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28

      妾无良 作者:古锦

    分卷阅读428

    七八糟的人,程向腾都能说动太后不横加阻拦,让他们订亲成功呢。有这么大的脸面和手段,就求不来一个承爵的人情?她不信。

    ——当然她更不会信当初太后没再阻拦订亲,是因为程向腾暗示要撂挑子给她家程烈,自己清修去。

    总之从前对于立爵,郑氏都是有商有量的跟程向腾做言语上的交流。既然那样没有实质效果,那就得动点儿真格的。

    带走芦花,给程向腾一点儿压力,毕竟身为武将,私自通敌那是多大的罪名,他自然心里有数。

    她也不想把这事儿闹大,毕竟程家根基脸面,她也是得保的。她只是给他提个醒,让他加把劲儿把爵位落实下来罢了。

    只要爵位落定,她才不管什么私通北辰,或者跟什么下贱女人成亲这种事儿呢,以后哪怕她赔礼道歉磕头谢罪呢,大家还是一家人,还要好好的相处。

    并且她这里有芦花在手,还可以反复的审着。她就不信了,一个小丫头,嘴巴能有多紧。并且她已经查清楚了,这丫头爹娘兄弟一家子,都在老三的庄子上。就算她不怕死,她能也不顾自己的亲人么?

    等拿到了证供,她还可以做些安排把这事儿扩大化。到时候程烈审出这么一桩军中大丑闻,也是大功一件。

    有了功劳,爵位的事儿也就好说了。

    当然如果这丫头不行,她也有别的计划。

    比如釜底抽薪。若二房无子可以继承爵位,那这爵位朝廷也不能薅夺了去,最终还会是她长房的。

    再者当初她相公去世,朝廷为什么把爵位给了程向腾?,不就是因为她儿子年幼立不住事嘛。如果程向腾也一样儿子年幼,如果他没了,太后也不会眼睁睁看着自己娘家式微,而把爵位给程熙那个小毛孩儿吧。自然程家该是已成年的程烈来撑。

    ——当然,这些个想法太深远,郑氏也就是脑子里过一遍,连对自己儿子都没敢提起过半句。

    不过,如果真到了无计可施的时候,也顾不得了。反正无论如何,这爵位,她定要讨回来。

    ···

    所以说,关于承爵这件事儿,程向腾就成了夹心的那一层。

    他不满,也无奈。

    程烈这孩子,他是想好好教的,他承了爵后,以后整个程府的前途,都靠他发挥光大了呀。可是这小子小小年纪,却总满腹的心思,对他的话总是阳逢阴违应付的多,听从的少。

    别的不说,就说蜀中征粮。

    既贪征粮之功,也巴望着战功。拿大又贪多,才最终一事无成。程向腾后来细细给程烈分析了个中得失,但程烈只怕到现在,也一副不肯信服的样子。

    那时候蜀地粮价暴涨之后,程向腾给程烈也做了安排了。他让程烈去拜见几个地方官,比如锦城郡守等。

    只要锦城郡守发句话,提醒自家百姓,说如今风调雨顺年间,蜀地之外各州郡都粮价平稳,只咱蜀地价格高得离谱,大家需理性买卖……这么反复强调之后,买卖方都觉出了危险,价格就会逐渐回落。

    当然他这粮官要拿得稳,表明朝廷定价就那么多,自然不跟风让价格波动,就压着低价不动。还可以关了官仓一阵暂不收粮,表现出那种可要可不要的状态。反正你这里价格高,咱回头就去别处征粮去……

    也可以另找其他商家合作,有人带头低价出售粮食什么的,更能在民众间引起些恐慌抛售情绪。

    或者这些都不用做,就查清楚粮价是怎么上去的,你就见样学样反其道而行就可以了啊。带了千把来人在身边,散布消息也好,做什么也好,不都方便快捷得很吗?

    粮价降回来,也会很快的。

    结果程烈对程向腾的各种安排和提议都十分不满。觉得他堂堂侯爷公子,堂堂程小将军,去求个地方小吏办事儿?他拉不下面子受不了那屈,他不干。

    最重要是他觉得,程向腾那法子不靠谱。说那些老百姓,看见银子跟蚊子吸血似的,不动武用强的,那么高的价格说降下来就自动降下来?不靠谱。

    他带那么多人去蜀地呢,当然不是摆着看的。——这些人是兵,是行军打仗的硬汉,象个市井碎嘴一样去散布个消息什么的用在征粮上?程烈觉得程向腾的提议很侮辱他们。

    他的收粮点无人问津是吧,他可以用强啊,谁要去对着一群小民费脑使计去。

    他起先还客气,在对群众的动员中说,蜀地与匪患也就隔几重山而已,匪类就在家门口作乱,时时威胁到你们的安全,你们蜀地不该为此出力,用合适的价格支援朝廷吗,难不成留着给匪兵抢?

    后来见无人响应,就直接恐吓。说为什么粮价这么高还有人囤粮呢?肯定是为了暗中支援匪兵粮草的,所以才不怕价高。等逮出来,定斩不饶!

    一边强令粮商价格下调。

    后来又直接下令让民间粮商不得再收粮,这样有人卖粮,就只能按他的价格卖到他这处官仓了。

    再后来他终于恼怒要强行开仓了,说刁民不顺应朝廷旨意,那他也没办法。大户和粮商都得开仓给他,而价格,自然是他自己订下的低价。——终于还是走回别处征粮的老路,强吃大户。

    总之他几次三番要动用武力,在蜀地激起了不少民愤。

    要不是被程向腾的人死死拦着,又动用关系各处帮着灭火,只怕早就起大冲突了。

    那时候他还不知道这粮价跟武梁有什么关系,最后他堂堂正正上了奏折,说蜀地人刁,知道朝廷征粮,便坐地起价一路哄抬,使粮价高得离谱,枉图狂赚朝廷银子……反正就是夸大工作难度,把事情描述得各种难搞。

    然后自作聪明把自己各种能耐手段表了一表,最后请圣上给粮价一个意见,好让蛮横的蜀人可以遵照。——不过就是请发明旨定下粮价,以便他依旨推行罢了。

    总之就是他小子搞不定啊,需要圣上说句话啊。——他还以为京城这些官油子,谁会把他的能耐手段看成重点呢。

    这把程向腾又气了一下。

    这事儿竟然就直接捅到圣上那里,也不给他事先打个招呼?又不是没办法解决。

    因为这个,圣上虽然没有在公开场合斥责过他,但私底下,圣上跟程向腾说,这程烈还是小儿作派,要想有大作为,尚需好生历练啊。

    军功没立上,征粮又弄个需求助,程烈灰头土脸。

    这样的情形,不用说,爵位还是拿不下来。

    可是程烈那里明显着急了,并且程向腾早就应了等他回京就帮他请旨

    分卷阅读4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