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55

      寡人无疾 作者:祈祷君

    分卷阅读455

    子弟的,这些公子多能受到照顾,甚至可以在旁听取一些事情,由于有他们背后的家族支持,据说“秦王”率领的部队短时间内不会缺粮草辎重,这些人恨不得多送点东西,让他们赶紧走,几乎是要什么给什么。

    待知道这个消息之后,刘祁一阵后悔,早知道就不为了真实而故意反抗,就让葛峰将他“献”出去以求自保得了。

    至少行动自由,想要施展什么也是容易。

    刘祁在院子里烦躁地踱来踱去,简直就如笼中之鸟。可就像还没有刺激够他一般,从院墙之外,传来一阵又一阵的嘈杂声。

    伴随着嘈杂声传出的,还有下人们大喊“挂这边!还有那边”之类的吆喝,间或着传来几声啼哭。

    挂什么?

    要挂什么?

    刘祁恨不得自己有三丈高,能够一抬头就能看见外面的动静。

    “少爷,少爷……”

    赵丹的身影突然出现在内院中,脸上还有惊慌之色。

    “你果然在这里!”

    看到赵丹,刘祁心中一定,知道他来找他,必定是探到了什么消息。

    “少爷……”

    赵丹见到刘祁,反倒犹豫了,有些踌躇不定。

    “什么?”

    刘祁现在哪里是忍得住的时候,眉头一皱,立刻追问。

    赵丹左右看看,见四下无人,一咬牙开口:“听洗衣房几个进出送衣服的婆子说,外面已经传开了,说是皇帝老爷,老爷……”

    “皇帝怎么了?”

    刘祁脸色大变。

    “说是皇帝老爷早些日子驾崩,留下遗诏让三皇子继位,朝廷已经昭告天下……”

    赵丹见刘祁面色刷白,有些说不下去。

    “现在,现在……”

    “外面的人都说,现在已经是元平年了!”

    驾崩了?

    驾崩了!

    他离京时,父皇的身体明明还是好好的!

    “啊啊啊啊!”

    刘祁心中大痛,伏在赵丹身上,强抑住悲痛低声地哀嚎。

    从今日起,他便是无父无母之人了!

    “您,您别难过……”

    赵丹磕磕巴巴。

    “整个府里都在挂白幡呢,毕竟那‘秦王’是皇帝老爷的儿子,明面上还是要守孝的。听说我们也要服国孝,洗衣服那边浆了一批白麻布,就是给我们改衣裳的。”

    哎,至少还能为自己的老子披麻戴孝,总比什么都做不了强。

    听到赵丹说“守孝”,刘祁心中更悲。

    他竟然连回京奔丧,为父皇磕个头都做不到!

    “别,别难过了,要是那假秦王知道您这样,肯定会起疑心……”

    赵丹的话音刚落,从花丛之后,突然传出一声微不可闻的吸气之声。

    赵丹何等精明?如果没有这份机灵劲儿,早就饿死在街头了。是以那声音一响,赵丹顿时脸色大变,三五下窜到花丛边,从花丛中拽出一个蹲着的人来。

    “娘娘腔,怎么是你!”

    赵丹嫌恶地看着面前唇不点朱而红、面不敷粉而白的少年,咬牙问道:“你刚刚听到了什么?”

    他早就觉得这叫田湛的少年缩头缩脑,偏偏秦王殿下觉得他还算沉稳。

    哪有人睡觉都恨不得缩在小角落里的?这样的人一定大有问题!

    秦王殿下之前不是说过,说过什么来着……

    哦,君子坦蛋蛋,小人藏鸡鸡!

    这连衣服都不脱了睡的货,肯定是假秦王派来的卧底!

    被人硬生生扯出花丛的田湛通红着脸,不知道是被赵丹一句“娘娘腔”气的,还是被他扯住手臂痛的。

    见赵丹还要无礼,他眼睛一瞪,另一只手指着刘祁冷声哼道:“你以为我愿意跟着他不成!”

    “你什么意思?”

    刘祁心情实在不好,即使对他感观还不错,语气也不甚客气。

    田湛一把甩开赵丹的手,冷笑道:“你每天拿个金簪左右摩挲,一脸恨不得舍生取义的样子,还以为别人不知道?我要不是一时烂好心,担心你会去寻短见……”

    他何必鬼鬼祟祟蹲在这个花丛里?!

    作者有话要说:  鉴于评论区问的太多,我来回答两个问题。

    第一个,很多人说“昭帝”是不是一定都命短,我的答案是不是。有个因果关系很多人弄倒了,不是命短定了谥号为“昭”,而是许多帝王确实英才,可是命太短了,还来不及施展就死了,但他在位期间又确实不负众望,继任者想要为他定一个美谥,其他如“文”、“武”、“景”、“成”之类都不符合,但他可能又善于纳谏又美姿仪(年轻就死当然还算帅),便用了“昭”这个可以当做万金油的美谥。在谥法里,君王在位太短或早死的谥号是“哀”、“殇”、“灵”等,但众所周知,这些谥号都不是很好,所以子孙为了给祖先定个好名声,也是蛮拼的。

    第二个,为什么刘凌一登基就改元了,不在第二年。次年才改元是为表示对先帝的尊重,通常出现在正常交接的时代。但如果皇帝暴毙,或时局不稳,通常在新皇帝即位后不久就改,不必等到第二年。以资治通鉴唐朝一代为例,公元684年本为中宗嗣圣元年,二月戊午中宗被武太后所废,己未立睿宗,同日改元文明。 公元710年本为中宗景龙四年,六月壬午中宗崩,甲申发丧,韦后临朝,改元唐隆,丁亥少帝重茂即位。庚子韦后等被杀,甲辰少帝逊位,睿宗即位,七月己巳改元景云。 公元712年本为睿宗延和元年,八月庚子睿宗传位于皇太子玄宗,同日改元先天。 公元756年本为玄宗天宝十五载(744年,即唐玄宗天宝三年,改“年”为“载”。758年,即唐乾元元年,改“载”为“年”),七月甲子肃宗自立于灵武,同日改元至德。 以上五个即位同日或即位后不久就改元的例子,都出现在政局发生特殊变动之时。在明清之前,皇帝一生有许多年号,改元很是频繁,所以立刻改元是经常出现的,但明以后,皇帝是一生就一个年号,年号十分慎重,往往要大半年时间才能确定,一来为了商议年号用什么,二来为了表示尊敬,才开始有等一年再改元的情况,但也不是全部。

    我是考据党,写文之前必定查阅大量资料,有时候不太愿意在文中长篇大论讨论自己为什么这么写,我喜欢把一些小知识化在内容之中,有些知识非常生僻,不是非常了解这个并不明白背后的原因,这也是我为什么特意在作者有话说而不是正文里长篇大

    分卷阅读4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