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言碎语

      桃花流水鳜鱼肥 作者:胖妞妞

    闲言碎语

    闲言碎语

    天气越来越冷,说话时可以看见彼此嘴里哈出来的冷气,每天早上,王家村都被一阵朦胧雾气笼罩着,待日头懒洋洋挂上山头,雾气渐渐消尽,田间地头都打了一层薄薄的霜。村道上的小水坑结了冰,小孩子最爱踩碎小坑里的薄冰面,远远低瞧见前面有个泥坑,就兴奋无比,跑着跳着要凑近去看看泥水有没有结冰,每天早上都比赛着谁踩碎的冰面最多。

    早上,人走在大路上,雾气蒙蒙的,隔个几步就认不出脸,一个人静静走在地头,先听到熟悉人声,才能看见远远的有一两个模模糊糊的黑影渐渐靠近。在外头走上一圈,再回到温暖的屋中,头发丝和衣服被雾气浸湿,上面都挂着细小的水珠。

    前些天,王珛南一家都换上了厚衣服,王运财和安氏还好,王珛南第一个就受不住冷,他年纪小,身子弱,底子不大好,所以格外怕冷,海子和小溪也还小,经不住冻,安氏便把三个小孩子都包得滚圆滚圆的,袜子也穿了两双。海子这时候也顾不得自己的大哥形象了,每天早上赖在暖被窝里不肯起身,被小溪和王珛南羞羞了半天后才不情不愿爬起来,洗漱之后自去桌边等着喝一碗热腾腾的冲**蛋。

    家里的**蛋最后在王珛南的强烈要求下变成了一家人的早点,有时候安氏起得早的话,就煮甜**蛋汤,一人一碗加了糖和自家酿的桂花米酒的荷包蛋,喝下去全身暖暖的,有时候天气不好,嫌麻烦,便只做冲**蛋,用刚烧开的热水冲了**蛋,加些糖,一人一碗,坐在饭堂里咕噜咕噜喝完。王珛南不爱甜口的,一大碗冲**蛋他基本喝不完,所以偶尔会费点油煎**蛋饼吃,将自家腌的咸酱菜过油和丝爆炒,再弄一碗酸辣汤,饼子卷丝吃下去,再喝上一两口热汤,这日子过得,甭提多快活了。海子也很喜欢酸菜丝、酸辣汤和**蛋饼的搭配,可惜王珛南不常做,这么冷的天气叫人起早床实在不人道啊。

    野地里的花也只剩下耐寒的月季和山茶,这种天气制干花不易,不过好在雨水天气少,只要控制好时间,也没什么大问题,这种天气白天进山比夏天容易,两人高的杂草树丛都被村里人砍了运回家做柴火,冬天快来了,家里须备多些木头树墩,大雪天好蹲在家里烧炉烤火。

    王运财后头又给香料铺子和药铺送了几次货,伙计们见他送过去的货都新鲜,品质虽说不算上品但也不错了,而且人特实诚,没有那些烂了虫眼子或是以次充好的,便同他说好了一个不错的价钱,不过说定以后他只能专送他们一家的,王运财想想也就同意了,回来和王珛南说了一下,王珛南也赞成,毕竟他们只是自家人手工制作,产量不高,能以定价提供给一个固定的铺子,实在最好不过。

    现在手头有钱了,王运财和安氏也舍得买好吃的,每回王运财去集市上,都会或多或少买几斤猪回来犒劳犒劳家里的几个孩子,萝卜炖猪、土豆烧排骨、苏氏红烧、爆炒里脊,倒便宜了王珛南光明正大的补秋膘,海子和小溪每餐吃得嘴里油油的,王运财夫妇俩见了孩子们吃饱喝足满面红光的样子,心里乐开了花。

    自那次扯了新布后,安氏忙活了大半个月,给家里每人都做了身新衣裳,因为三个孩子怕冷,所以特意塞了许多自家晒好的棉花,每人新做了布鞋、手套。

    如今家里光景愈发好了,缸里有米,罐里有钱,地里的活儿不用硬抗,王运财和安氏两人身上担子轻松多了,家里孩子们又懂事,吃的不需紧着,穿的不需凑着,两人的日子过得一日比一日好,心里宽慰,整个神气便与以前大不相同了:以前因王家家里穷,且王运财老实木讷,本家并非王家村的大族,安氏娘家在隔壁县,夫妻俩日子过得清苦,在王家村也没有帮扶的亲戚,说话没有底气,村里人也不把他们一家放在眼里,说句不好听的,当初若村里人能帮上一两把,他们也不至于把刚刚出生的儿子拱手送人。是以,夫妇俩平时都是一副讷讷寡言的样子,只知埋头干活,养活家里的孩子,村里人聚在村口大树下谈天说地时,王运财也不上话,只静静蹲在一旁,听到好笑处,才憨憨地笑上一两声。

    如今却是大不一样了,王运财和安氏虽得了王珛南的嘱咐,未将家里发了笔小财的事说出去,可是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谁家来了个眼生的客人、锅里炖了、孩子尿了床,杂七杂八的琐碎转眼间就能传遍全村,王家现在三天两头就能吃上一顿,孩子们换了新衣裳,又怎能瞒得过村里那些消息灵通嗅觉灵敏最喜八卦的村妇们?

