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风流第69部分阅读

      公子风流 作者:禁忌书屋

    公子风流第69部分阅读

    动心

    吴雄的地位,也开始巩固起来,从前跟着姓刘的,虽然商贾们对他还算尊敬,可吴雄心里清楚。这些商贾不过是表面上客套而已,大多数人不过是对刘家有着畏惧之心,不敢招惹刘家。而现在,这热络却是真心实意,因为郝家不只是从山民那儿赚取利润,同时也给了他们挣钱的机会。

    几乎吴雄一到,就有许多人前来拉关系,都希望能够提前预定一批货物。而吴雄这边,却是不敢造次,倒不是他的品行好。想要两袖清风,而是因为他是个聪明人,郝大人的实力,他已经亲见,谅山县令对郝大人礼敬有加,能和皇子称兄道弟。手底下又有犀利的火铳队,更是这泸州侯的世子,据说还是什么锦衣卫的佥事,吴雄清楚的认识到,这个人的实力,比之刘健要强大十倍百倍,一旦将来朝廷稳住了安南,那么郝大人将成为这里最有权势的人物。

    一个这样的人物,自己跟着他办事,自然是前途无量,与其去占这点蝇头小利,最后被郝大人察觉,到时新帐旧账一起算了,沦落到刘健那般的下场。还不如踏踏实实给郝大人办事,让郝大人意识到自己是他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将来才是前程似锦,甚至于自己的家人,也能跟着沾光。

    从前跟着刘健,他再如何,也不过是个贱民,因为吴雄的父辈,是从广西逃到这里来的逃户,而现如今,他已经可是堂而皇之的与许多显赫人物谈笑风生了。

    这边正热闹,而官道那边,却是一队队骑士拥簇着一辆车驾呼啸而过。

    这里距离官道其实并不远,毕竟这是市集,需要贩运货物,自是紧挨着官道更为便利。所有人看到这些陌生的人马朝着侯府方向去,吴雄心生疑窦,他朝一个正与他攀谈的商贾拱拱手:“老兄,吴某人有事在身,先告辞。”

    吴雄觉得事有蹊跷,反正市集里的事,已经步入正轨,自己离开一时半刻,也没什么大碍,于是直接骑了马,也朝侯府那边去了。

    吴雄快马加鞭,等到回到侯府的时候,已是发现这里早已围了个水泄不通,几个熟悉的人乖乖跪在大门,无数的侍卫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人人都如标枪一般。

    整个侯府,一改往日的热闹,变得静谧起来。

    吴雄心里咯噔一下,莫不是出事了

    他突然发现自己挺倒霉的,突然有了更好的前途,巴上了更了不起的人物,可是看这样子,却仿佛是有人来捉拿郝大人一般。

    他只得硬着头皮上前,很快便被一个侍卫拦住,有人用北直隶的官话大喝:“尔是何人,这里不得靠近,速速退去。”

    吴雄忙道:“小人小人是侯府里的,是来给郝大人回话。”

    这侍卫态度温和了一些,随即道:“圣驾到了,不得惊扰,你退到一边,有什么事,待会儿再求见,否则惊扰了圣驾,你也吃罪不起。既是郝大人的人,却也好说。”

    吴雄呆住了圣驾

    谅山是个极小极小的地方,莫说是圣驾,便是知府,也不是什么人都能见到,至于知府之上,还有布政使,布政使之上有多少高官,吴雄便不知道了,可是圣驾是什么,他却是知道,皇帝,大明天子,居然来了这个地方,居然还特意到了侯府,瞧那侍卫的态度,似乎天子与郝风楼,似乎关系还不错。

    这郝大人,到底是什么人。

    吴雄差点两腿一软,要跪了。

    当年跟着刘健,他还自觉的自己算是一个人物,可是现在,他突然发现自己真是狗屁都不如,这位郝大人,才是真正的人物。

    他不敢多嘴,即便是他牙尖嘴利,现在也不敢造次,乖乖的站在一旁候着,大气不敢出,心里已乱成了麻。

    朱棣抵达之后,并没有让人去传报,当无数人跪倒在地,他只是压压手,朝他们笑笑,道:“赵王和郝风楼在哪里,引朕去看看,不必多礼,也不必去通报。”

