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57

      后宫佳丽心悦我 作者:酥脆饼干

    分卷阅读257

    开始安营,生火做饭。秋日的北方,天黑的早,风也起的大,将火苗和饭菜的香味吹满了山间。

    那香气仿佛有醍醐灌顶的钩子,瞬间打通了萧怀瑾的灵台。

    他召来黑七,要了军中的粮草簿子。

    幸亏以前他必须要过目户部的账,所以会看账簿。然而军中没有人擅长管理的,所以簿册写得乱糟糟,萧怀瑾看了几眼就头疼。勉强加蒙带猜,这一路抢粮,他们大概囤了一万六千石米粮,对这两千多人而言,已经是极大的负荷,相当于辎重部队的一倍半。

    “陆岩,”萧怀瑾在舆图上圈点了一个地方,那里离着他们此刻所在的煌州,快马加鞭来回也要十天行程。“你清点五千石粟,带上两百兵和五十个弓箭手,把东西送到这里。”

    他的手指,指着长州。

    陆岩没想到他居然给自己分派任务,愣了一瞬,急道:“护送粮草可以另谋他人,可是卑职的职责是保护您,卑职死也不能接下这个任务!”

    “别人,朕能信得过吗?”萧怀瑾摇摇头,护送粮草的任务倒是可以交给黑七那些人,这段时间他培养了几个副将,然而毕竟只是一伙流民,万一他们心志不坚,带着五千石粮草跑了,他可不敢给予这些人这样的信任。

    陆岩无话可说,却依旧不肯受命,说什么也要跟着萧怀瑾,贴身保护他的性命安危。萧怀瑾将舆图一卷,扔进陆岩怀里:“行了,战事不等人,那边比朕更需要你,万一延误了战机,朕可要拿你是问了。”

    萧怀瑾君令不能违,遂在半夜乌云蔽月时,陆岩骑在马上,擎着火把,身后跟了五十名训练后的弓箭手,和两百个辎重兵,带着伪装好的五千石粮草,往战乱地带长州赶去。

    长州城外军营,已经转入了入冬的备战。

    军营内,士兵们几人一伍,整齐有序地巡逻。北方天气转凉,如今夜里风大,吹得军帐毡子都一掀一掀的,不时有砂砾打在毡布上的细碎声。

    远远地看去,大营中央,一座军帐在风中稳稳立着,内里灯火明亮。这平静的灯火,每夜每夜地彻夜亮着,犹如黑暗中的明示,也让这些士兵感到了安心。

    毕竟他们是跟着武小世子,已经打了三个月的仗。

    眼下,武明玦手下的几个将领坐在他的军帐里,在灯火摇曳中唉声叹气。

    战线拖久后最严峻的问题已经突兀出来,粮草辎重永远是行军打仗的软肋。

    “眼看着重阳要到了,奉武伯那边……唉,估计朝廷也征不来更多粮草了。”

    “这才八月底,待入了冬,长州可不比长安,别说没有炭火,城外庄稼都荒了一年,明年还要继续荒着……”

    庄稼地一荒,来年后果是什么不言而喻。

    “如果缩减到一日一餐,还能再撑四十天吧。大人,我们是否要退到南边的处州?”

    武明玦坐在灯下,暖融的灯光勾勒出秀美的轮廓,因长期行军风吹日晒,脸颊没那么细嫩了,嘴唇还有点干裂,却依旧不减容色。忽然,他不知从哪里拿出了针线和帕子:“莫急,容我想一想。”

    正着急上火的众位副将:“……”

    老哥,稳。

    虽然早就知道,怀庆侯世子在沉思的时候,喜欢绣花,据说绣花能帮助他更好地思考战术。然而值此绝境,他还这么淡定,他们真是好羞愧!

    第一百零一章

    月过中天,霜寒遍地。

    一只黑猫飞速跳过祠堂的墙角, 花园里花枝轻颤。

    “事情就是这样……我向家中派了鸽子回来报信的, 不知道为什么信没送到……”郦依灵跪在祠堂,把这几日在柳不辞军中的见闻都一一道来。

    祠堂里烛火昏暗, 高低的影子投射在地, 黑乎乎一片。

    “此事都怪犬子鲁莽, 未经家中许可, 私自调兵剿匪,不想却闹出了这等误会……子不教父之过, 老夫这厢赔罪。”站在祠堂里, 郦三老爷向众人深深作揖, 谢令鸢等人侧身不敢受,将他扶起来。

    当然不敢受了, 郦依灵最后一句话, 让她们想起来,海东青觅食回来后,嘴角一圈鸽子毛!

    海东青蹲在祠堂外的树上,睁着无辜的圆眼睛,抖了抖毛,忍不住回味了一遍鸽子肉的味道。

    祠堂里一片赔礼谦让,郦大老爷站在一旁哼了一声,郦依灵缩着脑袋,郦清悟去换了身衣裳,武明贞和白婉仪揉着酸痛的肩背。

    “那个柳不辞,也不知是否因为十一郎夜袭他的缘故,没来抢劫郦家。”郦二老爷端坐着,沉吟片刻:“依灵,你是见过柳不辞的。从你能够平安脱身来看,他不至于是人品低劣之徒,驭下也严,该不是混日子的流民。”

    “是,”郦依灵跪着道:“这个人,不像走投无路的穷苦人出身……我猜是有什么目的才行抢劫之事的大族子弟。”她将柳不辞曾经说的那番话,一字不差地复述了出来。

    柳不辞的雄心啊,柳不辞的壮志啊。

    ——北地边关,还有很多士兵长眠,等着他去接他们荣归故里?

    这柳不辞什么人,他以为他是谁?

    郦二老爷皱起眉,君子不齿偷盗抢夺,然而此刻,他倒是对这个人改变了些许看法。

    出身这种东西是一个人磨灭不去的印记,不仅是言谈,且渗透在人做的每一个选择和观念中。

    穷苦出身的人,他的命是用来博的,自己尚且把性命看的鄙贱,所谓光脚不怕穿鞋,行事武断,有种富贵险中求的“侥幸”感,在郦依灵这样接受过士族教育的人眼里看来,有点没章法。倒是这种人,一旦风云际会朝代更迭,可以很快纠集一群亡命之徒,掀起或大或小的动乱,成为一挥百应的流民帅。

    小门小户,也就是寒门子弟出身的人,做事常常谨小慎微,力图求稳,容易受到惊吓,被吓到了则会思前想后,大事面前不够果断,往往犹豫难决。寒门阶层不太容易出流民帅,却常常有很多谋士。

    柳不辞不是前两种人。他身上既没有“险”的不安定感,也不像是思虑特别周全缜密的谋士,他有的是底气十足的无所惧怕,以及贵族教育讲究的“德行”,还有莫名其妙的使命感……种种特质,让郦依灵怀疑起了他的真正身份。

    “侄女猜他不是一般的大族,”郦依灵想起了柳不辞收集粮草北上的目的:“甚至有可能……是长安四姓?或者如叔父所推测,他们乃身负军令行事。”

    京门四姓,是晋国最高贵、最兴盛的门第,开国后几十年一直是宋氏为首的宋钱沈陆,后来变成韦氏为首的韦郦沈陆,如今则是何氏一家独大,曹陆武三家远远不及。

    这个推测语惊四座,当下郦八公子微微蹙眉,轻声斥断道:“依灵。”

    分卷阅读2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