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风流第12部分阅读

      公子风流 作者:禁忌书屋

    公子风流第12部分阅读

    说话。见了纪纲进来,百户们倒是不认得纪纲,可是张辅却是认得,张辅连忙起身行礼:“不知大人大驾光临,卑下有失远迎。”

    面对张辅,就算是朱能只怕也硬气不起来,更何况是纪纲,纪纲温和地道:“不必多礼,方府那边,现在是什么情况”

    张辅道:“最新的消息,外头已经聚集形迹可疑之人一千三百余,卑下已令本地百户所便宜行事,不过以卑下估计,他们迟早是要闹的,因此未雨绸缪,召集了一些人手,随时做好应变准备。”

    “本地的百户是谁”

    张辅道:“郝风楼。”

    “是他”纪纲发觉未免有些巧合,他沉声道:“事情紧急,未防有变,我已得到陛下首肯,你现在立即召集所有人手,即刻出发,准备前往方府戒备。万不得已时,动手”

    张辅道:“只怕这个时候,郝风楼已经带着人动手了。”

    纪纲深深地看了张辅一眼:“你与郝风楼有仇”

    张辅俊脸一红:“这”

    纪纲道:“看你这模样,倒是巴不得他动手,好教他背这个黑锅是不是”纪纲一眼看穿了张辅的心事。

    张辅只好道:“只是想给他一个教训。”

    纪纲撇撇嘴:“你们的私怨,老夫不管,可是眼下这件事必须快刀斩乱麻。你随时做好准备,务必在两柱香之内率人赶至方家。”

    张辅道:“大人不同去吗”

    纪纲道:“我先去看看。”

    未完待续

    第四十六章 :激动不激动

    纪纲匆匆出去,带了几个亲卫飞马赶到方家附近,这里已是聚了许多的人,人头攒动,吆喝声络绎不绝。

    “炊饼,炊饼”

    “糖葫芦卖糖葫芦啦”

    还有人挑着担子在人群中穿梭,一边高叫:“客官,要折扇吗苏州的白扇杭州的檀扇都有,还有通州的”

    “这么多人”纪纲目瞪口呆,这何止是一千,只怕五千人都有了,这儿可是靠着东华门,是内城的范畴,可不是平常的集市,怎么一下子就有这么多人。

    纪纲一下子紧张起来,一千多人就已经让他焦头烂额,可是现在竟然比他想象中还要多数倍,更可怕的是,居然还继续有许多人往这里赶。

    有人坐着马车,有人乘着轿子,有商贾,有贵家的公子。人气旺了,就会出现很多趁机招揽生意的贩夫走卒,内城其实平时都比较冷清,街道也宽阔,可是突然一下子人流剧增,似乎都是往方府外三百米去的地方去的。

    纪纲伫立在街道边,许多人还在往方府的方向去,纪纲心里生出疑惑,不由在琢磨:“读书人呢”他倒是看到了许多脸色沉痛的士子,可是混迹在人流之中,并不突出。

    这时有人打了个趔趄,差点撞到了纪纲,这人一看就是二世祖模样,狠狠地瞪着纪纲,叫骂道:“哪里来的狗才,竟敢挡本公子的路,瞎了眼吗”

    纪纲身后几个亲兵一下子紧张起来,纷纷抓住腰间的刀柄。

    这二世祖一看,不对劲啊,脖子一缩,感觉冷飕飕的,忙赔笑:“我瞎了眼,我瞎了眼。”

    纪纲冷着脸看这二世祖,道:“前面什么热闹,为何聚了这么多人”

    二世祖松口气,显然对方只是好奇,不愿和自己深究,于是眉飞色舞地道:“你不晓得今个儿城里放了告示,说是贼眉鼠眼联合十八家青楼要在云烟茶肆这儿举办品鉴会,各大青楼的当家头牌都来了,不但会穿着最惊艳的衣裙,还有才艺表演,不但如此,还会抛绣球,谁若是有幸接了,今夜免费一度春宵,这可都是牙防组认证的极品头牌,贼眉鼠眼大人亲自鉴定,童叟无欺。”

