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的孩子

      云凤山上的那片云 作者:邱泰

    大山里的孩子

    晚自习下了。万青查了一遍学生寝室之后,回到家里没有看见珍珍。她就到杨兰家去找。

    一进门,珍珍喊着妈妈就扑到她怀里。

    杨兰递个凳子她坐,笑笑地说:“来了,正等着你啊!”

    “等我,有什么好事?”万青笑着问。

    “唉,有什么好事还有我们的份吗?还不是何三宝的事。”杨兰郁闷地说。

    叶凡放下书,平和地说:“万青,收了算了。史怀远都求到我这儿来了,你看呢?”

    万青调笑着说:“哟,叶组长,让你为难了?真是为人不做官,做官是一般啊!他们自己规定的手续都不算了?”

    杨兰半真半假地说:“好你个万青,你竟敢嘲笑叶凡!什么手续,史怀远在校委会上打个招呼,谁会说个‘不’字,嗯?就你傻呼呼的,比领导还领导,比党员还党员。”

    万青诙谐地说:“哎哟,难怪共产主义这么难实现,就是你们这样的人多了,一点原则都没有。”

    杨兰带气地说:“去你的个‘万原则’!我这样的人怎么啦?工作凭良心,不拍马屁,不逢迎,但也不去得罪他们……”

    “啊哈!不拍马屁,首先就得罪了。拍马屁还要有技术的。拍重了,让人觉得讨厌,拍轻了,又让人觉得不不过瘾。要拍得不轻不重,也好难的,知道吗?”

    边说边进门的何先中还做了个拍的姿势,又说:“啊哟,你们还没有看穿啊?”

    大家都笑了。

    万青突然想起来说:“哟,杨兰,明天中午珍珍就在你家吃饭吧,开学都四天了,那个张灵洁还没来,还有,开学典礼时来了的高采森这两天也没来,我要去家访一下。”

    杨兰笑着说:“你这人怎么啦,送上门的学生不要,没来的又上门去请。”

    万青站起来说:“唉,我这人啊,神经不正常啊。请多多包涵啊,杨同志。本来从现实来看,中国人读书的都不算多,农村的就更少,山区的又少之甚少。能不要吗?别人不要的我都要啊,不来的我去请啊。何三宝也要啊,我还就想看看他是个什么样的宝,还三宝呢。”

    杨兰笑了,说:“哎,为难你了,我知道你是咽不下那口气。”

    “嘿嘿,你还跟我客气起来了。不收,行吗?如果我现在不答应你,明天负责是鲁书记来,后天负责是高志民来,再后天……嘿,麻烦!不是吗,我的叶大夫人……”

    杨兰笑着说:“你啊,就是聪明。”

    万青苦笑着说:“嗨,还聪明哩。不知道是我总是找麻烦呢,还是这麻烦啊,总是找着我?”

    何先中快嘴快舌地说:“这还不知道?能者多劳,劳者呢,麻烦不就来了吗……”

    杨兰笑着说:“好你个何先中,天上晓得一半,地上全知,就是不带班。看来,你是故意的,是吧?”

    何先中不好意思地:“哪能呢,我,我这水平……”

    万青逗笑着:“你这水瓶(平)是五磅的,好得很哩!哈哈哈……走吧,让他们家早点休息。”

    杨兰着珍珍的头,说:“珍珍,明天放学回来,你就来啊。你妈妈不在家时,你有什么事就找我和你叶伯伯,听见吗?”

    “好呐!”珍珍欢声地回答着。

    何先中点着自己的鼻子,对珍珍说:“记着,还有我这何伯伯。”

    万青笑着纠正道:“对了,珍珍,还有你这何叔叔。”

    然后万青感激地对杨兰说:“你还怕她不来,她在你们家的时间比在自己家还多。真谢谢你们了,杨兰、叶凡。”

    何先中又抢着说:“谢什么谢的,你们这比一家人还亲,这一谢不假了。走走,回家啊!”

