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72

      谋凤阙 作者:应攸宁

    分卷阅读272

    秦暮云是你的老师,这么说不好吧?”

    孟蔼道:“他才没工夫管这些。见了他你就知道了。他那人……”孟蔼转了话头,“我和太女殿下还要马上赶回平都,就不送你了。一路保重。”

    元引珂点点头。孟蔼向楚珺走去,元引珂则停在原地。

    “舅舅。”元引珂在后面唤他。

    “还有什么,殿下?”

    元引珂犹豫了一会儿,才低低地说出口:“你会来看我吗?”

    孟蔼转身回去,注视她良久,“会的。很快就来。”

    元引珂笑了。孟蔼跟着笑了,对她挥挥手,朝楚珺走去。

    等远处元引珂跟颜缜的人走了,楚珺才似笑非笑地对孟蔼道:“当皇帝有什么好,嗯?”

    孟蔼笑着讨饶:“殿下,您就放过我吧。”

    “好了,不逗你了。元引珂走了,我们也要尽快赶去与湖州刺史金榭汇合。回京后,才是真正要打起精神的时候。此次我们路过山南道,正好看看梁州那边什么动静……”楚珺发现孟蔼好像在想别的什么,“意之?”

    “殿下,臣在听。”

    “想什么呢?”

    孟蔼斟酌了一下,“殿下,臣有一个问题,不知当问不当问……”

    楚珺轻笑,“放心吧,你的身份不会成为你和谢微之间的障碍。我承诺你,永远不因为孟党而追究你。”

    孟蔼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什么?”

    楚珺摊手,“你不就是想问我谢家会不会在意你是孟德辉之子么?”

    这次轮到孟蔼笑了,“殿下,谁说臣要问这个了?”

    “啊?”楚珺睁大眼睛,“你不是在担心谢家计较你的身份?那你在想什么?”

    孟蔼没有马上回答,而是笑道:“殿下,有道是金口玉言,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

    “行行行我知道了,答应你不追究就不追究,我不反悔。”楚珺挫败地摆摆手,“现在能问你原本的问题了吗?”

    孟蔼收了笑,“殿下,您就这么宽恕了三殿下,是不是因为臣的缘故?”

    楚珺缓缓正色,“坦率来说,确实有一部分,但这并不是主要的原因。我是认认真真考虑过,又在心里反复斟酌过,才做出的决定。”

    “殿下,您是在宽慰我……”

    楚珺摇头,“不,意之。这个决定,对我来说的确很不容易,但我依旧坚持这样做。你也不必有什么负累,这是我出于自身的考虑,所做出的决定。”

    楚珺踱了几步。“我不仅仅是我自己,我还是大兴储君。于公与私,最先考虑的都不该是自己。我的右手废了,到现在,连拿着笔、拿着筷子都抖个不停,我怎么可能不记恨她?”

    她猛地回身,“但是,如果宽恕她能对大局有利,我愿意这样做,我必须这样做!意之,你明白吗?”

    孟蔼叹了口气,“等回京,世子不会放过我的。”

    楚珺一愣,想起卫珩曾说过“不会放过元引珂”的话,随即笑了。“放心,有我帮你扛着,保你没事。”

    第一百九十四章 螳螂捕蝉

    第一百九十四章

    奉德二十年九月初八,渭州驿报抵京,多罗可汗遇刺之事在朝中引起轩然大波。朝中分为两大阵营,以成国公、荣安侯为首的一派自然是对太女大加挞伐,以朱茂、史迁为首的一派则进言请皇帝查明真相,再行处置。

    局势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支持谁,也没必要藏着掖着了。一时间,几乎朝中所有重臣都卷入这场争辩,两路人马在朝上针锋相对,不可开交。

    “……陛下,太女行事如何是有目共睹,此事一定有什么误会,应当命大理寺查明实情,再做定夺……”

    “朱大人此言真是好笑,谁不知大理寺卿姚大人与太女交好,命大理寺查案,不是摆明了偏袒太女么?”

    “孙大人慎言!大理寺为司法之所,自当不偏不倚,公正廉明!姚大人纵与太女殿下有公事往来,谈何交好?孙大人此言,倒像大理寺不是大兴的大理寺,而是太女的大理寺!望大人慎言!”

    “本官所言哪里不对了?谁人不知太女与姚大人往从过密,连姚大人的堂弟姚竟大人也不忘提拔……”

    “够了!”眼看着众人的争吵要从多罗遇刺跑偏到结党营私了,元文谡终于出声呵止。“事情如何,定然要太女身上查起,如今太女还在进京的路上,你们都急什么!”

    皇帝此言明显偏向楚珺。朱茂等人心知肚明:太女一直在平都的事,陛下是知道的,怎么可能跑去渭州刺杀多罗可汗?陛下既知此中还有内情,自然是偏向太女。

    很显然,成国公等人不会这样想。对于皇帝偏向楚珺的做法很不满,甚至拉了御史台下水,要许奕劝谏一二。许奕又不是笨人,莫说因为元墨珏的缘故,他早知事发时太女在平都,就算他不知真相,也不会蠢到这时候选盛安公主一派站队啊。于是许奕一改御史台雷厉风行的作风,只管和稀泥。

    容众臣又吵了一会儿,元文谡拍板:“金吾卫抽调一队人马前往山南道与太女、湖州刺史金榭一行汇合,将太女带回京来,详查此事。”

    金吾卫现在归荣安侯管,皇帝这样的安排总算让成国公等人歇了声。因皇帝的决定与临行前楚珺预料的一样,朱茂等人也不再争辩。

    九月初九,山南道梁州某处。

    “唉,今天可是重阳节,不能在家过节也就罢了,偏生还一堆糟心事,想想就烦。”

    面对楚珺的抱怨,孟蔼笑道:“殿下可是想世子了?”

    “你就胡扯吧,重阳节诶,我是想父皇了。我看,明明是你想某人了,才故意调侃我。”

    孟蔼装糊涂,“某人?哪个某人?我无家无室的,能有谁可想?”

    “等等,”楚珺揶揄道:“我只说了某人,你就想到家室上去了?可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孟蔼无奈,“殿下,您不能这么……”

    “殿下!”卫仁的声音及时救场,孟蔼逃过一劫。

    楚珺不甘心地摇摇头,“何事?”

    卫仁进来,呈上一封信,“殿下,京中来的消息。”

    楚珺一打开,发现是卫珩的字迹,心情一下就好起来。

    嘱

    分卷阅读2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