    “”纪纲石化。

    此时已经没有任何言语来形容纪纲的心情了。

    那二世祖已是不耐烦了,道:“那边怕是要开始了,恕不奉陪,告辞。”随即带着他的小厮逃之夭夭。

    这时,边上有个货郎挑着担子凑上来:“客官,要吗都是上等的货色,贼眉鼠眼认证,绝对物超所值。啊你若是不要,我这里还有娇妻如云明朝好丈夫士子风流,这都是禁书”

    “滚”纪纲恨自己为何要穿便服过来。

    他是正人君子,是义士,虽然冷酷无情,但是从没有乱搞男女关系的不良记录,现在眼见这个场景,心里只有反感。

    不远处的一处客栈,一群鱼服的家伙们躲在不远处的一处客栈探头探脑,吴涛眯着眼,观察着街面上动静,最后笃定地道:“人数怕在三千之上,不过读书人也是不少,你看那些站在那儿不动,或是神情沮丧的,多半都是来祭奠的读书人,你看那边,有个老书生似乎脸色不太对劲。”

    曾建也探出头去:“还真是,直娘贼的读书人,爷爷最是瞧不起这些孬货,真有本事,为何不真刀真枪的和咱们干一把,非要鬼鬼祟祟,指桑骂槐。”

    “郝百户这是故弄什么玄虚,我瞧他走的不是什么正路子,这种读书人,杀了就杀了,何必多此一举。”

    曾建心里隐隐还有些对郝风楼不服,无论任何时候都紧绷阶级斗争这根弦,偶尔总会腹诽几句。

    吴涛却是看了曾建一眼,满是深意地道:“百户大人看上去是个干才,切莫小看了。”

    曾建讨了个没趣,只得狠狠地瞪了身边一个校尉一眼,道:“愣着做什么,去,去通报百户大人。”

    距离方家一百多丈外的云烟茶肆外头已经搭建好了高台,无数人熙熙攘攘的将高台围了个水泄不通,许多人翘首以盼。

    这时有个一脸滑稽的人的出来,他生得很是丑陋,朝天鼻枯黄稀疏的头发,脸色蜡黄,不过此人却是牙防组的四大主事之一,贼眉顺眼亲自招募的干才,据闻牙防组招募一批人手之后,贼眉鼠眼曾亲自指导,足足为期七天之久。

    这位滑稽的家伙蹦蹦跳跳地上了高台,没有错,是蹦蹦跳跳,一个三旬上下的汉子,生得丑陋无比,蹦蹦跳跳天真烂漫地上了高台。

    他手里拿着一个喇叭状的铁皮,放在嘴上大喊:“走过路过的朋友们,今天是什么日子今天七月十六,是牙防组第一次盛邀各家青楼举办第一届时装秀的好日子,我叫吴桐,吴桐的吴,吴桐的桐,我现在问你们,你们开心不开心”

    台下的人不耐烦,摇扇的摇扇,骂骂咧咧的骂骂咧咧:“直娘贼,开你个鬼啊,叫如玉姑娘出来。”

    “滚下来。”

    吴桐不为所动,继续蹦蹦跳跳,惊声尖叫,用独特的闽音大叫:“你们激动不激动”

    “本少爷受不了了,这家伙还来劲了,谁抄我一把,我爬上台去揍他。”

    “滚下来”

    “云烟楼的春春姑娘呢,本少爷是来给她捧场的。”

    吴桐尖叫:“值此盛况空前,让我们一起尖叫欢呼”

    “狗娘养的东西”

    “滚”

    吴桐撕心裂肺:“我能感受到大家的热情,那么,就有请我们锦绣阁的如玉姑娘。”吴桐打了个响指:“谬褶”

    台下有专门一群人坐着,吹锁啦的吹锁啦,敲锣的敲锣,打板子的打板子。

    乐曲声中,终于有人徐徐走上高台,身穿半遮半露的轻纱百褶裙,头戴面纱,看不到面容,可是紧身轻薄的衣裙却是将婀娜的身姿展现出来。

    吴桐尖叫:“第一位上台的是锦绣阁的如玉姑娘,身高五尺七寸,三围”

    下头人打了鸡血,眼睛一动不动的盯着,有人欢呼,有人大叫:“什么叫三围,狗娘养的尽说一些本少爷听不懂的话。”

    吴桐不理,继续尖叫:“我们的如玉姑娘来自于杭州,肌肤如水,生性恬静”