    众人自是不敢去通报,有人领着心情愉快的朱棣到了一处厅里。

    厅子里头,郝风楼和朱高燧二人坐着,下头是几个工长,郝风楼一边吃茶,一边吩咐:“不必急着继续招募工徒,先把这一批工徒带熟练了再说,眼下虽是紧俏,这么多的订单,便是生产个数月也生产不完,可是质量才是关键,宁可慢一点,先把这批人带出来,再招募更多的人。否则坏了名声,反而是得不偿失了。还有,吴雄那边,倡议咱们纺织,说是山民们现在伐木和卖皮货,有了些余钱,有了钱,就想给女人扯几匹布,这其中,也有不少好处,那安南有的是棉花,可是许多人,都是自己织布,这布的样式不但差,而且还浪费人力。就说山民吧,那些个山民,都是女人织布,男人打猎或者耕种,可是现在不同了,因为要伐木,男人从早忙到天黑,许多活计,就落在了女人们的肩上,他们不但要洗衣做饭,还需要去给男人们送饭,甚至还需要养一些鸡鸭,带着孩子,哪里有功夫织布咱们若是能纺织,生产出布匹,而山民们又有点余钱,肯定能销售一空,因此你们木匠坊那边,得抽调出一些人,先试试弄出织布机来,安南的织布技艺,也是不错的,至于大明的织机,也还能将就,不过咱们不能讲究,到时候我会让人将天下乃至于各国的织机都送来,你们呢,则是专门让一些人研究改进一下,织布的事也不急,磨刀不误砍柴工。”

    郝风楼说罢,又继续道:“现如今,盘桓在谅山的商贾已经越来越多,大家当然清楚,他们是奔着咱们的农具工具还有红木的家具来的,以后呢,这些人只会越来越多,以我的预计,到时候谅山境内的大小商贾,怕是不会下于数百,这么多人,肯定还要带着伙计来,不但要伙计,还得有人押运货物,得有帐房算账,这些人数,只怕不下万人,这么多人,都在市集那边,总要吃喝,总要住宿,所以市集那儿,你们这些石匠却得打起精神了,本大人打算,将市集修缮一下,造个几百栋石屋出来,这些屋子,不但要用来走仓库,还得用来做客栈,做酒肆茶肆,因此,市集要扩大,要好好规划一下,到时候这些房子,都可以租售出去,吸引别人来做买卖才是硬道理,这件事,交给杨希去办,杨希,你从前在造作局里做过工长,这事儿,你得抓紧,需要多少匠人和工徒,多少银钱,自管报上来。”

    第一章送到,含泪求月票,距离这个月还有2天,有月票的,投一张吧。

    第二百六十九章:君臣奏谈

    郝风楼交代起事情来,倒是颇像絮絮叨叨的怨妇,而且又恰逢到了更年期,从大到小,事无巨细。

    尤其是铜山集的事,他显得颇为上心,交代得最是详尽。

    其实郝风楼这样做也是未雨绸缪,眼下慕名而来的商贾越来越多,将来家具和铁器的产量也会越来越大,等到安南平定,这谅山甚至可能会成为大明与安南占城真腊等国的陆上通道。

    既然最重要的是商业要道,又是铁器布匹家具的产地,将来盘桓于此的商贾有多少,可想而知。

    几百上千,这都是郝风楼最为保守的估计,这么个鸟不拉屎的地方突然容纳这么多商贾,而商贾们既然来了,肯定要带押货的护卫,要带马夫,要带大车骡子马匹伙计帐房,因此,这几百上千的商贾背后却是数万的人力。

    在这种情况之下,必须未雨绸缪,立即着手眼下最急需的问题,这么多人要吃住,要娱乐,这些其实也是生意,他们的货物也不可能立即带走,肯定还要暂时存储一些时日,那么货仓客栈酒肆,甚至于青楼赌坊都成了铜山集的必要设施,现在建起来,将来再租售出去,不但能挣银子,也能缓解将来商贾们的所需。

    郝风楼正说得口沫横飞,却不妨有人道:“有些意思,不过朕的义子满脑子生意经,却大是不妥,假若传出去,岂不是给朕抹黑”

