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4

      混在红楼梦 作者:南梁北冠

    分卷阅读104

    贞静娴雅的女儿,自己都不以诗词为意,怎么会教她?倒是黛玉之为人,好为人师,见香菱如此好学,一向不吝指点。

    她在信中详尽地写了自己如何教导香菱,香菱的进步又是怎样,隐隐有些炫耀口吻。教一个丫头写诗,有什么可得意的呢?但黛玉知道,贾环必是明白的。这就是知己了。

    再者,贾家最近去了许多亲戚,有宝钗的堂兄弟薛蝌、堂妹薛宝琴,李纨的寡婶与她的两个女儿名李纹、李绮者,凤姐儿的胞兄王仁,邢夫人的兄嫂也带了女儿邢岫烟上京来投。

    家里忽然多出了这么多女孩儿,除了各人的亲戚,头一个高兴的自然是宝玉,再就是贾母了。在贾母的挽留下,李纨之寡婶携女儿住进了稻香村,邢岫烟随迎春住在紫菱洲,惟宝琴最得贾母喜欢,竟是亲自带着她住。四个姑娘都待字闺中,只有宝琴先时定给了梅翰林之子,此次是来京备嫁的。黛玉用极尽流丽的笔触,描写了几位新姊妹的风姿气度,其中极盛赞宝琴。众人也都推宝琴为尊,贾母还叫王夫人认了她做干女儿呢!大家公认,宝琴的容貌品格儿,比其姐宝钗似还犹盛三分。黛玉还取笑说,若不是宝琴已有婚约,正好与贾环相配,不说年纪,就连性情和才貌也都无比合衬。

    看她在信中盛赞宝琴,贾环就知道,她和宝钗的关系一定已经很好、很融洽了,不然为何会盛赞宝钗的妹妹呢?

    他从小到大接触的诸女子中,无一不是钟灵毓秀之辈,个个独有一番气质,但要论为人的八面玲珑,除了早逝的侄媳秦氏外,还没有能超过薛家宝钗姑娘的。

    宝钗不是不好,但正如常言道“人无癖不可以与之交,以其无深情也”,宝钗姑娘似乎就是这样的人。她交友,不是发自内心,而是需要。她需要黛玉的时候,自然和她亲亲密密,好似嫡亲姐妹,万一哪天不需要了,她也会像收起一件过季的衣裳一样,将这份朋友之谊挥之脑后。

    摇了摇头,将这份忧虑抛开,他研了墨,取了纸,给三位姐姐写回信。给惜春、探春姊妹的正常答复即可,惟有给黛玉的回信长之又长。他捡自己这几个月中有趣的经历写了,并州中山水盛状,又额外取了一张素笺,用行书誊了一首前人的小诗于其上。

    诗云:山中无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这一伏案写信,就花去了不少时光,待他长出一口气,将信装入信封中封好后,外头的天色已经擦黑了,庭中的积雪泛着蓝色。

    外头掌起了灯,回廊檐子底下挂了一串一模一样的兰花图素纸宫灯,灯内火光明亮,火焰吞吐,照得灯壁都染上了暖色。

    贾环主仆安顿下来后,因为一时没有足够的人手,连贾环自己也要在晨起后执起扫帚打扫庭院。后来招了两个人,这才好了。

    寄英手里拿着个帖儿,急匆匆的越过两个仆役,掀帘子进来,回禀说:“节度府下了帖子,请老爷初一日过去吃酒。”

    贾环伸手拿了帖儿,打开一看,果真是节度府的制式帖子,写着请贾环初一日过去同欢。他两指夹着帖子扔了一圈儿,道:“你就说,到日子我一准儿到的。”寄英忙去了,半日后依旧回来,说节度府的人只说“知道了”。

    他看见贾环微微垂头,一手支颐,一手搭在曲起的膝盖上,似有些落寞之色,遂笑道:“老爷一人在此过年,也实在是过于孤单了,去节度老爷府上热闹热闹也好。”

    临近新年,贾环给三位师爷一人包了一个丰厚的红包,全当年终奖,便放他们去了。师爷们或是烂醉勾栏,或是投亲访友,都已离开了天水县官衙。偌大的官衙,平日里熙熙攘攘,拥挤热闹到不堪,如今却又空旷得吓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啊,寄英,你我今夜,同是天涯沦落人,不如一起守岁吧。今日暂不论主仆。”贾环笑道。

    寄英忙应着,又道:“宋嫂子熬了野鸡崽子汤,这会子正坐在炉子上呢,熬入了味儿,香得了不得。老爷来一碗?”

    于是摆开饭桌子,端上汤来,配着粳米,又摆开三四碟小菜,一壶黄酒,贾环坐在炕上,寄英在底下条凳上相陪,吃了一顿饭。

    天完全黑了,夜空中升起烟花,明亮,璀璨,急如流星。

    很快就是新年。

    第75章 .75

    节度使府门前,车水马龙, 热闹非常。

    以平安节度使的权势, 在这一州之中真正是土皇帝般的存在, 下属官员们来拜年的络绎不绝, 大车排列有序,连附近的街道都堵塞住了。

    门前的积雪一早被打扫得干干净净,石板上印着浅浅的辙痕。如今已是下午,冬日的暖阳一点儿都不热烈, 只散发着柔和的光芒。

    贾环迈步走出大门, 回首望着垂下无数尖锐冰凌的飞檐, 紧了紧身上的狐裘,暗中叹气。

    只怕此后,他就再也不是侯节度的客人,而是遭其厌弃的一个小小县令了。

    看在荣国府贾家的面子上,或许没有人明着下手搞他, 但可想而知, 他会被整个平安州的官场排斥和冷待。

    套着件猞猁皮褂子的寄英等得不耐烦,跺脚缩肩, 好容易见他出来,忙迎上来,将怀里抱着的暖炉递到他手里,问道:“老爷, 咱们回家吧?”

    “嗯, 回吧。”贾环四下一看, 侯府外头的大街上摆满了同僚们的车,有的高大轩峻,有的装饰华丽,自家来时乘坐的那辆青绸马车淹没其中,一时竟然找不出来。

    其实,就连那辆简陋的青绸马车,也不是贾环自己的,而是他租的。幸好这里是一州之首府,百业俱齐,还有马车可租。

    本来贾环的县衙里也养了匹马代步,他常骑的那匹留在京里庄子上了,这匹是来天水后重新去买的,一匹漂亮的、正当盛年的枣红马。他有什么事,都是骑马去。

    平日里骑马犹可,今日来节度府上拜年,也算半桩公务了,再骑马而来,可就不太体面。何况这个天儿,骑马也冷不是。

    走了一阵,终于看到了那辆青绸车,赶车的是他新收的心腹孙二,这会子也不见踪影了。

    寄英忙说:“许是孙二在这里等得冷,老爷先上车,我找他去。”贾环颔首,自上了车。寄英一溜烟的跑去叫孙二。

    孙二果然就在附近,县令早上进去,到中午还没出来,他就知道是节度大人留饭了,许是天黑才出来。他又冷又无事,见这条街上节度府上的下人帮着看车,便跑到邻近的酒店里吃饭。

    一壶热酒,一盘花生米,一盆炖肉,顶两个拳头大的白面馒头,热热的吃了。还多亏了贾小县令厚道,逢年节给他包了个红封儿,不然哪得这样阔绰。

    他家里艰难些,兄弟四个,由寡

    分卷阅读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