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3

      枣儿沟发家记 作者:南侠小展

    分卷阅读113

    地说:“以前我喜欢跟舅父一起打仗,每次赢了我都很高兴。后来舅父去世,又有兄弟死在了战场上,我就发现战、争并不是战、争本身那么简单。”

    苏云起顿了一下,继续道:“要说有什么喜欢的东西,不算你的话,就是马吧,我喜欢追云,它是舅父留给我的唯一的东西。”

    江逸灵光一闪,“你懂马不?不然咱们攒些钱,你贩马试试?现在南北两边打仗,正是招兵买马的时候。”

    苏云起低头亲了亲他,笑道:“想到一起了。我有兄弟在大宁驻守,从他那儿出关很是方便,朵颜三卫良马众多,我正好可以找熟人帮忙。”

    江逸拍拍手,“就这么定了!什么时候开始?”

    苏云起想想,说:“入了冬月吧,家里不忙的时候,我正好也收些东西过去贩卖。”

    江逸突然想到一件事,不由地苦了脸,“你能不能不去?你忘了吗,你一走家里就会出事。”

    苏云起笑笑,“世叔和小叔不是回来了吗?你可别小看他们的能力。这两位加起来整个大明的士人圈子都得抖三抖。”

    江逸惊奇,“他们这么厉害?”那怎么还会落到一个被关一个辞官的境地?

    “他们本身的才学自然不容小觑,更厉害的是他们身后的党、系。江世叔的老师是张来仪张先生,我小叔更是师承当朝大儒,自然门人众多,这些人可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还有一点苏云起没说。现在建文帝是没时间想起他们,等他有工夫的时候,无论是江池宴还是苏白生都不可能像现在这样清闲。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考虑,他们都不该站在建文帝这边。

    江逸闷闷地说:“等你买了马,只许卖给朱高炽。”

    苏云起宠溺地摸了摸他的脸——这样心思通透却又不失善念的人,叫他怎么能不喜欢?

    ******

    今天阳光不错,让人的心情也好了几分。

    学堂里放了学,针线坊的女工们也结伴回了家。

    苏白生正指挥着大海和二牛两个在前院的窗户两边种腊梅。

    江逸看着觉得新奇,凑过去问道:“小爹,这个时候也能种花?怪香的!”

    苏白生看了他一眼,语气里带着些得意,“这可是你爹那蠢人花了许多银子买的,不种上还能看着它干死?”

    阳光下,苏白生那张精致的脸仿佛镀了一层光,让身旁的娇花都黯然失色。

    江逸又看傻了。

    江池宴从堂屋出来,好笑地拍拍他的脑袋,调侃道:“傻小子,看什么呢!”

    江逸摸着脑袋傻笑了两声,在他耳边偷偷说:“爹,您真有福气!”

    江池宴勾唇,“不然能苦求二十多年?”

    江逸张大嘴巴,惊讶道:“二十多年?”还真够执着的。

    江池宴笑笑,“我八岁时认识的他,那时他才五岁,小脸嫩嫩的,眼睛又大又亮,穿着一件大红的缎面袄,那模样比你小时候还可人。”

    江逸坏笑道:“是,在你心里小爹肯定最可人,谁都比不上!什么时候去扯婚书啊?酒席得提前准备上吧?”

    江池宴仿佛听不出他语气里的调侃意味,自然地说:“不急,等过些日子,闲了就去。”

    他们俩在这边你一言我一语,越说越大声。

    就连大海和二牛都忍不住看了苏白生好几眼——好像……真的挺好看,比他们见过的女人都好看,还有学问!

    苏美人眼看就要恼了,他在这边冷哼一声,那边爷俩赶紧闭了嘴。

    江逸被美人以及美人的八卦迷昏了头,以至于忘了思考一个问题——他爹八岁就喜欢上了苏小叔,那么他是从哪里来的?

    苏白生看着江池宴,微微蹙眉。

    江池宴淡然地笑笑,递给他一个安抚的眼神。

    第77章 收山货

    十三个孩子加上小宝、谭小山,还有一只黑中带灰的小胖熊,排成一排靠在墙根下晒太阳。

    老徐头在碗里捣着黑色的糊糊,挨个给孩子们在手上抹。

    江逸无意中看见了,好奇地问:“徐叔,碗里的是什么?”

    “自制的冻疮膏,药草和着花椒水熬的,土方子。”老徐头笑着回答。

    江逸挨近了,闻到一股呛鼻的味道,“别说,好些时候这土方子比正经药都管用。”

    “可不是,往常年孩子们的手脚都得冻烂了,晚上疼得睡不着觉,用这个一抹就管用。”老徐头感慨地说,“今年碰到你,孩子们也算过上了好日子。可从前的冻疮根儿还在,我提前给他们抹抹,省得犯。”

    江逸想起以前他在农村的时候,村里的孩子们哪个不冻手?有些人的手都肿成了馒头,血水和着脓水一起从裂口往下流。可他们用破布条裹裹就继续拿笔写字。

    江逸当然也是其中的一员。那时候穿着棉衣棉裤尚且如此,更别提缺衣少穿的古代了。

    江逸想着从前的事,突然冒出来一个主意,他连招呼都来不及跟老徐头打就朝着前院跑去。

    老徐头看着他急匆匆的身影,不由地想到:小秀才急成这样,怕是又有了什么主意吧!

    全家人如今已经达成了共识,江逸一动脑筋,不是要出好心帮人,就是想到了赚钱的法子。无论哪种,他们都乐见其成。

    这次,江逸想到了一个赚钱帮人两不误的主意。

    “苏云起,我想到一个好办法!”江逸眼睛亮晶晶地看着苏云起。

    苏云起笑笑,“关于收山货的?”

    江逸点头,“我想着咱们别拿钱买了,拿棉鞋换,怎么样?”

    苏云起立即明白了他的意图。

    拿鞋换山货,一来可以打开这种新式棉鞋的销路,二来可以增加针线坊的活计,三来可以让贫苦的山民们有棉鞋穿,可谓一举多得。

    苏云起自然不会反对。

    往常年皮货商人到村里收山货,价钱压得很低,村民们觉得反正是捡来的东西,有一个赚一个,放在家里也是撂着生虫,自己又舍不得吃。

    其实那些个野生的东西极其难得,带到城里都能卖到大价钱。若要让他像别人那样花个一文两文地去收,苏云起心里还真过意不去。

    可是,如果随意涨价,其他皮货商人却是不干的。苏云起再手眼通天,也不能坏了一行的规矩。

    这下好了,江逸给他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苏云起抱着人亲了好几口,脸上的高兴劲儿显而易见。

    江逸很少见到苏云起如此喜形于色的样子,更加觉得这个主意真是不错!非常不错!

    于是,针钱坊又热热闹闹地开工了。

    第一批做的都是孩子们穿的棉鞋,样子类似于现代的馒头鞋,里面絮着厚厚的木棉絮,鞋底也纳得厚,小川还用皮毛下角料拼成了一

    分卷阅读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