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4

      [综]名满天下 作者:总裁哥哥

    分卷阅读74

    战的,实际上并非是杨雪,而是他自己。承认、亦或者沉默反驳,他头一次如此为难。可当他终于能够真正直面自己的过错、并毫不遮掩的时候,他反而惊觉,原来,一直为难的,只有他的心。

    也或许,孔丘与旁人的不同似乎也同样体现在了这里,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无外乎便是如此。

    无论之后所谈如何,但就此观之,这一场论道,其实,或也终将是一场双赢的局面。

    “妇人之义”一事,总算是论出了个结果。宋、鲁二国之间,应也不会再有战争一事,毕竟这是孔丘都已承认了的过错。若鲁国再想发起战火,则反是要落得个“不义”的名声。

    论道并未结束,但杨雪的心中却是再没了顾虑。

    “公子先前有言,不崇丘之儒家?”真正是以平辈相交,孔丘面上那份独属于长辈的祥和已然少了许多,反而是探讨询问的意味增了许多。

    “的确,子韶确实也知晓儒家,也对夫子之才十分景仰,但子韶却也的确、并不推崇儒家。”对于孔丘态度上的变化,杨雪感触最深。是以,她反而将那股稍显凌人的气势弱了下来,语气里也几不可查的带上了些犹疑。

    近乎是敏锐的,孔丘捕捉到了杨雪如玉面容上的那一抹犹疑,心下也猜到了几分杨雪的想法,知晓她是生怕自己难堪,便对着她安抚的笑了笑。

    也未点明,他接着自己的话继续道:“是丘孤陋寡闻,竟不知公子信奉的是哪家学说。公子所言颇有些顺其自然、跟随本心的意味,若说是信从丘的老师所创的道家,那倒也相似……但其中却又并不相同……”

    “不知公子可否解惑?”隐隐约约间,孔丘在心中已然有了些许尚还朦胧的猜测,并不分明,却又不敢妄下定论,便干脆明明白白的将这心中疑问问了出来。

    杨雪神情还有些怔松,没想到孔丘竟会问她这个问题。

    片刻,回过神来,杨雪对着孔丘将唇角渐渐勾起,露出一抹明艳万分的笑来,眉眼间因着自信而流露出的光彩也直刺人眼。

    她说:“子韶说过,子韶随心,是以,并无何种学派之说,子韶只信从自己,只信从世间真理。若当真要论起来,或者子韶自己便可成一家之说,其名为‘理’。”

    “理?”

    “真理?”

    “理家?”

    似在斟酌似在求证,并着各色嘈杂的细语,孔丘将杨雪所言的关键词一一问道。

    “理。”杨雪沉沉的点头,语气中尽是一种不容质疑与辩驳的气魄。

    “仅以方才与夫子于‘妇人之义’的辩论作拟,夫子数十载对女子的观点即为谬论,而子韶之言夫子辨无可辨,自为真理。真理,便是对世间万物的正确认知。子韶,只信真理。理家,也只当由真理构成!”

    面如常色,但孔丘却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确是震撼的。即便已然猜到了几分,但他却也始终未料杨雪竟敢堂而皇之的立下自家学派,竟敢为了这天下女子所不敢为之事。

    一时间,他竟还好奇起了杨雪这份胆识的底线究竟在哪。声色不露,他试探着问道:“公子如何知晓自己所言俱是真理?”

    “夫子不也曾自以为儒家之礼对女子的束缚乃仁义之举吗?”

    杨雪不答反问,却更是比一般的回答要犀利得多,“子韶自也同夫子一样,只道自己认为正确之言,天下之人,若有谁是不赞同子韶之言的,自也可来与子韶论道。真理,是经得起考验的。正如今日,若子韶未曾与夫子论道,又岂知夫子也曾言之有失?”

    沉吟着点了点头,孔丘算是认可了杨雪所言,也算是认可了杨雪“女子亦可有惊世之才”一论。

    “公子的理家有何治国之策?”

    十分突兀的,孔丘如此问道,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可又仅仅是在下一刻,所有人便又忽然犹如醍醐灌顶,都觉得这才是该应当着重询问的——

    一来,诸多有才之士正是因治国处世观点不同,方才分有不同学派,各家学派当然也自是希冀能使自家治国之策运用到诸侯各国之上。孔丘自来便是主张以“仁”治国、以“德”法民,有此一问也不稀奇。

    二来,杨雪如今身为宋国国君之女,甫才驳斥了“妇人之义”宣扬了“女子亦可治世”,这便又要立下学派。宋君无子,若无意外,她若想在宋国推行自己的治国之策,则定然是要比旁人要容易得多的。在座使臣俱为各诸侯国代表,又岂能不认真打探,细做打算?

    “以法治国。”几乎是孔丘话落的下一秒,杨雪便下意识地回答道。

    依她来看,二十一世纪的治国方式较之这个时代,其实仍然是更为科学也极为适用的。但她却没想到,仅仅是她的这一声“以法治国”,便使得一直以来温润如水、波澜不惊的孔丘眉头紧锁起来。

    “以法治国,固然可得一时安定,但重利之下,必有勇夫。若受利益驱使,定有人冒风作案,但其根不改,制法何用?”

    在治国观点一事上,孔丘毫不退让。在他看来,只有使每个人都遵守“仁义”、克守“礼教”、谨守“德行”,使每个人都称为“君子”,方才能从根本上遏制恶行的发生。是以道德和礼教才是治国之根本,至于法令与刑罚反倒是其次,不得已才应使用刑法,且必定慎用。

    原则上来说,孔丘所言其实并非没有道理。他唯一错估的,其实是这个世界——这世界本就不会因为某一个人而改变它的模样。他所想的,本也只是他个人的理想世界罢了。

    改革弊政、强大宋国,杨雪只觉得自己对宋君的凿凿誓言还犹在耳边,此刻又怎会退让?她望着孔丘,也不介意孔丘对自己的主张的驳斥,反是自证给孔丘来看——

    “我知夫子主张‘为政以德’,视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为最高尚的治国之道。可是究竟什么才是仁义道德呢?尊亲敬长是‘仁’、爱及民众是‘仁’、忠于君主也是‘任’……这些我们身为一个‘人’认为是对的言行举止,我们便称之为‘道德’,是也不是?”

    论及治国,孔丘便是慎之又慎,只等心中将杨雪所说的每一个字都细细斟酌,并无发觉错漏,并无哪点可以反驳,他方才点头应道:“然也。”

    “夫子既是师从老子,想必夫子应当也知晓人是应

    分卷阅读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