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0

      青石 作者:锦绣山泽

    分卷阅读50

    青明遥遥笑望,子归微不可查的颔首,在他走近时,恭敬俯首,尽是崇敬。

    天坛之下,宫人止步。

    海公公和一众随从停在台阶前,青明停顿三息,缓缓抬腿,郑重的踩在第一级台阶上……一阶一阶,青明步履悠然的向前方迈进。

    恍然间,这十几年的事一一浮现在眼前,天降奇才,受封太子,无限尊荣;武帝之约,中秋之计,推人入池,罪而离京;苦学九年,出行一年,君子之交;重归帝京,当街惩恶,收复民心……

    天坛共三层,下层是按品阶高低分立两侧的大臣,中层是皇族子孙,上层是即将传位的武帝。

    青明平静的目视前方,收敛笑容,平稳的走过大臣中间,每走过一级台阶,便有两人低下头,恭敬俯首……

    在上方看着青明走近,韩拓目光热切的盯在他身上,片刻不曾移开。

    在只差一个台阶的时候,青明不着痕迹的与他对视一眼,接着又平静的移了回来,经过他身边时,韩拓同样低眉垂首。

    走过下层,来到中层,六皇子到大皇子,青明目不斜视的经过每个人的身边,皇子们同样微微颔首,以示敬服。

    最后踏上上层,等候多时的武帝站在最上面。

    青明走到武帝面前,停下,父子对视,一切尽在不言中。

    他双膝跪地,恭恭敬敬的磕了一个头。

    天坛之上,授传国玉玺。

    武帝把玉玺郑重的放在青明举过头顶的双手上。

    青明接过,随后站起身子,面朝天坛下方,举起玉玺。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霎时,所有人跪在地上,伏身叩首。

    新帝登基,普天同庆,大赦天下。

    武帝二十三年春,被贬太子,姬氏月璜,重归帝京,一朝归来,收民心,揽朝臣,才华冠盖,雅致无双,深得帝心,是以三月为期,登基为帝。

    这位年少有才,命途波折的皇帝,似乎从出生开始就注定不凡,出生之日,连降数日的大雪转瞬停止,乌云尽散;幼年显露出非同一般的才智,最受帝王宠爱,封为太子,本应一生荣华不断,却因一桩意外而远离帝京十年;就在人们几乎忘记他的时候,又突然出现,重现幼年风华,十年光阴不仅没能抹去他的才智与光华,反而使他愈发风华绝代,惊艳无双。

    就单单他尚未继位的十几年,就能引来百姓的无数传说与猜测,更遑论他登基后所发生的几件大事。

    逐外戚、剿黑门,灭戎族、收古丹,统一大周,功绩之高,无人可及;与他的功绩相对的是他专一的感情,作为大周朝唯一一个废六宫,独宠皇后的帝王,其深情一直为后世津津乐道;除此之外,他还是大周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也因此,徒生出几分天妒英才的遗憾。

    而掩盖在这无数流言与猜测之下的真相,无非是这位帝王不得为人所知的深情、寂寞、悲痛、哀愁……

    第33章 第三十二章

    登基当晚,承乾殿夜宴,君臣同欢,直到夜半,次日免朝。

    夜宴结束,青明去了帝寝殿,那里是他以后都要居住的地方。

    回到殿内,遣走宫人,疲惫的坐在椅子上。

    “师兄,你也回去休息吧,都忙了一天了。”

    “那好,有事叫我。”子归点头,转身回去了。

    青明早已熟悉过帝寝殿的构造,就算没有宫人服侍,也完全可以自己完成一切。

    况且,帝寝殿内室有一处从山上引来的温泉池,根本不需要宫人烧水抬水,省了不少麻烦。

    歇了一会儿,正要起身,忽然看见有人进来。

    “耀岩,你没回府吗?”青明看到连衣服都没换,一身官服的韩拓,说。

    “回去了,又过来了。”韩拓走到他面前。

    看着他不同于以往的肃穆表情,青明直觉他有话要说。

    果然,韩拓突然单膝跪立在他身前,表情虔诚而郑重。

    青明下意识的正襟危坐。

    韩拓一手按在腰侧的剑上,一手向前探,轻轻将他搭在膝盖上右手,平放在自己的手上,黝黑的双眸紧盯着他的,良久,开口沉声道:“我韩拓在此起誓:有生之年,甘为剑盾,护尔周全,刀山火海,在所不辞,若违此誓,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青明看着他认真坚毅的脸,伸出空着的手,轻抚他的脸,苦涩一笑,“你又是何必呢?我根本从未怀疑过你的忠心。”

    “我知道,”韩拓了然道,“但我想让你更加信任我,无论以后我们之间的关系变成什么样,我都是你最忠诚可信的臣子,一世不变。”

    都是聪慧剔透的人,又怎么会想不出对方心里的顾虑,他们都不是行事冲动之人,他们都明白在这样的世道下,他们的感情将会面对多少阻碍,或许很快他们就要面对那些阻碍,或许不久他就要离开帝京,或许明天就回有人请旨填充后宫,但无论如何变,他们始终有一种无法割裂的关系——君臣。

    对他们来说,这两个字意味着沉重的责任、不可扭转的命运、无法抗争的未来,但同样意味着他们之间无法斩断的羁绊与联系。

    韩拓的这一番誓言,正好加固了这份羁绊……即使我们不在彼此身边,即使我们无法相爱,即使我们我们再也无法碰触彼此,我依然是你的君主,你依然是我的臣子,即使我们作古,后世也会将我们联系起来:那位一代明君和他最忠心的肱骨大臣。

    新帝登基百日,朝野清明,百姓和乐,一派欣欣向荣之势。

    只是掩盖在这平静之下的暗潮汹涌早已开始。

    作为前皇后,即新任太后的母族,朱氏一族并不是在女儿成为皇后之后,才显赫的。

    朱家原是书香门第,有一通晓经商之道的子孙靠自己卓绝的才华,使朱家成为皇商,显赫一时;然其即将没落之时,又出一才学极高的子孙,也就是青明的外祖父朱智行,前任丞相,这才使朱家不仅没有没落,反而更上一层楼。

    朱智行育有两子一女,女儿自然是现太后朱氏,大儿子是朱洵,也就是朱乾的父亲,当朝国舅爷;二儿子负责打理家业,游走于各地经商,极少留在帝京,也不怎么与京中权贵打交道,因而知道的人很多,见过的人却很少。

    自从朱智行辞官退隐,便不问世事,每日待在京郊的院子里侍弄花草,他的大儿子朱洵的才华丝毫不逊于他,然而他有的不仅仅是才华,还有野心。

    从青明被封为太子的那天起,朱洵无

    分卷阅读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