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统一,再统一,宋教仁

      核武皇帝 作者:浪子刀

    第177章 统一,再统一,宋教仁

    湖北革命军的速败很快就惊动了全国,即便隔着长江也无法抵挡半个小时,在湖北革命军的映衬下,东北军的战斗力被进一步展现出来。若看搜索,.ruokan.

    当然第179章在六名副会长中直接负责此事。而他往常在各省活动时期也担任着类似于组织部长的职务,此时就由他负责向宋彪汇报人员清单。

    帝国第179章直接负责,相当于是组织部和联络处的一个大合并,和蔡元培负责的宣传部、章炳麟的政论部共同组成光复会的三大中枢。

    联络部将这些议员的资料都整理成册,由宋彪逐一查阅审批,在这些资料册中,有红『色』油印标记的都属于光复会成员,蓝『色』油印属于偏光复派思想,如立宪派和维新会的成员,以及地方知名乡绅,黑『色』油印则属于同盟会及偏向同盟会的成员,无油印标记则属于地方人士中未作表态的。

    后两种的人员非常少,可这些都是各省份量极重的名流,以至于不能直接取消议员资格。

    国会之事极其重要,并非是虚伪的掩耳盗铃之策,而是帝国『政府』真正能否获得政治合法『』的源头,所以一定要办好,军部情报局、总督府特务局都在积极忙于此事,对于那些想要排挤掉的议员清单大肆搜集不法罪证,在地方报纸上进行攻『奸』,有些时候在地方报纸上不能刊登,则由光复会印刷传单广为散布。

    对于光复会选定的本派各省议员,光复会也统一发放行政款,支持这些议员从事一些积极的政治和公益活动,为此,光复会内部统一印发《议政手册》,指导议员如何从事政治活动。

    因为有资本这个巨大的优势,宋彪很清楚帝国的第179章提交的各省议员清单都翻看一遍,只是从纸面上的资料而言,普遍都是一些有识之士,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和社会影响力,整体思想也都偏向于国家统一和君主立宪体制。

    慎重的将这些名单的资料册都看完,宋彪和坐在他身边等待回答的陶成章问道:“你们大体都和这些人见过面吗?”

    陶成章道:“我已经和浙江、江苏、安徽、湖北四省的备选议员都大致见过,王嘉伟和江西、湖南这边的人见过。龚宝栓和河南、山东、山西的人见过,蔡元培见了直隶、天津和京师的备选议员。现在各省分会的负责人都在全力置办此事,逐一挑选最为合适之人选。如今之矛盾就在于革命之士未必有声望。有声望之绅未必革命,对于我等光复会成员在议员名单中大幅扩大之势,立宪派和维新进步会多有异议。只是不敢说太多罢了。”

    宋彪想了想,道:“要让他们说出来,只是私下说,私下多沟通罢了,你这段时间要多辛苦,和张謇、梁启超多多碰面交谈,要多沟通,相互谅解,如今是非常之时,一切唯以国家之事为上。第179章道:“皇上说的极是,如今良机难得。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正在此一举,我等更应该自立自珍。”

    宋彪微微颔首。

    光复会的理论思想上并非是一点都没有吸引人之处,比如在春秋复兴、民族复兴、文化改良、利民富邦和自由经济之类的理论上,还是大为吸引人的,特别是有章炳麟这个大国宝在手,通过章炳麟组建的春秋社招揽了一大批国学大师,积极从事春秋复兴、民族复兴和文化改良之事,通过修整理论,宣扬诸子思想和传统文化吸引传统文化名流的积极加入。

    光复会的另一大武器是荀子,以“隆礼尊贤为王,重法爱民为霸”为主体思想,大力宣扬新教育和法治爱民之国政,在理论层面完全要比孙逸仙提倡的三民主义更容易为国人名绅所接受。

    宋彪和蔡元培等人也谈论过此事,总体来说,只要能从本上遏制各省盲目追求独立自治的这种特殊局面,真打起理论战、宣传战,光复会其实一点都不吃亏,此前就是亏在各省所谓革命群体妄图自立自治。

    如今,第179章,道:“事情办的慢一点不要紧,反正大局已经定了,如今一切求稳,每一个人选都要几经推选,确保绝非贪赃枉法之辈,确保都有真才实学,真正愿意为国为民效力者。”

    陶成章默默点头。

    宋彪这才道:“你先去办事吧,以后有什么新消息就再来和我汇报!”

