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00

      八十年代国货群 作者:舟舟沐

    分卷阅读200

    看啊?”

    唐兰往前走了几步:“我回来看看冯大姐他们。”

    等人走远了,唐兰才有往回走了几步,顾家大门紧闭,现在这个时间,顾家的大人应该是去地里干活了。

    唐兰转悠了一圈,去了顾大爷家里,从唐兰离开南坪村后,就没见过顾大爷,之前盖新房多亏了顾大爷烧砖帮忙,这次她要走了,打算去看看顾大爷,当然她还有其他的打算。

    两瓶本地产的白酒,一匣子点心,唐兰去的时候,顾大爷靠着摇椅在门口晒太阳,蒲扇一收,连忙把唐兰迎了进去,一个劲说她太客气。

    顾大爷的儿子儿媳也去了地里,他感慨道:“每天都忙,自己的地不抓紧干产量上不去,昨天去镇上新买的化肥,今天去地里施肥了,我年岁大了干不了重活,也就是看家。”

    顾大爷问她:“这次走了以后还回来吗?”

    唐兰摇摇头:“轻易回不来了,对了顾大爷,我问你一件事儿。”

    这件事唐兰在心里想过无数次了,她以前一直怀疑,顾大爷姓顾,和那家人是本家,按理是都是一个村的,都是同一个祖宗,也远不到哪里去,而且唐兰隐约记得听谁提起过,说以前两家人还在走动着,可后来为什么交恶了?

    如果说唐兰以前是单纯好奇,可最近,她大概猜出了其中的缘由,所以她告诉顾大爷:“顾大爷,茂晖亲妈回来了。”

    顾大爷拿着烟杆的手抖了抖,烟叶子都抖到了地上,他声音颤抖的问:“啥?你是说,桂芝那孩子回来了?”

    罗桂芝嫁到南坪村几年,顾大爷知道她的名字正常,可是他的反应却意味着他是知道内情的。

    唐兰这句话一出,顾大爷心酸的抹抹泪:“桂芝那孩子太苦了,这些年我心里一直有愧,对了,她过得咋样?我听说她后来又嫁人了,还又生了娃,小日子过得也红火。”

    唐兰摇摇头,不知道这种话是谁传出去的,大概是顾民成和赵玉珍吧,他们只是想过得更心安一点。

    顾大爷当了真,他以为罗桂芝离婚后生活的很好,罗桂芝有文化、长得漂亮,思想还先进,嫁过来本来就是挺委屈的,如果离婚后过上幸福生活,也算是苦尽甘来。

    唐兰简单讲了罗桂芝这些年的遭遇,顾大爷使劲跺跺脚:“作孽,真是作孽啊!”

    顾大爷之所以觉得愧疚,是因为这段姻缘也是他一手促成的,当年罗家人不同意,顾家的家里人也在犹豫,是他担保,说民成这孩子不错,桂芝也是好闺女,两个人在一起能踏实过日子,顾大爷在家族里也算是有点威望,后来顾民成和罗桂芝结了婚,生下孩子,也是甜甜蜜蜜过了两年幸福的日子,顾大爷一直很欣慰,觉得当年他的促成是正确的,可谁知道顾民成外面有了女人怀了孕,后面和罗桂芝离婚。

    顾大爷气不可遏,可到底是别人的家事,他不能插手,从那以后,他就和顾民称一家断绝了所有的往来,这么多年了,从来没有说过一句话。

    顾大爷知道赵玉珍去小白楼闹事,他气的吹胡子瞪眼:“不要脸哪,顾家人一点羞耻心都没有,桂芝让他们害那么惨,现在还不肯放过啊!”

    顾大爷唏嘘了一阵,他听说罗桂芝现在和顾茂晖唐兰一起生活,总算是露出了一个笑模样:“年轻时受了不少罪,老了老了,也算是儿孙绕膝了。”

    唐兰这次来的目的,无非就是探探顾大爷的口风,既然和她猜的所差无几,剩下的事情就好办了,果然,顾大爷说道:“唐兰,你放心,顾民成和赵玉珍想过安生日子,以后别寻思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人做坏事,总得受着报应。”

    唐兰放下心来,她走后山高路远,拿顾家人没什么办法,可顾大爷不一样,顾家人最在乎的就是好名声了,既然如此,那就毁掉了这个名声。

    唐兰又道:“顾大爷,您哪,推波助澜就行,至于往外传这些消息,我这几天安排了,我走以后,顾家人做的丑事,全南坪村都得知道。”

    当年顾民成和赵玉珍的婚外情,只有亲近的几个人知道,村民都以为,赵玉珍是在顾民成离婚后才结婚的,不知道她是第三者,八十年代的社会风气很保守,插足别人的婚姻虽然没有法律上的约束,但在道德上,是要被人戳脊梁骨一辈子的。

    只是单单传几句谣言没人信,这时候只要顾大爷模棱两可说上几句,顾家人也就没机会辩驳了。

    赵玉珍一定会猜到是唐兰参与其中,不过没关系,到了那个时候,他们已经登上了去往北京的火车。

    第135章 搬到北京

    顾茂晖自己先去了北京报道和安顿, 等一切安排妥当, 又回了一趟丹阳市接唐兰他们。

    安安是第一次坐火车, 她趴窗边的玻璃上一个劲的往外面看, 指着远处的山喋喋不休,餐车推过来, 顾茂晖买了四份饭, 安安吃不了多少, 他扒拉了一半饭和菜放在了罗桂芝的饭盒里。

    顾茂晖说,下火车之后直接坐公交就能到家, 暂时住的地方是布料厂的宿舍楼,三楼朝南的房子,两室一厅大概有不到五十平, 这样的居住环境已经算是很好了。

    唐兰在服装厂待过,她知道现在住房很紧缺,之所以紧缺, 不是因为土地不够, 而是因为还没有大面积的兴起商品房, 不管是哪个城市,盖起来的房子要么是自建房,要么是单位和企业建造的公房, 拿着铁饭碗, 免费住着公家房,这是大部分人最期盼的事情。

    八十年代住房条件一般,很多人家一家几口还挤在二三十米的小房子里, 他们四个人能住上两室的房子,也是沾了顾茂晖是副厂长的光。

    不过一年后呢?到时候就要另寻住处了,唐兰听顾茂晖的意思,并没有申请住房的打算。

    唐兰转念一想,在北京买房并不亏,别人不知道,她可是清楚后世北京房价的上浮趋势,买房作为固定资产那可是比任何投资都值钱的买卖。

    唐兰想,如果有机会的话,收购一处四合院,必须得在这两三年内买进,等越到后面,四合院就越难买了,当然,如果有位置价格适中的商品房,只要手里钱足够,也要买下来,囤几套房子,至少几代人能够衣食无忧。

    唐兰越想越美,忍不住笑出声,顾茂晖弹弹她脑门,声音温柔:“傻笑什么呢?”

    唐兰自然不会

    分卷阅读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