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81

      我家娘子比我帅 作者:喵崽要吃草

    分卷阅读281

    他们再自己留种种植完全够了。

    十二月走完之前向南跟赵悦一起整理了一批货送上路,跟着货物跑的是蓝天,在别人看来这活儿很累,可蓝天却十分欢喜。

    他喜欢这种永远在路上的感觉,就像永远在流浪。

    似乎是一眨眼的功夫,向南他们到武陟县的第二个春节就过去了,依旧是初几就开始恢复办公,十五吃过元宵之后,恭依教谕前来请假。

    “凉那已经离家几个月了,属下准备送他回去。”

    之前苗年的时候恭依教谕就准备将这小孩儿送回去,不过凉那说他走之前就已经跟阿爷阿奶阿爹阿娘说了,今年要陪阿伯过年。

    对苗人来说,苗年就是他们一年中最郑重盛大的节日。

    按照凉那的说法,阿伯已经一个人过了这么多个年了,今年他要陪着阿伯过,让阿伯不再是一个人。

    这话说得恭依教谕都感动不已。

    等过完苗年凉那又说了,说是好奇汉人的年是怎么过的,恭依教谕对上侄子那双亮晶晶充满好奇向往的眼睛,犹豫再三还是将人留下了。

    现在大年都已经过完了,凉那再也找不到留下来的借口了。

    向南自然是点头允许了,“需要派人跟着你吗?”

    向南觉得若是恭依教谕被山寨里的人发现了,说不定要被撵出来。

    恭依教谕弧度很小的笑了笑,这都是凉那那小子的功劳,要知道以前恭依教谕可一直都是棺材脸。

    恭依教谕摇了摇头,眼睛里有种微妙的愉悦,“听老族长说,属下所在的山寨也准备建立义学了,凉那回去之后也可以去义学上课。”

    义学在苗寨里的推广可以说真的很大程度上都要感谢老族长,在老族长的努力下,目前已经有八个山寨接受了义学的入驻。

    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老族长承诺让他们山寨里的寨民也能将手工艺品卖到他那边赚钱,而且义学的授课者也都是他们山寨中德高望重的自己人,这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被入侵的紧张不安感。

    向南相信只要他们能接受义学的存在,等他们了解到汉人也不是他们长辈口口相传流传下来的那么可恶狡诈,他们也将会慢慢愿意走出来,跟他们这些汉人接触。

    有了接触,就会加强交流,有了交流,民族的融合就会徐徐渐进。

    入冬的时候虽然相信橡胶树不会被冻伤,向南还是绑了稻草做了些防寒措施,二月的时候向南去农庄上看了看橡胶树的情况,确定橡胶树都没问题,这才放下了心,将稻草都给取了下来。

    一切公务都走上正轨,壬县丞依旧那么忙,朶文书跟李账房依旧在一边悠闲的喝着茶满脸羡慕的议论被大人另眼相待十分看重的壬县丞。

    闻衙头每回见了大树都忍不住一脸被抢了妹妹的气氛,一直到第二年自己遇上欢喜的姑娘了把姑娘娶回家,情况这才好了不少。

    而第二年十月的时候恭依教谕请辞,回了山寨担任山寨里义学夫子,年轻时候觉得自己能改变世界,等年纪大了才知道一个人的力量很小。

    现在他幸运的遇见了一位真正做到了他想做的一切的大人,恭依莱已经很满足了,这几年都没在父母身边,恭依莱想要回去好好陪陪亲人。

    对此向南挽留了两回,最后还是叹着气放他走了,不过恭依莱表示以后会继续努力将更多的汉文书籍翻译成苗文,还会努力促进苗汉融合。

    苗凤在成亲后第三个月就检查出怀孕一个多月了,搞得大树羡慕得很,等到闻家小妹在半年后也怀上了,大树这才心满意足,每天下了差就眼巴巴的往家里跑。

    京城那边曾瓜头两口子也乐呵呵的在京城那边给向南发货的马车上搭了许多东西寄过来,向南瞧着怕是要把老两口这几年攒的钱都给花完了。

    修路队修完了往郡城那边的,就开始往村里修,汉人宣传队越来越成熟,苗人宣传队也从一开始的五人发展到了三十多人。

    同样是五人一组,县衙再雇佣了四名长青帮的人作为保镖,苗人宣传队的宣传范围也从一开始只有一个一指山山寨发展成了附近二十来个山寨。

    义学也在百分之九十的苗族山寨落了根,汉人村子更是已早就普及了,大家甚至都已经习惯了义学的存在,便是种地的老农都会在农闲的时候坐到义学的课堂上认认真真的学几个大字。

    也算是给家里小辈做个榜样,鼓励孩子们多多读书,以后好走出这山旮旯,像县令大人一样做个好官,造福一方百姓。

    随着北方农耕册子的不断传播过来,向南在大山县那边的事迹也被北方北肃郡的谁写成了册子流传开来,原本还对向南没什么深刻印象的武陟县老百姓顿时就对自家大人崇拜起来了。

    想想看能将一个连饭都吃不饱每年冬天还总会冻死人的贫瘠之地治理成家家户户有余量还能有不少挣钱门路的模样,可不就是有本事么?

    比起大山县的轰轰烈烈,向南在武陟县选择的是润物细无声,对于人们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向南没办法强势的去打破重组。

    因此在这边除了推广了红薯土豆花生之外,唯一的就是义学动静比较大,其他时候向南都是没什么存在感的。

    一切步上正规,向南就将注意力更多的放在了试验田以及一些小机械改造上。

    宣传队上山下乡做宣传的时候也有带手册,鼓励大家对工具进行改良或者创新,不过或许是因为武陟县这边的人生活比较安逸,虽然不能说家家户户富足,可也不至于没饭吃。

    所以在改变生活上没有太大的欲、望,因此三年下俩也就两三个工具改良的事儿。

    向南虽然有些失望,可还是将这几个人给予了奖励,希望这样的荣誉能激发大家创新的动力。

    到第三年九月返京述职时,向南带回去的最大的收获居然只是一辆齿轮动力三轮车。

    当然一开始还有向南心心念念的自行车,不过除了向南大家都不愿意去尝试,就连赵悦都觉得那种车坐着太不舒服了,且还不方便。

    即便是男子除非穿短打,否则长衫下摆也会被缠到齿轮里。

    而女子更是不可能来尝试这种一看就很是不文雅的存在。

    向南觉得赵悦说得很有道理,做了了一阵子之后将两轮的自行车改成三轮车了,还在后面加了个车斗,让这辆三轮车更具有实用性,除了载客还能拉东西。

    向南回京,大树蓝天卫江自然是要跟着一起离开的。

    要知道卫江当初可是愿意离开家乡跟着向南走的,哪怕现在娶了妻子还有了一个一岁多的儿子,可这一切依旧不能阻拦他追逐大人的脚步。

    好在苗凤十分大气,对于要离开家乡除了一开始的伤感之后就是期待兴奋,跟卫江一家

    分卷阅读2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