    说话之间。朱棣已是龙行虎步地背着手踱步进来。

    厅中顿时安静了,这些个工长一个个面露惊讶之色。一时之间竟不知如何面对。

    终于有人反应过来,两腿一软,拜倒在地:“草民见过皇帝陛下”

    “吾皇万岁”

    对这些反应,朱棣显得有几分厌恶,挥挥手道:“起来。都下去罢。朕走到哪里都是这些虚礼,万岁朕能享年八十便已足够,至于万岁之人,朕从未见过。”

    工长们如蒙大赦,连忙退下。

    倒是郝风楼和朱高燧二人更为震惊,虽然知晓陛下亲征,可还是没有想到陛下竟来得这样的快,更何况。这皇帝突然一下子就蹦到了他们的面前,实在让他们有些受不了。

    因此二人反倒是最后反应过来的人,郝风楼和朱高燧连忙站起,朝朱棣行礼道:“见过父皇,父皇驾到,有失远迎,实在万死。”

    朱棣瞪他们一眼,显然今日的心情格外的好。并不以为意,只是笑道:“不说这些,都坐下。”

    朱棣当仁不让。已是大剌剌地坐在了郝风楼刚才所坐的椅上,郝风楼只好陪在末座,笑呵呵地道:“早就听到消息说是父皇亲征,儿臣和赵王殿下皆是大受鼓舞,可是不曾想到父皇竟来得这么早。”

    朱棣正色道:“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方才朕听你交代事情。虽然显得小家子气,事必躬亲,可是颇有几分经国济世的样子,怎么,郝风楼,你竟做起了买卖又是卖农具工具和家具,又是要纺织,哈朕的左膀右臂刚刚以一当十,剿灭了叛军的义子,摇身一变又成了商贾吗”

    郝风楼微微笑道:“其实儿臣是在平叛。”

    朱棣不禁愕然,他不由失笑道:“你这家伙又在胡说,这做买卖也是平叛”

    郝风楼正色道:“正是,所谓仓禀足而知仪礼,谅山这地方素来偏僻,表面上户册上的人口不多,却有诸多土人,山中的人口竟是不下十万人,此次民变,与其说是被叛军挑唆,其实根子的问题还是这些人生计艰难。”

    “因此,想要这谅山稳定,不再隔三差五的被乱臣贼子妖言惑众,暗中裹挟。唯一的法子就是解决他们的民生。只是这么多人单靠朝廷拨发钱粮却是不够,因此儿臣便想到了这个自力更生的办法。”

    郝风楼的话是有所保留的,他打着安置山民的旗号,真实的目的却是为了郝家的买卖,当然,这是共赢的事,无论是郝家还是山民,双方都没有吃亏,只是郝风楼却只说了一半,留了一半,只说了山民们会得到的好处,却决口不会提郝家从中的受益,毕竟这是山高皇帝远的地方,郝家在这里大发其财,将来也没人关注。

    朱棣显然来了兴趣,他因为今日的心情格外的好,所以很有耐心,对郝风楼更加刮目相看,便想听听郝风楼这平叛的方子是什么。

    郝风楼继续道:“儿臣在这谅山了解了民情之后便意识到带兵平叛只是治标,而让山民们有饭吃有衣穿则是治本,只要他们一年辛劳下来能有口热腾腾的饭吃,有蔽体的衣服,有谁会想着来反朝廷,又有谁会攻击官府儿臣想来想去便想到了一个法子,就比如这家具,儿臣让山民们在山中伐木,儿臣再用钱财或者一些山民所需的东西与他们进行交换,他们伐木获得了布匹铁器甚至是粮食,而儿臣则得到了木头,这些木头当然不能烂在儿臣的手里,毕竟儿臣的布匹和铁器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于是儿臣便将这些木头加工起来,招募工匠,将它们打制成家具,这些家具打制之后命人拿去兜售,换来银钱,于是,山民们伐木有了饭吃,儿臣拿东西和他们交换也没有吃亏,而商贾们拿着家具四处兜售,亦是得了好处,无论是谁都是皆大欢喜。”