    这时代毕竟娱乐稀少,单说赌博,也不过是叶子牌和骰子两种大路货。至于上青楼,无非就是两种,一种是雅,另一种是俗,俗人讲究的是吹灯拔蜡,直奔主题。而雅人则是不同,少不得要研究一下琴棋书画,便是坐下去喝一下午茶也是常有的事。

    可是像今日这般热闹的,却是极少。其实很多时候,大家就是凑个热闹,若是能将热闹和喜闻乐见的娱乐结合起来,自然让大家感觉到新鲜。况且身边有人开始欢呼,人的情绪受到了感染,在这种环境之下,极容易引起共鸣,让人失去理智。

    “好”

    “腿好。”

    “好臀。”

    “把面纱摘下来,我们要看真容”

    第四十七章 :打

    人群中。

    纪纲差点没有吐血三升。

    对生活糜烂之类的东西,纪纲理解不多,今日他算是真真切切的见识到了。

    至于身边的那些流氓和二世祖们,纪纲心里满是厌恶。

    只是相比于纪纲,更悲催的是那些三三两两前来的读书人。

    这些读书人本来只是祭奠方孝孺,可是谁知到了这里,这儿一下子成了市集,到处都是熙熙攘攘,全是一群看上去就不像好人的纨绔公子或是街面上的泼皮,原本有人想要大声恸哭,甚至有人想好了祭文,在这里念出来,以此怀念方孝孺的生平,甚至也有一些别有所图之人,希望在其中兴风作浪,引发朝廷和读书人的对立。

    只是可惜,想哭的人实在哭不出来,你还没开始酝酿,突然冒出个不着调的家伙对着你的耳朵大喊:“炊饼,好吃的炊饼,柳巷张记祖传特制的炊饼,客官,只要三文钱,三文钱”

    这个时候,你哭不出来了,就算想要滔滔大哭,不管三七二十一,可是还没开始先仰天长啸一下,就有人拽你的衣角:“客官,最新的珍藏密册要不要”

    张茂就是读书人中的一个,他是杭州人,在南京读书,素来敬仰方孝孺,建文登基之后,各种学社诗社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张茂混迹其中,如鱼得水,算是风头很劲的人物,这些学社和诗社可不只是吟诗作对,其实大多数时候,谈及的都是国事,读书人妄议国事,这是在太祖时期是万万不准的,太祖将读书人视作是腐儒,曾专门下过诏书,军户匠户民户,但凡只要是人,都可以议论国事,唯独生员不许,可是建文登基,这条祖制形同虚设,这让许多读书人变得活跃起来。

    不只如此,这些诗社学社还有许多朝廷大臣的影子,其实这也是理所当然,读书人乃是朝廷大臣的基础,官员们需要清名,就需要有人为你奔走相告,有人宣传。而读书人背靠大树好乘凉,自然也愿意投靠。于是大家依靠着这种诗社和学社为纽带,再通过同年同乡师生的关系紧密联系一起,成为了一种命运共同体。

    张茂便是几个诗社的骨干人物,今日祭奠方孝孺的事,也是有人授意他,令他暗中组织。

    目的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闹出一点动静出来,至于上头到底什么意思,张茂却是不知了,其实他心里揣测,用意无非是两种,一种是让这新来的皇帝见识一下读书人的力量。而另一种,多半就是别有其他图谋了。无论哪种,张茂都是极力支持。

    原本一切都是井然有序,他与其他几人开始串联,召集了上千读书人聚集这里,按照他原本的设想,大家要一起痛哭流涕,然后念出祭文,若是朝廷有举动,张茂自然会小心回避,总而言之,流血是不可避免的,不过张茂自然是不能死,他的性命显然更加金贵。

    当然,张茂能有这样的胆子,胆敢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他收到了极为准确的消息,建文皇帝没有死。

    其实坊间早有这样的流言,许多人言之凿凿,而对张茂来说,只要这个消息能够确认,那么就是一个极好的机会。

    在读书人看来,建文帝乃是众望所归,所谓得人心者天下,别人不管信不信,至少读书人相信这个事实,其实古来也确实如此,也确实有诸多这样的事例,只是可惜,建文是个最烂的牌手,空有一手最好的牌,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终究还是输了。

