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48

      九重薇 作者:梨花落落

    分卷阅读648

    崔遥说道:“读万卷书,终归不如行万里路。依为父之见,你不若随着他们走走,才算真正开阔了眼界。”

    闻得届时翰林院的几位大学士也会一路相随,若此行有益,大约还会从西霞奔赴康南,游历更多的名山大川,接触更多的仁人智者。

    机会如此难得,崔迢喜出望外,起身向陈如峻深深一揖,请他玉成。

    瞧着崔遥如此迫切,陈如峻含笑将他面前的茶杯推了推,示意他落座,再慈爱地望着他道:“你放心,我自会向翰林院举荐,你本也符合此次游学的条件。只是这一去少则一年,多则两载,可有想好家中如何安置?父母那头要有所交待,如今端哥儿已然启蒙,孩子的学业也不能耽误。”

    崔遥略一思忖,认真说道:“岳父大人,依小婿的意思,依旧想叫欣华带了儿子回扬州去住。崔家的族学虽不及京中,夫子传道授业,基础能打得牢些。反观京中事事繁华,小婿唯恐孩子心性不定,会乱了他的眼睛。”

    这一去一年两载,若陈欣华带着儿子在京中长住,难免会有人说妻儿贪恋娘家富贵,还不如回到族中,一家人安生渡日。

    再者两位舅兄都不在府中,陈如峻学问虽好,每日已然为国事操劳,崔遥又如何忍心再叫他为端哥儿分神。因此思来想去,崔遥还是想要叫儿子回族中打好基础,来日再来京中增长见识。

    陈如峻听得连连点头,眼见崔遥并不羡慕京中繁华,对儿子的将来也极有打算,十分满意他如今的秉性行事。

    生怕女儿阻拦,陈如峻还特意叫了陈欣华前来,与她好生说了崔遥的打算。

    要与夫君长久分离,陈欣华心上自然落籍。但她颇识大体,向陈如峻行礼道:“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暮暮朝朝。欣华晓得父亲一片苦心,自然事事都是为着夫君的将来考虑。我做妻子的,又怎能拖他的后腿。”

    陈欣华回到房中,与崔遥细细商议,要他莫有后顾之忧,自己会带着儿子回到扬州,上则侍奉公婆,下则敦促端哥儿的学业,安心等待崔遥游学归来。

    六月中旬,高丽的使团陆续抵达姑苏皇城。李承浩挑选的亦是文采斐然之辈,两国莘莘学子们聚在一处,每日畅谈国家大事,眼界十分开阔。

    崔遥向陈如峻夫妇及妻儿辞行,与几名今年的新科进士一起,随同高丽学子入住翰林院别馆,等待京中游学完成,便开始游历四方。

    陈欣华没有一句埋怨的话,早替丈夫打点了行装。她欢欢喜喜送了丈夫出门,回来安心辞别父母,带着端哥儿独自回了扬州。

    歌台楼榭,柳绿桃红。罗蒹葭倏忽回首间,自己来到姑苏皇城已然一年。

    整理完了最后一个香方,她轻轻搁了笔,从容抬起头来。透过飘拂的雪青色窗纱,罗蒹葭的视线久久落在罗记药铺院中那株枝叶繁茂的香椿树上,瞅着它的青碧凝透,露出释然的笑容。

    目睹云持、温婉、陈芝华、夏兰馨等人先后出嫁,罗蒹葭终于想明白了自己想做的事,早便开始着手准备今后的生活。

    手上挑起那半幅蓝白相间的印花布帘,罗蒹葭缓缓从后院走到药铺前头。罗氏药铺的柜台里两排高大的药柜干净整洁,阵阵熟悉的药香扑面而来,拍打着罗蒹葭的心潮,叫她颇有些难分难舍。

    古朴的黑色门面,门前杏黄色的布幡迎风摇曳,上头黑色的罗氏药铺四字,都是从小便贯穿她的记忆。即使一个人飘零在外,在那些最孤苦与最难捱的日子里,这幅画面也不曾淡出过她的脑海。

    客居京城,她与兄长其实都习惯了将这里当做自己真正的家。如今她却要再次离开,同这里做个道别。

    第七百一十一章 兄妹

    愿得一人心,百首不相离。大约会是每一位豆蔻年华的女子最美好的期待,亦曾是罗蒹葭少女年华中曾经偷偷憧憬过的下半生。

    可惜早些年的经历太过惨痛,如今只要一想起来,还是深深的梦魇。

    罗蒹葭手抚着身上淡青的罗衣,想起胸前那枚狰狞的梅花烙印,想起那些撕心裂肺的疼痛,还是痛苦到透不过气来。

    已然记不清是哪一次想要从拍花贼手中逃跑,被他抓回来烙下的印迹。如今只要一回想从前,仿佛还是将血淋淋的伤口再次撕开。罗蒹葭不敢看,更不想看这标注着过往耻辱的东西,而是要找寻新的方向。

    质本洁来还自去,便是零落成泥,也要留香如故,这是罗蒹葭在无数个不眠的夜里挑灯独坐,对自己认真许下的诺言。

    她宁愿独自枝头抱香,也不愿拿着污浊的身躯玷染旁人,更不愿瞧着旁人对自己的怜悯勉强度日。

    罗蒹葭一直有个大胆的想法,靠人不如靠己。她要想寻个合适的场所,开一间小小的教坊,认真传授制香和祖传的医术。

    北大桥于婆婆的客栈旁边,有一处两进三间的院落,十分清静雅致。因那房主全家急于返回原籍,售卖的价格十分便宜。

    当日罗蒹葭去探望于婆婆时,正赶上这房主挂牌出卖。罗蒹葭瞧得称心,便悄然出手买下这处房屋,如今早已交割完毕。

    罗蒹葭亲历亲为,精心将这处地方布置起来。她使人加固了围墙,精修了院落,将那两进之间以垂花门隔开,前头的一进用做问诊的厅堂与储货的仓库,后头的一进便权做学堂与香房。

    另在原先的小花园里搭了一溜三间的带厦青砖瓦房,植下几丛金银花,再种一棵无花果树,算是自己的闺房。

    罗蒹葭悄无声息办完了一切,不但未与慕容薇等人透露半个字,连她的兄长罗讷言亦是懵然不知。

    当日见识了孟淑妃产子的九死一生,罗蒹葭至今回想起来,还是心有余悸。

    想想尊贵若孟淑妃,那时守着满朝太医,还有多位经验丰富的稳婆,大难来临之即却都束手无策,差点儿一尸两命。

    皇亲国戚尚且如此,又何况寻常百姓人家。每年不知有多少可怜的妇人死于难产,又有多少可爱的孩童无缘望一眼这澄净的人世间,便再次坠入黑暗。

    罗蒹葭想着自己这一生坎坷,本以为余生便只能拖着残花败柳之身苟延残喘,却未料想偶遇慕容薇等贵人,细心替自己周旋,终于迎来与兄长团聚之期,而且有了县主之尊。

    这一切,大约是因为自己本性良善,佛祖才肯照拂的缘故吧。

    打从那时候起,罗蒹葭便一直存了积德行善的念头,想着要将母亲留下的妇科医术发扬光大,造福于更多的贫苦百姓。

    如今万事具备,只欠东风,罗蒹葭

    分卷阅读6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