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9

      有失国体 作者:天如玉

    分卷阅读59

    来很快,如今已能每日练武。

    应璟出了官署后就开始收到来自洛阳的各种折子,事务积压了一堆,此时忙得昏天黑地,一时也没时间陪她,但只要有闲暇,总会坐在她旁边。

    曹敦最闲,闲到可以钻一切应璟的空子,只要他不在,他就凑到荀绍身边。荀绍感激他此番相助秦城脱困,自然也乐意与他接触。

    “女将军,你去过曹国没有?”

    荀绍摇头。

    “那你想不想去啊?”

    “嗯……还挺想去看看的。”

    “那你跟我一起回去吧。”

    荀绍摇头:“我是晋国将领,哪能随便跟你走。”

    曹敦先是叹气,接着又有点高兴,至少她没说因为应璟才不肯跟他走啊。

    在他努力尝试各种方式拐带荀绍都未能成功后,要回洛阳的日子也到了。

    应璟手上的事情实在太多,不得不回去,何况如今周丰容在这里,荀绍刚好可以借机回洛阳调养,一举两得。

    荀绍对此并无异议,找了个日子在顾司凌府上设宴,邀请了周丰容和秦城官吏,也算是借机辞行。

    她自进了官署后就没沾到过酒,早就馋了,可应璟一直在席间提醒她,说她身体尚未痊愈,不能碰酒。

    二人关系匪浅,在座的都有数,只不过碍于荀绍前面两次无疾而终的姻缘,也不敢妄加揣测,更不敢随意拿来打趣,对国舅这种显而易见不加遮掩的举动也只能当做看不明白。

    曹敦就比较明显了,一直故意说些风凉话,要么就唉声叹气破坏气氛,忽而转头举着酒杯去向周丰容敬酒,发现后者一言不发正在喝闷酒,继续唉声叹气。

    直到宴席散了,荀绍忍了一晚上,回房的时候终于忍不住问应璟:“曹敦今天怎么了?”

    应璟笑笑:“这时候觉得你在情事上迟钝些还是有好处的。”

    “……”

    应璟牵了她的手,边走边道:“我以前觉得,与周丰容相比,我可能处处都不如他,但我至少有一点比他好,那就是眼光。”

    荀绍反应过来,不好意思地干咳了一声。

    应璟意味不明地笑了一声:“如今看来,他连眼光也好起来了。”

    “嗯?”荀绍没听清楚,“你说什么?”

    应璟握着她的手紧了几分:“我说,反正你我已有肌肤之亲,不如找个日子把事情定下来吧。”

    作者有话要说:周末到了,大家要好好休息呀,群么~╭(╯3╰)╮

    ☆、第四二章

    荀绍返回洛阳时,城中已经开始弥漫丹桂香气。

    竹秀早就在大门口等着了,看到她只带着几个随从,探头探脑了半天,忍不住道:“国舅不是去找你了吗?怎么你没跟他一起回来?”

    荀绍瞪她一眼:“我还好奇你怎么肯好好待在洛阳,原来是和他商议好的。”

    竹秀追着她进了门,不死心地问:“你们现在怎么样了?”

    “什么怎么样了?”

    “你明知故问!”

    荀绍停下脚步,抿抿唇:“他说要与我把事情定下来。”

    竹秀双眼一亮:“此话当真?我还以为要你点头还要很久呢,怎么你忽然改主意了?”

    荀绍当然不能说自己在鬼门关前转悠了一圈,支吾地敷衍了过去。

    竹秀很积极:“那就定啊!你也老大不小了,早该为荀家传宗接代了!”

    “……”荀绍被她的话噎了一下,作死的是她还真想了一下应璟为她荀家开枝散叶的场景,激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咳,再说吧。”

    应璟之所以没能跟荀绍一起回都全是因为曹敦从中作梗。

    他不再和前面那次一样鬼鬼祟祟地跑来洛都,而是改头换面穿上官袍,正大光明地递交国书,准备觐见皇帝。宁都侯当然不能坐视不理,还需沿途奉陪。

    先去城中接待的客曹官署安置,曹敦下车后对应璟道:“你当时可是答应得好好的,如今就是还人情的时候了。待我见了贵国皇帝,说明了来意,你可一定得帮我。”

    应璟道:“只要像曹大人说的那样是私事,本侯一定尽力相助。”

    “一言为定。”

    二人像模像样地行礼作别。

    宫中没有立即处理曹敦的觐见请求,刚刚才解决了和魏国的谈判,现在还有西北疫情的事要善后。

    朝中忽然出现了一些声音,提出此次疫情扩散严重,险些危及百姓,致使朝廷兵力受损,大将军实在难辞其咎。反倒是定远将军身先士卒,劳苦功高。

    老丞相是肯定要替周丰容说话的,但周丰容实在正直的令人发指,早在朝堂上有人指责他之前,他先就一封奏折送到了幼帝案前,自呈罪状,宁肯降职受罚。

    若说之前还有许多人观望,此时却纷纷按捺不住了。大将军一爵多少世家眼红,如今居然要主动让贤,岂能不叫人心动?

    早朝上众人就此事议论纷纷,应家在应璟的带动下向来行事低调,今日却是一改常态,虽然没有主动举荐人,却也表示出了对换人没有异议的立场。

    太后心里很犹豫,若是应家有个人能重用,她一定毫不犹豫地就顺着杆子成全了周丰容,将大将军的位子交给自家人。但且不说应家全是文人,大权也在应璟手里,她反倒不乐意动周丰容。

    朝堂上有些嘈杂,世家们蠢蠢欲动,有的说大将军罪不及此,有的说朝中无合适人选。后来侍中忽然举荐了荀绍:“定远将军满门忠烈,又立下过赫赫战功,此番更是劳苦功高,若要说人选,没有比定远将军更合适的了。”

    荀绍因为大病初愈,回都后本被幼帝准了几日假,不用上朝,但她左右无事,还是来了,结果却撞上这么一幕,实在有些措手不及。

    此时听了侍中的话,她忙出列道:“臣惶恐,大将军本意没错,疫病之事其虽有责,但罪不至此。何况臣建功不多,难以服众,实在无法胜任大将军一职。”

    应璟微微偏头看了她一眼,丝毫不意外她会有这反应。

    幼帝看着一群大臣吵吵闹闹,无聊地想打呵欠,懒洋洋地问应璟:“宁都侯如何看待此事?”

    应璟出列行礼:“依微臣之见,大将军的确罪不至此,定远将军也的确劳苦功高。既然如此,不如就罚大将军降职三月,减俸一年,并于西北恢复民生,在此期间便由定远将军暂代其职。大将军只是一时失误,此番警戒陛下恩威并施,相信他必能领悟在心。”

    不了解的只道宁都侯君子做派,了解的却在怀疑他是不是有什么动机。起码老丞相此时就一手抚着胡须,在暗暗揣测着他的用意。

    荀绍很意外,下朝后二人同行,她低声道:“我并不想做什么大将军,我只要统领西北军,继续做我荀家人该做的事便好。”

    分卷阅读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