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54

      枣儿沟发家记 作者:南侠小展

    分卷阅读254

    信直接送到蔚州,想来会比小川他们还要早到些,这样正好在蔚州把他们拦下来。跟他们说,让小六先回来,药材也不用拉到祁州,无论贵贱就在蔚州卖了,多买些粮食,尤其是豆子小麦这些不怕潮又管饱的。”

    到这里,江逸也听出几分意思来了,提议道:“让云舒把咱家的芋头、南瓜加工成粉全送过来,那个糖份高,非常时刻比一般粮食更能补充体力。”

    “还有抗寒救疾的草药,趁着价钱稳定要多收些。”苏云起补充道。

    江池宴点头。

    夏荷也在一旁听着,慢慢地回过味来,不由担忧地抓紧了手里的帕子。

    江逸看到了,正要安慰她两句,恰好苏白生从卫所回来,眼睛眉毛上都是雪。他走得急,后面一个小兵颠颠地撑着伞都没追上他。

    江池宴心疼得不行,也不顾众人在场,直接给他把湿淋淋的外套脱下来,然后是鞋袜,全程黑着脸。

    苏白生自知理亏,半点没反抗。

    江逸早就机灵地跑到爹爹们的房间里,从柜子里拿出小爹的棉衣棉袜,又从床底掏出新做的毡鞋——这些平时都是他亲手打理的,自然花不了多少时间,等到他拿着东西回到前厅的时候,湿衣服刚被扒下来。

    江池宴把人扒完就不管了,在一旁皱着眉头生闷气。

    苏云起和江逸两个人伺候着自家小爹把衣服换了,又给他倒了杯热茶。

    自家亲叔叔,夏荷也没什么可回避的,她把湿衣服接到手里,素白的手一攥,一手的手渍,不由心疼地问道:“小叔这是一路从卫所走回来的?”

    苏白生偷眼看着江池宴,诺诺地不敢说话。

    跟着他回来的小兵咕咚咕咚喝完苏云起递的热茶,热切地看着苏白生,巴巴地说道:“原以为苏大人是文人,没想到脚下工夫也这么好,竟然不比我们将军差多少,我在后面打着伞追着一路都没追上呢!”

    江池宴的脸更黑了。

    苏白生悄悄抓住他的衣袖,妥妥地示弱。

    江逸转着乌溜溜的眼睛往俩位爹身上扫了一圈,笑嘻嘻地解围道:“小爹,您这么急匆匆地从卫所回来,是有什么急事么?”

    苏白生连忙点头,像个孩子似的,“我想着燕王那边总归有秦大人上折子,用不着我多操心。世子这边咱们要说上一句,恐怕还得托他请些医者。”

    江逸讶异,“有这么严重么?”

    苏白生恢复了沉稳的样子,点头道:“恐怕比我们想象得还要严重。”

    这场寒流来得突然,许多牧民都没来得及卖掉多余的羊储备下过冬的粮食。因此,今年受冻挨饿的不仅仅是牛羊马匹,还有人。

    第166章 短暂的欢乐

    千百年来,无论科技发达与否,人类在同大自然的抗争中总是后知后觉。

    第一场雪,仿佛只是一场小小的预警,告诉人们寒冬将至。

    第二场雪,雪势凶猛,持续时间却不长,所以尽管牧民们或多或少有些损失,但大多数人并没有放在心上。

    秦同知秦大人递给北平的折子如同石沉大海,连个回响都没听着。

    就在江家人心急火燎之时,小六终于回了大宁,向两位长辈禀报了粮食和药材的收购情况。家里人这才稍稍松了口气。

    又过了半个月,小川和二牛也回来了,带着整整五千斤粮食、三大车药材,福子利用职务之便,趁着天黑给他们开了城门,那天晚上大宁干道的车轮声响了一整夜。

    在哈口气都能结成冰的时节,小川擦着汗珠跟苏云起核对斤称。

    江逸也从被窝里爬出来,跟着运粮的车子跑来跑去,跑到最后一辆也没找着自己想要的东西。

    于是他又跑回小川那里,问道:“南瓜粉带了么?哪车是?那个不能受潮,得单放。”

    小川摇摇头,回道:“云舒说今年的南瓜收得晚,再加上阴天多晴天少,还没来得及打成粉,我见信里说粮食要得急,就自作主张先回来了。小逸,你看这些粮食先用着行不?云舒说一旦南瓜粉磨好了,便托余家商队专门走一趟给送过来。”

    说这话的时候,小川脸上带着愧色,显然是觉得自己没把事情办好。

    江逸想起自己刚刚那个急切的样子,倒让小川误会了,连忙解释道:“这个不打紧,我只是想着若是带来了就得找个阳面屋子单独放着,倒不是非要它不可,这些粮食足够了,你们能在短短几日之内筹到这么多,真是大本事!”

    小川这才松了口气,笑道:“多亏了余大少爷,他把自家库房里都搬空了才凑上这个数。”

    苏云起和江逸相视一笑,之前捎信时也跟余文俊提过,想来他也会有所准备。

    除此之外,朱高炽那边也有了动静。

    一直以来,他对江逸总是无条件地信任,尽管燕王幕僚个个引例论史分析大宁这场雪只是平常而已,朱高炽还是依照江逸信里说的,在民间征召了数十个德才兼备的大夫,差人悄悄地送到大宁,连他们暂停的宅子都安排好了。

    朱高炽这一番动作并没有瞒着燕王,想来也是朱棣默许的。

    江逸一时感慨万千,更加坚定了“朱高炽无论为君为友都很够意思”这个想法。

    ******

    江宅早起贪黑地囤积粮食、商量对策,草原上的牧民们也不紧不慢地做起了过冬准备。

    街头巷尾一天到晚都回荡着“卖炭、无烟炭、好炭”的叫卖声。

    早在第二场雪下来的时候,江逸就作主把宅子里住人的几个屋子改成了土炕,一天三顿做饭的工夫就能让屋子里暖起来。

    不过,为了保险他还是买了许多木炭,谁知道关外的冬天会冷到怎样天怒人怨的程度,家里这些人大多是在应天住惯了的,若不收拾得暖和一些怕是不好过。

    第三场雪就是在这个时候下来的。

    这场雪看似不大,却粘粘糊糊地下了三天三夜,一直下到人们连新鲜劲儿都没有,干脆都窝在家里烤火吃豆子聊闲天。

    第四天早上,人们从暖烘烘的屋子里醒来,终于听不到“簌簌”的落雪声了,于是迫不及待地穿好衣服想要出门,却发现房门怎么推都推不开。

    苏云起把窗户打开,发现白绵绵的雪竟然悄无声息地堆积到了窗台的高度。

    江逸惊得张大嘴巴,虽然他两辈子都是北方娃,可是也没见过这么大的雪,俨然是《冰河世纪》的节奏!

    苏云起从窗户跳出去,伴随着“咯吱咯吱”的声音,等他站定了一比划,积雪埋到了大腿根。

    苏云起勾着唇,对着江逸伸出双手,“要出来么?”

    “不、不,”江逸头摇得跟个拨浪鼓似的,“我还是等会儿吧!”

    并排的其他屋子里,哥几个先后从窗

    分卷阅读2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