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结识

      重生之幸福一点点 作者:紫若鱼

    6结识

    作者有话要说:</br>……居然把英文字母写成24个了……捂脸……丢大人了<hr size=1 />  和马丁森一家相识是在余晓菲五岁的时候。

    那年春节,在外地定居的舅舅一家来了,外公外婆很开心,一家人结伴逛公园。

    节日里的公园非常热闹,挂满了造型美丽的灯笼,周围还有很多卖东西的小摊。有栩栩如生的面人、各种各样的小灯笼、彩纸做成的可以变换很多造型的翻花、糖稀画出来的各种造型的图案、吹糖吹出来的各种小动物……还有木偶戏、皮影戏、布偶戏、动物表演等等。

    公园里的人很多,余晓菲被外公领着,在人群中穿梭,指着灯笼上的图画讲解着里面的故事。爸爸给余晓菲转了一个糖稀做的成的凤凰(各种图案画在大转盘的周围,花费几角钱,转到什么图案,就可以拿走什么图案的糖稀画,大龙是和凤凰是最好的一种)。余晓菲小心的拿在手里,生怕碰坏了(上辈子就是一直舍不得吃,最后却不小心掉的地主摔坏了。)

    在捏面人的摊位,余晓菲买了一个手拿羽扇的诸葛亮。余晓菲特别喜欢京剧中的老生,尤其是严阵的《贺后骂殿》、于魁智的《空城计》、《三家店》等剧目。这个面人做的,特别像于魁智在空城计中的扮相,所以余晓菲打算拿回家好好的珍藏。

    坐过了摩天轮、玩过了碰碰车和旋转木马,一家人说说笑笑的向玄武庙走去。

    两个小男孩(舅舅家的大表哥焦奕和姨家表哥陈昊)将外套上的帽子套在头上,当作披风,你追我赶的跑来跑去。

    余晓菲看着好玩,也学着表哥的样子披着外套追在后面跑,三个孩子笑闹着围着大人们跑来跑去。

    跑累了的孩子们坐在玄武庙下的石台上休息,余晓菲被外公抱到一个比较高的台子上,可以看到很远的风景。

    大人们坐在一边聊天,余晓菲数着脚下的石块在高高的台子上走来走去。

    坐在台子下面的表哥又玩起了新游戏,跑到石阶最高处,从两边的斜梯上向下滑。斜梯长年累月的被人当做滑梯,已经被磨的光亮无比,胆子大的孩子可以从最高处滑到最低处(十几年后因为安全问题,斜梯两侧被铁栅栏围了起下,光滑的底部也被隔成一块一块的,虽然增加了安全,全远没有之前好玩了)。

    余晓菲也想下去一起玩(娃,嫩是越来越幼稚了)。不过站的台阶太高,自己下不来,只好看向大人们,想要有人把自己抱下来。

    “哦,好可爱的中国娃娃。”一个外国女子看到一个穿着红色的绣花棉袄的中国小女孩站在石台边想要下来,忍不住走了过去。

    说起来余晓菲长得不是一般的可爱,眼睛大大的,鼻子翘翘的,胖胖的小脸红朴朴的,又穿着红色的新棉袄,很是引人注意。外国女子是越看越喜欢,伸出手想要把女孩抱下来。

    看着走到自己面前伸手想抱自己的外国女子,余晓菲的记忆转动起来。

    对于这个画面自己还是有印象的,毕竟是第一次遇见外国人嘛。不过当时自己只是个五岁的小女孩,突然有一个长相有点儿特别的陌生人跑到面前想要抱自己,当然是吓得不行,哭了起来。最后还是妈妈抱着自己哄了半天,闹的外国女子无奈的直笑。

    这一次,自己可不能那么丢人了,怎么说也得给外国友人面子不是?想到这儿,便伸出了小胖手。

    外国女子看到中国娃娃向自己伸出手,高兴的一把抱了起来。

    为了表示对外国友人的欢迎,余晓菲送了个大大的笑脸。看得外国女子忍不住对着小女孩胖胖的小脸亲了又亲,身边的外国男子也忍不住伸手捏了捏中国娃娃的小脸。

    正在聊天的大人们已经走了过来,外国男女的中文水平还是不错的,两家人便聊了起来。

    原来,这两位外国人是夫妻,在中国工作已经很多年了,这次春节带着儿子游玩,来感受一下中国节的热闹气氛。

    抱着可爱的中国女孩,马丁森夫人喜欢的不得了,不停得对余晓菲的妈妈说要是自己生得也是女儿该多好啊,两位母亲坐在一起,谈着自己的育儿经,交流着经验。而马丁森先生跟外公很谈得来,对于中国文化他可是向往以久,能够与中国长者结识,自然是高兴极了。

