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4

      枣儿沟发家记 作者:南侠小展

    分卷阅读74

    越来越凉,不能总让大海他们打地铺啊!”

    “行,都听你的。”苏云起眼带笑意,语气也比平时柔软了许多。

    江逸捏住他脸颊上的肉,不满地说道:“认真点儿好不好?跟你商量事儿呢!”

    苏云起无奈地揉了揉额角,驱赶跑了最后一只瞌睡虫,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江逸。

    江逸“扑哧”一声笑了,“干嘛瞪这么大眼,怪吓人的。”

    苏云起表情破裂,一把将人禁锢到怀里,声音低沉,“我的小祖宗,你到底想怎么样?”

    “呸!我才没那么老。”江逸闷在他怀里,声音也闷闷的,“我还想在西墙下起两间坯房,过了寒露就要下霜,大娘她们总不能大冬天的还在草庐里做活;学堂的孩子也越来越多,白天云舒还说有外村的过来打听,兴许还得加人,总不能一直挤在那个小厅里。”

    苏云起揉了揉他的脖颈儿,轻轻地“嗯”了一声。

    江逸蹭了蹭脑袋,摆脱掉脖子上的搔痒,继续道:“那几间屋子本来是留给大山和云舒娶媳妇用的,大海他们几个如今算是暂住,等明年开春银钱充足了就在院墙外面另起一套,照着这个样子,大海他们都有份。”

    “嗯,你想做什么就去做,银钱等物不用担心。”苏云起沉稳的声音在他头顶响起。

    江逸无声地笑了,嘴上却不客气地说:“说得你好像挺有钱似的,拿出来我看看?”

    江逸比谁都清楚,苏云起身上一个铜板都没有,卖药材的那二百多两早就交给他了。就算他时不时进山猎个野物得个几钱银子,不是给家里买了日用就是悉数交给江逸保管,从不私藏。

    “是,我哪里有钱?我是你的小长工……主人,施舍点银钱可好?”苏云起故意凑到他耳边慢慢地说着。

    那磁性的声音仿佛带着勾似的,把江逸的心都勾到了温嘟嘟的水里,一下就酥了。

    “臭不要脸!”江逸恼羞成怒地骂。

    “哈哈!”苏云起无比包容地笑。

    ******

    第二天,江逸就在饭桌上宣布了未来几天的安排。

    上午,云舒照例是教导孩子们读书。大山留在家里照应着针线坊,必要的时候搭把手。

    其他人,包括他自己在内分两波到地里和山上干活,锄草、浇水、捉虫。

    这段日子江逸渐渐发现,古代粮食产量低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靠天收,尤其是在水肥管理上,十分不科学。他决定通过自家的尝试,至少让枣儿沟的村民形成按作物成长周期浇水施肥的观念。

    中午回家吃饭,休息一个时辰。

    下午,全体出动,到河边挖胶泥,做土坯。

    这样一来,正好避开了一天中太阳最晒的时候,人不至于太辛苦,也不用担心土坯会晒坏。

    这样的安排几乎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同意——为什么说几乎呢?因为,江逸跟着下地的想法被驳回了,与他低效率的田间劳动相比,针线坊显然更需要他。

    更何况,如果他留在家里,还能给辛苦劳作的众人准备些营养丰富的饭菜。一举多得。

    江逸最终妥协,和大山调换了位置。

    日子照着他的计划一天天过着。

    唯一不同的是,下午晒土坯的时候多了许多小帮手,大多是学堂的孩子,还有些没在学堂读书的也跟着过来帮忙。

    这个时间孩子们往常都会看着小鸭们游泳吃草,顺便给家里的牲口家禽割些草叶或者找点其他吃食。

    如今鸭子们都被赶到河边,在那里愿干嘛干嘛,它们的小主人则积极地加入到了江逸家的干活队伍中,挖胶泥、运送土坯,干得可起劲儿了,根本不比大人差多少。

    江逸原本还担心人家大人会有意见,没想到,后面几天甚至还有大人们专门把孩子领过来让江逸尽管指派。看那架势,如果不是地里农活多,他们自己肯定都得过来帮着弄。

    孩子们干活纯卖力气,不会使巧劲儿,江逸怕把他们累坏了,每次劝他们去玩的时候,这些半大小子们总会无辜地看着他,一副“我是不是做错什么”的表情。

    江逸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干脆由他们去了。

    他琢磨着等闲下来之后给孩子们准备些好吃的好玩的,不然心里过意不去啊!

    这天上午事情不多,针线坊里用不着他。正好,江春材送来了些好东西。

    “小逸,你看看,这是我种的山药。村里没人种这个,我也不知道怎么收拾,没想到长得还挺粗。”江春材一脸喜气,显然对自己的劳动成果十分满意。

    江逸也高兴得不行,之前就听英花提过好几次,没想到真是麻山药。

    这可是好东西,当初他们做项目的时候,枣园旁边就是他们学校兄弟专业的麻山药基地,每年收获的时候他们也能跟着沾沾光。

    人家经费可比他们充足多了,没办法,麻山药浑身是宝,吃法也多样,麻山药露还被那帮家伙做成了品牌。厂商一高兴,上百万的经费眨眼工夫到位,地方政府也有奖励政策。

    当初看得江逸他们是眼红不已,因此他对这东西可谓是印象深刻。

    “大伯,这东西可以蒸着吃,也可以煮着吃,还可以和排骨一起炖,味道不错。”江逸翻看着地上的几支带着枝杈和须根的麻山药,心里想着或许是没经过人工培育的关系,品相算不上好。

    江春材听了他的话,十分惊喜地问:“你吃过这个?”

    江逸点点头,“我管这个叫麻山药,能食用也可入药,产妇、脾虚者以及消渴症患者最适合吃。老人小孩多吃些也没坏处。”

    “对对对!”江春材连连点头,“那几株秧苗是我上次出门一个博陵的朋友送的,当初他也是这么说。我一听这么好就想着带回家种种,若是能成也算给咱们村多寻了一条路。小逸可会种?”

    江逸不好意思地笑笑,实话实说:“我只见过人家种。”

    江春材闻言有些失望。

    江逸安慰道:“大伯若真想种何不问问您那位朋友?或者干脆去一趟博陵,怎么说也要买秧苗。”

    “话是这么说没错,可是这博陵镇在保定府南一百里,距咱们这儿少说三百里地,中间翻山越岭的往快了算也得走上六天,这中间的一应花销不说,光是雇车的钱就不是小数。哎!我再想想吧!”江春材越合计心里越苦。

    江逸心思一转,倒是有了些想法,但他没立即说出来,万一到时候不成反而让江春材失望。

    把江春材送走后,江逸心里也有了主意——不是要犒劳孩子们吗?正好做些麻山药的糖葫芦。

    没有竹签可以用木签代替,枣木心实,削好了之后又硬挺又干净。江逸把这活交给了谭小山,这孩子也不问有什么用,江逸怎么说他就怎么做。

    分卷阅读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