    便有那些爱看热闹的媳妇们,相约一起到王家来串门,拉着安氏亲亲热热的说些体己话儿,唠些家长里短的小事,那一双双眼睛,却是上下翻飞四处打量,王家的灶间、**棚、孩子们身上的衣裳、笸箩里的针线,还有甚者竟然径直打开了王家的碗柜往里张望,看盘子里的剩菜,唯恐落过一处。来者是客,安氏待人一向和气,且都是一个村的,少不得坐下来好好应酬一番,但上门的人多了,也不免不耐烦。那些人也不客气,茶水一碗接一碗,桌子上的小点心也是一口接一口,有那脸皮厚的,张着笑脸每天必到,安氏以前不太受村里人待见,现在有人主动上门亲近,心里本是高兴的,可是见那些人如此光明正大的占自家便宜,显见是欺负自己老实,脸色便不好看起来。

    那些媳妇子们回去后便背着人闲话,这王家以前过得紧巴巴的,夫妻俩天天累得不成人样,忙过那头赶这头,两个孩子也是瘦骨伶仃的,可现在瞧着,王运财和安氏神大好,屋子里也安排的井井有条,孩子们都换了新衣裳,高了壮了,小脸蛋红扑扑的,不像以前一副馋样儿,见人家吃东西就眼巴巴蹲在一边盯着看。

    这王家,怎么突然日子就过得好起来了?

    有眼红的人便冷笑道:“这还用说,他家不是捡回一个少爷儿子吗?定是那小子机灵,被赶出来的时候夹带了好东西,李府那样的人家,一砖一瓦都是好的,王家小二在里面呆了几年,身上怎能没点私藏呢?王家倒是打得好算盘,现在有了儿子,还发了笔小财,人财两得,真是好福气!”

    众人听了,深以为然,王家的底子他们是知道的,就王家夫妇两人,能挣上一家勉强吃饱便不错了,现在他们家了添了人口,多了一张嘴吃饭,日子却过得红红火火,这其中怎么可能没有猫腻?

    村里人心里都有些复杂,有那些老实淳朴,和王家也亲厚的,只羡慕羡慕罢了,毕竟都是穷苦人;有那眼红的,面上不说什么,背地里却讥笑王家只会拿儿子换钱;有那些心里发酸的,便四处说些不中听的话,碰到王运财时,还要时不时上前地激一两句;也有那纯粹看热闹的,茶余饭后把这事拿出来念上几遍,博些谈资。

    王运财几次被人当着面说了冷话,险些翻脸,都被相熟的人拉住了,后来夫妻俩合计了一回,也想通了,只要自家日子过得好,孩子们无忧无虑长大,便千好万好了,去管别人的闲话作甚?嘴长在别人身上,他们想管,也管不了。还不如开开心心过自家的小日子,省的被人看笑话。

    夫妻俩想通后,心情是愈发好了,村里人传些风言风语时,他们也不计较,只冷眼看着,瞧准几家和自家亲厚且人也老实不爱搬弄是非的,决定日后只和这几家往来密切,其他那些不过面子情上做足罢了。

    晚上睡觉时,王运财和安氏略算了一算,前几次卖干花草药的钱颇为可观,今年家里再不需要卖粮食凑钱过年了,孩子们也能偶尔吃上一两顿,不用把红薯土豆当饭吃。若年年有这样一笔进项,生计也不用愁了,地里的活儿忙不过来,可以去邻村请帮工,说不定还能自家买头牛什么的。

    夫妇俩感慨不已,安氏欣慰道:“小南这孩子,瞧着闷声不响的,竟然这样出息!”

    王运财点头道:“孩子毕竟在镇上待了几年,比我这个没用的爹强多了!”

    安氏红了眼圈,颤声道:“哎,他在那里也是受苦的人,所以才小小年纪就会当家了,我又是高兴又是心疼,也不知他在李府孤零零一个人,心里有多委屈呢!”

    王运财拍了拍妻子那边的被子,宽慰她道:“这也是因祸得福,小南如今长了本事,还提那些做什么?男孩子多吃点苦才是正经的,现在家里过得好,孩子们也都懂事,不是比什么都好?”

    安氏在枕上点了点头,“看着他们好好的,我这心里比吃了仙丹还舒坦。”

    闲言碎语在线阅读

    闲言碎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