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6

      一枝红杏纸上春 作者:许乘月

    分卷阅读116

    笑了笑,颔首向冯星野及那两名暗探致谢。

    定王府初初开府建制,冯星野手上能用又信得过的人并不多,如此捉襟见肘的情形下,还特意抽出两个人来暗中保护顾春——

    她在李崇琰心中的分量,已不言而喻。

    拿着冯星野给的腰牌,在两名暗探的护送下,顾春顺利的在夜色中出了宜阳城的大门,一路畅行无阻地回到东郊的家中。

    可她并无半点睡意。

    这半个月以来,她每日让自己有许多事做,照常吃吃喝喝写写睡睡,所有人都觉得,或许她并没有多么喜欢李崇琰。

    前几日杜梦妤也曾好奇的问她,怎么就这样没心没肺,连一丝牵肠挂肚的模样都没有呢?

    那时顾春只能笑着打哈哈,将这个话头给混了过去。

    她很清楚,此次练兵是团山整军的最后一步,若一切顺利,便能彻底树立李崇琰在团山屯军中的威信,重振团山军纪。而这,对团山,以及对李崇琰,都是非常必要且迫切的。

    所以此次的练兵虽是由隋峻担任主帅,李崇琰只行督军之职,但他必须与众人同进退,否则必定有人心中不服。

    她早猜想过,在练兵的这段日子里,或许会有人将自己在宜阳的行踪转达给李崇琰。

    因此,自李崇琰离开之后,她便时时提醒自己,必须将那些想念都藏好。

    若叫他听说自己是郁郁寡欢、闷闷不乐的模样,除了平添他心中的难受与煎熬之外,不会有任何好处。

    夏末那一回的首次练兵时,在发生了“司梨因私自托传令哨递信给江瑜触犯军纪,后来江瑜代她在茶王祠前当众领罚”之事后,顾春就意识到,李崇琰在治军之事上是个克己且有担当的人。

    他不会因一己私念而忘却自己肩负的职责、打破该有的风纪法度——哪怕他即便那样做了,旁人也未必当真能置喙什么。

    顾春心中很安慰的是,她心爱的这个人呀,无论是从前那个被闲置的皇子,还是如今坐拥一方的定王殿下,从始至终,都是个心思端正又澄澈的好儿郎。

    她是真真喜爱,并珍惜他这份正直的克己之心。

    她虽不能与他并肩跃马,可无论是此刻,还是将来,她都不会让两人之间的这份情意成为拖累他的包袱。

    顾春侧身卧在榻上,手肘垫在头下,唇角弯弯,美眸却有氤氲水气。她怔怔透过虚掩的窗缝望着外头的寂寂月色。

    待到天一亮,她便依旧是那个嘻嘻哈哈、悠哉懒散的顾春,不会让任何人看出她的心事。

    只让月亮知道,她有多想他。

    这样就好。

    ****

    两日后,杜梦妤来到叶家,经顾春引荐,郑重拜见了叶逊。

    在一番详谈后,叶逊又领了杜梦妤前往家塾去试了试。

    团山下来的孩子自不会觉得“先生是女子”有什么奇怪,且对这位笑得温温柔柔、又极有耐性的先生很是喜欢,于是这事就定下了。

    之后,顾春特地将豆子叫了过来,指了指杜梦妤道:“这是我朋友,今后会给那些小崽崽们做识字先生,你给我盯着他们点儿,若是有哪个小皮匠在她跟前捣乱……知道该怎么做吧?”

    豆子义薄云天地拍着小胸脯道:“春儿你放心,你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

    那一脸认真的小模样逗得杜梦妤忍不住笑出了声。

    ****

    转眼到了八月下旬,在青莲书坊的戏班离开屏城之前,顾春终于接了厉连胜的帖子,应约前往宜阳城中的松鹤楼。

    此前厉连胜托罗霜多次向顾春递过帖子,皆被顾春以“需要闭关写新稿”为由婉拒了。

    此刻两人隔桌坐在松鹤楼二楼雅厢中,雅厢的门敞着,有微凉的秋风穿堂而过。

    厉连胜拢了拢苍色鹤氅,浅笑着站起身来:“秋风扑人,不知姑娘是否介意……关门?”

    武旦出身的他无论台上台下、坐时立时,腰身都极为挺拔;加之他眉目精致英朗,目光干净澄亮,使他无论说什么,都显出一派襟怀磊落的正气。

    顾春笑笑,目光随意扫过他腰间的黑色衣带,眸心立时烁了烁,口中道:“只好请厉老板委屈些了,我不想有人误会。”

    这个拒绝,可以说是半点也不委婉的。

    厉连胜剑眉轻扬,微笑颔首,重又徐徐落座:“是在下考虑不周了。姑娘切莫误会,在下并无唐突之意……”

    “厉老板不必担忧,”顾春见他似乎有些畏寒,便替他倒了热茶递过去,“新学在宜州还没那样大的影响,今日便是关了这门,我也不会被人拖出去浸猪笼的。只是,我舍不得让某个人心中不舒坦。”

    “这‘某个人’,便是姑娘此前一直婉拒在下帖子的原因吗?”厉连胜接过她递来的热茶捂在手心,致谢过后,笑眼里满是兴味的探究。

    顾春落落大方地回他一笑,格外坦诚,“对呀。若是旁人的帖子,我也就接了,可独独你的帖子我不敢轻易接的。”

    “哦?”厉连胜疑惑地以两指点了点自己的下巴,好奇道,“为何偏偏只针对我?”

    “因为,在遇到他之前,我以为我大约是喜欢你这样儿的,”顾春不以为意地笑笑,“烦请转告武安郡主,我与李崇琰好着呢,请她别琢磨着拿你来吓人。”

    厉连胜显然有些吃惊,握着杯盏的长指微颤:“姑娘说笑了,在下怎么会识得武安郡主?”

    “别装了,没劲,”顾春懒懒甩出个白眼,执了小铜壶将自己面前的茶杯斟满,“你若不是云安澜的人,我顾字倒过来写。”

    见他似乎还不愿松口承认,顾春随意抬手指了指他:“黑曜锦腰带,当初隋峻、燕临刚到屏城时,身上穿的就是这种布料。不必遮掩啦,屏城除了产茶,还产丝呢。”

    产丝的地方,自也就出各种布料。

    团山离屏城很近,顾春多少知道,黑曜锦这玩意儿是有钱也买不着的,专供皇家。

    厉连胜愣了愣,继而又笑了,“虽说黑曜锦是专供皇家的,那姑娘也不能就此认定,我是武安郡主的人吧?我熟读姑娘的书稿,从字里行间看来,可不觉得姑娘是如此武断之人。”

    “五月里云安澜到团山时,曾谈起原州女子官学失利之事。当时她对原州官学布达消息不畅很是头疼,我顺口说过,中原女子如今多不出门,却也要看话本子要听戏……之后她回去没两个月,你们的戏班子就大张旗鼓了,有这么巧?”

    顾春笑着开始抽丝剥茧,无意间一低眸,却见自己的指节正有一下没一下地轻叩着桌面。她心中好笑,不知自己何时竟将李崇琰的这个小习惯给学了来。

    轻轻摇头定了定神,她又抬眸望着厉连胜,接着道,“青莲书坊的话本子多是销往中原的,而我写的

    分卷阅读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