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风流第33部分阅读

      公子风流 作者:禁忌书屋

    公子风流第33部分阅读

    所震撼,朱棣采取了两个动作,一个是神武卫,一个立太子,一手强硬,一手软弱。

    从帐中出来的时候,郝风楼扪心自问,假若换做自己是朱棣,自己会采取什么手段,仔细琢磨之后,才发现这两个手段实在是最佳的选择。

    回到营中,郝风楼装作一切如常,布置了一下防务,夜里依约去寻赵王吃酒,朱高燧心情不错,可是等到郝风楼将立太子的消息透露时,朱高燧一时愣住了。

    他叹口气道:“你真是乌鸦嘴,什么坏事都能言中,罢这事终究和本王没关系,只是王兄那儿,今夜怕是要辗转难眠了。”

    说罢,朱高燧兴致阑珊地站起来,幽幽道:“京师是呆不下去了,本王索性就藩去,再过些时日就上书恳求父皇恩准。郝风楼,你愿意不愿意随本王去彰德河南那里虽不比江南,不过你若是肯和本王同去,本王命你为长史,咱们在那里吃香喝辣,天高皇帝远,就不会有什么烦恼了。”

    郝风楼微笑摇头,道:“殿下好意,卑下心领,只是微臣父母尚在南京,只怕不能随殿下去了。”

    朱高燧勉强地笑了笑道:“是啊,你的父母在南京,所以你要和他们在一起,可是本王呢本王正因为父母在京师,兄弟也在京师,却不得不离开这里,可怜生在帝王家,谁叫本王姓朱来着你们有天常伦理,本王有的只是荣华富贵。”

    郝风楼有些醉意,闷头痴了口酒:“殿下就藩也好,这里毕竟是是非之地,到时陛下恩准之后,微臣少不得要给殿下送行,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不过卑下还是交了殿下这个朋友。”

    朱高燧笑道:“胡言乱语,什么叫做交了本王这个朋友倒似是你折节下交一般,本王还没有答应和你做朋友呢。”他旋即摇头苦叹:“其实本王和太子汉王不同,他们心怀天下,而本王想要的,不过是做一个正正常常的人罢了,想做人而做不成,何其可悲。”他看向郝风楼,郑重其事地道:“本王也交了你这个朋友,若是有空,不防来河南看看本王,你若是不来,本王少不得要写长信来与你绝交。”

    昨天晚上只睡了三个小时,清早六点lwen2.lwen2更新,然后出门处理事情,下午三点回来,然后又急忙码字lwen2.lwen2更新,实在太累了,去睡一觉,lwen2.lwen2更新迟了,请大家体谅一下。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六章:做大事

    大军开拔回京,郝风楼的差事依旧是保护女眷,只是这一次,却和大汉将军们一同保护徐皇后。

    徐皇后的车驾由三军拱卫,郝风楼带着曾建等人则落在后队,悠悠闲闲,倒也自在。

    沿途歇息的时候,有公公过来道:“娘娘请郝千户去说话。”

    郝风楼不敢怠慢,连忙去了。

    天气有些冷,徐皇后披着带帽兜的貂毛风衣,在沿途的官驿亭子里和几个女眷说话,郝风楼踏步上前,躬身道:“娘娘有何吩咐。”

    徐皇后莞尔一笑,道:“有这么一件事。”

    她说话时慢条斯理,抚了抚前额被风吹乱的一缕发丝,显得格外的雍容华贵,看着郝风楼道:“徐夫人想吃梅子,你去取来。”

    郝风楼一时为难,心里说,我是亲军,是锦衣卫啊,怎么感觉一下子成了太监似的。

    徐皇后见他脸色颇有些凝滞,含笑道:“和你说笑的,叫你来是有话和你说。”她使了个眼色,身边的宦官退避几步,徐皇后淡淡地道:“昨夜赵王和你说了什么”

    郝风楼道:“赵王说想就藩。”

    徐皇后叹了口气道:“难怪,他今儿一早就失魂落魄的。陛下要下诏立太子了吧立了太子也好,把事情定下来,无论立的是谁,总好过把皇子们都吊着的好。储君不明,这不是好事。”