    “只是这么多山民,单单让他们伐木却也不成;为此,儿臣还打算将来让他们种植棉花,他们种植棉花之后,儿臣收购,再加工为布匹。至于这大山深处的矿产丰富,儿臣还可以让他们去找矿,儿臣用来锻造农具。总而言之,儿臣所做的,就是让山民们有了事做,人有了事就不会多想,当他们伐木种棉挖矿就能填饱肚子,就能给女人们添置新衣,那么任谁来挑唆,他们也绝不肯从逆造反的。所以儿臣此举表面上虽是生意,实则却是国计民生,谅山乃是朝廷进入安南的门户,这谅山关更是重要的粮道,朝廷想要控制安南,这谅山的稳定尤为重要。况且父皇隆恩浩荡,敕儿臣父子这谅山封地,儿臣父子岂敢对这里的混乱无动于衷因此,稳定谅山,儿臣责无旁贷,父皇若只是误以为儿臣行那商贾之事,儿臣心里觉得有些冤枉。”

    朱棣见郝风楼满脸委屈的样子,不由笑了。

    郝风楼把话说得很透,而且确实很有道理,谁要是有事做,还能填饱肚子,谁吃了没事会去造反尤其是郝风楼方才点到谅山这门户的重要,使朱棣也意识到谅山稳定确实关系重大,他颌首点头道:“不错,倒是朕误解了你,你说得很有道理,既然如此,那么就放开手脚来干吧,这是你们郝家的地方,朕不会横加干涉,一切都由着你们。”

    朱棣顿了顿,又笑道:“朕坐了这么久,为何没有茶上来”

    朱棣已经渐渐喜欢上吃茶了,此时,郝风楼却是不由尴尬的笑了,连忙吩咐人去斟茶。

    至于朱高燧,倒是趁着这个时间和朱棣说了一些话,父子久别,免不了要绘声绘色的说一下近况,朱高燧笑呵呵地道:“父皇,儿臣在这儿倒是还好,有郝风楼在,日子也过得去”

    朱棣颌首点头道:“你确实该跟着你这皇弟好好学一学,他年纪虽比你小一些,可是处事却比你沉稳,他既有经国济世之才,又是武功赫赫,跟着他对你极有好处,这一趟,朕没有失望,本来朕很后悔,后悔敕命郝风楼来这安南,也后悔让你跟着一起来,可是现在朕反而觉得这一次没有做错,这一趟不但大大磨砺了郝风楼,也让你增长了见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们两个,一个忠实,一个无邪,都没有让朕失望。当年太祖的时候,命朕去北平,那时候北平就像谅山一样,虽然不是蛮荒之地,却也偏远,关外不是看不到尽头的荒野,就是杀不过来的强盗,关内呢,是一群桀骜不驯的丘八,一群目无尊长的恶徒。当时朕的心里也是不服啊,朕是天潢贵胄,怎么会到这种地方来朕天生就该享受富贵,太祖将朕打发到那儿,实在和刺配差不多。可是后来,朕才意识到朕若是不去北平,朕这一辈子都是庸庸碌碌的皇子,朕每日除了混吃等死,又能做什么人都是磨砺出来的,就好像璞玉一样,即便这璞玉再好,不经每日摩挲也没有价值,朕不愿看你和郝风楼无所作为,你们一个是朕的嫡子,一个是朕的义子,朕希望你们能做一些事,即便不能创什么伟业,可是至少也能利国利民,为朕守社稷,为这边镇开太平。”

    第二章送到。

    老虎需要大家支持

    其实最近老虎真的遇到了很多事情,有些时候没办法两更,老虎也很是抱歉,但是老虎能三更的时候,老虎是坚持三更的。

    最近这些事情让老虎更知道,人活着真的不容易,大家估计也有这个感觉,所以要对自己好点,但是在这个前提下,人更要实实在在地活着,要有所作为,要做一个有责任的人,所以自老虎写书以来,老虎一直将写书视为自己的事业。

    老虎看重订阅,看重推荐,也看重月票,这些都是老虎事业的底蕴,在这份事业上,老虎能养家活力,能找到成就感,能对自己的生活说,我没有荒废人生宝贵的时间。

    前段日子,老虎生了一场大病;前些天,一个亲人过世了;前两天,老虎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车祸。所以老虎很有资格地对大家说,珍惜生命,也珍惜我们眼前所拥有的一切,若大家觉得老虎说得对,就请支持老虎一把,还有不到三天,这个月就结束,月票榜太激烈了,老虎是真的需要大家帮一把

