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67

      华姝 作者:若相姒

    分卷阅读467

    !”

    顾砚龄几乎是难掩失态地站起身来,看着眼前那张熟悉而越发稳重的脸,看着那久经历练早已褪去少年青涩的眸子,还有唇边虽修过,却还是难掩的青色胡茬。

    恍然间,仿佛已然相隔了半生。

    “阿九——”

    再坚毅的男子,那双眸中却还是泛红了,听着那个低沉的声音,顾砚龄只觉得自己的脚仿佛灌了铅,右手不由捂起嘴,泪水却是无法抑制地掉落下来。

    下一刻,眼前的男子几乎是本能地快步上前,自然而温柔地将她揽入怀中,那熟悉的木樨香,如今竟也携着大漠的风霜,沧桑,却让人安心,就像是大漠里一曲悠远的歌谣。

    “我回来了。”

    男子的话坚毅而哽咽,让怀中的人不由激动地点头,双手却是将他揽的更紧了。

    一旁的醅碧和绛朱看了,都不由红了眼,低头拿丝帕拭泪,唯独萧译,却是负手而立,眸中满是欣然与动容。

    “龄儿,大哥还未见过阿诺。”

    萧译适时的话令顾砚龄心下一动,连忙离开顾子涵的怀抱,擦了擦泪,侧首对着摇床笑道:“明日正好是阿诺的百日宴,哥哥可来的及时。”

    顾子涵闻言也收起泪,当即出声笑道:“就是为着侄儿的百日宴,我与四叔是马不停蹄地朝回赶,恨不得插了翅膀的好。”

    顾砚龄闻言一笑,携着顾子涵上前对摇床里的小人儿道:“阿诺,看,舅舅回来了。”

    小人儿也不知听懂了还是未听懂,只是拿一双滴溜溜的眼睛看着顾子涵,引得顾子涵心下动容,激动之情越发难抑。

    “真如三婶她们说的,阿诺将你们的优点都承了去。”

    听到这句话,顾砚龄侧首与萧译相视一笑,随即出声道:“哥哥也当抓紧了,此次回来,你便要与陇西李家的姑娘结亲,依着祖母他们的意思,最迟明年开春,便该叫他们抱上重孙儿才行。”

    听得此话,饶是久经沙场的铮铮男儿也脸色一僵,有些不好意思地避开了眸子,引得顾砚龄朝萧译俏皮一笑,却换得萧译无奈又宠溺的眸子。

    看着眼前的哥哥,萧译,还有身旁的阿诺,顾砚龄觉得这一刻的自己,无疑是幸福的。

    只愿这样的幸福,能够一直延续下去。

    但愿,她的担忧是多余的。

    即便,这个担忧在顾家,谢家,甚至是萧译的心中,都已埋下了深根。

    张府落败,徐府落败,直至严府落败,如今再有了阿诺的出生,一切的荣耀几乎都加在了顾家身上,而谢昀如今在朝堂之上的光芒,也将谢家渐渐捧到了京城的这趟水中。

    盛极则衰,这是一个家族,一个国家,亘古难改的道理。

    如今的顾家与谢家太耀眼,而能与之相制衡的似乎都不存在了。

    而正因为这样的局面,才更让人害怕。

    而这个害怕的起源,便只来源于一人。

    建恒帝。

    第四百二十八章 长宁侯府

    四月的京陵春日明媚,一袭暖风似乎一夜间催开了漫城的桃花,粉嫩的花容似美人的娇靥,将京陵点缀的更添了几分妩媚与动人,微蓝的天空中,几丝薄云覆在上面,仿佛披了一层轻纱,两只黑白相间的燕子比翼翩跹而过,自房檐下飞入远处,只瞧着依稀隐去的黑点。

    当马车缓缓停在长宁侯府的正门前,软帘轻打,身穿宫裙的醅碧与绛朱小心翼翼走下马车,随即扶住倾身而出的顾砚龄,踩着脚凳端然落地。

    久候在府门前的长宁侯府老太太携着一众儿孙媳妇儿连忙屈身行礼,披着斗篷的顾砚龄不紧不慢上前,眸中平静地扫看众人一眼,身形依然挺直,右手却是微微探了出去。

    “老太太请起吧。”

    眼看着一双保养极好,细嫩而美的柔胰出现在眼前,长宁侯府的老太太几乎是有些受宠若惊地抬起头,眉眼中的笑意几乎堆满在眼角的皱纹中。

    如今的长宁侯府早不比从前,于京城的勋贵中,不过是过了气,勉强靠着祖宗本儿维持富贵的家族罢了,如今眼前这位长孙妃,哪怕是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也是一种极大的体面。

    “老身谢长孙妃。”

    当眼前的人站起了身,顾砚龄这才略微看了身后人道:“诸位都起吧。”

    待众人起身,顾砚龄便被簇拥着进了正厅,客气寒暄了几句,就由长宁侯府老太太的长媳窦氏亲自引着朝二儿媳顾砚锦所在的兰蕙院去。

    不过片刻,便走入了兰蕙院,只见其中亭台楼阁,奇花异石处处可见,观之便觉得清幽雅致,相比旁的院子更有几分格调。

    “这院子倒是别致。”

    顾砚龄心旷神怡般出口赞了一句,身旁陪同的窦氏当即笑的更讨好道:“正是,咱们长宁侯府中,除了老太太的院子,就这兰蕙院位置最好,风景又雅致,当年二儿媳还未进府,老太太就命人将兰蕙院重新修缮,等着她入府了。”

    话语说的自然,落入顾砚龄心中,却是格外明白窦氏的意图,因而唇角勾起佯装道:“早闻府中待三妹妹极好,尤其是夫人,待她如女儿般,叫我这个做长姊的,也安心了许多。”

    说话间,顾砚龄佯装赏景,可微微侧眸间,却是捕捉到了窦氏脸上一闪而过的不自在。

    “这些年,还是多谢府中诸位的照拂了。”

    听到身旁顾砚龄含笑之语,窦氏当即恭谨低头道:“长孙妃言重了,二儿媳品貌皆好,又出自于顾家,原是我们高攀了,如今既是一家人,哪里能劳长孙妃您道谢。”

    说到此,窦氏见身旁的女子赞同的点了头,当即眸中转为哀叹,隐隐中竟有些红了眼,再说话时,已带着几分难以抑制的哽咽。

    “只是可怜二儿媳妇没了后人缘,如今又这般——”

    窦氏低头拿丝帕压了压眼角,脸上满是泣然之意。

    顾砚龄看到这一幕,唇角掩着几分冷淡,下一刻,却是微微顿步,站在廊下看着这一方小小的蓝天,语中平静的听不出一丝语气。

    “这许是命罢。”

    待到了一座小院前,顾砚龄扶着醅碧的手走进去,便见廊下那抹身影再熟悉不过了。

    不是当年跟随顾砚锦出嫁的大丫头画阑又是谁。

    看到渐行渐近的那抹高贵而清冷的身影,立在台矶上的画阑不由愣了片刻,待回神时,人已到了近前。

    “奴婢给长孙妃请安。”

    对于画阑的走神,窦氏自是不快地用眼神棱过去,画阑自是察觉到了,想到窦氏素日里的手段,连眼睛都不敢抬一下。

    “你瘦了。”

    熟悉的语气,却是以久违的关心之语响在耳畔,画阑呆愣间抬头,对上的却是那双随和的眸子。

    恍然间,她仿佛回到了曾经的定国公府,看到了曾经的

    分卷阅读4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