    站在徐皇后的立场来说,无论是立谁为太子都是好事儿,毕竟太子和汉王争锋相对,做母亲的总是不忍骨肉相残,现在把地位定下来,反而是好事。

    郝风楼道:“娘娘圣明。”

    徐皇后撇撇嘴。道:“汉王那儿,想来心里难受得很,本宫知道他,他自幼便争强好胜,一向不服他的兄长,你有闲劝劝他吧。”

    郝风楼应下。

    徐皇后在亭中走了几步,沉吟道:“汉王其实就藩也好。好啦,你去吧。”

    郝风楼乖乖地回到他的后队,心里不由苦笑,他知道。这些人都将自己当作了传声筒,一些不方便说的话都指望着自己去转达。徐皇后希望汉王就藩,这是因为她不愿意诸子再起争斗,每一个孩子都是她的心头肉,为了避免悲剧。徐皇后宁愿汉王去云南藩地。

    郝风楼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随着大队继续启程。不过他心里自知大局已定。汉王至少在暂时是绝没有染指东宫的机会了,得到了皇帝和皇后支持的太子,很快就会站稳脚跟。

    紫金山距离京师不远,众人护送陛下入宫,便各自散去。

    郝风楼回到家中,郝母也是乏了。自去休息不提。至于父亲郝政,这几日都是闭门读书,郝风楼有些感觉,这位父亲有点魔症。近来似乎在谋划什么。

    他索性也悠闲自在了一天,随即当值去了。

    卫中下了条子来,是指挥使大人亲书的手令,责令各千户所整顿,措辞严厉。

    其实这也是情理之中,陛下在紫金山遇刺,这个节骨眼上,几乎所有暴力衙门如今都在整顿,据说五军都督府那儿更加轰轰烈烈,毕竟那开城侯就在五军都督府公干,那儿现在已炸开了锅,狠狠的革除了一些冗员,所有的都督府官员也被叫到都督们面前训斥一番。

    好在锦衣卫毕竟事不关己,虽然是雷声大,可还不至于如此,大家做做样子而已。

    南镇府司那儿倒是闹得不可开交,南镇府司镇抚亲自召集了各千户去训话。郝风楼就是其中之一,按照锦衣卫的规矩,都指挥使下辖南北镇府司,拥有同知佥事等佐官,而锦衣卫之下的南北镇府司各有镇抚一员,专门负责司中常务,镇抚的地位在锦衣卫核心中或许不起眼,可是对各所千户却很有威慑。

    镇抚大人姓江,单名一个成字。江镇抚一如既往的一副铁面判官的模样,这也是锦衣卫里的常态,南镇府司的镇抚都是阎王,北镇府司的镇抚却总是如沐春风,各自的职责不同,摆出来的面孔自然也是不同。

    江成扫视了在座众人一眼,随即沉眉道:“郝千户为何没来”

    内东城副千户朱建连忙出来道:“大人,郝千户有要事在身,不能聆听大人提训,因此特命卑下前来,还望大人恕罪。”

    这位朱副千户也是倒霉,伤势刚好一点就被郝风楼拿来做挡箭牌,但凡是千户,谁都不愿来南镇府司,因为一旦找去,十有都不是好事,朱建感觉自己没法活了,可是千户大人有命,他能怎么说

    朱建很明显感觉到江成的脸色很不好。

    南镇府司是极具威信的衙门,召大家来说话,本就是示威,让下头这些千户们识相一点,结果人家只打发一个副千户来,若是人人效仿,将来还怎么服众

    江成确实大怒,不过没有表现出来,因为据说郝风楼新近立了功,此时当然也不能指着鼻子去骂,只是淡淡一笑道:“哦,既然如此,那么就说正事吧。”

    这位江镇抚翻动嘴皮子,开始说起近来卫中的一些现象,最后大加训斥,说得差不多了,江镇抚突然插了一句话:“近查,有锦衣卫不司本职,竟然与商贾为伍,这还是锦衣卫吗锦衣卫的本份是什么这件事,南镇府司还要彻查,还有,都指挥使大人的意思是要裁撤一些冗员,这件事,大家也要有所准备。”

