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嫁娘

      红楼外传之英莲 作者:夜竹月

    新嫁娘

    平淡的日子如流水,自那封信后英濂与未婚夫的感情又好了一分。

    这日子转眼到了十一月六日,宜嫁娶。正是李华芳出嫁的日子。英濂作为新娘的闺中密友,被请了去陪李华芳说话。这也是这时的风俗,新嫁娘出嫁时会请了玩得好的姑娘说话。一来可以缓解新嫁娘的紧张心情,二来这些人以后也是新嫁娘能够信赖的朋友。一般会请三个到五个这样的人来。

    与英濂一起请来的还有张家的女儿和一个叫王小婉的。张家离李家不远,是准备给李华芳做嫂子的,只是还没有具体定下来罢了。英濂也见过几面,知她是个文文静静、乖乖巧巧的。而那个王小婉则是一次也没见过的。看她穿的样子虽不是很好,到也可算是素雅齐整。

    后来英濂才知道她是那红楼四大家族中的王家的人。她们家自王家分家去了京城后,血脉日益疏远,他父亲又是不擅经营这些人情关系的,只守着分家得来的几分基业过活,到也勉强养活几个人。

    她才到及笈之年,又因生得几分美貌,已有几个媒人上门提亲了。她母亲却是指望她攀上一门好亲事,好帮衬下家里。因此都没答应。

    当然这些都是以后再说的了。先说这李华芳出嫁这日,几个姑娘见面,可能因为年龄都差不多,一会儿就玩到一起了。几个人笑笑闹闹,时间过得也快。

    待梳妆打扮的人来了,几个人便围着李华芳坐了,或捧镜,或递首饰。先是有人给李华芳开脸,就是用两细棉线来回除掉脸上的细绒毛。又剔除额前多余的毛发,又修了眉,洗了脸。擦了一种香香的淡红色的膏子。才有梳头的人来,这梳头也是有讲究的。一定是请那福寿双全的人才行,也有沾沾福气的意味。一边梳还要一边唱。至于唱什么,英濂只听清第一句是:一梳梳到头,相伴到白头。后面的唱得模糊,毕竟年纪大了,也不能怪人家。总归是一些祝福的话。最后才是上妆,都是请了城里做得熟的媳妇来做,到也不担心难看。这些完了,才能穿上嫁衣。只这离送嫁的时间不多了。

    英濂她们的任务完了,后面的就是闺训了,不是英濂这些未出阁的姑娘该知道的了。几个姑娘被李家人请到姑娘闺房的旁边房间吃酒。等到了时辰,就有喜娘在外面唱道:“吉时到!新娘上轿!”李母亲自送李华芳出门。只在门口的时候新嫁娘要哭着拜别父母亲人,是为哭嫁。之后再在喜娘的牵引下上轿。

    轿子走后,英濂大大叹一口气道:“可算是完了,就是我们看着的也累死了!”

    李母正在擦眼泪呢!听了这话瞅着英濂笑道:“这样就累着了?等过两年你自己做了新嫁娘看你怎么办!”英濂低头做矜持状,心里无比怀念前世的裸婚。

    这时张秀姐道:“其实一辈子就嫁这么一次,即使再麻烦又有什么呢!”王小婉也在一边附和。

    李母道:“哟!这可是你说的,到时嫁给我们家阿贵的时候可不许抱怨!”张秀姐是真的面皮薄,双脸酡红,头都要埋到口了。英濂却看到王小婉一脸瞠忪。李母也不在打趣她,出去招乎宾客了。只留英濂她们几个说话。

    一直到大约三点的时候那些宾客才散了去。留李华芳的兄弟并几个亲戚留在家里。李母、李捕头、英濂她们三个并一些李家的女亲戚赶到冯家。英濂她们去一是去作客,二是去给新娘撑场面。而李母和李父则是去帮女婿的忙的。冯家没有一个主事的,亲戚也单薄,若没有李家这婚礼估计也办不下去的。当然这也是李家答应这亲事的重要原因。亲戚少就代表门户干净,也没有公婆,一嫁过去就可管家,不用立规矩。自古媳妇最难的就是与婆婆的相处,这是不管在什么年代都是真理的。

    李捕头思及女婿以前的荒唐名声,想了想,请了一大帮处的得好朋友。连整个衙门都请了去。后来贾雨村也跑去凑热闹。想一想也不太意外,贾雨村才来应天府一年不到,必然要与衙门中各人打好关系。而李捕头算得上这衙门中资历最老的一个了,金陵各处他也熟得不能再熟了。只这样,真是给足了冯家和李家的面子。

    晚上,新人拜堂时,果有来闹场的。几个人,都是十几岁的少年。虽轻狂,却也是知道官中人不好惹的。见到婚礼上多是衙门中人,又想到新娘是李家的人,也知道自己闹不起来了。一切都已成定局,只怕以后也不会有机会。几个人在还没拜完堂就灰溜溜走了。

    等拜完堂,英濂三人才散了回去。毕竟天色已不早,封氏早使了轿子来接英濂。张秀姐的父亲也来做客,会和父亲一起回去。只剩王小婉是一个人,看她形单影只的样子,英濂一时起了怜惜之意。便问她家在哪里,王小婉说了。英濂忖度着不需要绕太远,便请她一起上轿,先送她回去,在回家。

    只到了王家,看到她家灯火全无,才知道她父亲陪她母亲去外婆家探亲了,家里只她一个。英濂心软了,忍了忍,没忍住开口邀她说无事的时候去自己家玩。两人才散了。

    新嫁娘在线阅读

    新嫁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