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6

      穿越小哥不好惹 作者:叶书

    分卷阅读56

    家里了,只得连夜写了两篇文章,第二日匆匆去拜访。

    “你这两篇文章下笔急促,行文浮躁,是仓促而作吧?”老学正一语道破其中玄机,蕴尉羞窘不已乖乖跟老师承认了错误。

    “君清,你须记得,要想文章练达,必须动笔写,虽然你现今的文章不错,但你若自此停笔,三年之后的秋闱你写出来的东西必将一文不名。”老学正言语没有丝毫婉转。

    蕴尉不是小孩子,两世加起来活了三十多年,自然明白老学正说的道理,诚恳地再次认错,保证不再犯。不过,三年?他还想今年就去试试水呢!

    “糊涂!老夫年纪大了,记性不好,你……”老学正想起来自己这个学生什么都不记得了,都要从头学起,律法、习俗更是忘得一干二净,平常行李问安都做的乱七八糟,也就不忍心再苛责他,“我朝律法规定,父母故去,子女须守孝三年,期间不得嫁娶、出仕、科考……,原本父孝三年、母孝三年,可你父母同时故去,你父孝、母孝同时守,也须得三年!”

    晴天霹雳!前世父母过世后,他也守过孝,可也不过百日。那时恰好他考入大学,外公强压着他去大学报到,之后他慢慢走出悲伤,生活也就恢复了正常。所以,他对守孝三年这事儿完全没有直观的印象!

    此时蕴尉也隐约记起,守孝的时候可能、大概、似乎是真的不能科考,当官的除非被皇帝夺情,不然连官也不能做的。蕴尉瞬间蔫了。

    老学正看到蕴尉情绪低落,“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你的文章如今算是不错,照着目前进步的速度中举并非难事,但是你礼仪、世故还差太远,根基也不稳,再等几年也是有好处的。”

    蕴尉也明白老学正说的有道理,可之前他那么拼命读书不就为了能赶紧科考么?秋哥说不出三年,必有大乱,三年之后他还能按时科考么?

    “多谢老师指点,君清明白了。”不然还能如何?跟老师说,三年之后要打仗,他考不了么?这些都只是秋哥的推测,他相信秋哥别人却未必相信。

    蕴尉回到家中依旧两三天写一篇策论,读书却不再跟之前一样囫囵吞枣,而是把之前读过的书都翻找了出来,找不到的就一一默写出来,反正多了三年时间,他不急,便重新仔细研读读过的书。这一读还真被蕴尉发现了问题,他不禁庆幸有老师的提醒让他得以重新打牢基础。

    因为不再着急科考,蕴尉放缓了读书的速度,心态更加平和,反倒让他的策论文章有了不小的进步。

    同时也因为不能科考,蕴尉决定先做点营生保证生活。他已经对外放出豪言不要老爹出海养家,那他必须担负起养家的责任才行。

    蕴尉想了很多可以赚钱的法子,无奈他现在只是个穷秀才,要么没有本钱,要么就是本薄利厚惹人眼红,凭他们一家根本护不住。想来想去,蕴尉还是决定做吃食。

    这个世界的美食体系已经很成熟,想要再凭借一道美食闯出一番天地很难。其实不难只凭蕴尉也做不到,前世他也只是会做些家常小菜,再活一世突然变成中华小厨神的可能性小于等于零。

    蕴尉也没想要一鸣惊人,他想做的东西很简单,就是--野馄钝!这个东西像饺子一样,只要馅料味道差不多,就不会太难吃。不过,野馄钝面向的不过是底层百姓,赚的也不过是个辛苦钱,蕴尉真正想要卖的不是野馄钝而是其中的配料--虾皮!

    ☆、第54章

    他要卖的人也不是这海滨城镇的百姓而是从西部来此交易市货的商人,只有这些人才会稀罕海边的小海味,带些回到家乡赚些差价。当然蕴尉的目标不是那些大的商行,一个是他们现在无法供应如此大的需求,二是大商行选择带的东西是珍珠、珊瑚等更加贵重的海货,看不上他的小虾皮。

    蕴尉现在想要做的就是让虾皮被人认识并且接受,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让人尝过。只有尝过商人才会放心购买,但是这尝也不能白尝,更不能拿着去求人尝。自家这点东西本就不值钱,不能让人更看低了!

    有了想法,蕴尉就跟王铁根夫妇说了,卖吃食这事儿靠他是不行的,还要王姜氏动手才行。王铁根因为答应了王三儿出海,暂时还帮不上忙。

    蕴尉找纸笔将后世卖野馄钝的小车画了下来,揣着就去寻秋寒屿。他觉得如果这事儿要找人商议商议,那一定是秋哥,不是他不信干爹干娘,实在是两人见识有限,能帮的上的忙也有限。

    秋寒屿没让蕴尉失望,果然给他提了许多可行的建议。两人有商有量,很快野馄钝的摊子就支了起来。

    王家村离县城不近,但是因为有小毛驴的存在往返都变得容易。第一天开业的时候,秋寒屿也到了,不是为了祝贺或是帮忙,而是为了看孩子。王铁根跟船出了海,蕴尉要帮王姜氏下馄饨收钱。

    第一天,王姜氏并没有准备太多的材料,他们早早出门却没进城,只在县城门口支下摊子。时间还早,没到开城门的时间,城门外站了一排等着进城做工的汉子还有进城交易的商人。

    就在一排人的注视下,王姜氏手指翻飞,不一会儿已经包了一溜儿圆鼓鼓的馄钝。见包的差不多,蕴尉喊了两声,“馄钝,馄钝,自家包的馄钝,开业酬宾,五文钱一碗,五文,五文,只要五文!”

    可惜看热闹的多,真的买的却没有。蕴尉也没着急,静静地等着城门打开。天蒙蒙亮的时候,城门旁的小门打开一个缝儿,出来两个打着哈欠的兵士,呼喝着众人排好队,拿出路引。

    等俩兵士转了一圈,又回到城门口等着城门打开。蕴尉煮了两碗馄钝,这头两碗没卖,被蕴尉送给了守城门的兵士,“两位大哥早,一早站岗不容易,自家做的馄钝,两位大哥别嫌弃,垫垫肚子。”

    本着不吃白不吃的原则,两个守门接过来西里呼噜连汤带面儿就喝了个干净,其中年纪小一些的拿了空碗送回摊子,“小哥,给你碗。你家馄钝味儿不错,跟别家不一样。怎么卖啊?”

    “开业酬宾,头三天只要五文钱就能尝尝,过了三天就涨价到八文一碗。”蕴尉笑眯眯地接过碗。“我家馄钝味道比别家好因为我们加了别家没有的作料。只此一家哦!”

    一听是别处吃不到的味道,围观的人都动了心思。进城做活儿的汉子舍不得五个大钱,但夹杂其中的几个行脚商人却不在乎,他们想的更多的是如果能弄到这种稀少的作料可以赚多少钱。

    当下就有三个外地打扮的汉子站在队列里喊,“小哥,来碗馄钝!”

    “

    分卷阅读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