:“并无军报,便轻易动军,实在不该。”

    昭和帝转头看着魏大人,目光毫无半点情绪,半响后道:“那魏大人意为如何?若信报为真,我们方才调动大军,岂不晚哉?”

    魏大人已经年过七十,早已到了要回乡的年龄,只是前两年东胡战事顾不得,今年又因两浙贪案少了许多官员,便一直未曾动他,此时听昭和帝所言,心中也猛跳几下,脸色有些微白。

    “不若先派人查探,再做决定。”董景芳在一旁开口道:“信报所说皆因货船异常而猜测,臣即刻派人前往广西边界查探,若消息为真,便即刻动军。”

    昭和帝缓缓将目光从魏大人身上收回,落到董景芳身上,片刻之后,点头道:“这样也好,派

    分卷阅读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