    陶成章这就起身鞠躬告辞。

    作为中华帝国的开国皇帝,宋彪在君臣礼仪方面要求的还是比较轻和更为人道的,大家至少不用跪拜之类的,通常以躬身礼为最常见,即便是跪礼,也都被安排在最为特殊的场合中。

    现在一个比较大争论的内阁首相第179章离开,蒋政源就和宋彪问道:“陛下,现在是否要召见宋教仁先生?”

    宋彪想了想,感觉自己坐了半个上午也很累,直接站起身伸展一番手臂,道:“走吧,我亲自去会客厅见他!”

    说完这话,宋彪将礼仪『』质的军刀带在身上,郑重其事的前往会客厅接见宋教仁。

    此时的宋教仁正坐在会客厅里喝茶。负责陪同他的人是蔡元培,两人在日本法政大学就读期间就有过密切的来往,此后,蔡元培成为光复会的重要创始人之一,而宋教仁则一直是同盟会在日本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并且继续留在日本求学攻读法学。

    两人私交密切,此刻都在等待宋彪的召见。正在藤条沙发里抵近交谈,窃窃私语,大概是在讨论见到皇上要如何称呼。如何谈及重点之类的,以及皇上日常接见客人的一些规矩。

    两人正说话间,宋彪已经在蒋政源的陪同下走了出来。见到他突然过来,蔡元培和宋教仁都很惊讶,匆忙起身,蔡元培当即行躬身礼,宋教仁则犹豫片刻,还是走上前和宋彪握手。

    虽然是第179章炳麟、陶成章这样的人不应该被说成是坏人和革命的毁灭者,这种言论上的攻击是不恰当和不理智的,甚至是疯狂的。同时正如我和蔡元培先生所认定的那样,共和革命看起来很美好,理论说的非常漂亮,其实本不符合中国的国情,也没有考虑到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更没有考虑目前军事力量的分散,以及国际环境的复杂,包括我国所面临的各种军事威胁和被侵略殖民的风险。现在,我想这样的革命路线的争论应该已经暂时告一段落,我在此时邀请你过来,也是希望劝说同盟会转变为一个正式的合格的现代政党,参与到国家的建设中来,参与到选举和内阁『政府』的运转中,而不是继续去做一个颠覆『政府』的秘密组织。”

    宋教仁一直沉默的听着这番话,随即答道:“是的,我此次前来觐见您,同样也是为了建立我国的内阁『政府』制度和宪法而来。现在,我所质疑的一个问题是否和西方君主立宪体制一样,军队归属『政府』管辖?”

    宋彪答道:“暂时不能,因为中国的军人和普通的民众,包括上层所谓的社会英都还没有这样的国民素养。如果军队交给『政府』,结果只会变成日本战国时代那种军阀割据现象,最终还是会破坏宪法,由强权的军事『政府』上来。我觉得同盟会在这一点上显得过于幼稚,几乎每一个人都很清楚,我所率领的东北军可以完整的控制整个国家的军事力量。还不至于使各省的军事武装相互分裂。如果中国的军事武装继续分裂下去,我们就不可能很好的应对外国的侵略,甲午战争的失败正是此一点真实写照。我和蔡元培等位先生的共识是军队首先皇室化,以效忠皇室为基础,逐步在几十年的时间中缓慢而稳健的过渡到接受民选『政府』的统管,由此成为真正的国家和国民的武装,而非个人、家族和政党的武装。”

    宋教仁看了看蔡元培。这才和宋彪答道:“我也觉得这样是更为稳健的。”

    宋彪则道:“我们必须看到现在有一部分人,即便明白这里面的道理,也依然想要维持自己的武装力量。宁损国家和民族,也要利己。比如说赵尔巽兄弟在云贵四川,其他的地方就算了。云南这个地方四面征战,面临着英法等国的吞噬,只靠一省之力去抗衡,那是本不可能的事,考虑英国对西藏传统的贪婪**,我也必须在西藏部署一支真正最为锐的山地步兵师。赵尔巽仗着云贵远离京师,联合地方势力把持军政,这种分裂趋势一旦被英法利用,后果将不堪设想,即便英国正式要求我承认西藏和云南独立。我在一时之间也难以派兵增援。西藏是中国绝大多数水源之源头,挡着外国从西侧入侵和威胁我国,此地不能丢,云南则是西南进入我国内陆地区的重要屏障,更不能丢。退一万步说,就算没有任何价值,它只要是我们中国的领土,哪怕只有一寸之土,我们也不能放弃。我是愈发觉得外国之强和贪婪,愈发为之紧张。愈发想要尽快光复我国和中华民族,整顿全**力与欧美各国抗衡,更要和日俄雪耻,夺回台湾和远东失去的疆域。现在的问题就是国内一部分人明明知道我有能力做到这一点,为了私利却宁愿不让我做到这些事。”