    只是张茂不是这样看,他认为朱棣能进京,只是因为运气,只要建文天子还在,到时登高一呼,天下必定纷纷响应,而自己

    张茂的心思其实很纯洁,他无非就是闹点事而已,只是现在,这事儿没法闹了。

    这样的场合,怎么教人闹得下去。

    尤其是那一浪高过一浪的秽语:“笑一个,笑一个”这种气氛之下,张茂心烦意乱。

    张茂怒了,岂有此理,简直就是荒谬,这里是什么地方,这里曾是方孝孺的居所,岂容他们胡闹,今日乃是方先生的头七,更不容这些人渣在此喧哗。

    他低声与几个读书人商议之后,旋即便打着头,朝高台方向去。

    那儿的气氛已经达到了高嘲,大家一齐喊:“下一个,下一个”

    吴桐竭力尖叫:“你们激动吗你们开心吗”

    大伙儿一起吼:“迟早打死你这狗东西”

    吴桐感慨的道:“今天对吴某来说是个大日子,这是吴某第一次登台,也是吴某第一次组织这一次活动。现在大家跟我一起喊:牙防组牙防组,我们的目标是”

    “滚下去,让梨花上来”

    吴桐道:“你们的热情感染了我”

    说到这的时候,吴桐的声音戛然而止,因为这个时候,张茂气势汹汹的冲到了台下,正气凛然的拨开人群,恰好有个二世祖不忿,张牙舞爪的要挤回去,却被张茂啪的一声,结结实实的扇了一巴掌。

    沉默

    然后便是无数目光四射。

    那二世祖的眼睛在冒火,张茂的眼睛也在冒火。

    “凭什么打人。”二世祖觉得委屈,今个儿是怎么了,出门没看黄历啊。

    张茂仗着身后一波波读书人汇聚在自己身后,义正言辞的道:“下流,无耻”

    “”

    下流无耻也没招惹你啊。

    在场的公子哥儿们下巴都要掉下来,我们是人渣我们自己知道啊,可是你跑来凑热闹做什么

    “兄台,这又与你何干”

    张茂悲愤的道:“坏人心术”

    二世祖比他更悲愤,我坏的只是自己的心术,与你何干你没来由的打我,还骂我下流无耻,以后还让人家怎么在娱乐界立足二世祖二话没说,绣花拳头便朝张茂的面门砸过去。

    一边是公子哥的绣花拳,一边是读书人的王八拳,二世祖一还手,张茂身后的读书人纷纷动手了,其他的公子哥一看,大叫:“打人了,打人了,打死人了。”然后收起手里的扇子,加入了战团。

    未完待续

    第四十八章:为什么打人

    “打起来了”纪纲满是无语,他早就意识到了什么,感觉到早有有心人在这里布置了一个陷阱,至今这个布局之人是谁,纪纲已经大致有了个轮廓,他反倒不急了,而是冷眼相看。

    过不多时,果然有人来了,郝风楼一身鱼服,腰间挎着绣春刀,这鱼服并非是通常所说的钦赐鱼服,英气逼人,他快步如风,身后三十多个校尉亦是尾随他的身后,一个个气势汹汹。

    “什么人这样大胆,天子脚下也敢殴斗,来,将动手的全部拿下。”

    郝风楼正气凛然,指手画脚,总旗曾建直翻白眼,心里腹诽:“就你说的好听。”曾建是久经战阵之人,郝风楼耍嘴皮子,他靠的却是一身蛮力,立即如饿虎扑羊一般,从里头揪出两个人来,一个是张茂,另一个自是那二世祖。

    郝风楼大手一挥:“带走”

    于是校尉们又呼啦啦的押着二人,扬长而去。

    高台下的读书人和公子哥儿们傻了眼,有人关心二人安危,也有人纯属是凑热闹,都不由自主地跟着人流,尾随着这些校尉过去。

    东华门锦衣卫百户所里今日格外的热闹,先是校尉们拿了两个人进去,屁股还没坐热,外头就已被人围了个水泄不通。

    有人大喊:“官差拿人了。”

    也有人喊:“读书人打人了。”

