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99

      (红楼同人)红楼春纤 作者:六月泽芝

    分卷阅读299

    “既如此,我便请来里正、族中长辈并姻亲等,总平分了。只有一件事,我须得说明白——兰小子虽是二房的嫡长,到底年岁小,虽也该孝顺长辈,终不如宝玉合宜。”言下之意,却是要宝玉一房奉养王夫人。

    众人皆是一怔,不知如何言语。

    倒是王夫人听了,往李纨身上瞧了两眼,见她垂头不语,忽而勾起旧日种种,不觉道:“这样也好,兰小子且小,珠儿媳妇向日里也多有病着,自个儿还要珍重。且现今分家,又不曾别居,原也与往日并无分别。”

    李纨心内早有所动,只想着孝道两字,方不敢言语。如今听得王夫人这一番话,心里不由大为动摇,一时抬起头来,含泪道:“老太太、太太满心疼我们,我们如何能不尽心孝顺奉养?”

    贾母不曾眨一下眼,只慢慢道:“这原是我吩咐的,你只管听着就是。日后你要孝顺奉养,我们也没得拦阻,只现今兰儿又小,你独个儿哪里能顾全两头?不过是想着你先照料好兰儿的意思罢了。”

    李纨方含泪应下。

    之后如何分家,贾母早立了单子,一一与众人分说明白。又有自家私产,三分与宝玉夫妻,三分与凤姐一家子,二分与李纨母子,剩下两分,一半儿贾母自留着做日后费用,一半儿皆是些头面首饰一类的散与黛玉等人。虽则并非十分齐整,到头前原是凤姐这大房的占了多的,算来也是将将差不离。

    众人瞧着皆是心服口服,并无旁样言语。

    贾母方觉心中安稳,此后又选了日子,下了帖子将里正、族中长辈并姻亲请来,一一分说明白。那里正虽是衙门里的,到底官小势弱,也知这贾府有些姻亲,并不敢拿大,一团笑地满口应承了。至如迎春等人夫家,听说这一番事,虽有些言语,到底两姓人家,又知道了贾母所虑并非全无道理,也无旁话可说。倒是那贾家宗族,听说了这一件事,多有不满:父母在不分家,这才是道理。

    几个族中长辈立时前来论理,贾母却是人老成精,早有预备,隔着帘子几番言语,便将他们打发了。到底贾家如今虽败了,她总还是诰命夫人,又有姻亲之力,没有十分道理,谁又能奈何了她?

    一时说定,不出六日光景,这一件大事竟做得干脆利落极明白,族中不说,连着官府里也皆列了个分明。黛玉瞧在眼里,回去深有感慨,因叹道:“外祖母如此尽心竭力,不过是想着日后他们好过些罢了。偏这样的事,长辈纵然操心十分,终不能事事齐全的。”

    作者有话要说:  咳咳,明天一章写完完结~~

    虽然这本写得满痛苦的,但眼看着写完了也觉得有点说不出的感觉。

    后天开一本新书,古言,希望能写得更顺畅些~~

    第二百二十八章 春华秋实又见故人

    顾茜微微一笑, 垂头想了半晌, 方道:“经了这么一番磨难,自然是不如往日了,可细细算来, 却也不错。嫂嫂何必担心,日后我们有能帮衬的, 施以援手就是。若是不能, 那也是没法子的。倒不必现今忧心。”

    “道理是如此,你却不在那儿,不然也瞧得出来。今日说是分家,也是处置得干脆利落, 可我冷眼瞧着, 这人心两字实在难说。”黛玉轻叹一声, 伸手自端起一盏茶,抿了一口,重又觉得无甚滋味, 将它搁到一边儿:“旧日大嫂子的心事, 我也与你提过两句,现今原没如她的心意, 又有兰哥儿原是二舅舅家长房,所得亦大不如宝玉。再有二舅母日后奉养一件,虽得了实惠,却也担了些名声。几件下来,我瞧着大嫂子未必心平。倒是大舅母那里, 虽也愤愤,到底凤姐儿心里明白的,竟还罢了。”

    “那又如何,总归大奶奶也是书香门第的出身,如今家里亦未曾散了。她虽有心,到底越不过长辈的。”顾茜却只摇了摇头,对李纨并不十分在意——原便不喜欢,现今说起来,自然越发不在意。

    黛玉却不免嗟叹一回,正要言语,外头忽而回话,道是苏妙来了。

    苏妙自留住隔壁院子,便常有走动,只现今天色已晚,倒有些稀罕。顾茜看一眼黛玉,便笑着起身相迎:“可见你是有缘法灵通的,我们才得了好茶叶,你便来了。”

    那苏妙经了这几年俗世,虽本性依旧,言谈举动却比旧日宽和了五分,听了这话,她也只微微一笑:“可见缘分两字,竟是神妙。”如此说了几句闲话,黛玉度量其意,便将丫鬟遣退,因问缘故。

    谁知听得询问,苏妙反倒沉默了片刻,方徐徐一叹,细细幽幽,恰似一阵幽梦:“今日过来,却是有一事相求。”说到这里,她顿了一顿,看着黛玉并顾茜皆凝神倾听,便接着道:“往日我与那昌平侯老夫人也算有些缘法,因想着独居无趣,常有走动一二。不曾想,一来二去,她却生出些旁样心思。”说到这里,饶是她素日沉静,也不由双颊微微一红,偏过头去:“说不得这几日便要使人说些话……”

    她说得含糊,黛玉垂目一想,却已是猜出七分,又见苏妙言语迟疑,并非全无在意,便知如何区处。因而,她并不询问,反含笑道:“他家的事,前儿我也曾听过几句,只不深切。如今竟有些变化,自要细细打探明白——到底你与老夫人一场缘分,总不能轻易辜负了。”

    苏妙便不言语。

    顾茜瞧着有趣,却也知道这不是能随意说笑的,便话头一转,只含笑道:“说了这半日,想外头风炉上的水也沸了,我去瞧一瞧。往日里你那儿尽有好茶偏着我们,今日也尝尝我们的。”黛玉自也含笑让着,且与苏妙又叙了几句闲话,那边顾茜已是往外头走了回来,手上自捧着托盘,上头三杯清茶幽香隐隐,碧水微漾。

    苏妙并黛玉便是一笑,取了一盏茶,口里皆谢过,只微微一抿,却着实轻浮幽微,自有一缕似甘似苦的滋味。黛玉合目品度片刻,方笑道:“这是哪儿的新茶?倒比头前的那些又是不同。”

    苏妙亦是点头,应道:“往日总听过些新鲜茶叶,却多俗艳,并无甘苦清微之意。”由此徐徐说了一番话,她方告辞而去。顾茜早令包了半斤新茶,送与苏妙,回头要说话,又有丫鬟抱着哥儿过来。

    这原是顾茂与黛玉的独子,因黛玉体弱,照料得极精细,唯恐有甚不足之症。只他一日日长大,如今已是将将两岁,实生得肥嫩,玉雪可爱,众人方都放下一颗心。只名儿依照俗情,依旧不曾取,常日里不过以哥儿相唤。

    见着他来了,黛玉并顾茜忙唤他到了跟前,一面摩挲,一面说些随常话儿。又听小儿咿呀之声,更觉岁月悠长,心宽意和。待顾茂归来,一家团聚,彼此说些或紧要或琐碎之事,一日便自过去了。

    分卷阅读2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