    就这样,原本并没有多少交集的两家人在交谈中熟识起来,离别时还依依不舍,约定了下次见面的时间。

    自此以后,马丁森夫妇与外公一家的交往越来越亲密。

    外公对马丁森先生也是非常欣赏,两个人时常一起下棋、聊天,马丁森先生还向外公学习毛笔字和太极拳。而马丁森夫人则是对外婆的绣工和做的小吃很感兴趣,为此余晓菲还送给她一条自己绣的手帕,把马丁森夫人高兴坏了。至于马丁森家的小男孩迈克,则是对外公做的风筝和健身用的中国式长剑着迷得很,外公收藏的武侠杂志,也是他很喜欢的书籍。

    能与马丁森夫妇结识,余晓菲还是很高兴的。记得上辈子自己最大的弱项就是外语,以现在的话说就是:26个英文字母,分开来都认识,合在一起就啥也不明白了!

    现在的外语教学还是在初中开始,如果能在这之前打好基础,对自己以后考学会有很大的帮助。

    于是,从五岁起,余晓菲就开始向马丁森夫人学习英语。

    说是向马丁森夫人学习,不过大多数时间还是由小迈克来教,对于这个中国小妹妹,迈克很是喜欢。她会跟在自己身后用甜甜的声音叫“哥哥”;会在手帕上绣上可爱的小老虎送给自己(虽然看起来更像一只猫);会闪着大大的眼睛问自己问题,而当自己讲解完时总会收到崇拜的目光……总之,有了中国妹妹的迈克感觉自己的生活是越来越充实了,对于学习比以前认真了很多(要向小妹妹讲解嘛)。

    看着儿子的变化,马丁森夫妇很满意,对原本就很喜欢的余晓菲更加疼爱起来。

    也许是外国人教授英语的方式与国内不同,余晓菲觉得自己的进度还很不错,到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已经可以和马丁森一家用英文做简单的对话交流了。偶尔在街上遇到个外国友人,也能给人指个路了。

    余晓菲还了解了很多国外的教学内容,与国内不同,外国的课程轻松多变,注重对学生的全方位教育,提高学生的动脑能力。在迈克的影响下,余晓菲的动脑动手能力越来越高,格方面也活泼了很多。虽然还是一个文静害羞的小女孩,但是面对陌生人不再那么紧张了。以至于连教戏的李老师可感觉到她的变化,说她的表演越来越放得开了。

    对于电视上表演的以英文演唱京剧余晓菲不是很喜欢,虽然目的是为了宣传中国国粹,但感觉上却有些不伦不类。

    在她看来,京剧的华就在于咬字的郁味,同样是一个唱腔,由英文延伸出来的感觉就没那么纯粹。就像外国歌曲一样,翻译成中文演唱出来的感觉与原唱相差就很多。因此,余晓菲在给马丁森一家表演的时候一直唱的是中文唱腔。艺术是无国界的,余晓菲一直这样认为,即使是听不懂词意,也不会影响到对京剧的欣赏。这从马丁森一家的表情中就可以感觉到,即使不能完全领会词中的含意,但并没有影响到他们对唱腔的欣赏。当然,迈克小朋友欣赏的则是京剧中华丽的扮相。

    几年的相处,让两家人的感情越来越好,每到年末,马丁森一家都会来中国友人家过中国节,一起包水饺、放鞭……

    余晓菲很喜欢包水饺,注意,是包水饺,而不吃水饺。

    余晓菲包的水饺和外婆包的不同,南方水饺是“捏”出来的,而北方水饺影则是“撮(zuo)”出来的。余晓菲包水饼的方法是跟学的,中间放满馅,两手将皮向中间一“撮”,就包好了。这样的水饺包的馅更多,样子像一个胖胖的元宝。

    马丁森夫也对这种包法很感兴趣,不过学起来却没那么容易,每次包出来的水饺不是露馅就是样子怪怪的。最后,只好按南方的包法,包出一个船形细长水饺,美其名曰:马丁森式饺子。

    6结识在线阅读

    6结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