    一时之间群情汹汹,一边咬牙切齿,非要锦衣卫立即放人不可,另一边也是大叫不服,要严惩打人的张茂。

    张茂被拿进了锦衣卫衙门,心里倒是一点都不怕,他唯一郁闷的是,好端端的一个指桑骂槐的政治事件,最后竟然演变成了寻常的治安事件,所有的谋划都付诸东流,张茂的心里有些急。

    可要说他心里有什么紧张,那倒是夸张了,他是有功名的读书人,是许多学社诗社的骨干分子,结识了不少朝廷命官,有些人物说出来都能惊吓死这锦衣卫小衙门里的小角色,或许锦衣卫都指挥使还要忌惮几分,所以这小小的百户衙门,张茂却是一点都没有放在眼里。

    被带到了正堂,郝风楼升座,堂下那二世祖也分不清这是什么衙门,随即便开始喊冤:“冤枉啊,小民张涛,乃城中呈祥丝绸铺子的少东家,今日好端端来凑热闹,竟被人不由分说便打了几巴掌,小人不服,斗了几句嘴,这个家伙便带着一干人,将小人打成这个样子,大人要为小民做主”

    郝风楼的心里觉得好笑,心说我又不是青天大老爷,这哥们八成是认错了衙门,他连忙压压手:“先肃静,本官自有明断。”

    郝风楼朝张茂道:“你是何人,为何要殴打他”

    张茂凛然伫立,鼻孔朝天,压根看都不看郝风楼一眼。

    站在一边的曾建火了,怒道:“聋了吗我家大人的话没有听到”

    张茂风淡云轻地道:“不才乃是山东临淄府廪膳生员,建文二年,荐入国子监读书,便是到了应天府里,也有不才的一席之地。”

    郝风楼只得道:“来人,给他搬个凳子。”

    有人搬来凳子,张茂坐下,翘起二郎腿,脸上带着嘲弄之色,所谓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无论是什么官司,只要到了衙门,这大夫和庶人的区别就一目了然,就是气势也要壮几分。

    郝风楼问道:“现在可以回答了吗,你为何要动手打人”

    张茂冷眼道:“因为该打。”

    郝风楼又好气又好笑:“这又是什么典故。”

    张茂冷笑道:“因为他们坏人心术。”

    郝风楼没有和他辩解,反而去看那二世祖张涛:“他说你坏人心术,你怎么说”

    张涛喊冤:“小人只是凑热闹而已,这人说打就打,反诬小人坏人心术,小人品行不端是有的,可是坏人心术四字却是不敢当。”

    张茂霍然而起,义正言辞地道:“哼,蛇鼠一窝罢了,我也懒得和你们在这里东拉西扯,这只是锦衣卫衙门,纵然是我打了人,那也该学政和应天府来管,张某还有事,告辞。”说罢,长身而起,一副不愿奉陪的模样。

    这百户所里的人俱都惊住了,这是请了个大爷啊。

    其实这也正常,建文时期读书人待遇优渥,可不是轻易好招惹的。更何况张茂也不是普通的读书人,他的身后自然有不为人知的保护伞。

    外头已有许多人冲破了院子,纷纷围拢到了堂外,许多读书人见张茂如此硬气,纷纷为他叫好。

    张茂也不理会,抬腿要走。

    总旗吴涛急了,忍不住要拦他。

    张茂轻蔑地看他一眼,一身凛然正气地大喝:“怎么,你想做什么”

    吴涛吓了一跳,乖乖缩了回去。

    面对这样的举动,郝风楼也是无语,他原本以为,这锦衣卫的招牌人见人怕,谁知道这锦衣卫重建,压根就没有任何威慑力。

    事到如今,也不顾许多了,郝风楼冷冷道:“来人,将他拿下”

    几个校尉犹豫着要不要动手,面面相觑,郝风楼新官上任的主要问题就暴露出来了,没有足够的威信,不能让他们令行禁止。

    郝风楼看向曾建:“曾总旗莫非也怕”

    事到如今,只能激将。

    曾建虎躯一震,三两步上前,一把将张茂揪住。

    张茂大喝:“我乃国子监的生员”

    郝风楼却是毫不客气,冷笑连连地道:“王子犯法与庶民罪同,你无故殴打良善的张涛,证据确凿,事情清楚,到了这个时候,还妄想依靠特权脱罪吗睁开你的眼睛看看,这是什么地方,这是锦衣卫,不是学政也不是应天府,轮不到你嚣张,来,先掌嘴二十”

