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94

      盛世皇商 作者:涓石

    分卷阅读894

    银子的在异域卖到几百万两,只不过是换成了同等价值的货物。再给府上的人和经营的人一些利润,还有一点本钱和给皇上的。其实留本钱是不得不为之的,你连本钱都不留就让人不理解了。什么生意连本钱都不要的?不是太怪异了吗?不要说太后,皇上也会起疑的。肯定认为是有企图,或者是别有用心。

    其实,还有很多开销应该算在本钱里的,比方说在异域三个大人、两个孩子的房租、水电、交通、通讯费用、日常生活用品、请客吃饭的费用,购买货物的运输费用、给皇上、兄弟子侄和府上人的礼物、还有不能卖钱的商品,比方说水泥、红砖、瓷砖等都用在了厨房的改建上了。还有冰窖、暖棚的一部分材料、厨房设备、炊具、饮料等,还有大批的白糖、盐类、洗涤、化妆、沐浴等用品,还有送给人当广告用的、那些劳动保护、大车轮胎、苫布、绳索,还有汽油、柴油、交通工具、电脑设施等等、等等都是不能卖钱的。这些东西加在一起也有千万元以上了。

    王爷准备积攒着,凑个整数的时候交给康熙皇上。还有一个原因是:异域的《清史》王爷看过了,虽然不是一个空间,也大同小异。从康熙即位开始,自然灾害就连连不断,旱灾、涝灾、蝗虫,还有天花、伤寒、痨病(肺结核)和其他的一些时疫。王爷准备买些粮食储存起来,天灾之后必定有灾民涌入京城。如果再发生饿死人的事,那就有各种疫情发生。所以要尽量不死人、少死人。这些人进城也是要吃饭的,朝廷要赈济灾民,要开仓放粮、舍粥。这种粮食可不是三千斤、一万斤就能解决问题的。王爷的大脑被师父打开,记忆力相当好,他没有把《清史》带回来,只凭记忆也知道什么时候将发生什么灾害。在发生之前做准备,药品也准备着,也不能准备太早了,提前半年药会失效;粮食存放的时间长了也会变质。

    王爷三人带回来的布匹大多数都是平民百姓能承受的价格,是按异域的零售价换算的。因为这些布是按出厂价批发的,已经有了批发和零售的差价了。稍稍往上一点凑个整数就可以了,为的是好算账。

    这两匹碎花布很适合年轻女人做褂子,汉人也好,满人也好,什么民族的女人都能用。看着就水灵、干净。这是云儿的眼光,比较传统,也有些保守。但是如果把异域的那些不规则的、大涂大抹的或者是很怪异的图样买回来,可能没人敢买了。

    异域的布匹是一百米为一匹的,也就是说是三百尺。而且是双幅,这样一匹布就是一个圆滚滚的大布卷了,非常地沉重。摆在布架上肯定不行,只能直接摆在柜台上,卖布的时候,两个伙计站在柜台里边一个外边一个,拿尺子量好了,对折叠齐用剪子剪下来。不能象扯大清的平纹布那样,剪个口子“嘶啦”一下扯下来。不是扯不动是很费劲。如果买的人多了,伙计的体力也受不了。

    花布一上架就成了快货。站排的人瞬间就成了一条长龙。瑞谦让排队的人从门口往后面的院子里排,别占了道路影响通行。

    两百米六百尺的小花布一个下午就卖完了。还是限定每个人五尺卖的,这么一规定就有人不满了,嚷嚷着:“卖给谁不是卖呢?”

    瑞谦拿来一把椅子,站在椅子上,对买布的人抱拳施礼后说:“各位,在下是这家布庄的掌柜,岂是不懂得多卖多赚?但是在下的东家是佛门中人,很慈善。这些布从很远的地方带回来,并没有多加价,就是为了大清更多的平民百姓都能买到这种物美价廉的花布。这些布不是咱们大清出产的,无论是纺织水平还是印染水平都比大清高超。并没有赚多少钱,可是你们知道吗?为了这些货物,东家的人曾经被歹人绑了票,差一点就回不来!如果用这样的东西去倒把,未免太对不起东家了。各位请谅解。”

    瑞谦的话让好些女人都掉泪了。

    第二天没有卖花布,已经招眼了,适可而止。

    陈瑞谦代卖的布匹回头客很多。可能是尝到宽幅布料的甜头了。很少逛街的大户人家的女眷越来越多地光顾瑞谦的玉龙布庄,夫人、小姐、少奶奶、管事嬷嬷一类的人物经常在柜台前流连忘返。

    别看清朝的老百姓很贫困,有钱的人还是不少的。很多人家在明朝的时候就很有钱,家里藏了黄金、白银、首饰珍宝、古玩字画,那是相当有底蕴的。这些人家中有的在明朝时期当官的、经商的,或者本身就是百年望族。在明朝的二百八十多年中,积累了大量的财富,现在不花“崇祯通宝”了,金银也是硬通货。可别小看这些人,他们的购买能力大着呢。只是平时很低调,明朝的遗老遗少还是很知道隐藏自己财富的。这些人家的少爷小姐们很有家教,平时不大出门,但是如果遇到了能够升值的货物或者能够效仿的、用来赚钱的,他们倒是很能慷慨解囊的。

    “玉龙布庄”的宽面布,不但结实、还很滑爽,也很便宜,有的人就想着囤积一点,以后这家布庄没有货了,他们就可以把囤积的拿出来,高价售出。所以就有各种不同身份的人整天地在布庄的里外流连忘返,一有新样货物就装作不认识,按店家的要求最多买五尺的限量分别买走各种布匹。

    其实这种情况瑞谦已经注意到了。这些人在布庄的里外转悠,不买布的时候在一起聊天,一站排就互相装作不认识了。肯定是在套购布匹。好在是布匹没有拿来很多,卖没了柜台上的掌柜就说话了:“各位客官,对不住大家了,布匹卖完了,改日再来可好?”

    “嘿,寸不寸啊,到我这儿就没了?我不信!掌柜的,您后屋里一定还有。”这是一位伙计样的年轻人说的。

    “这位客官,请到后屋看看也好放心。”

    听掌柜的这么一说,年轻人倒是不好意思去后屋了。于是问道:“下一次什么时间?”

    “这个……在下真是说不好。这些布匹是替亲戚代卖的,人家什么时候有货送过来,我才什么时间把新来的布匹摆到柜台上来。”

    “您不会自己进货吗?为什么要等现成的?”

    “您这话说的,我不等现成的我没有那个能力。这些布匹都是外国来的。”

    “外国的?可是据我知道,外国,就是说西方那些大鼻子国家是不出丝绸的。”

    “在下也没说店里的货物是来自西方。”

    “那是哪里的出产,你能否告知一二。”

    “无可奉告,请谅解。”

    是啊,告诉你了,人家怎么做生意了?

    这个期间,云儿又教给教习嬷嬷们一种新的绣花方法,这个还是小丽教给她的。就是用最小号的注射用针头绣花。在针头的针尖靠里一点,用小号钻头钻个眼儿,绣花的时候把

    分卷阅读8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