    大家吓得不敢做声,裁撤冗员,都指挥使大人没说过啊,可话说回来,这确实是南镇府司掌管的事,八成是扯了虎皮来做大旗,可是看这意思,似乎要真枪实干了。

    朱建觉得江镇抚的话有些刺耳,可是他本就是出气筒,只得耐心地听着。

    郝风楼确实是要事要办,倒不是想要怠慢江镇抚,因为此刻他的值房里,荆国公主朱智凌正背着手在四处张望。

    “你就在这里办公”

    郝风楼给她斟了茶,道:“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朱智凌嫣然一笑,道:“你既不是龙,也不是仙,却总爱装神弄鬼。”

    郝风楼举手投降,道:“请喝茶。”

    朱智凌端茶抿了一口,道:“我不懂吃茶,不过你这茶有些味道。”

    郝风楼骄傲地道:“这是自然,此乃宫中贡茶”说完才自觉失言,毕竟来路不明,连忙尴尬地道:“我们还是说正事吧。”

    朱智凌没有追究,坐下,脸色也拉了下来:“清早的时候,陛下召我入宫,有了些交代,想不到开城侯这件事牵涉到了建文,踏破铁鞋无觅处,我四处打探,原以为他已出海,或是藏匿于深山之中,想不到他竟如此猖狂。”

    郝风楼纠正道:“是不是建文还没有定论。只是不知陛下对开城侯的事有没有追查”

    朱智凌道:“追查过了,那个自杀的太监平时和什么人有过接触,开城侯府上近来有什么人走动,这些事都已详查清楚,并没有什么蛛丝马迹。不过倒是有一件事可以确认,宫里还有他们的人,否则他们不可能相互联络起来,不可能没有丝毫的痕迹,甚至此事干系着宫里的大人物,可是具体是谁,一时也不好说。”

    郝风楼颌首点头道:“这些事一时也查不出,陛下还有其他吩咐,想必你也知道了,我现在是神武卫千户,你是副千户,可是这神武卫如何筹建,我们还得拿出个办法。”

    朱智凌嫣然一笑道:“从前总是我一人来担当这件事,现在有你帮衬就好多了。这神武卫陛下语焉不详,只是说筹建,可是在我看来,我手头也有一些人手,何必要多此一举。”

    郝风楼摇头道:“这就是陛下圣明的地方,想要追查这件事没有这么简单,京师里的人,谁能信得过,又有谁信不过,大家都不清楚。说的再难听一些,就算是你的人,你能保证,其实里头是否混杂了建文的人况且,要追查这件事必须要有专才,一是要完全信得过,其二就是能随时用得上。”

    朱智凌颌首点头:“只是”

    郝风楼压压手道:“我晓得你不深谙这样的事,所以我大致拿出了点章程。这第一,暂时不要招募太多人,有五十人就足够,其二,还得有一批专门的人才作为后勤之用,这其三,就是如何掩藏身份,做到绝对保密。先是第一条吧,我们要招募什么样的人。”

    朱智凌认真细听。

    便听郝风楼继续道:“我们要招募的首要条件便是身家背景没有问题,无父无母,无亲无故,没有妻儿,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他们完全信得过。”

    朱智凌蹙眉道:“太监”

    郝风楼苦笑道:“孤儿。”

    第一章送到。昨天太累,今天起了个大早,连忙码字lwen2.lwen2更新,希望手上还有lwen2.lwen2月票的支持一点,昨天的lwen2.lwen2月票真的少得可怜。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七章:筑城

    对神武卫,郝风楼颇为热心,甚至于千户所的事都丢给了周芳,自己每日和朱智凌腻在一起。

    对他来说,神武卫既然是地下组织,首先就必须有个据点,而这个据点最重要的是足够隐秘,郝风楼骑着马,在南京附近兜了几个圈子,最后将目标锁定在紫金山西麓。

    那里距离南京城不远,不过小半时辰的距离,再加上因为靠着皇陵,所以平素无人轻易在附近走动,至于土地,倒是不需购买,宫里直接以赐田庄的名义将附近十里的土地赐给了郝家。

