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76

      镇国公主 作者:允

    分卷阅读476

    舞进来,实在惊动,因此竟只叫了两个歌人、两个乐人进来,并不曾备戏。阿欢就不一样了,她本就是后宫大总管,眼下又得宠,只消命人出去说一声“庐陵王娘子要人”,自然有人赶着巴结,也不必履办那些繁冗的文书,这就是县官不及现管——笑向众人眨眨眼,对阿欢笑道:“阿嫂可是大财主,只出一部戏怎么够?”

    众人会意,你一言我一语的,纷纷说一部戏太少,要更加别的,贺娄氏在人丛中道:“你们要看什么,赶快和庐陵王娘子说,免得使者来回几遍地通传。”闹了一遍,终是命佛奴去叫一站一坐两部乐、一部小曲、一部百戏来,新设了席面,方摆酒入座。

    让崔明德为上座,她坚辞不肯,说自己已非内人,不合在此为主,又来让我,我自然是不肯的,再四公推,终是让婉儿入了主座,崔明德为贵客,阿欢与我陪坐,余人则以年齿叙次,有职司者近所司之职入座,各自坐定,上了两遍菜,贺娄咦了一声,向崔明德的席上张望一眼,旁人问她什么事,她道:“知道庐陵王娘子是吃素的,可崔二你怎么也吃起斋来了?”

    阿欢闻言停了箸,将眼向崔明德一看,崔二今日只穿了一身素色衣衫,唯有腰上系的一根五色宫绦,才将她这一身与孝服区分开来。阿欢便要笑不笑地看我一眼,自顾自吃菜,崔明德也正夹着菜,慢慢吃完,丢箸,方道:“战场杀生,虽是不得已,毕竟非是向善之道,所以决心持斋一年,以赎杀业。”

    贺娄氏颇不以为然,因阿欢在,竟不如平常那般恣意玩笑,只笑道:“我记得了,下回若我们也出去打仗,回来也持斋去。”

    徐真如海笑她:“你见崔二打了仗,只管跟着起兴,以为打仗是我们这里蹴鞠么?”

    贺娄笑道:“他们先说女人不能干政,可陛下打理政事,可曾有不合之处?又说女人不能打仗,可独孤十六、崔二出去,哪次不是大胜回来的?男人做得,女人自也做得,女人做得,我怎么做不得?”

    说得我们都笑,有人谑道:“你先将骑射练好,十发九中,再来说打仗的事罢。”又有人笑她昨日蹴鞠输了的,还有人赶着叫“贺娄将军”的,嘻嘻哈哈,浑没个正形,徐真如海笑道:“说好是来贺崔二将军的,怎么这一会贺到贺娄将军头上了?监酒的在何处?还不来罚酒!”

    婉儿便笑:“起头的罚三杯,方才说话的罚一杯,满殿里的都放任这事,也各陪一杯。”

    徐真如海怪道:“我是出面首告的,也要罚么?”

    婉儿向她促狭一笑:“座上同罪,当然要罚。”

    阿欢便向婉儿笑:“监司职责最重,该罚三杯。”

    徐真如海立刻附和:“极是,监司也要罚。”又来看我:“二娘说是不是?”

    我自然也是附和,又叫人拿大酒坛来,贺娄特地选了一只大碗,和仙仙一道抱了酒坛去闹婉儿,婉儿道:“我说怎么不让阿裴监酒了,原来是故意作兴我!”起身相避,避在裴兰生身后:“你替我说一句。”

    兰生肃容道:“不行酒令,哪来的监酒?不是监酒,自然也不用罚三杯。”

    婉儿便自她身后走出来,对贺娄氏笑,兰生却又慢慢道:“不是监酒的,却自己跑出来罚了这么些酒,是不是该罚?”

    我们一怔,都轰然笑起来,婉儿将脚一跺,忙就要走,贺娄氏和仙仙早已扯住她,倒也不认真灌酒,只在碗里浅浅斟了一层,让她喝了,众人也一人喝了一杯,各回去坐下,此刻已完全闹开,说说笑笑,极是热闹,又都起哄让崔明德说打仗的事,崔明德道:“微功末劳,不值夸耀。”

    贺娄氏道:“几百年才出你们这一对女将军,就是寸功未建,也值得我们听一听了,何况还是有功劳的!你快说,不说我们就罚你酒。”

    这时候倒又认了婉儿这监酒,推她道:“上官说是不是?”

    婉儿笑道:“正是——崔将军快和我们说说营中的事,让贺娄听了解解瘾。”

    崔明德禁不住我们闹,只得道:“其实我本不守钦州,那一次本是奉大总管命公干路过…”说到一半,忽地自座上起身,躬身道:“陛下。”

    我们都是一怔,转头看去,只见母亲身着襕简,手背在身后,慢慢悠悠踱进殿中:“你们这是在说什么?听着像是很热闹。”看看婉儿,又看看贺娄,道:“你们特地请了一日假,便是为了今日之宴聚?”

    作者有话要说:  小剧场:

    太平:媳妇儿媳妇儿,你知道你为什么受吗?

    阿欢:为什么?

    太平:因为你是吃素的,我不是!

    阿欢:……

    太平卒,死因:家暴。全文完(并不)。

    第424章 则天(十六)

    不知阉寺之事自谁而始, 始作俑者大约还甚是得意,觉得从此君王不不必再替自己后宫的忠贞烦恼, 但他万料不到这世上除了男人, 女人也可为皇为帝, 男皇帝的后宫易与其他男人隔绝,女皇帝的后宫却难与其他女人隔绝——就算强行隔绝了, 又无男人又无女人,却要谁来服侍?

    她有些厌倦地瞥了案上一眼,那上面全是留中不出的封状,平日都是婉儿或太平一总看过,再报与她知的,这几日这两人的心思却全不在这上面,结果却连公事都耽搁了——也可能是因特地不想搅进案上这些公事上, 所以才故意忙着别的?然而不管怎样,她二人的交往极其亲密,这是毫无疑义的了。她本来不觉得有什么, 婉儿被她拘在身边一日不得离开,连诗会都渐渐地不再参与, 依傍一二贵人本是应有义,何况这两人自幼相识,又都是她的亲信, 还有一教一学的情分,有些来往也不算什么,她之前对此也是睁眼闭眼, 只要婉儿大事上不糊涂,便也由着。

    可婉儿已和太平亲昵到一个眼神便心领神会的地步,这不得不令她心生疑窦。再一想到太平的年纪、身形,以及她与自己六七分相似的面容,她便更生疑忌——她知道自己或许有些多疑,不过多少年来,她正是靠着这样的多疑和猜忌才能稳据宝座,牢牢地操控着一切,到年老时这疑心稍去了些,结果却反造成了这样的疏忽。

    她觉得自己很该反省一下,这些年来对自己身边的人是否过于放任了,尤其是婉儿和太平。

    她极不情愿地向前倾身伸手,指尖够着了第一封状子,一点一点地勾进手中,缓缓靠回椅背,背与一条手臂都压在椅背上,展开状子眯眼细看。

    是来俊臣奏李昭德与綦连耀谋反的案子,证据不多,却句句都说在她的心上:此人自宰相位上被贬出去,后被召回都中,任以台官,却不但不知收敛感恩,反因此逢人便夸说“陛下要安抚旧臣,不敢

    分卷阅读4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