    天蒙蒙亮,村里的雄**唱着悦耳的歌时,万青就骑着自行车出了校门。

    穿过村庄直冲公路,时而上坡,时而下坡,时而下车问路,终于在一家砖瓦房的农舍前下了车。

    还没进屋,就听到屋里的吵架声:

    一个男人沙哑的声音:“灵洁,起来,下地里干活去!管你绝食也好,绝水也罢,我都不得让你去上学的。”

    一个女高音说:“你这个什么人呐,还真想把儿子逼死啊?!他已三天没吃了,你还……”

    “就你娇惯的!什么事都依着他,那还了得!”

    万青站在门口,一听就知道是张灵洁的父母,她推开虚掩的门,说:“大哥,你好!”

    张父一回头,问:“你,你是……”

    “我是云凤山中学的老师,是来看看张灵洁的,他还好吗?”

    张父扭头不理。

    张母忙从房间里跑出来,说:“老师,你来得正好。你看,这好什么好啊!这,老子也强,儿子也倔。老师,老师啊,这是怎么办啊!”

    张灵洁一听,赶忙从房间里蹭了出来,满含泪水地喊了一声:“万老师!”

    张母惊喜地说:“啊哟,你就是那个人们常说的万老师啊!哟嗬,我家灵洁是遇到贵人了啊!”

    张灵洁一看到万青,身子一软,站都站不住了。万青慌忙上去扶住他说:“哎哎,好好的,别着急别着急。”

    张灵洁哭着说:“万老师,我就想读书,我不想当个什么的小队长。”

    张父大叫着:“呃,你还不想当啊?别人想当都当不了啊!当小队长有什么不好的?你看看,我就当个小队长,我们住的房子都是烧红砖砌的。一般的农户都还是土坯砖房。还有,凭你的灵活和现在的这点文化水平,你还可以升成大队干部。那房子还可以做大些。有什么不好?你要是读书,我现在还要去愁钱。还有,你的一个弟弟,一个妹妹怎么办?他们又不能做农活,你嘛,还可以做……”

    张母说:“你就知道要孩子做活,不要你心!”

    张父说:“我怎么不心,我已经答应他。如果他不读书,我给他做一栋房子结婚,给我张家传宗接代。我们张家祖祖辈辈都没人读书,过得安宜得很。让他读到了高中,就很不错了。他还要毕什么业,还要考什么大学!读大学又要钱,我哪来的钱啊?”

    “啊,那说来说去还是你没有本事啊,连孩子想读书你都供不起!”张母叫道。

    张灵洁说:“我不要房子,我说了,把做房子的钱借给我读书。我读不出来,决不再找你要房子,我读出来了,加倍地还给你。”

    张母说:“你这个傻儿子啊,他现在没有钱,他许给你的房子,是要你当了小队长以后的事。那时,你自己不是有能力了吗?”

    张灵洁一听大哭起来。

    张父把锄头一拿,转身就往外走。

    万青连忙撵出去,说:“大哥,我们谈谈,好吗?”

    张父放下锄头,慢慢地回过头来,不耐烦地望着她。

    万青歉意地笑了笑,说:“我今天来家访,是想确定一下张灵洁是读还是不读,我好安排班上的工作。但没有想到张灵洁这孩子个是这么地固执。你想想,对于我们老师来说,少一个学生,我们什么都不会少,只会少一份麻烦。但是你呢,能少一个儿子吗?”

    “那你是劝我要他读,是吗?”张父生硬地反问着。

    万青嘴里强硬地说:“不!读不读是你们家自己的事,是灵洁自己的事。我只不过是希望你能把事情处理平和。年青人想问题不周全,你可是个父亲啊。如果说,要是出现了什么意外,你,恐怕会比我更痛心。”

    万青定定地看着张父。

    张父把脸掉到一边,不语。

    万青劝说着:“读书是好事啊,读了书回来,再当小队长也蛮好的嘛。”

    张父长长地叹了口气,说:“说来说去还不是钱的问题。”

    万青进一走地劝告道:“没钱是一时的困难,是可以克服的。但如果你不满足孩子的心愿,那可是你们父子间,一辈子不可克服的心灵障碍啊!”