    京师的勋贵,大大小小都有自己的田庄,郝家也赐了不少,食邑三百户,只是南京城附近的田亩有定数,早在太祖时期就已分封了个七八,到了如今靖难功臣们个个嗷嗷待哺,不得已之下,宫里给予的赏赐大为缩水,本是食邑千户的公爵,能赐个三四千来亩地就算不错,至于郝家这样的伯爵就更加寒碜了,到现在都还没动静。

    而如今终于赐田了,许多功勋们一看,立即眼红了,因为许多人都还没赐田呢,有了爵位却不能收租子,单靠一点俸禄,实在为难。

    可是见郝家突然赐田,虽然不少人眼红耳热,但再一打听,原来赐的田庄竟是在紫金山那儿,那些跃跃欲试想要哭穷的人一下子消停了。

    傻子都明白,这紫金山不是什么好地儿,离京师确实近,可是土地并不肥沃,山林太多,没什么收益。

    甚至有人窃窃私语,这个郝风楼看来也不如流传的那样简在帝心。否则陛下好给不给,偏偏给郝家这样的地,若是真正看重,少不得要赐一块江宁县的地才是。

    这些闲言碎语没有败坏郝风楼的兴致,他和朱智凌一大清早赶到了地界,这里杂草丛生,附近倒是有一些农户,不过很是稀少,其中一部分区域属于禁区,好在也没什么人卫戍。兵马司的人太懒,三两个月也不见来一趟,至于禁卫主要卫戍的地点是皇陵,离这儿有十几里地之远。

    那些农户自然还是要留下,用来掩人耳目也好。耕种出来缴纳的粮食也可囤积。

    至于宅子,郝风楼也早有准备。专门设计了一个类似于回字形的四合院建筑。里头三重都可派人防守,院墙一定要高,还得有角楼,让人日夜盯梢,防止外人靠近。

    里头建屋舍沙地,就以养护院的名义征募一批人手。人员招募还有教练,暂时不急,先加紧把房子建起来,当然。与其说它是宅子,不如说是城堡,因为这城堡是在山中,北靠一处湖泊,地势较高,想要上去,必须经过索道,只要守住索道,便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这样的地势对隐藏机密和防守固然是有极大的好处,不过缺点也很明显,就是建造起来颇费功夫,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而郝风楼很是干脆,钱财方面,他倒是有足够的预算,毕竟东华门那儿,一月的平安钱已高达近三万,随着这些日子的发展,整个内东城纷纷效仿,除去三成入宫,两成分发下去,其余的五成都可以挪出来。只是人力就不容易了,必须让地方征募劳役,让人采石开路,这一点对郝风楼倒是容易,他决心去找姚广孝。

    鸡鸣寺里,姚广孝对郝风楼的突然造访显得并不吃惊,他微微一笑,叫了小沙弥上茶,道:“你的来意,为师早就知道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嘛,你的神武卫现在如何了”

    郝风楼汗颜,这皇帝老子对自己郑重其事的说什么切记保密,决不可让人知道,结果自己却是跑去告诉了姚广孝。

    不过话又说回来,姚广孝乃是天子第一智囊,许多事,朱棣不会隐瞒,毕竟姚广孝知道的秘密太多太多,不差这么一件。朱棣没有杀人灭口,自然是因为对姚广孝完全信得过。

    郝风楼苦笑道:“学生就是为这神武卫来的。”

    姚广孝笑道:“豆腐你带了吗”

    郝风楼连忙提出一块荷叶扎的水豆腐出来,道:“小小意思。”

    姚广孝点点头,道:“先吃茶吧。”

    郝风楼抿了抿茶,道:“师傅,学生有点麻烦,这神武卫要建起来就必须保密,要保密就得有必要的措施,学生打算将这神武卫建在山中,可是要大兴土木,没有名目可不成,还请师傅给些方便。”

    姚广孝道:“你继续说。”

    郝风楼道:“是这样的,师傅可以以请陛下在学生的封地里建一座寺庙的名义上书,只要陛下恩准,朝廷就有名义在那儿大兴土木,让各县征集民夫,开山采石。”

    姚广孝道:“你是想以建寺庙的名义来给你自己建个堡子做掩护”