    曾建左右开弓要动手。

    张茂凛然道:“我乃都察院暗察御史刘康的门生”

    郝风楼跃跃欲试,身体前倾,捋起袖子道:“那就更该打,掌嘴四十,都察院的人,本官一个都不认识你拿一个闻所未闻的人来压我,是嫌我好欺负吗曾总旗,动手”

    曾建是个楞子,一把揪住张茂的后襟,随即抓起一个板子,便朝张茂嘴上扇去。

    啪啪

    只是几下,张茂便满口是血,堂外的读书人如丧考妣,一个个愤怒地道:“为什么敢打人。”“欺负读书人了。”“这是要官逼民反吗”

    郝风楼无动于衷。

    人群中的纪纲满是疑惑之色,这个家伙居然还真的打,难道就不怕惹来群情汹汹,不怕招来祸端读书人是个很敏感的群体,你打了一个,极有可能招来所有读书人的痛斥,若是纪纲做出这样的决定倒也无妨,他是都指挥使,这点压力还是不怕的,可是郝风楼只是个小小百户,也敢这样大胆

    纪纲却是不发一言,依旧冷眼旁观。

    第四十九章:墨宝新书冲榜求支持

    正是在一片痛责和叫骂声中,突然有个校尉飞快窜了进来,道:“禀告大人,宫里来了口谕。”

    事情猛地又来了个转折。纪纲一头雾水,宫里来了口谕若是传口谕,为何这般潦草为何不见有宫人传话况且陛下压根就不晓得你是哪根葱,多半连东华门百户所都不知道,给你传个什么话

    “假传圣旨”纪纲打了个激灵,这些人还真敢。

    郝风楼却是露出震惊之色,连忙起身,道:“陛下有什么口谕”

    这校尉道:“陛下听说了这里的事,说张茂是读书人,虽然有一些过失,却不可轻易折辱,陛下已传话到镇抚司,让我们立即放人,此事不可继续深究。”

    郝风楼沉痛地道:“既然如此,那么看在陛下的面上,就放了他罢。”

    张茂被打得头晕脑胀,满口鲜血淋漓,被曾建推出去。外头的读书人都是目瞪口呆,一个个不知如何是好。

    许多人原本是来闹事的,结果闹事变成了闹剧,然后发生了冲突,本质上,这冲突确实是张茂有些过火,因为张茂先动手打的人,这些读书人纵然觉得自己依旧占着道理,可也知道打人终究不对,此后这些锦衣卫对张茂动手,让他们肝肠欲断,一个个悲愤不已,而最后的结果却是陛下来了口谕放人

    所有人的心思实在太过复杂和纠结,一颗心像过山车一般忽上忽下,结果到头来,竟是早忘了自己是来干什么的。还回到方宅去显然现在已经没有了心情。你痛恨永乐皇帝那也不对,若非来了个口谕,张茂被人打死都有可能。至于痛恨这些锦衣卫亲军,痛恨固然是痛恨,可是你能说什么终究还是你动手打的人,你要闹,人家苦主,还有那么多二世祖和市井无赖都还没闹呢。

    于是乎,大家只得搀了张茂,悻悻然的散去。

    百户所变得冷清下来,而郝风楼也不由松了口气,不容易啊,硬生生的把一个政治事件弄成了一场闹剧,维稳的差事还真不太容易。

    过不多时,就有浩浩荡荡的大批人马到了,张辅带着一干校尉冲进百户所,一看郝风楼安然无恙,又派人去方宅查看,读书人早就无影无踪,只有一群脑子抽风的家伙在狂欢,哪里看得到什么犯禁的读书人。

    张辅傻眼了,叫来郝风楼:“人呢”

    郝风楼道:“下官收拾了一顿,都走了。”

    “收拾”张辅绝不相信这么简单,这里的水很深。可是确实什么都没有发生,既不见义愤填膺的读书人,也没见百户所和方宅受到了冲击,张辅只得道:“我问的是都指挥使纪纲纪大人。”

    郝风楼一摊手:“我仰慕纪大人久矣,只是无缘相见,张大人莫非是要代下官引荐吗”

