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39

      瓜田李夏 作者:弱颜

    分卷阅读539

    脚都没合适的地方放一样。

    “夏至姐,你回来啦?”二丫小心地跟夏至打招唿,一面还自以为不引人注意,其实很明显地觑着夏至的脸色。

    “啊。”夏至应了一声,“我回来找点儿东西。大丫姐睡着了吗,我娘呢,在家不?”

    二丫立刻就松了一口气的模样。“我姐睡着了。我姑串门去了,好像是上下坎老杜家去了。”

    “哦,那你好好照看大丫姐吧。”夏至嘱咐了二丫一句,就回后院了。

    将整块布头都给了武老太太,武老太太欢欢喜喜地拿了回家做针线去了。夏至并没有将刚才听到的话告诉给夏老太太知道。她跟谁都没说。

    过了两天,夏至私底下跟孙兰儿打听,这才知道是怎么回事。原来她在的时候还好,一旦她不在,田氏又不在跟前儿,五月、七月和郭玉环跟大丫说话就没有了顾忌。

    五月、七月和郭玉环对大丫的态度都没问题,但说出来的话却带着刺,专门朝大丫最痛的地方扎的那种。孙兰儿一开始没留心,后来有一次听见了,就觉得不对劲儿。

    孙兰儿跟夏至学说了一回。

    “……是五月说的。五月嘴可真巧,这话咱就说不出来。我看大丫脸色都变了,可她还挑不出五月啥错处来……”

    五月是什么性情,夏至早就知道。现在看来,五月在府城的那些日子在某些方面还钻研进步了不少。

    不过这些五月都没有在她的面前表现出来,五月在她面前表现的可比过去懂事、柔顺多了,也不欺负腊月了。

    夏至心中有数,还没等她做什么,夏家就迎来了一件大事:包饽饽的时节到了。

    这是北镇府特有的风俗。每到寒冬腊月,家家户户都会包出整缸整缸的饽饽来,然后一直吃到第二年开春。

    饽饽的用料都是本地产的,用大小黄米磨面按照一定的比例和面,然后再准备好小豆馅,也就是后世俗称的红豆沙,包成一个个拳头大小的豆沙包,蒸熟了然后立刻就冻起来,储存在大瓦缸中。

    之后就是随吃随取。

    一般人家包了饽饽之后,以后每天早上的主食就是饽饽了。冻过的饽饽上锅里再蒸一蒸就能吃,非常的快捷方便。

    这种饽饽不仅好吃,而且营养价值也非常丰富,是每家猫冬过年的必备食粮。

    夏家主持这件事的人是一家之主夏老爷子。

    平常家中的饭菜都是夏老太太打理,即便是来了客人夏老爷子一般也过问,都是夏老太太做主。不过包饽饽这件事,却是夏老爷子主持。由此也可以看出来,包饽饽这件事是何等的重要。

    这不仅是准备吃食,而且还是一种近似于仪式性的活动。不仅在夏家如此,其他的人家也差不多。

    今年夏老爷子将大家召集在一起,决定几股人在一起包饽饽。

    要在短短的一两天的时间里准备出够一家人吃好几个月的饽饽,这显然需要集体的劳作,所以夏老爷子要集中家里的劳动力。另外也是考虑到了夏二叔一家的特殊情况。

    夏二叔家里一粒粮食也没有,这包饽饽的面和豆子等物,都得夏老爷子和夏老太太供给他们。

    大家在一起包饽饽,不过有些东西还是分开的。

    除了夏二叔这一股,夏至他们一家还有夏三叔一家就得自己出原料,包出的饽饽他们有拿回自己家,自己安排着吃。

    这种安排大家都没有异议。

    然后,几股人就各自称了大黄米和小黄米出来,夏三叔套上车,和夏老爷子、夏二叔、夏爷几个一起拉着几袋子的米去了磨坊。

    等他们将面磨回来,已经是下晌了。

    爷几个随便吃了点儿东西,立刻就开始和面。

    包饽饽和面是个力气活,为了后续让面快速的发酵,他们先把三只大缸抬到了炕头上,然后就往缸里面加面,加水,开始卷起袖子来和面。

    这种时候,就是女人们打下手,和面的主力是夏老爷子,夏二叔和夏三叔。夏老爷子没让夏桥上手。

    这种力气活,必须得青壮年男子才能应付得过来,夏桥就显得稚嫩了。夏老爷子是老当益壮,当仁不让。

    小黑鱼儿爱热闹,而且有不服气,就洗了手卷了袖子凑到夏老爷子身边,非要帮夏老爷子和面。

    夏老爷子嘴里说着你和不动,但心底里还是疼爱小儿子的,就笑呵呵地让开,让小黑鱼儿试了试。小黑鱼儿面红耳赤,他根本搅不动已经占了多半缸的大面团。

    夏老爷子又呵呵笑,把小黑鱼儿给撵开了,只让他帮着加水打下手。小黑鱼儿也挺乐意,他总算是参与了进去。

    都掌灯了,爷三个才把面给和好了。盖上盖子用被蒙住,又在灶下多烧火,好让面团快点儿发起来。

    这么过了一晚上。第二天夏至到后院来就先看面团发的怎么样了。原本只占了半个缸的面团已经发了将近一倍。

    夏老太太就告诉夏至说面团发的挺好,晚上就能包饽饽了。所以吃过了早饭,大家就都聚集在一起开始挑豆子。

    这豆子也是各家出各家的。

    炕上放一个四四方方的大笸箩,一家子的女人小孩都围着笸箩坐了,一边唠嗑一边挑豆子。这个时候是没有闲人的。不仅夏二婶、五月、七月和郭玉环来了,郭喜的媳妇也来了。另外,夏至还叫了孙兰儿过来帮忙。

    这也是常有的事。包饽饽的时候自家人手就不够,就会请亲近的干净利落的大姑娘小媳妇过来帮忙。你来我家帮忙,我去你家帮忙,这么着忙活上一两天,把饽饽都包出来。

    孙兰儿干活利落,几乎一个顶两个。她还问夏至晚上包饽饽的时候缺不缺人。“秀儿问了,要缺人她也来。”

    “那就让她来呗。”夏至立刻就做了主。

    夏家包饽饽其实不缺人。夏至找了孙兰儿来,以及现在让孙秀儿来的缘故,主要还不是为了干活。大家凑在一处说说笑笑的,为的是开心。

    夏至这边跟孙兰儿说定了,才扭头跟夏老太太说。

    夏老太太也喜欢热热闹闹的,尤其是干净利落的小姑娘们,那是有多少她都欢迎的。谁都没想起来要找大丫和二丫帮手。田氏也没让她们过来。

    挑好了豆子,夏老太太就带着媳妇和孙女们烧火煮豆沙。豆沙不好煮,对火候的要求特别严格。夏老太太最会煮豆沙了,就连夏至也到堂屋来给夏老太太打下手,顺便学习如何煮豆沙。

    夏老太太对媳妇和孙女们并不藏私,把其中的诀窍都说了。不过有一句话,自古以来都是不错的。那就是: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比如说夏二婶,她这辈子都煮不好豆沙,虽然当时看着她也认真地学了。

    吃过了晌午饭,面已经发好了,豆沙也准备妥当了。因为家里

    分卷阅读5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