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问君归期未有期

      北朝书 作者:公子春秋

    第二十章 问君归期未有期

    <!--go-->

    天和二年六月初二,北周应后梁帝萧岿请求,兵发十万,驰援江南。

    北周与南陈的大战在沌口之地拉开序幕,史称“沌口之战”。

    在宇文邕的暗地掌控,独孤阀的推波助澜下,宇文邕遣襄州(今湖北襄阳)总管卫国公宇文直督柱国陆通、大将军田弘、权景宣、元定等率军南进助华皎。

    宇文直终于一尝夙愿,统领千军万马征战沙场。而近年来他亲昵宇文护也令宇文护对此番由他领军甚感满意,在朝堂之上给予了宇文直所需要的一切支持。

    可是谁也没有料到,这一场南北之战,却足足打了将近一年,耗损大周数万兵力,令积蓄数年的实力遭受到惨重的损失。

    更没料到的是,正因此战令大周式微,才激发了北齐倾国而出,以至于引发了另一场更加旷日持久的战争。

    虽然最终的结果是以大周胜利告终,然而在战场之后,北朝格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若说门阀士族体系和合纵连横政策是大周朝耐以生存的支柱,那么一个沌口之战,几乎动摇了它的国本,改变了所有人的命运。

    无论多么聪明的人,也无法预料到未来,更无法控制事情的转变和发展,这便是“造化弄人”最悲哀的地方。

    就如未央,当多年以后再记起这一场战争,是否会后悔今日的决定?

    至少现在,她是无奈的。

    白袍玉带,丰神俊朗的宇文宪,眉眼间是风俊高洁,气度华然令人不敢逼视。

    未央立在廊前,看着这白衣素服里的明亮柔和在雨中渐行渐近,念及两人潜伏桂花林。偷听“牛郎织女”相会的那夜,他曾说过,要她联合独孤阀夺取皇后之位。

    也说过“但……”

    但,他是在担心她,但,她却不能。

    未央心中蓦地一阵难受,转身欲走,却被宇文宪叫住。

    宇文宪面上风云清浅,在近前那一刻,眼中却淡淡一沉。温怒道:“你……”他欲言又止,轻叹了口气,提起的手又再放下。不再说下去。

    未央读懂他的心思,心中忽然被什么牵扯了一下。不远亦不近的距离,两人谁也没有动,隔着廊道寂静相望。一时间四周仿佛只能听见细微雨声,在整个天地间铺展开一道若有若无的幕帘。

    良久。未央像是鼓足勇气,轻轻开口道:“是他告诉你的?”说完,垂下了眼眸。

    宇文宪忽然觉得不该来责备她,因为她做的并没有错,自己曾几何时不也想过要利用她?“没有,是我胡乱猜的。”

    莫名的有种酸楚蓦然而来。眼泪蕴在眼眶中,却不敢让它掉下来。未央惨然一笑,摇着头:“不用安慰我。我知道他一定会告诉你,你要怪,就怪我吧。”

    宇文宪只觉得人世间百媚千红,弱水三千,独有这一人仿佛是上天注定了要让你无可奈何。因为无论你怎样掩饰一切。她似乎都能看穿你的心。

    “我不怪你,换做是我。也会如此。”宇文宪没有遮伞,发间衣衫已落了不少雨滴,身上却没有丝毫狼狈,风姿超拔泰然自若,仿佛是一块精心雕琢的美玉,越发清透的叫人惊叹叫人挑不出丝毫瑕疵。他行近前来,道:“皇兄对你真的很好,他很在乎你。”

    言外之意便是承认宇文邕因为在乎未央,才把未央提议宇文直领军的事告诉宇文宪。未央早已猜到宇文邕会这样做,精明如宇文宪岂会不知这是在离间他和宇文直的感情,但她从不曾料到眼前此人竟开不了口来斥责她。

    未央复杂难明的凝望住他,也许他将自己大骂一顿反而心里会好受许多,她最不能接受的便是这种宽恕。

    宇文宪看着她一笑,开口道:“这几日忙着筹备军粮以备六弟所需,一直不得空闲,今日刚巧有空便来逛一逛,平安还好吧?我这做叔叔的,可还没见过呢。”

    “还好。”未央失神的答道,晃眼瞧见廊檐垂下的雨水滴在宇文宪的白衣上,不假思索的伸手去拉他,把他拉进了回廊。此刻,他二人相隔不过一步,一种奇异的情愫在两人之间回荡,竟是进退不得。

    宇文宪见她失神,低声道:“未央?”