    “是啊,我也会不痛快的。孩子他爹,就让他读吧!三个孩子中就数他强点,不培养培养,行吗?这老师都说到家里来了?”

    张父寻思了一会,猛然地把锄头一扛,烦躁地说:“我不管了,不管了!”

    张母望着万青一笑,一边擦泪,一边往屋里跑,一边喊:“灵洁,快,快谢谢万老师,快谢谢!”

    张灵洁兴奋地跑了出来,他焦黄的脸上顿时露出了一丝红晕,他无限感激地说:“谢谢万老师!”

    万青笑了,问:“高采森的家从哪走?”

    “啊,他家啊,在黑狮岗。还往山里走。老师,我领您去!”

    “啊,不用了。你恢复好了,就上学吧。再见!”

    万青推着自行车出来,张父杵着锄头站在路口。看见万青就指着路,说:“这边,由这边翻山过去。黑狮岗可不好走啊!”

    万青微笑着点点头说:“啊,谢谢!”

    连绵的大别山山脉,隐现在云缠雾绕中,寂静、安谧。万青沿着陡斜的山岗推车上山。绕过一丛丛的荆棘,走过一片片茅草地,走进幽暗的树林。一切都郁郁葱葱,充满生机。

    她激情满怀地说:神秘的大山啊,我来了!黑狮岗啊,我来了!

    但始终不见一个人影。她吹着口哨跟飞来飞去的鸟儿说话。

    走出树林就是下坡,又是一片天地。黄色的、白色的、蓝色的、紫色的、桃红色的小野花,开满整个山岗。她推着车,滚着脚下的碎石和砂砾。由衷地发出欣喜的感叹:美啊,神奇的大山!

    也不知走了多久,眼前突然一亮。万山环绕中,出现了一个小巧的、平坦的、葱茏的山坳。一片青翠的竹林深处,掩映着一排低矮的土砖瓦房。

    万青兴冲冲地推车过去,但猜测不定是哪家。看见一个正在房前晒花生的老人,就问:“,请问高采森家是这儿吗?”

    “啊,采森家啊,就西边顶头一家。不过,他家可能没人。”老说。

    “有人,广森、多森刚打了猪草回来了。”一脸黑糊糊的小姑娘说。

    “啊,小妹妹,你叫什么?你多大了?”万青弯着腰问。

    “我叫翠翠,十一岁了。”小姑娘眨巴着眼睛回答着。

    “学校都开学了,那你为什么不上学?”

    老抢着说:“男孩儿都没能上学,哪有女孩子的份。你是学校老师吧?”

    见万青微笑着。她把万青从头看到脚地说:“看啦,看看你多俊啊!嘿嘿,女老师,啊哟,就象天仙一样……”

    翠翠骤然跑开了,叫着:“都来看啦,女老师,女老师来罗!”

    于是从屋子里跑出来老老少少的人,都围着万青议论开了:

    一老大爷说:“啊,是城里人吧?”

    一中年妇女说:“那当然,这么漂亮嘛!”

    “哟,别人女人都能当老师啊,为什么我们女孩子不能去上学?”翠翠不满地问。

    “唉,穷呗!”一中年男子说。

    翠翠说:“才不是哩,封建!总认为女孩子是别人家的人。”

    老对万青说:“女老师啊,我们这里穷啊!就说采森吧,他读个书,他们家已几年没吃过了。喂一头猪,到了年终一卖,卖的钱还不够交学费的。这不,采森要读,他爸不让他读,他署假把家里收的梨全卖了还不够。今天一大早,我又看见他挑了一担柿子什么的到镇上去卖去了。”

    “不光是穷,还封建!穷啊穷的,为什么总有男孩子在读书,而我们女孩子一个也没有?”翠翠又气鼓鼓地说。

    “啊,广森、多森呢?”老问。

    “在家呢。”翠翠说着,就拉着万青的手说:“女老师,我领你去吧!”