    张辅感觉这个世界疯了,一甩手,道:“乱七八糟,简直就是乱七八糟。”

    而另一头,纪纲回到了北镇府司,此时他把玩着手里的一块玉佩,若有所思。

    良久之后,他吁了口气,淡淡一声吩咐:“来人。”

    一个书吏乖乖进来,垂头不语。

    纪纲道:“这里有一封密奏,立即解递入宫。”

    上了奏书,算是了却了一桩心事,不过纪纲的心事有很多,锦衣卫筹建虽然是他一力完成,可是终究还是一盘散沙,如何整合这些各个山头的人马,为己所用,才是眼下当务之急。

    在华盖殿里,翰林解缙杨荣杨士奇三人正滔滔不绝地给朱棣讲解经史。

    朱棣对经史的感兴趣无疑是释放出了一个极为友善的信号,因此解缙三人极为卖力,一个个滔滔不绝,尤其是解缙,口若悬河,所发之言,每每发人深省。

    朱棣一副如痴如醉的模样,手里端着茶盏,却仿佛是忘了去喝,却又忘了放下,如此动作一直保持了半柱香,这才去看碧绿的茶水,想要轻饮一口,却发现茶已是凉了,无奈放下。

    解缙大受鼓舞,心情也格外的愉快起来。

    只是这个时候,解缙说不下去了,因为有个太监小心翼翼地走了进来。

    这是廷宴,通俗一点来说,就是给皇帝上课的时间,古人最看重授业,任何打断这个过程的事对授业者来说都是侮辱。

    解缙不由皱眉,终究还是一闪即逝。

    纵是朱棣,也觉得这个太监有失妥当,只是当一份奏书送到了他的手里,他打开一看,粗略的扫视之后,朱棣虽然尽力平静,可是嘴角却不自觉的闪露出了几分微笑,他抬眸:“是了,解侍读说到哪里了是朕的错,朕事先没有知会这些奴婢,以至于他们不晓得规矩。”

    面对朱棣和蔼的态度,解缙能说什么连忙道:“陛下日理万机,理应如此。”

    朱棣点点头,耐心等到廷宴结束,才招了三宝太监来问,举着这份奏书道:“纪纲的奏书所言去查证一下。”

    三宝道:“奴婢在那儿有眼线,确实和奏书所言,已经风平浪静了,只是里头有个麻烦,就是那百户假传圣旨,却不知该如何处置”

    朱棣眯着眼,淡淡道:“事急从权嘛,不必深究了。怎么又是郝风楼真是怪哉。随便找个由头,给这百户所一个嘉奖吧。”

    朱棣坐下,陷入深思,良久才又道:“锦衣卫东华门百户所,叫个人盯看着,郝风楼有什么举动,俱实禀奏。”

    三宝道:“奴婢知道了。”

    “还有”朱棣沉眉道:“这牙防组是什么,为何纪纲的奏书屡屡提及”

    三宝汗颜:“或许是这郝百户为了制衡读书人的一个学社,奴婢近来听说,南京城里学社商行诗社到处都是,想来”

    三宝纯属是瞎掰,这也不怪他,换做是谁听到牙防组三个字,都会一头雾水。

    朱棣淡淡道:“是了,这牙防组就好似朵颜三卫一般,大明朝蓄养蒙古死士才能横扫大漠。这莫非是以夷制夷吗”

    想到这里,朱棣莞尔一笑:“亏得他想得出来,你拿笔墨来。”

    三宝连忙上了笔墨。

    朱棣提笔,三下五除二的写了牙防组三字,随即冷冷一笑:“朕近来在学字,那些个鸟翰林说朕的字刚劲有余。嘿不就是骂朕字写的不好嘛,这幅字送出去,给那劳什子牙防组吧。”

    三宝悲剧地看了一眼三个狗爬的不像样子的字,小心翼翼地收了起来。

    新的一周,求点击求lwen2.lwen2推荐票。

    第五十章:锦衣卫也是买卖

    张茂痛打一顿之后,少不得有许多人前去探问,张茂原本只是皮外伤,可是如今却是装出一副即将一命呜呼的模样,惹来不少人同情。

    这时候许多人才意识到,洪武朝那种无法无天的锦衣卫又回来了,建文朝短暂的美好时光也已一去不复返。

    三更,张茂所住的客栈里来了一位客人。

    客人虽是便装,可是举手投足之间都带着几分肃穆之气。客人掀帘进来,张茂唯一的女婢引他至榻前,张茂一看到他,立即打起了精神,正要起来行礼,这人却是手微微一压,道:“子扬,不必多礼,身子如何了”