    如果您觉得网不错就多多分享本站谢谢各位读者的支持

    ,

    第二百七十章:魄力无边

    茶水端了下来,好在这茶水乃是郑和亲自冲泡,这里人多眼杂,天子要喝的东西,郑和自然不敢假手于人。

    朱棣轻饮一口,都不免叫一声好茶。

    他突然想起什么,问郝风楼道:“这穷乡僻岭之地怎会有如此好茶,是你从京师中带来的”

    郝风楼道:“乃是从叛军那儿缴获来的。”他语焉不详,只说叛军,断然不敢提是从刘健这儿弄来的,否则接下来就要和朱棣研究一下刘健的家财问题了。

    朱棣并没有深究,只是冷笑道:“他们不知贪占了朕多少的东西,若非御使冒死弹劾,朕现在还蒙在鼓里,这些人实在可恶,事泄之后便立即造反,枉朕还委托他们重任。”

    见朱棣大怒,郝风楼和朱高燧都没有说话。

    朱棣的脸sè渐渐缓和下来,旋即道:“不过却也是无妨,出了事就把事情压下去即是,朕接到了从安南来的奏报,说是叛军汹汹,勾结安南内部的叛臣一起造反,是了,那个安南清化的豪族黎利本来已降了大明,张辅命他坐镇清化,谁知这厮不知好歹,此次趁机裹挟数万安南人与原副将陈勤让狼狈为jiān,肆虐安南”

    朱棣所说的情况,郝风楼也知道一些,那御使被杀之后,安南大乱,涉及到了贪墨的将领一不做二不休,立即在各地开始举起了叛旗,而这支叛军的首领就是副将陈勤让,陈勤让也是功勋之后,此次南征,本为游击,此后张辅接替了朱能成为征夷将军,陈勤让便升为了副将,成为了征南大军中最重要的第三号人物。

    而现在,他这一反,叛军立即开始突袭蒙在鼓里的其他各镇明军,明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再加上陈勤让勾结了从前已经屈服的安南军马,最后聚众十余万,声势浩大,明军散落于安南各地,一开始又被打懵,根本无从反击,甚至彼此不能兼顾,在陈勤王和安南人黎利的煽动之下,明军处处挨打,再加上各地的交通要道被他们占据,明军只能依靠有限的几个据点,龟缩其中。

    可以说,假若朝廷不立即派出援军,那些龟缩在城中分散于各地的明军用不了多久就会彻底崩溃。

    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就在于粮草,各处据点的粮草储存不多,绝对熬不过这个冬天,可是外头又都是漫山遍野的叛军,走又走不得,守又守不住,进退两难。

    郝风楼沉吟道:“父皇既已经到了,想来这些叛军”

    不等他说完,朱棣已是摇摇手,愠怒道:“这些讨喜的话就不必说了,朕确实是到了,可是带来的不过是区区三千jing骑,广西都指挥使这边倒是聚集了万余军马,不过皆是老弱,只凭这点兵马,想要驰援各处,只怕不易。”

    郝风楼不由微愣,他想不到朱棣居然是个光杆司令,三千jing骑固然是不错,可也只是不错而已,毕竟人数太少,安南多丛林,骑兵根本施展不开。至于那广西都指挥使聚集的万余老弱残兵,那就更是笑话了,壮壮声势可以,拿去打顺风仗也还行,可是一旦陷入鏖战,天知道能坚持多久。

    郝风楼不由急了,他本来等着的,就是朝廷的援兵,自己的父亲还陷入了叛军的围困,原指望援军一到,摧枯拉朽,叛军覆灭,老父自然也就能安然无恙,可是谁晓得朱棣来得实在匆忙,而眼下单凭这点兵马,只怕

    郝风楼不由道:“父皇,我方兵少,而叛军却是势大,为今之计却不知父皇有何打算”

    朱棣深深地看了郝风楼一眼,道:“朕倒是有打算,不过你先说说看,你有什么打算”

