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4

      玉兰归 作者:寥若辰

    分卷阅读44

    而后用薄而利的短刀,贴着头皮,将最后一层头发慢慢剃掉。

    用了近半个时辰的光景,苏氏头顶一片光溜溜。

    薛永怡再次拿热毛巾在肿胀处敷了一遍,拿银针在她脑上几个重要穴位扎了起来。

    一个时辰后,薛永怡额头上已沁出一层细细的汗。

    她收了银针,拿湿帕子擦了手脸,命丫头端来一碗参汤喂给苏氏喝了。

    今日苏氏不曾发热,也免了喝药之苦。

    每次看苏氏喝药都是一个折磨,用手指捏开下颚,把汤勺送到喉咙深处,将下颚阖上,让汤汁顺着食道滑入胃中。

    喂完汤后,丫头们还得给苏氏擦身、按摩,已防她躺在床上长久不动,血脉不畅。

    这一番下来,已近正午。

    楚玉凝亲自帮苏氏阖上新换的里衣,盖上一侧薄薄的被子后,走出门,小丫头来报,是否传膳。

    楚玉凝道稍后些,在门口站了会儿,到底抬步去了隔间。

    兰舟已醒了过来,正躺在床上,由薛永怡亲自喂着药。

    楚玉凝站在门口,看到那幕,跨进门槛的脚顿了顿。

    兰舟却已察觉到她的身影,挣扎着欲起身,被薛永怡低声喝止住:“你现今不可乱动!”

    楚玉凝便没再犹疑,将脚迈了进去。

    “薛姐姐说你受了很重的伤,约莫三两个月下不来床。你可得早点儿好起来,不然到时在铺子里做一辈子工,只怕也还不起你这些日子耗费的药材和诊金!还有,你吃苏宅的、住苏宅的,这些可都是需要银子的!你若不早些好起来,到时我负担不起,便只有把你扔出去了。”

    楚玉凝居高临下地看着他,蹙着一双弯弯的柳眉,恶狠狠地道。

    兰舟朝她露出一个浅淡的笑颜,苍白的脸上晕出一圈淡淡的涟漪,“嗯,我会早些好起来的。”

    “哼!”楚玉凝冷哼了一声,“那你便好生养着伤吧!”说完,她便转过身,毫无留恋地走了。

    兰舟脸上的笑意僵在嘴角,双唇一抿,又恢复成面无表情的淡漠模样。

    “张嘴!”薛永怡将汤勺递到他唇前,语气有些生硬地道。

    兰舟却忽然撇过头,“此事由丫头做便好,不劳薛小姐大驾。小的消受不起。”

    薛永怡嘴角挑起一抹讥讽,“你以为你是这府里的谁?哪个丫头稀罕伺候你?也就我......”到底将嘴角闭上,只闷声道:“快将药喝了,也能早些好起来!”

    兰舟看了她一眼,垂下眼眸,将汤勺中的药喝尽。

    喂完药出来,丫头来请薛永怡用膳。

    自是由楚玉凝亲自作陪。

    席间,楚玉凝命丫头替薛永怡夹了好些菜,都是薛永怡喜欢吃的,她不由有些吃惊和略带狐疑地看着楚玉凝。

    “也不知姐姐喜欢吃什么,就捡着自己喜欢吃的做了些,也不知合不合姐姐胃口?”楚玉凝笑看着她道。

    薛永怡点点头,“府里厨子做的菜很好吃。”

    “那姐姐可得多吃些!你今儿可是忙了一早上。”

    二人有说有笑,一顿饭吃的也算宾主尽欢。

    午膳后,薛永怡自回了东厢午歇、看医书,楚玉凝则去了前院,且将柳嬷嬷和王大管事都叫了去。

    “母亲不知何时会醒来,需年岁长些的人参续命。我们得尽早打算,总不能坐吃山空。”

    楚玉凝请二人坐下,对二人说道。

    “此事老爷自有打算,再用不上姑娘您操心呐!”王大管事弄明白楚玉凝叫他们来的目的后,颇有些哭笑不得地道。

    “父亲在朝为官。朝廷命令有禁令,士族不可经商。此事,由父亲出面到底不太合适。”楚玉凝看着王大管事道。

    府中上至父母,下至管事嬷嬷和丫头,都把她当做孩子看待。

    但现下这种情形,楚玉凝必须要让他们明白,她已长大了,再不是天真不知愁,被父母养在金丝笼里的小姑娘。

    “这......”王大管事一时有些语塞。

    事实上,本朝一向尊崇男主外,女主内。

    庶务属于家事,一向由女主人打理。

    也就是说,楚府的产业,早先由楚老太太打理,后交由了部分在苏氏手中。

    而楚阔则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官场经营上面。

    当然他也置办了一些产业,但以字画收藏、宅子、土地为多。

    昨晚,楚阔吩咐王大管事办的几件事中,便有一件是将他这些年来收藏的古玩、字画,置办的宅子清理出来,看看能卖多少银子。

    然这些东西一旦卖了,就再没有了。

    他们现下要寻求的是能够挣钱且可长期做下来的买卖。

    此事,楚阔身为御史,直接插手,确实不太合适。

    “不知姑娘可有什么主意?”王大管事沉思半晌后,问楚玉凝道。

    ☆、第044章 来信

    楚玉凝摇了摇头,“暂时尚无快且稳的生财之道。故想先请嬷嬷与王大管事帮忙清理一番母亲的陪嫁,看可用现银有多少,也好为日后的买卖做准备。”

    苏氏现下的产业中,除了如意酒楼之外,还有一个糕点铺子和一个首饰铺子。

    楚玉凝两辈子加起来倒是多活了几年,对于京城中,几年后时兴的糕点和流行的首饰式样,心中有个大概的印象,但也只是大概的印象而已,让她说出这些糕点的详尽配方却是再不能的。

    至于首饰,即便她能惟妙惟肖地画出模样,至于镶嵌细节,何处需用上何种工艺,何处镶金何处嵌玉,如何点翠,她则说不上来太多。

    苏氏的陪嫁庄子则大多交由佃户打理,每年只收些佣金和一些时令的蔬果。这一块如何得钱,楚玉凝更是一窍不通。

    她想了想,还是将母亲名下可用的现银清理出来再说,等知道手头有了多少银子,也可再做相应的打算。

    王大管事和柳嬷嬷点了点头,便着手清理起苏氏的嫁妆。

    如此过了三日,总算将能用的银子算了出来。

    “共计五万两。”

    王大管事将数目报上来时,楚玉凝显然吃了一惊。

    比她预想中的要多。

    然一支百年以上的人参少说也要数百两,这样算来,五万两坐如果只出不进的话,用起来也不过几年光景。

    这几日,楚玉凝在心中仔细想了一遍来钱快的法子。

    第一,是远走西域,将本朝的茶叶、丝绸等物高价卖到关外等地,换回奇珍异宝,再高价卖出。

    第二,便是出海远航,本朝海禁初开,若能搭上一条稳妥的商船,自海外购来些稀罕物件,运回京里,很快便能销售一空。

    再则,还有一种来钱慢些,倒也行地通。

    糕点吃食、首饰之类太过精细的东西,她记不起来,前世京里盛行的衣裳款式和料子

    分卷阅读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