    郝风楼颌首点头,道:“就是这个意思,反正师傅是自己人,有空也可以去那儿闲住。”

    姚广孝皱眉道:“这样的话,只怕太旷日持久了吧这堡子要建起来没有三两年也是不成的。”

    郝风楼眼睛一眨道:“陛下那边自然晓得咱们师徒的意思,只要师傅把奏书递上去,陛下肯花功夫,多征募民夫,动用个数千的人手,再加上学生知道在皇陵那儿还有不少剩余的石料堆积,连采石的功夫都可省下,半年不用就可搭建起堡垒来。”

    姚广孝看着郝风楼,道:“你倒是想得周到,既拿为师来当挡箭牌,又拿皇上来替你掩人耳目,连石料你都惦记。”

    郝风楼苦笑道:“学生不过是为陛下办事而已,陛下都说了要彻底消灭建文没有这么简单,若是连这点本钱都不下,如何捉住建文”

    对朱棣的支持力度,郝风楼很有信心,因为根据诸多野史记载,郑和七下西洋很有可能就是寻找建文的踪迹,朱棣在搜寻建文方面几乎可以无限的提供任何人力物力,这七下西洋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足以支持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而郝风楼不过是希望在山上建一处堡垒而已,而且非常明确的是用来招募人手进行操练,并且作为大本营之用,这方面,朱棣那边绝无问题。

    而师傅的作用其实就是掩人耳目,这是机密,当然不能向人四处宣扬,而姚广孝恰巧是个和尚,皇帝为和尚修建寺庙简直就他娘的是天经地义的事,历朝历代,不知多少皇帝给和尚道士们在山中建庙,简直就是家常便饭的事。

    姚广孝苦笑摇头道:“郝风楼,你这是动师傅的棺材本啊,你可知道,今日若是师傅上书,往后就再没机会建庙了。”

    这倒是实情,建庙的机会只有一次,这一次若是用掉,下一次总不能还厚着脸皮说还要建一处,而现在要建的压根就不是庙,更像是个半军事的设施,以后姚广孝多半得老老实实的呆在鸡鸣寺。

    郝风楼道:“师傅大恩大德,学生懂得。”

    姚广孝苦笑道:“也罢,谁叫你求上门来了。不过,好徒儿啊,师傅的后半辈子,你可要负责啊。”

    郝风楼泪流满面,差点哽咽道:“师傅,我会对你负责的。”

    姚广孝道:“要不要立个字据”

    郝风楼想要喷血,却强笑道:“不用了,我们师徒之间不必如此庸俗。”

    姚广孝道:“还是立一个比较好,省得到时候卷了铺盖去你家住没有什么依仗,为师难免会有不安。”

    郝风楼差点有了内伤,憋红着脸,好不容易吐出一个字:“好。”

    姚广孝飞快的拿来了笔墨,刷刷几下:“兹有爱徒郝风楼,深受恩师教诲,以及好处若干,报恩之心,虽万死亦不足矣,情愿供奉恩师,供其吃喝”

    想必是腹稿早就打好了,所以姚广孝写得极快,几下功夫,墨迹未干的一份保证书就在郝风楼的面前,郝风楼愤愤然的画押,姚广孝喜滋滋的收了,才道:“好徒弟啊,这鸡鸣寺,为师早就住不惯了,佛门清净地方太清静了也不好,为师虽然心向佛祖,可是受不了这里的臭和尚,佛在为师心中,在哪里修行也是一样,为师下月就搬去你家罢,你需向令尊令堂提早打好招呼,收拾一个别院来,再请几个沙弥伺候为师就好了,为师这个人没什么挑剔,不过为师偶尔也会沾荤腥,可终究还是佛门子弟,总不能每日如此,所以少不得得请几个做斋菜的大厨,为师就晓得南京的望月楼倒是有个姓周的掌得一手好斋菜,可以请他去,还有”

    郝风楼怒视道:“师傅,还是先写奏书为好。”

    姚广孝淡淡一笑道:“不要气急败坏嘛,为师这就写。”

    昨天更得晚更得也不多,老虎多少心中感到抱歉,所以今天老虎很自觉的以最快的速度码好第二章,第三章也会很快码好给大家看的。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八章:大事大办