    郝风楼咬了咬牙,道:“父皇既有主张,儿臣的一些主意不过是个笑话,可是”郝风楼知道自己有私心,却还是忍不住说道:“张辅张将军被困迈州,外头据说有梁两万叛军聚集,父皇何不如以这有限的兵力发兵迈州,先解迈州之围,待与张将军会师之后再图大计。”

    朱棣神sè凛然,却忍不住瞪了郝风楼一眼:“郝风楼,朕若是没记错,在奏书里曾有禀奏,说是你的父亲也在迈州吧”

    朱棣直接点破,让郝风楼的私心毕露,郝风楼顿时汗颜,只得道:“儿臣万死。”

    朱棣却是叹口气,摆摆手道:“你言重了,你这么做虽有私心,可是朕却是知道你这也是孝心,假若太祖皇帝被困迈州,朕也会这样提议,朕还知道假如被困在迈州的是朕,想来你也会来救。不过朕却不能答应你,你很聪明,想来并不是蠢人,既然如此,那么就必定知道迈州附近到处都是叛军,一旦我们前去迈州,叛军必定各路驰援,到了那时,极有可能迈州拿不下,反而将自己陷入困境。”

    朱棣道:“慈不掌兵,你要记住这句话,朕之所以告诉你这四个字,便是要告诉你,一旦上了战场,你的手底下便握着数千数万人的xing命,你的任何一个念头都可以让他们生让他们死,所以带兵之人既要有义,也要无情,有义之人才会爱兵如子,将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看待,不到万不得已时,断然不会将他们推到险境。所谓无情,即所谓绝不能被自己的私念蒙蔽了自己的脑袋,兵者国之大事也,岂可心怀私念”

    郝风楼惭愧地道:“微臣知错了。”虽是这样想,心里却不免焦急,道理谁都懂,他自己也清楚自己这样做确实不太厚道,自己凭什么葬送这么多人的xing命去救自己的父亲。

    朱棣脸sè一正,接着道:“不过朕也有一个法子,朕要命赵王率三千jing骑上万步卒兵发升龙。”

    这升龙乃是安南从前的国都,只是胡氏篡位之后,将国都从升龙移到清化,因此在安南,升龙便是东都,而清化则是西都。

    攻打清化,确实是如意算盘,一方面,沐晟被围困在那里,据说他的手头上还有数千兵马,而且升龙乃是安南陈氏的龙兴之地,陈氏在那里得到了普遍的支持,那里的绝大多数人都将胡氏视为叛党,既然支持陈氏,那么自会支持明军。

    只要拿下了升龙,明军便立即可以积蓄力量,站稳脚跟,再企图与叛军决战。

    可是朱棣的这个部署却同时让郝风楼身躯一震,随后,他和朱高燧面面相觑。因为事情远不是这样的简单,表面上是攻打升龙,可是郝风楼却是知道,朱棣的意图不是如此。

    将三千jing骑和万余兵马悉数调走,那么就等于是朱棣决定和郝风楼留在谅山。

    那些叛军不可能没有耳目,甚至于在谅山的某些商贾,只怕可能就有叛军的探子。假若叛军得知了此事,他们会怎么做

    叛军若是救援升龙,这似乎还好,可是即便是打退了赵王朱高燧的兵马,又能如何明军有数百万之多,击退了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今ri是数万大军,明ri可能压境的就是数十万,到了那时,叛军能胜几次

    那么,朱棣却给了叛军们一个一劳永逸解决掉这个问题的办法,任由朱高燧袭升龙,却是聚集兵马,强袭谅山。

    只要俘获了大明皇帝,叛军就有了一切本钱,自此之后,他们将主宰安南,甚至借此不断地对大明敲诈勒索。

    这确实是一个最佳的办法,任何叛军只要动了这个念头,就绝不可能放弃。

    而朱棣的目的也是如此,他用自己来吸引叛军主力,让叛军集结兵马在谅山决战,与此同时,给其他被压在各地的明军一个喘息的机会,朱高燧到时再杀个回马枪,在谅山彻底将叛军歼灭。

    这个办法十分冒险,当然,好处也是极大,一方面可以以逸待劳,等待叛军主动上门。同时,战争的地点也不是安南境内,毕竟在安南,这些叛军乃是地头蛇,一旦深入,危险极大。当然,还有一个极大的优势,就是一旦是叛军上门,那么战场就不是叛军能够决定的了,假若在一个开阔的地方,明军的铁骑就有了用武之地。