    蔡元培忍不住感叹道:“陛下,国家积难,内外贼生,真是苦不堪言,如今只能是强行进攻,以强行之暴力结束目前的混『乱』,唯有保持一个稳定的中央『政府』和统一的国家,我们才有继续推行光复革命之基础啊。”

    宋教仁也只能答道:“陛下和蔡先生说的都很对,我对此也深感遗憾和抱歉,因为纠葛与共和光复之争,现在这种部分地区的分裂局面也是我们同盟会造成的。”

    宋彪道:“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还好我和光复会同仁在过去的五年中准备的非常充分,目前也有能力保持全国的统一。现在,我希望同盟会在承认全国统一和君主立宪体制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政党,参与到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行政工作中去,集合全国革命志士的力量共同建设新中国。如果同盟会可以做到这一点,并且在两广的选举中获胜,那完全可以继续在两广按照宪法组织地方『政府』,条件是军队必须接受中央陆军的整编和管辖,我就不会继续从湖南向两广进军。这样的情况对我们双方都是最好的,因为我就能腾出兵力从汉中进入四川、云贵,将骑兵派去陕甘宁,保留一部分军力在内外蒙,防止外**立。”

    说到这里,他又补充道:“你们都觉得我是沙俄支持的,这大概是反我的一个主要原因,实际上,我们东北军对沙俄的防备心理是极强的,现在,俄国已经在暗中支持外**立,我前几天刚和俄国陆军部大臣交涉此事,如果外**立,我必须派兵深入大漠。假如这个时候,同盟会继续在南方和我搞破坏,那我很可能前功尽弃,而外蒙也将独立,国内又是一片混『乱』。所以,同盟会真的不能再折腾,为了夺取政权而不惜充当搅屎棍的作用,以前是为了中国富强而努力,现在继续折腾,那就是纯属为了夺权而搞破坏了。”

    宋教仁点头承认,道:“您说的极是,我现在也是深有同感。同盟会内部会党力量和地方势力极大,特别是近期扩会之后,成员复杂。此时此刻,我们已经不能任由野心家为了自己的目标而破坏国家的稳定和团结,故此,我才请求和您见面,共商国策。”

    宋彪知道宋教仁指的是谁。

    宋教仁和之间的矛盾实际在成立同盟会之后就已经存在了,在1907年至1909年之间的两次倒孙『潮』中,宋教仁都是主要的参与者之一,他曾经在同盟会内部说过,“像那样的野心家做领导人,中国革命要达到目的,那是怎样都不可能的”。

    宋彪不是反感和批评孙先生,但任何人都有缺点,而孙先生之缺点确实是过于追求自己的理想化目标,而无视现实的残酷,以及中国所面临的各种复杂局面和威胁。

    理想是好事,理想过于拔高就是坏事。

    宋彪没有去评说此事,他只是和宋教仁建议道:“尽快建立政党,倡议新的现代政党体制,以党制代替个人,以党章和党的集体政治理念去公开的推动中国发展。我们要推行光复革命,你们要推行共和革命,这显然是矛盾的,而如果你们推行民主革命,我觉得这就是不矛盾。当然,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民主如何落实到人民的身上,我一贯觉得一个省数千万人口,只有几千人投票的选举不是真正的选举,四万万国民至少有1/4参与投票,这才能勉强算是真正的民主。所谓民主,我以为就是人民当家作主。所以,我们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的讨论,找到一个合适合理之对策,用十年二十年的时间去教育民众,参与民主决策,参与国家的治理,将选举人票逐步的扩大,从每个省的一万人,扩大到几万人,再扩大到几百万人,最后是全省的所有人。”

    听了这番话,宋教仁忍不住的赞同道:“您这样的想法真是太好了,我也一直为此而困扰,即便是在日本,我们所看到的民主和西方相比也非常的差,可至少是开启了民主的第一步。如果有您这样的皇帝在背后作为革命志士的源泉力量,我想,中国的前进已经是不可阻挡之势。”

    宋彪想了想,沉重的答道:“少说废话,多做实事吧。我们总是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中国如此之大,想要治理好,恐怕是这个世界上最困难的一件事,何况我们的积弊如此之多,历史欠账又是如此之重。”

    “是啊!”

    对于宋彪所说的这一点,宋教仁也是不得不承认。

    宋彪想到了孙逸仙所设计的一条道路,即“军政、训政、宪政”之路,这个设计似乎是好的,关键是人治本身的多种复杂『』,而军政之路恰恰是地方军阀割据的源头问题之一。(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177章 统一,再统一,宋教仁在线阅读

    第177章 统一,再统一,宋教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