    一封奏书,飞快报入宫中。

    奏书先是落在了郑和手里,郑和一看奏书,立即打起了十二万分的精神。

    其他的奏书,倒还不劳动郑和花费什么心思,偏偏这奏书,乃是恩师姚广孝所书,郑和是个老实巴交的人,在对恩师的态度上,显然有着和郝风楼不一样的理解,郝风楼是把恩师当夜壶,能用就用,不能用时便忘了。而郑和显然是把恩师当爹,现在他爹的奏书,自然不能简慢。

    通政司那里,也摸透了这位内官监大太监的心思,所以但凡有姚广孝的奏书,都会先送来这位当红太监手里。

    郑和飞快赶到了暖阁寻到了朱棣,笑吟吟的道:“陛下,姚先生有奏书来。”

    朱棣这几日还算平静,虽然依旧在心烦汉王,汉王听到了风声,入宫几次,口里虽然没有说立太子,可是旁敲侧击,他的心思,朱棣却是看的一清二楚,对于这个冥顽不灵的儿子,朱棣只得耐心安抚了一下,可是他的耐心毕竟也是有限。

    听说姚广孝有奏书来,朱棣挑挑眉,倒是心情好了一些,命郑和将奏书递来,低头看了一眼,随即陷入沉吟,淡淡道:“姚先生要修庙要修庙倒是容易,不过为何要修在郝家的封地上,虽说郝风楼是他的弟子,可是这也于理不合。唔,你拿地图来。”

    朱棣喜欢地图,这或许是他靖难的习惯,几乎许多地方的地图,他都有lwen2.lwen2收藏,等做了皇帝,更是命人测绘了许多地图随时进用。过不多时,一幅详尽的南京地图就摆在了朱棣的案头上,朱棣按着奏书中的地方寻到了地图上的位置,喃喃道:“这是虎头山,这儿是前湖,这是梅花谷”

    朱棣愣了一下,或许别人看不出来,可是只要看到这地图,再根据姚广孝所需建庙的位置,他立即明白。姚广孝所选的地点,简直就是一处天然的军事要塞,庙的一侧乃是前湖,后侧是一处山谷,而这处山谷恰好又只有一条通道。经过这条通道有一座山峰,想要登山。必须经过索道。可以说,这简直是一处缩小版的蜀地,汉中便是蜀地的门户,而所谓的汉中门户,位置就是这座寺庙的选址,再加上靠着一处湖水。这湖平时可以随时封锁,同时也为运输提供了便利,假若朱棣要在南京寻找一处搭建堡垒的要塞,多半也会选择这里。

    “姚先生要在这里建庙。有什么用意”朱棣不是傻子,寺庙虽然都喜欢建在人迹罕见处,以便僧侣们修行,可是也会考虑风景等其他因素,而姚先生的主要考虑,显然是军事用途,以朱棣对姚先生的了解,断然不是建庙这么简单。

    朱棣眯着眼沉吟片刻,随即想到了郝风楼的一份秘密奏书,这份奏书是事关神武卫筹建的章程,许多地方都很谨慎,很合朱棣的心思,郝风楼好似提及过,希望建立一处据点,以供神武卫之用,毕竟神武卫是一个衙门,衙门就需要有文书,有人员配置,还有诸多相关的设置,可是要保证机密,在南京城里是万不可行,即便是其他地方,照样也不可能做到绝对保密。现在思量起来,朱棣顿时悟出了点门道,他不由笑道:“这师徒二人在唱双簧呢。”

    想了想,朱棣道:“请工部尚书觐见。”

    对这件事,朱棣很上心,在神武卫上头,朱棣倒是舍得,因为朱棣急于要去除自己最大的心病,他甚至思虑过,假若建文当真如传言一般逃亡海外,他甚至不惜动用万金,耗费数十万人力,打造舰船千百,出海巡洋。相比之下,神武卫这点要求实在不算。

    另一方面,姚先生开了口,这个面子不但要给,而且绝不能吝啬。朱棣深知自己能有今天,其中半数的功劳,都是这位姚先生,若不是姚广孝劝说自己靖难,要不是靖难时姚广孝不断在身边劝解,给自己足够的信心,朱棣甚至无法想像,自己能走到今天这个地步。

