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6

      我家娘子比我帅 作者:喵崽要吃草

    分卷阅读146

    果树上面。“可是这枝桠只两棵不同果树的, 这也能长到一起去?”

    “这个就涉及到更深奥的东西了, 我一时半会儿也跟你说不清。这么跟你说吧,现下咱们要认孩子是不是自己亲生血脉要滴血认亲么?”

    “事实上每个人身上的血就分为几种类型, 只要是类型相同的就能血液相溶,这个一般研究过这方面的大夫都知道,之前我就说了, 这些庄稼果树跟咱们人差不多, 嫁接也不能说随便哪两种树都能这么做……”

    “哦我明白了, 能够搞这个嫁接的树苗它本身两者之间就要有一定的相似点或者是亲戚?”

    周子才用手上的葫芦瓢激动得敲了一下木桶接了话头。

    此时向南带着周子才林渊穿了普通的棉麻衫,挽了衣袖扎了裤脚,长衫前摆也压在了腰带上,向南手上拎的锄头周子才拎了水桶林渊拿了剪刀, 三人已是在小庄子里向南专门划开的实验田里。

    这一片有向南弄的新果树改良树苗,只等长成之后就移栽出去,也有各式各样向南收集来的不同地区不同模样的苞米等普通农作物。

    现在是八月中旬,苞米已经成熟,只等着晒干之后就能掰回家。

    周子才一来看见就闹腾说是要吃嫩玉米,向南也就由着他去掰了,玉米杆子向南准备一会儿就去砍了,顺便还能观察一下玉米杆的扎根情况,以及根部虫卵成虫安家状况。

    这会儿向南正在给去年嫁接的果苗修枝埋肥,果树跟种庄稼还是有些区别的,不能经常性的去施肥,且还要打掉太过茂盛的枝桠,以免果树将肥力耗费太多在开枝散叶这件事上。

    周子才掰了玉米被玉米叶子弄得有点不舒服,回来就着水桶里的水洗了手擦了脸,然后继续拎着水桶等向南埋好肥就给果树苗浇水。

    林渊对修枝有利于开花结果这个说法感兴趣,捏着剪刀盯着树苗蠢蠢欲动。

    三人一边干着活一边说着话,周子才跟林渊从来没听到过这些说法,一时间也是听得入神,便是干起活来也不觉得累。

    当然,这两人从小就没干过农活,向南也不敢一上来就叫两人真干点什么,只安排了轻松的活,自己拿着锄头才是认真的干。

    试验田里等待观察的果苗也就十来颗,一来小庄子耕地本就不多,向南划分出来的试验田也就半亩的样子,便是那边专门种来观察杂交授粉情况的玉米向南当初也只种了五棵,不同种子间杂着种下,以求让玉米开花的时候能够自然授粉。

    这边向南正挖了三棵玉米根出来,三人正蹲在那里掰着泥巴查看情况,一个是没有具体知识只能靠着自己小时候种地的经验半猜半思考,另外两个么就是纯粹觉得新鲜有趣,三个臭皮匠好歹也算是能顶半个诸葛亮了。

    那头大树一路小跑着来找向南,“公子,我爹说家里来报喜的人了,说是公子你中啦!”

    大树想了想,然后补充了一句,“周公子也中了。”

    向家一时间就等于是同时有三个举人老爷,这事儿一出,小小的泽陂县县城顿时也是沸沸扬扬的。

    要知道县城里最好的那家书院的院长还只是个举人老爷呢,就这就已经让读书人们巴望着想要进去读书学习。

    举人是什么程度呢?就是已经能够做官了,若是不准备继续科考要去衙门等个朝廷给予的补缺那也是行的。

    向刘氏简直高兴得都要晕过去了,好险被儿媳妇及时搀住,若不然怕是要闹出个大笑话。

    当然,这样的笑话即便是发生了大家也不会真就嘲笑,反而纷纷羡慕,毕竟谁家出个举人老爷不得高兴得恨不得蹦跶到房顶上喊几声啊?

    赵悦好歹也算是去郡城太守府里涨过见识的,连忙吩咐曾氏给家里两位差爷上了茶水点心,又是一番客套感谢。

    毕竟这两人大老远的从郡城来,虽然不是专门给他们向家报喜的,可也算是送了一件喜事上门,轻易怠慢不得。

    这两人本就是郡城那边来的,也晓得一点太守大人跟泽波县这家向府公子的交情,自然态度就不一样了,交谈相处间很是和气。

    学子考上举人,报喜的衙役就是都从太守郡衙那边出来的,一来是报喜,二来也是最主要的,那就是查看学子情况是否跟案宗里记载的一样,以防有代考之纰漏。

    毕竟举人跟秀才童生那真完全不是一个意义,举人就是朝廷候补官员了,以后管理一方土地,若是出了有人冒名顶替或者代考这种情况,那后果可就大了去了。

    不过向南这里差爷不用多看就晓得情况,只等向南他们回来看了人,又亲自将向南和周子才随身携带的青鱼袋收回来。

    检查了里面内侧隐秘之处绣的名讳祖籍,确定无误之后,换了一青白之色的鱼袋,鱼袋上两尾青身红额头全尾红的锦鲤。

    这就是举人的身份证明了。

    向南跟周子才正式的谢过了两位衙役,又给了喜钱,两位差爷要赶去给本县城另外几个读书人报喜,因此向南也不多留。

    给喜钱这事儿已从“贿赂”渐渐发展成了一种迷信行为,送喜的衙役收了喜钱,后代也能沾上文气读书读出名堂来。

    接到喜报的人家给了喜钱,哄高兴了报喜人,以后报喜的人才能再来。

    报喜人再来,可不就意味着家里又出了喜事儿么?

    两厢都高高兴兴的,若是遇上贫穷的人家哪怕是给一枚铜板也是可以的,向南觉得这样的风气也还算不错。

    至少面对那囊中羞涩的读书人,便是报喜人没得多少好处,可也沾了喜气心理上有个满足感,给钱的人囊中少了钱财,却也得了对未来喜事再上门的期盼,有一种虚拟商品的存在感。

    既是一举高中成了举人,不说大家操办一场,可亲朋好友也是要聚一聚的,另外杏花村那边向刘氏坚决表示要宴请乡亲,向南私底下跟媳妇儿嘀咕他娘这是想要衣锦还乡出出气呢。

    “这有什么,反正咱们家现在也不缺这点银子,便是请了一个村的人来家里吃饭,花费也不会超过五六两银子。”

    虽然一年向南在小庄子里倒腾出来的也就一百多两银子,看着数字不大,可依照现在的购买力,也算是小有资产了。

    既然向刘氏要做,向南自然是双手支持,只要老娘心里舒坦了,啥都好说。

    周子才跟林渊八月里乡试结束还没过中秋就潇洒的带个小厮就跟着向南跑了,两人在向家小庄子上折腾了五六天。

    第四天接到了喜报,又过了两日,今年的中秋节这就来了。

    中秋节泽波县县城里虽然没有周子才他们往常呆过的地方热闹,可也算是有点小地方的特色,提前几天街上就已经陆陆续续有商家挂出了各种各样的灯笼,还有猜

    分卷阅读1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