    “好啊!”万青说着就跟在翠翠的后面。

    走着走着,翠翠进屋了。万青站在门口踌躇不前。

    老笑着说:“进去吧,我们这儿,家家是通的。”

    万青别有兴趣地跟进去了。当真,家与家想连,户与户相通。相通的过道要么是杂草房,要么是农具室,要么是存放棺材的地方,很隐蔽也很通畅。人们从这儿走,绝对不会影响其他人家生活的独立。让万青觉得又象原始群居一样的相互依存,又象地道战一样的神密、奇观。

    每家的堂屋干净利落得空荡荡的,家家堂屋的一侧,都挖了一个一平米左右,三十厘米深的烤火土坑。屋宇都被积年烤火的烟灰熏得漆黑漆黑的。

    每家的土灶砌得又大又宽,除了煮饭外,还要煮猪食,还要烧水……

    每家的卧室都是木板床上,铺着一张竹制凉席。而且一年四季就用的是这张凉席。

    万青惊奇地问:“那冬天睡觉不冷啊?”

    翠翠笑着说:“不冷,睡觉前,在土坑里烤暖和了去睡,就不冷。”

    “还说不冷,每天都是你一个人把被子都裹走了。让我们两个人挨冻。”

    万青问:“你们三人盖一床被子啊?”

    翠翠笑着说:“我们三个人盖一床还是好的。那有四、五、六个姐妹的都是盖一床的。我们这儿棉花少嘛。”

    然后推了一掌那说话的小女孩,并小声威胁着说:“兰兰,再说,再说我就不给饭你吃。”

    当万青走到高采森的家时,只见大点的一个在喂猪。

    小的一个衣服褴褛,光着脚,脸上又是泥又是水的正坐在门槛上,津津有味地啃着生红薯。

    翠翠高声说:“广森哥,你家来客人了!”

    广森转过身来看见了万青,慢慢地放下猪食,瞅着她。

    万青和颜悦色地问:“啊,广森,你爸妈呢?”

    广森怯生生地,眼睛都不眨一下地定定地看着万青,嚅动着嘴唇说:“挖红薯去了。”

    “那,你哥呢?”万青又问。

    广森不吭气,低着头看着自己的一双赤脚。

    到是小的多森,他并不起身,一边吃,一边说:“我哥卖柿子去了,还有板栗。他把我们家能卖的都拿去卖了。”

    “啊啊,好弟弟,他以后会跟你买更多的东西回来的,啊?”万青了他的小头说着,一股难受的辛酸不觉堵在喉管里。

    万青扫了一眼宽敞的院落,发现**棚上,猪窝上,杂草堆上放着几本初中的数、理、化课本。

    万青走近猪窝,看见上面翻开着的一本数学书,询问着:“哟,这书怎么啦?是谁在看公式啊?”

    广森脸一红,腼腆地把头转向一边。

    翠翠说:“是采森哥有时候教广森哥学习,然后广森哥就边做事边看几眼呗。”

    万青感叹万分。她想,这些孩子,是多么的积极向上,是多么的孜孜不倦,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啊!

    她欣然地笑着说:“啊,广森,你忙吧。翠翠,谢谢你,再见。多森,再见!”

    当万青推着自行车,出了大山,能骑车时,太阳已经偏西了。她绕了一点弯路,去到镇上。远远地就听到高采森的吆喝声:“卖柿子啊,又大又甜的新鲜柿子,便宜卖啊!板栗,板栗,上等的油板栗,也便宜卖啊!好好,来了,要多少……”

    万青停下来静静地看了他一会,思绪万千地缓慢地骑着车回校了。

    回到家,往椅子上一坐,她才感到肚子饿得贴着背,她才想起自己这一天还没吃饭。

    大山里的孩子在线阅读

    大山里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