    而姚广孝在朱棣夺得天下之后,却并不在乎高官厚禄,照旧深居简出,这当然可能是姚广孝害怕自己成为第二个刘伯温的缘故,但是还是足够让朱棣有一种亏欠的感觉,欠了他太多,现在人家提出了要求,自然不能简慢。

    朱棣没有拖泥带水,决定雷厉风行。

    小半时辰之后,工部尚书叫宋礼,倒是个颇为实干之人,从前负责水利,颇有声望。而且这位仁兄名字也取得好,宋礼送礼,和另一位大明朝的官员倒是有点异曲同工之妙,另一位仁兄叫宋忠,朱棣靖难的时候,显然没有想到这宋忠和送终二字有关系,所以建文被坑了,这位仁兄果然送了终,还搭上了数万南军。

    可见取名,实在是一门很大的学问,但凡生了儿子,定要将名字反复推敲,假如不小心取了个宋忠,那可就真要小心了,假若是宋礼,那么恭喜你,你的儿子将成为工部尚书,专门负责各种献礼工程,趁机捞点回扣,祖宗三代都折腾不干净。

    宋礼这个家伙倒是颇受朱棣信重,朱棣不喜欢书呆子,偏偏这家伙颇有干才,最擅挖沟,宋礼一到,朱棣没什么客气,笑吟吟的道:“请宋卿坐下说话。”

    宋礼有板有眼的侧坐,这时朱棣便打开了话匣子,道:“今日,姚先生上书,想于紫金山西麓建庙,姚先生为朕立下赫赫功劳,劳苦功高,朕亏欠他良多”

    说到这里,宋礼就明白朱棣的意思了,天子居然说出亏欠良多的话,这其实就意味着接下来的事要大办特办。宋礼的脸色依旧平静,不过心里大致揣摩出了点门道。

    朱棣继续道:“因此,朕决心把这建庙之事,当作头等大事来办,至于选址的地方,朕到时候会颁出旨意,不过既然要建,自然不能平常视之,所需的劳役和建材,却少不得要工部这边费心。”

    宋礼道:“只是不知所需民力几何,所需建材多少”

    朱棣淡淡的道:“因为时间仓促,所以朕就以半年为期。又因为所建寺庙地处险峻之地,需要大量人员涉水登山,怕是没有万人,也不能成事。”

    一听到这句话,宋礼不由骇然,征发上万人,皇上,你这是建庙吗这是多大的建筑群怎的好像是筑城一般若是外行人,或许云里雾里,可是宋礼只一听,便晓得这工程量不亚于建筑一处瓮城,甚至规模还要大一些。

    宋礼不由微微皱眉,道:“陛下,若要建庙,倒也无妨,只是已经开春,眼下正是农时,大量征发劳役,难免伤农,能否等一等,等过了些时候”

    朱棣却是摇摇手:“你的心思,朕是知道,不过这是大事,耽误不得,实在不成,可以调遣一些官军帮衬一下,各户除必要的劳力,一些闲散的劳力总还是有的。”

    见朱棣坚持,宋礼倒也不敢多说什么,只好道:“可是开山取石,还要建窑烧砖,种种事情下来,半年时间,怕是不够。”

    朱棣沉吟片刻:“皇陵那里,不是都有现成的吗从那儿去取吧,总而言之,这件事,必须尽快,绝不能耽误。”

    朱棣似乎又想到什么,又补上一句:“朕的这位姚先生,想法异于常人,是个很有趣的人,他虽剃发为僧,却并不守清规戒律,所以行事总有异于常人之举,至于这庙如何个建法,还得多听听他的意见,他说怎么建就怎么建。”

    朱棣这是先打预防针,毕竟这位工部尚书并不好忽悠,先将姚广孝被神经病了再说,如此一来,到时候姚广孝的种种要求提出来,才有合理的解释,否则一个庙修着修着成了一个类似于堡垒的建筑,怕是要教人大跌眼镜。

    宋礼见陛下专门提起此事,倒是留了心,道:“微臣遵旨。”