    郝风楼此时只能无言以对,方才眼前这个家伙还在说什么不可冒险,可是转眼之间就要冒一个天大的风险了。

    堂堂大明天子来做鱼饵,这放在历朝历代绝对是惊世骇俗,郝风楼很难想象有哪个皇帝有这样的胆魄,可是偏偏朱棣居然说得出口,而且看他的样子似乎已经打定了主意。

    第三章送到,再次求月票,感谢大家,老虎会努力,会加油,绝不含糊,还有两天多的时间,看着月票排行榜,老虎感觉压力很大,同学们若是有票,请支持老虎一把,老虎万分感谢。未完待续。

    第二百七十一章:豪气干云

    皇上的这个主意让郝风楼老半天回不过神来。

    兵行险招,这固然是没有错,尤其是眼下这种情况,不冒险绝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稳住安南。

    只是朱棣的方法实在过于大胆,甚至到了疯狂的地步。

    郝风楼猛地想起某一个战例,即是历史上正德皇帝对小王子之战,正德采取的办法也是如此,利用自己做饵,吸引鞑靼人,随即令各路驰援进行决战。

    而朱棣显然比他的这个子孙更加疯狂,因为赵王将带走所有的兵马,留下的只有三百个火铳手,还有一部分的老弱病残。

    地点就是谅山关。

    在谅山关,这一千不到的人,将吸引所有的叛军,此后,赵王将带兵杀个回马枪,谅山关适合火铳手们固守,而关外则是一片平原,在那里,三千铁骑可以发挥最大的作用。

    可问题就在于,谅山关能不能守住,能不能等来援军,如果守不住呢

    郝风楼虽然依仗着火铳手们确实打过几次胜仗,甚至几次都是以弱胜强,以一当十,可并不代表他的自信心已经膨胀到面对数万军马,三百人还能谨守关隘。

    一旦有失,则一切都完了。

    郝风楼忍不住道:“父皇,此举大为不妥,儿臣以为”

    朱棣却是微微一笑,直截了当地打断他:“怎么,你怕了””

    郝风楼道:“微臣并不怕,只是”

    “你还是怕了”朱棣不为所动,淡淡地道:“朕只想问你,你和三百个火铳手能保朕无忧吗”

    “这”面对朱棣咄咄逼人的目光,郝风楼陡然发现朱棣的眼眸深处竟是掠过几丝狂热,这个素来爱冒险的皇帝,此时又回到了他酷爱的沙场,就如一群阿三在夜里看到了独行的女子,郝风楼苦笑道:“若是父皇执意如此,儿臣愿赴汤蹈火。”

    他娘的,拼了

    郝风楼的内心深处亦是被勾起了一丝渴望,人活在世上,总是要冒险,若是连冒险都不敢,还妄称什么丈夫,自己的老父还困在迈州,天知道什么时候,迈州要失守,这个时候只有陪着皇上疯一次才有机会。

    “好”朱棣大笑,旋即看向朱高燧道:“燧儿以为如何”

    朱高燧虽是愣头青,却也晓得此事的厉害,他的脑门上惊出冷汗,可是看郝风楼应承下来,最后亦是只得苦笑道:“儿臣也愿赴汤蹈火。”

    朱棣笑道:“妙极了,我们父子三人同心同德,定要将这些乱臣贼子杀个片甲不留。”

    郝风楼的心中并没有太多的豪迈,他的心里,此时忍不住在不断地计算,最后道:“父皇,不知广西都指挥使或是禄州府那边可储存有火药吗儿臣急需大量火药,否则儿臣和三百将士将很难坚守。”

    朱棣道:“前些时ri,谅山民变,粮道中断,大量的粮秣和军械火药都留在禄州,这火药虽没有千斤,可七八百斤却是有的。”

    郝风楼算了算,谅山这里倒也有百来斤火药,却是足够了,他松了口气,道:“时间紧迫,儿臣需要去交代一些事,父皇,告辞。”

    说了就要去做,眼下郝风楼也顾不了这么多了,雷厉风行才最是紧要。

    朱棣倒是很欣赏郝风楼这家伙的态度,点点头道:“你去吧。”

