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03

      [红楼]板儿的科举之路 作者:庭外红梅

    分卷阅读203

    部,但架不住西南在打仗啊,若是心狠一些,直接上战场拼命,从五品跨入正四品也不过是一年的事情,要是运气好,立了大功,说不得最年轻、升的最快的三品官就出炉了。

    只端看他如何选择了,而且今日他又引起了皇帝的注意,能在陛下面前留下一点儿印象,日后表现的好,可谓是前途广大。

    “他既是辽东人士,可与夏侍郎有甚关系?”

    被皇帝问道的人忙道:“启禀陛下,此人正是财政部夏侍郎家的第三子。夏侍郎共有四子,除四子是庶子,已在成年后分家单过,二子十岁上便已夭折,长子名唤夏郓,是甲子年二甲十五名进士,如今在明州翁山担任县令之职。”

    “果真是一门英杰,可见夏侍郎家教子有方!”皇帝扶手笑道:“该赏的!”

    立时便有公公出来应了声是,接着皇帝又问了好几个,然后才指着王玥道:“几位卿家觉得此子如何?”

    几位大臣忖度着皇帝的心意,纷纷出言夸赞,将王玥说的一时天上地下再无人能比得上,这夸赞却是太过,让几位没开口的老臣皱起了眉头,皇帝忙摆手制止了他们的夸赞,道:“你们夸耀的太过了,这孩子固然好,却当不得你们这般赞,要朕说这孩子什么都好,却太惫懒了些,一心想去翰林院,跟他老师一般钻研画技,要朕说书画之道固然叫人赞叹,可于国于家却实在是有些不到之处,一身才华若是放在这上面,难免叫人惋惜。”

    这话一出众人便都知道了皇帝对王玥的态度,并不像是因为儿子爱屋及乌才有的青眼相加,这话里话外的亲昵倒像是他们平常说起自家的子侄一般,话里嫌弃,但实际上却是骄傲的夸耀。

    看来皇帝是真心实意的喜爱王玥啊!

    “陛下说的是,”说话的却是财政部的尚书周其安,他今年已经五十多岁,因年纪渐长,腿脚不便,现在正在和几位年纪大一些的老臣坐在皇帝下首,听到皇帝的话,连忙赞同道:“陛下说的有理,他正值青春年少,一身才华,可不该替国效力吗,若说喜好作画,平日里政务不繁忙的时候,只管去做就是,就像老臣,平常喜爱侍弄个花草,却也没见为了花草把政务不管不顾的。”

    “周兄这话我却不敢苟同,”周其安的话音刚落,便有人出来反驳,说话的这人却是翰林院的掌院学士宋知章。

    宋知章这人跟林清的关系一向很好,早就听闻林清这位小徒弟与他的老师一般有过目不忘之能,且他又是个跟他老师一般闲云野鹤的性子,极能沉得下心来,因此得宋知章早就把王玥当作自家人了,他心里早就打算好要把王玥要过来了。

    翰林院有论撰文史之责,一般来说,前朝史书皆由后一个朝代编撰。大齐承自明朝,自当编撰明朝史书,同时以史为鉴,从中吸取明朝没落的教训,除了大齐的第一位皇帝天正帝当政之时因为大齐方才立国,内务外政稍显忙乱,没有提及此事外,从天玺帝继位之后,编撰明朝史书,便已经成了翰林院最重要的职责。

    只可惜,明代留下来的起居注及其他记录的文本十分繁多,光是将这些文集整理出来便已经耗费了翰林院上上下下几十年的功夫。

    而将这些文集一一整理编撰,简练成一句一句的史书,却又不知要耗费多少工夫人力了。

    且人的记忆有限,一时记住的内容不多,需要多次翻阅,浪费了不少时间精力。

    所以翰林院的规矩,刚入翰林院的那些新翰林们最先干的事情便是提前辈们翻阅书籍,记录他们所需要的内容。

    这无疑是一个十分枯燥的差事,不过翰林院历来的规矩如此,新人总是要经过这一遭的。

    宋知章作为掌院学士,也是从底下的新人一步一步走上来的,自然知道其中的苦楚。

    不过宋知章即便知道,却也无法可想,直到他遇到了林清,知道林清有过目不忘之能,便请他帮忙那一阵。

    而在林清留在翰林院帮忙的那段时间里,翰林院编撰史书的进度大大提前,可谓是如有神助。

    不过林清这人实在耐不住性子,不耐烦去做这等枯燥的工作,不过留了几个月,便找了这个借口归家了。

    宋知章奈何不了林清,哪怕知道有这样的好帮手,却也是无可奈何,如今知道林清的徒弟也跟他师傅一半能够过目不忘,又怎么会不把主意放在他身上而平白的放走这么一个好劳力。

    作者有话要说:  现在的检查好贵啊,今天主任过来让师兄帮他开个单子,要给一个患者做痰培养,五组痰培养要六百多块,吓得主任忙说不开了不开了,就这师兄还说已经比原来降价了,所以老师就说能不开检查单就不开,替患者省钱,不过有时候不得不开,底下乡镇医院出来的检查单真的很无语,上次有个患者来,明明年轻的时候就做了肾脏切除手术,结果报告单上显示肾脏光滑,就不知道他从那儿看到的肾脏!

    第145章 排名

    宋知章这人一向心直口快,或者说他表面上是个直性子的人,他年纪大,是从天玺帝时就颇受重用的老臣,且翰林院不涉及实权,所以他与其他人并无利益牵扯,得以有话就能说。

    宋知章既然早就把王玥看作囊中之物,当然不会允许他看中的人跑了,他出言反驳周其安自然是毫不客气,不过宋知章却知道根结还在皇帝身上,否则即便驳倒一个周其安,后面多的是想要讨好皇帝的人出来跟他抢人。

    因此他先反驳了周其安,不待他开口说话,便先对皇帝拱了拱手道:“陛下的话说的实在叫臣下伤心,照陛下的意思,臣下整日在翰林院忙活的岂不也是于国于家无用?”

    永宁帝可不敢接这个话,要知道他敢认了这个话,别说他是皇帝,他就是天上的神仙,他的这帮文臣也能逼着他认错。

    别看翰林院面上清贵、实际上只是个穷差事,但是对于文人来说翰林院却是他们一辈子的追求。

    永宁帝忙打了个哈哈,笑道:“宋先生在翰林院劳苦功高,所作所为皆是为国之深远而计,于国于家大为有利,谁敢说翰林院的诸位先生行为无用?”

    永宁帝义正言辞的说了一句,接着又道:“朕一直听说翰林院的事物繁多且枯燥,条件艰难,正是需要这些年轻学子前去,朕看那王玥颇和宋卿的性子,倒不如去翰林院帮一帮宋卿,如何?”

    “多谢陛下体谅,臣自然原意!”

    不等其他人出言反对,宋知章当即拱手谢恩,只徒留其他人暗骂他老狐狸。

    其他人倒还罢了,唯有周其安那是真心实意的欣赏王玥,尤其是王玥院试之时写了篇关于救灾的文章,深受周其安的欣赏。

    那时候周其安还只是户部侍

    分卷阅读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