    “大人”张茂禁不住泪流满面:“你要为我做主啊。”

    来客叹口气,唏嘘道:“前日发生的事,老夫已经知道了,此事怪不得你,谁也不曾料想如此。眼下你好好养伤,其他的事,不要顾念太多了。”

    张茂诚恳点头,忍不住道:“那什么牙防组,分明是和他们是一伙的,沆瀣一气狼狈为j。”

    来客淡淡一笑,道:“牙防组老夫也已经命人打探了,有李景隆的关系在,不过现在这位曹国公也是泥菩萨过江,不敢出头。这口气,索性就帮你出了罢,至少,也得给大家一个交代,那牙防组,已经递了条子,让顺天府整治就是。”

    张茂听罢,这才感觉顺了口气。

    来客又道:“不过还是小瞧了这些锦衣卫,原以为他们终究是北人,没有数年之功,也不可能融入南京,可是现在看来,却还是失算了,以后小心一些,好啦,明日老夫可能要入宫制敕,少不得要赶个早。”

    张茂道:“大人近来似乎是比从前忙碌了。”

    来客微微一笑,脸色在烛火之下晦暗不明:“都说是一朝天子一朝臣,这句话对也不对,有些事,说了你也不明白,你也不必思量,伤好之后,老夫会有安排。”

    张茂重重点头。

    来客出了客栈,没入黑暗,远处的一个小巷里,早有一顶轿子等他,他坐入轿中,淡淡道:“时候不早了,直接去午门外候着吧,老夫在轿子里打个盹儿就好。”

    北镇府司的嘉奖很快就到了,这是重建锦衣卫之后的第一道嘉奖,谁知却落在了东华门百户所,虽然嘉奖的理由语焉不详,不过作为头一道嘉奖,让整个百户所与有荣焉的同时,也让不少人垂涎不已。

    郝风楼在百户所总算是有了立足之地,至少曾建再不敢在他面前放肆了,一旦有了威信,潜移默化之下,许多校尉对郝风楼不再是表面上的敷衍。

    倒是还有一幅天子的墨宝,让郝风楼怀疑这是哪位裸奔行为艺术家的即兴之作。

    不过好歹也是天子墨宝,自然要贴身lwen2.lwen2收藏,字不值钱,可是上头却有皇帝印玺,说不定将来有了儿子孙子,古来稀的时候将他们置在自己膝下,将墨宝拿出来,告诉他们,以后不好好读书,就

    逻辑似乎有些不通,这种半文盲都能做皇帝,似乎没有天理。

    一连几日,百户所都是闲来无事,不过今个儿清早,郝风楼还没在自己的值房里坐定,书吏周芳便兴匆匆地过来,道:“大人,大人”

    这几日周芳一直都躲在书办房里公干,郝风楼有时叫他,他也眼中布满血丝的过来,显得精神不振。

    郝风楼也懒得管他,反正只要他布置了差遣,负责点了卯,传送了一些必要的公文,郝风楼自然由着他去。

    可是今日不同,今日周芳满脸红光,仿佛千斤的重担从他的肩上撂了下来,兴匆匆的给郝风楼行礼,道:“大人,学生幸不辱命,总算将事办成了。”

    “办成,什么事”郝风楼一头雾水。

    周芳道:“大人,自然是咱们辖下九条街道的主要情况,如今已经完全摸清了。”说罢,周芳从袖中抽出一份簿子来,呈给郝风楼,道:“大人请看,九条街巷,有商铺七十四间,其中总计分为了三等,一等的商铺有九间,二等五十一间,三等十四间。”

    郝风楼目瞪口呆:“这一等二等三等是什么名堂”

    周芳耐心的讲解:“学生从前在应天府公干的时候,也是要先摸清底细的,现如今咱们百户所和应天府一样,要养活这么多人口,靠朝廷的俸禄怎么够既然不够,就得让商户们担待一些,这是常理,应天府还有五城兵马司

    公子风流第12部分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