    郝风楼从厅中出来,长长地呼了口气,他自己都想不通为何会脑子一热答应下来。可是如今已经回不了头了,假若朱棣的战略能够实现,那么他不但在谅山是一桩功劳,这一次又是奇功一件。假若出了岔子,那么朱棣完了,自己也完了。

    他尽量使自己不要去想那些乱七八糟的事,出来便叫道:“来人,来人,把高炉的几个工长,还有那吴雄也一并叫来,要快”

    话音落下,有人急急忙忙的去了。

    郝风楼捡在小厅里召见了这些人。吴雄来得算是最早,一听到郝风楼吩咐,便忙不迭地来了,此时见到郝风楼,脸上带着敬若神明的神sè,乖乖地行了礼。

    郝风楼朝他点头道:“铜山集那边的买卖做得如何”

    吴雄答道:“回大人的话,侯府的东西,商贾们趋之若鹜,不少人都在争抢,只要工坊这边能生产出来,就不愁销路。”

    郝风楼颌首点头,突然道:“吴雄,本官可以信任你吗”

    这突如其来的问话让吴雄瞬时呆了一下,他毫不迟疑地拜倒在地道:“大人,小人从前确实跟过刘健没有错,从前也确实助纣为虐,做过不少伤天害理的事,可是小人并非是丧尽天良之辈,从前的时候,小人不过是想混口饱饭,现如今承蒙大人不弃,给小人这天大的机会,小人心里已是铭记在心,大人的恩德,小人肝脑涂地粉身碎骨,亦难报万一。假若大人有什么吩咐,小人愿为大人赴汤蹈火。”

    郝风楼差点没一口气没咽下,方才自己当着朱棣的面说要赴汤蹈火,现在这家伙似乎是在山寨自己的台词。

    郝风楼沉吟片刻,才道:“好,本官就信你一次,此事事关重大,只要办得好,将来本官必定赏你一个前程。闲话少说,你立即去与山民联络,让各寨的山民,每寨挑出一两个人来,记住,是每寨一两个人,这些人首先要孔武有力,其次就是要忠厚老实,我要两百个人,明白了吗人带来之后交给本官的火铳队,到时他们自会对这些壮丁进行cāo练,告诉各寨,出了人的寨子,往后和咱们侯府交易都有优惠,来给本官效命的壮丁,每月不但有口粮,还有银饷发放,每人每月饷银二两。人带来之后送到侯府这边来,时间不多,你立即去办。”

    吴雄看得出,郝风楼对这件事似乎颇为急迫,因此不敢啰嗦和迟疑,连忙道:“小人这便去。”

    紧接着,几个工长到了。郝风楼并不急着吩咐,只是让他们等一等。随即提起笔,摊开一张白纸,在纸上挥毫,最后画出一张草图来,交给他们,道:“照着这个样子,把东西制出来,制成之后让本官看看,若是可以,大家就都将手头的事放一放,全力制造这个东西,不多说了,去办吧。”

    事情全部吩咐下去,郝风楼又亲自赶去火铳队的校场,叫来几个百户,告诉他们,过不了多久便会有两百个新丁来,让他们负责cāo练几天。

    几天时间或许不足,不过眼下也只能如此。

    郝风楼并不觉得轻松,又回朱棣那儿去复命,此时已到了正午,侯府里已做好了饭菜,朱棣显得兴致勃勃,吃着这家常的野味,一点都没有把即将到来的鏖战放在心上,胃口大开地吃了一顿,酒足饭饱之后笑呵呵地道:“这谅山看来是个好地方,朕就喜欢这样的地方,在南京已经生厌了,若是让朕一辈子呆在那个金丝雀的笼子里,朕非要疯了不可,你有好运气,你不是朕,朕现在有些后悔了,做皇帝没什么好,不好啊。”

    郝风楼笑吟吟地道:“父皇是天下万民维系一身,压力确实重了一些,不过父皇若是喜欢,在这里多待一些时ri也好。”

    朱棣摇摇头道:“朕倒也想,可是这世上的事,哪里能一切都顺着朕的心意。都说做了皇帝便可随心所yu,现在看来却都是胡说八道。”说罢,

    公子风流第69部分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