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1

      农门娇娘 作者:几点浓墨

    分卷阅读171

    说有办法提高水稻产量,不过没推行过,不知道行不行的通,我想试试!”

    “哦!”老爷子听明白了,不就是孙女想把院子里的菜地平了,再挖成水田吗?

    “行啊,下午爷爷就帮你挖!”老爷子也不多想,孙女的要求指定是有她的道理的,当爷爷的当然要支持。

    别说挖院子,就是拆房子,只要孙女开口,他也不会犹豫的。

    这丫头,可不是会一时兴起瞎折腾的孩子。

    说干就干。

    吃了午饭,几个人就开始忙活起来了。

    先是把菜都收在一旁,然后开始挖土。

    把挖出来的土再一点点的挑出门外。

    家里三个男人在挖田,谢玉娇就出去找春草兄妹俩,让他们跟村里其他孩子说一声,她要收带根须的野秧苗,五文钱一斤。

    孩子们有了挣钱买零嘴的机会,当然不会再无所事事的给大人到处捣乱,他们开始成群结队的到处找野秧苗。

    本村的找完了,就到邻村去,反正野秧苗对别的人家来说是野草一般,讨人嫌的存在。

    曲家的院子里也是忙的热火朝天,三天时间,院子里的两块水田就成形了,剩下的就是往田里挑水。

    挑水是个力气活,好在还有两匹马可以用上,半天时间田里就注满了水。

    再往新出炉的水田里铺了层山林腐烂的里枯枝烂叶当做基肥,再撒了草木灰杀虫。

    然后把跟村民家里买的新鲜秧苗和孩子们收集起来的野秧苗一起,混合着栽在水田里。

    最后再施上一次粪坑里的水粪,这稻田就算是忙活妥当了。

    院子里被青石板路隔开的两块水稻田,应该有一亩的面积,等秋收的时候就可以根据这个面积来衡量产量了。

    这几天,曲家的动静也闹的不小,村长也过来看过,张怀砚的爹也来看过,其他人家也偶尔有一个两个的过来瞧稀奇。

    这次,村里人再没人说什么丧气话。

    就算有人说曲家瞎折腾的,也只是在暗地里嚼舌根。

    因为通过前几次的经验,村民们都知道,这谢丫头但凡要折腾点什么,总归都是成了。

    造纸、制墨、糕点,眼见的都成功了的。

    所以,这次人家异想天开在自家院子里挖成水田,这要是万一真能琢磨出提高粮食产量的方法,那可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就算万一不成,也没浪费谁家田地,大家顶多也就闲着磕牙几句。

    自从把秧苗栽下田,谢玉娇就没再管过,因为她也不知道怎么管,还是就这么放任生长的好。

    倒是村长,三不五时的过来看看,就想瞧瞧这野秧苗和家秧苗一起混栽,能长成个什么样子。

    春种结束,村里好多能走的少、青、壮年都告别家人出门讨生活去了。

    整个东山村留下的也就是老人幼童居多。

    与谢玉娇前世的留守村庄一样,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挣钱,家里都是老的走不动的和小的没法走的,妥妥的一个留守村。

    谢玉娇和老爷子也在端午节之前去了一趟京城。

    符昭奉陪着符昭愿到谢玉娇他们的院子里来了一趟。

    符昭愿虽说可以出门了,可身子骨还是很虚弱,出门都要做轮椅,一日三顿的药也不能停。

    符昭奉最终还是走上了符家人的老路,开始正经习武。

    符家旁支也被要求低调收敛。

    符昭愿透露说,现在的郑王,前朝的恭帝柴宗训如今能活下来,也是他爹符彦卿与新皇私下交涉的结果。

    至于他们什么时候交涉的,具体是如何交涉,旁人一概不得而知。

    反正结果就是,符家不反新皇,新皇保恭帝和符太后平安终老。

    符家作为前朝的外戚,没有被清算,这在拥护新皇的一派看来,是很不可思议的。

    特别是现在皇权已经稳定,新皇派就向皇上进言,说是该对符家出手的时候了。

    皇上怎么想的,除了他自己和符彦卿外,别人都不知道。

    所以,现在符家表面上是举步维艰,不得不夹起尾巴,小心做人。

    符家在其他方面帮不了谢玉娇,可是在钱财上却是非常爽快,直接给了一车黄金,足足五千两,被符昭奉亲自驾车送到了东山村。

    谢玉娇想不明白,符家给她这么多的黄金做什么?她又运不回去,又不能吃,还不是只能放地下的秘密宝库里。

    她猜想符家是不是在找退路,或者狡兔三窟之类的打算。

    就这样,曲家爷孙俩守着院子里的长势喜人的稻田和地下的金银珠宝,一天天的数着手指头过日子。

    ☆、第一百六十五章 被看笑话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稻谷一天天变黄,眼看着就要到了秋收。

    村里外出寻生活的村民们也陆陆续续的回来。

    从大家回来的气色来看,有的在外混的还不错,有的却是混的一身落魄。

    不过,至少都全须全尾的活着,没被饿死就算走运。

    只要秋收了,这灾荒的一年就算是过去了。

    谢玉娇看着院子里的金黄的稻谷,预算着能有多少的收成。

    因为这一亩的水田里,当初栽种的时候有一多半都是野秧苗,所以,肯定会有一多半的稻穗上是不结稻谷的。

    按照原本亩产三石来算,这次能收一石多点。

    可是如果按照一千多年后的亩产两千斤来算,那可就能收差不多**百斤,就是**石!

    哇!要是真有**石的产量,那可就不得了了!

    不过,谢玉娇连做梦都没想过,自己能一次就把产量翻几番。

    她要求不高,只要这次仍能收三五石就非常非常满意了。

    村长也经常来看曲家的稻谷,当他看到多半都没结谷粒的秧苗时,忍不住摇头叹气。

    他就说嘛,只粮食可不是那么好捣鼓的,多少侍弄庄稼的老把式都没办法提高粮食产量,他居然相信这么一个不到十岁的小女娃。

    他觉得自己这是失心疯了!

    谢玉娇这次的失败,也让其他不少人家都在暗地里嘲笑。

    说她异想天开,自以为运气好捣鼓出了纸和墨,就眼高手低,企图妄想拯救天下万民。

    种庄稼可不是嘴上说说就能成的,她一个没拿过锄头的小丫头,居然大言不惭的说要提高粮食产量!她要是能成功,那这些种了一辈子庄稼的老把式还有何颜面!

    其中笑的最开怀的就属张家老太爷张德全。

    因为头两年,谢玉娇的走运制成了纸和墨,还给村里找了财路,让张德全觉得自家的地位守到了威胁,很是不忿。

    如今谢玉娇折腾稻谷失败,怎能不让张家人扬眉吐气,大肆讥讽。

    因张家人和富唐氏的大喇叭式宣传,不少村里人都在等着看曲家的

    分卷阅读1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