    朱棣松口气,突然眼眸变得深沉起来:“你的儿子如今在通州为官”

    宋礼道:“是,犬子如今在通州,任通判。”

    朱棣淡淡的道:“调入京师来,进翰林吧。你家父子二人为朝廷效命,朕不能刻薄。”

    宋礼满是惊喜,这进了翰林,可就完全不同了,自朱棣登基之后,大明朝最中枢的地方,就是翰林。他心里立即明白,朱棣如此做,是给自己一个甜头,与其说是重赏,不如说是敲打,你的儿子朕还记着呢,好好办事,若是事情办的不好,今日可以是翰林,明日就可以是阶下囚。

    想到这里,宋礼不由骇然,连忙道:“微臣谢陛下恩典。”心里则是思量,这趟差事,看来真要拼上性命了,如若不然宋礼不敢去想后果。

    第三章送到。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九章:郝风楼的基石

    请求筑城的同时,郝风楼和朱智凌开始东奔西跑,他们的主要目标是牙行。

    大明朝的牙行倒是颇有些像后世的中介所,但凡你有什么需求,牙行总能满足,比如要购买什么货物,需要雇车雇船,当然,牙行也颇具时代印记,其中最大的莫过于贩卖人口。

    无论你想要什么人,男人女人孩子少年甚至嬷嬷,只有想得到,没有买不到。

    南京城的人口买卖主要集中于外城的如意坊,用不了多久,如意坊里的所有人贩便知道,近来有个出手阔绰的少爷和小姐,一掷千金,在大量买人。

    只是让人觉得疑惑的是,他们要买的并非是女婢,而是十五至十八岁的少年,他们要求身高几何,还要求视力好坏,要求身体没有其他疾病,身体连皮肤都要进行检查。

    要求有些苛刻,毕竟寻常人购买男人,一般都是用来干粗活用,谁有心思来管这个。

    那些牙子们一开始还以为这两个买主挑三拣四,是因为想借机压价,可是他们很快发现,只要符合他们要的要求,价钱居然都很好商量,有时候报上个价格上去,人家连想都不想就直接点头同意,而这个价格往往比平常市价高个三成甚至四成。

    如今一来,大家眼睛红了,贩卖人口毕竟不是什么光鲜体面的事,大家之所以混这行,无非就是为了赚钱而已,银子落袋,一切为安,现在有如此赚钱的机会,凭什么不赚

    许多人开始四处寻找这方面的人,甚至还有人特意赶去南直隶辖下八县和杭州去搜寻。郝风楼留下了一个地址,让郝武的儿子郝三在这儿把关,很快,这里便被人踏破了门槛,各色人物纷纷登场,甚至还有人穷疯了,自己要卖自己。

    对那些自己卖自己的,郝三遵照郝风楼的意思,自是拒收,其他符合条件的反正不少。而且大大出乎了郝风楼的预料。虽然天下还算太平,可是卖身为奴的人却依旧不少,短短十几天时间,世面上的青壮收购一空,竟有两三百之多。就这,还是精挑细选。假若再放宽限制。便是五百一千人也不在话下。

    与此同时,郝风楼也买下了一批有技能的人,其中有人能读书写字,有人懂些医术,也有人从前是石匠木匠铁匠等等,这样的人手也是不少。足有两百之多。

    读书写字的人可谓凤毛麟角,不过一些犯了官司远走他乡无处可走的也有几个。懂医术的也大多是如此背景。至于匠人那可就多了,这些人之所以沦落于此,都只有一个原因。那便是逃户。

    太祖皇帝定下了皇册户籍制度,将天下的户籍大致分为三种,即军户民户匠户,匠户在户籍上自成一类﹐必须在官府的手工业局﹑院中服役﹐从事营造﹑纺织﹑炼铁军器﹑工艺品等各种手工业生产﹐由各局﹑院和有关机构直接管理。不允许他们随意脱籍﹐必须世代相袭﹐承当指定的工役。如果不肯入局﹑院服役﹐就要”痛行断罪”。

    后世的匠户其实早没了祖宗的手艺,不过眼下是在明初,匠户们往往都有真材实料,只是被编成匠户之后,不但受官吏管束,

    公子风流第33部分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