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39

      簪中录 作者:侧侧轻寒

    分卷阅读339

    皱眉道,“怎么可能?夔王绝不可能犯下这种事。”

    “是啊,此事诡异之处,难以言喻。”黄梓瑕想着种种令她无法解释的非常之处,皱眉叹道。

    王蕴侧过脸看她,轻声问:“我听王公公说,你当时就在近旁——那么,以你看来,确实是夔王杀了鄂王吗?”

    黄梓瑕摇头,坚定地说:“夔王怎么会做出此事。”

    “是啊,此事果然诡异非常。夔王与鄂王感情最好的,可为何鄂王会当众说他要倾覆天下,秽乱朝纲;而夔王又为何要杀死鄂王,真是令人难以捉摸。”王蕴见她神情坚决,毫不迟疑,便又问:“你了解此事吗?”

    黄梓瑕沉默片刻,才说:“我相信此间必有内幕。”

    “我也是,我不信夔王会杀鄂王。就算会杀……他应该有千万种方法,令所有人都无法觉察。”他说着,低头凝视她,轻声说,“只是此案如今更加扑朔迷离,你要追查此案的话,又要更加辛苦了。”

    黄梓瑕听着他温柔的口吻,终于再也忍耐不住,转身以背朝着他,不敢再面对着他:“我与王公公坦白了,我……对不住你。”

    “我知道,王公公与我也提起此事。原来你对于我们复合之事还有疑虑。”王蕴的声音略略压低了一点,似不经意地以淡淡口气说道,“没什么,毕竟是终身大事,慎重决定才是正确的,不是吗?而且,我也做过对不起你的事情,当初还不是在蜀地追杀过你?”

    那时候,他可是一意要置他们于死地。如今又与李舒白化干戈为玉帛,但她却终究也不知道他存的心,是真是假。这一番他与对她的呵护,是确实为了共同的利益,还是与虎谋皮,又有谁知道。

    只是她抬头看见他如此诚挚的眼神,一时竟无法怀疑他的用心,只能深深地愧疚起来。

    “其实,在你来到我身边,答应重新考虑我们婚事的时候,我真的很开心……”他笑了笑,将目光投向旁边风中摇晃的灯笼,“梓瑕,我知道今生今世,要得到你的心是困难重重。但我听说,缘由天定,分在人为,所以还是想竭力去试一试。”

    黄梓瑕只觉得眼睛一热,那里面有东西似乎要夺眶而出。

    她竭力忍耐,望着那些远远近近的灯光不说话。

    王蕴又说:“我会尽力帮你的,只是如今王公公对于你尚存疑虑,我想或许王家不会帮你太多。”

    黄梓瑕深吸了一口气,说:“鄂王死的时候,王公公来的时机,也十分凑巧。”

    王蕴柔声道:“相信我,此事与王家无关。”

    黄梓瑕将头别开,只点了一下,却没说话。

    “我今日进宫觐见了皇后殿下,她亦让我这样对你说。王家数百年大族,深谙生存之道,如何会涉入这种诡谲政斗之中?相信聪慧如你,肯定也已经知道,幕后主使究竟是谁。”

    黄梓瑕缓缓点头,沉吟片刻,又缓缓摇头:“不,我还并不知道,究竟隐藏在幕后的一切,是如何连串在一起的。”

    “以你的能力,只要你能放手去调查,尽可迎刃而解。”王蕴轻叹道,“如今你只是无力接触到最核心的那些线索而已。”

    “我一介黎庶,进不了宗正寺,连夔王都见不到,又谈何线索呢?”她情绪低落地伫立在灯海之中,满街的灯却照不亮她低垂的面容,只投下淡淡的阴影,蒙在她的侧脸之上。

    风中微微晃动的灯笼投下了水波般的光芒,在她的脸上缓缓流转。王蕴凝望着她的侧面,在于是这光仿佛也照在了他的心口之上,令他心口水波般浮动。不由自主地,他便说道:“明日我带你去见夔王吧。”

    黄梓瑕愕然回头看他,心中的惊异反倒比欣喜还要多。她没想到他竟会帮自己去见夔王,嗫嚅许久,才哑声道:“如今那么多双眼睛盯着夔王,你帮我去见他,或许会因此惹上麻烦……”

    “这倒没什么,明天是正月十五,宗正寺并不是什么刑狱,按律,即使是犯案的皇亲国戚,在这一日也是可以探望的。何况夔王天潢贵胄,节庆给他送点东西,又有什么打紧?”他神情轻松,口气也并不凝重,“而宗正寺如今说得上话的官吏,我颇认识几个,到时候去打一声招呼,我担保没问题。”

    黄梓瑕抬头,见他笑容坦荡,便咬住下唇缓缓点了点头,说:“是……只要不牵连到你就好。”

    王蕴略一思索,说:“明日辰时初,我过来接你。”

    第二日辰时,日光稀薄。王蕴带黄梓瑕去往曲江池。

    夔王李舒白身份尊贵,何况鄂王案又无从下手,自然不能关押在宗正寺衙门内。唐朝多个衙门都在曲江池边建有自己的亭台,用以本衙门聚会游玩,宗正寺亭子在修政坊内,夔王目前正居住在其中。

    他们由北及南穿越长安城,来到修政坊。

    宗正寺门口不过十来个护卫,看见他们过来,正准备拦住询问,后面却有人轻咳一声,众人顿时散开。是一个中年男子迎出来,朝着王蕴拱拱手。两人神情轻松地谈着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进门,黄梓瑕便跟了进去。

    过了前堂,前面正是曲江池支流,一个小小的河湾,遍植梅花。此时正是梅花开放之时,暗香隐隐,花枝繁密,掩映着一排屋舍,十分雅致。

    见这里比自己设想的要太多,黄梓瑕也略微放心了一点。那中年人带他们进内后便不见了,只有几个侍卫奉茶退下后,那个中年人才笑问:“蕴之所来何事?”

    王蕴说道:“今日上元,小侄从琅琊带了些许手信,特送给伯父品尝。”

    那人接过东西,客气了几句,目光又落在黄梓瑕身上。

    王蕴又说道:“小侄与夔王也有旧日情谊,往年照例都有一份送他的,如今听说他在这边,因此也顺便带过来了——薛伯父您先帮我看看,小侄年轻不经事,不知这两份东西,究竟哪份给昭王、哪份给夔王好?”

    他将两个锦盒打开,那位薛伯父与他心照不宣,便低头看了看盒中,见一尺来长的锦盒内,一个放的是拇指长一个小葫芦,光滑可爱,拿来赏玩再好不过;另一个盒子放的是一方掌心大的澄泥砚,清光幽淡,十分雅致。

    两件东西都十分小巧,里面绝藏不下什么东西。但薛伯父还是都拿起来赏玩了一下,然后才笑容满面地放回去,说:“昭王小孩子脾气,自然是爱葫芦,送夔王砚台也很合适的。”

    “多谢伯父指点。”他一边道谢,一边将砚台交给黄梓瑕,说,“我和伯父坐一会儿,你替我送去吧。”

    “是。”她应了一声,将盛放那个砚台的小锦盒捧起,向着后方走去。

    在侍卫的带领下,黄梓瑕穿过怒放的梅花林,来到河湾边的走廊上。侍卫们停了下来,示意她一个人过去。

    分卷阅读3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