    “啊?”未央回过神来,猛地一惊而退,扶住廊柱,捂着心口低头微喘。

    宇文宪眼中带起些许难以掩饰的忧郁,平淡的声音分明饱含着心疼,一直想要说的话,终是忍不住出口:“是因为我?”是问,也不是,因为他知道答案。

    “我想,以后我们都不要再见了。”许久的沉默后,未央终于再开口道,像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般,一种刺心的疼痛在心里蔓延开来。

    话音落后,两人又陷入无声的寂静之中。

    未央心中所愿绝非如此,但她不能不这样的决心,她是皇帝的女人,他是皇帝的兄弟。皇帝不容他,她便不能容他,容他,也是害了他。

    她怀恋起草原来,一望无垠的蓝天白云,驼铃声响,羊群绵延,是哪家的少年郎君,策马扬鞭,纵情欢唱?风轻暖,花微香,山高远,水东流,少年裘马多快意,不枉人生长风流。

    回不去了,那个他和他,以及她。

    未央轻轻的抬眸看宇文宪,却猝不及防遭遇了他的眸光。那眼底仿佛被皓白映透,苍茫一片,这满天满地的雨都似落入了他的眼中,带着某些叫人无法琢磨的神情,叫人无法对视的温润和那一点儿深藏在心里的无奈和忧伤。

    就在她以为他不会再说话的时候,宇文宪恢复了以往的俊朗潇洒,平静的点头道:“我明白。”

    ……真的明白吗?……未央相信他是明白的,黯然叹了口气:“抱歉。”

    宇文宪爽朗一笑,让未央诧异相望,只听他说道:“抱什么歉?之子于归,该当宜其室家。”

    未央被他这一句话给堵到。嘴角被轻轻牵动,怅然所失的垂下了头,涩声道:“多谢。”

    这两个字,似撞在了宇文宪的胸口,却发不出一点闷响,他忽然“哈哈”大笑,说道:“想谢我,就记住我说过的话。”他的语气中带着无尽感慨,深深的看了她一会儿,而后向廊外雨中走去。

    再抬头时。未央已是满面泪水,遥望他越走越远,渐渐模糊的视线中。她紧要着下唇,不能开口。

    直至此时,未央才明白到宇文宪对她的感情,不是月夕节的桂花酒,不是草原上的关切。不是七夕里的嘱咐,不只是而已……知我者谓我心忧,悠悠苍天,只此一人。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懮受兮,劳心慅兮。1

    在这深宫之中。只有他一人,无需她揣度,无需她猜测。无需她害怕,无需她迷惘。

    ====================

    中原再起硝烟,一年一行的塞外狩猎也因和突厥忽冷忽热的关系而中止,改成了宫廷宴席。

    宴席一如月夕夜,开在太液池畔的延寿殿。

    西域传来的丝竹管乐再度于延寿殿的紫顶黄粱间响起。阿史那带来的两名乐师如今在长安城内小负盛名,被宇文邕任职为春官府乐部五中大夫。

    他们带来的舞乐即新鲜又明快。很受鲜卑贵族的喜欢。但有一人的出现,让人一时难以取舍,他就是在去年月夕替阿史那写诗的庾信。

    庾信久负盛名,得宇文邕赏识不许南归,阿史那更认为庾信有能力可使西乐和汉舞融合,力荐他担任了乐部的司宗大夫。

    宴席上,曼妙舞姿的舞姬,展示了庾信的新作,仍由阿史那亲弹琵琶和歌,莺莺燕燕,满殿香风,令人百看不厌,屡闻不爽。

    虽少了元素和、凌美人,然而满座依然是花红柳绿,丽色生春。但未央却无法融入到这艳景中去,自那夜过后,她有意无意的和宇文邕疏离,原本如胶似漆的两人表面看来依旧亲密无间,但她却明白他们的心已是渐行渐远。

    处在独孤月容和冯姬笑谈之间的她,更觉自己是泯然于众的,恍惚间,感到一道目光射来。未央抬头而望,是宇文邕瞧来的眼神,目光含蓄透着柔情,看在未央眼中,竟像是别有意味。

    只一眼,未央漠然的转开了头,却又迎面是宇文宪充满怜惜的眼光,不知为何,她竟在嘴边挂上了一个无奈的笑容。

    这样一个交接,宇文邕巧巧看在眼中,眉色间滑过阴狠。未央虽是背向,但也立时惊觉,笑容陡然僵在脸上,不及细想,她把头转向高高在上的宇文邕,尽量做得甜蜜。

    宇文邕神色稍敛,低头对李福生吩咐一句。但见李福生朝未央走来,犹豫片刻,附耳道:“圣上让奴婢问娘子,之子于归可否也?”

    未央心底勃然一惊,赫然抬头,目光交错,宇文邕的柔情惬意依然挂在脸上。未央刹那间五味陈杂,她和宇文宪见面,到底是传入了他的耳中,原来自己无论如何做,他都不相信。未央只觉讽刺,一个把“我只相信你一人”挂在嘴边的人,做的事情却让人如此寒心。

    “娘子?”李福生轻声提醒。

    未央道:“你去回他,不信也罢,莫要再来问了。”

    李福生万料不到她会如此回复,心知这位娘子性子一旦硬起来,可不知得倔到何时。他可不能看着两人就这么干耗着,便又提醒道:“娘子是否再想想?”

    “想什么?就这样罢。”

    李福生见她不能改变心意,暗叹口气,转身上去回禀。不一会儿就见宇文邕大手按在案面,接着缓缓舒缓,转过了头去看歌舞,不再言语。

    1出自《诗经》陈风

    第二十章 问君归期未有期在线阅读

    <!--t;

    第二十章 问君归期未有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