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7

      快穿之女配范儿 作者:南梁北冠

    分卷阅读57

    快穿之女配范儿 作者:南梁北冠

    分卷阅读57

    全是胡说八道!

    他是爱新觉罗玄烨,世祖皇帝之子,太宗皇帝之孙,八岁登基,天纵英明,擒鳌拜,平三藩,收台湾,征葛尔丹,桩桩件件,皆是旷世之举,试问古往今来之帝王,文治武功,有谁能有他相比?只有他,才是这天下的主人!

    本来,不过据有云贵之地而已,难道他会怕吗?真正值得重视的,是他们手里有手铳,还有虎蹲炮和臼炮!

    他快步走回案前,拿起笔来,却仍是举棋不定,到底要不要召戴梓回来呢?

    第41章 清穿女的混战11

    “云南民生如此凋敝, 云贵总督的官邸倒是豪奢。”朱琳一面大步往前走着,一面转头跟嬿婉说笑。

    她的衣着依然整洁干净, 头发梳得一丝不乱,但仔细一看, 眼下一片青黑。

    嬿婉说:“过去吴三桂和洪承畴都曾在这里暂驻过, 所以修整得仔细些,”她关切地说,“朱书记,你好好睡一觉吧,精神好了, 才能更好地投入工作嘛!”

    其实她也不轻松, 最近都是白天黑夜的连轴转,被战后随之而来的一大堆琐碎事务压得直不起腰。

    之前前头还在打仗,中央一直没挪窝, 她是军队的最高统帅,军队和地方上的事务一股脑的由她做主, 后来打得有声有色了,也是流动作战, 今天在这个城市, 明天就要奔到下一个地方,囫囵吞枣似的占地盘, 也不好让中央过来担风险, 直到意外打死了云贵总督,占领了云贵全境, 中央这才喜出望外,决定从那个山沟沟里出来。

    人手不足,整天加班,嬿婉被些鸡毛蒜皮烦得头痛,天天数着日子等着中央过来接手,结果朱琳带着中央的班子一路走,一路主持土改工作,直到现在才到。

    朱琳笑着摇了摇头:“革命工作,只争朝夕,咱们现在事情这么多,任务这么重,你就是把我按在床上,我也是睡不着唷!”

    “书记您是激动得睡不着,还是高兴得睡不着啊?”李红巾快言快语地跟她开玩笑。

    “我是担心得睡不着唷!”朱琳也开起了玩笑,“地盘小的时候,有小的担心,地盘大了,也有大的担心哪。”

    一行人说笑了一会儿,一直安静地跟在后边的云谈也说道:“咱们现在看似实力雄厚,其实也是最弱的时候,一下子囫囵吞枣似的吞下了两个省,以咱们自己的实力,实在是不大能消化得了。”

    此言一出,笑语声立刻就没了,这话切中了他们心底的隐忧。在场的这些人可以说是农工党里最精英的一部分人,云谈能看到的,他们一样能。

    他们习惯性地看向朱琳,想探究她的想法,在接触到她含笑的平静目光后,又纷纷移开目光,只是眉心多了点褶皱。

    过了会儿,李红巾才唏嘘不已,扭头笑道:“真是要多谢谢满清朝廷和康熙老儿呢,要不是他们办事那么慢,我们现在可就不只是头疼这么简单啦!”

    闻听此言,朱琳姐妹两人默契地对视一眼,嘴角也都浮起微笑。

    最近农工党上下忙翻了天,当然不只是为了维持秩序,趁着清廷这个庞然大物还没彻底将枪口对准过来的空档,她们实在抓紧时间做了不少事。

    中国最根本的问题是土地问题,最重要的问题是农民生存问题,除了宋朝以外,历朝历代都抑制兼并,但治标不治本的政策并不能改变王朝走向没落的结果,而在耕地贫瘠的云贵地区,地主的土地兼并是统治者决不能容忍的。

    对此,农工党的选择是彻底抛弃了明清两朝厚待缙绅的政策,提出了“一切权力归农会”的口号。

    农工党的党员在乡间剥夺地主的土地分给贫民,将农民组织起来成立农会,在农民的集会上批判当地的豪强劣绅,将他们在公审后处决,并将大地主们千百年来秘而不宣的夺取他人土地的阴私手段曝光。

    他们的这些所作所为造成了巨大的轰动效果,在城市,在乡下,往日有钱有势的老爷们如丧考妣,勤劳但贫穷的人们迅速地向农工党靠拢,在他们的安排下种地、做工、参军,虽然贫穷并没有立即远去,但所有人的精神面貌都焕然一新。

    “红巾,我让他们写的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写得怎么样了?”朱琳微侧身问道。

    李红巾答道:“刚刚回来,素材还没来得及整合,冯铄他们还在写,就要完稿了。”

    朱琳点点头,又向云谈道:“军队里提干的事儿再快些,军校就要开始招生了,再不弄完,是要耽误入学的。”

    这次打仗,嬿婉深感基层指挥官的素质不够,为了提高军队的整体指挥水平,也是为了培养储备基层军官,几番书信来往之后,她们还是决定办个军校。

    当然,由于目前农工党还与清廷处于战争状态,自然一切从简,这个军校第一期的培训时间预备是八个月,学员从整个社会招收,也会给军队里之前表现优秀的士兵和军官一部分名额。

    云谈看了嬿婉一眼,答应道:“您放心,我回去就先把这事儿给赶出来。”

    ?

    “姓名,年龄,籍贯,事务。”

    在关口,一条绳子拉起,办事员坐在桌子后头,头也不抬地问。

    风尘仆仆的年轻人微低着头,答道:“李绍南,十九,四川人,考军校。”

    他个子不高,面色微黄,看着不像十九岁,倒像二十多岁,但身躯结实,显得十分精干,一双眼睛格外生动,流露出生机勃勃的飞扬神采。

    听到他是来考军校的,办事员立刻变了脸色,笑呵呵地上下打量他一遍,笔下飞快勾画几下,用了印,把身份凭证递给他,还说道:“小伙子有志气,天下正需要你这样的有志青年,好好干!”

    李绍南感激又疑惑地看了他一眼,这才发现这个小小的书吏竟也有些不凡,俊眉朗目不说,站起来显得肩宽背直,身姿挺拔,多半是个练家子。

    他此番来考军校,正是怀着一展胸中抱负的心思,见了如此人物,顿起结交之心,便接过那凭证夹在户籍黄册里,抱拳道:“请教阁下尊姓大名?”

    办事员答道:“我是农工党党员,如果你考进了军校,我们迟早会再见到的。收好身份凭证,别弄丢了。”

    李绍南见他不答,只好拱了拱手走了。

    他一句话也没有说谎,他今年确实只有十九岁,出身川西一个小地主家庭,家里本来也有几百亩良田,父母只有他一个独子。

    他自幼好习武,也喜欢研读兵法,是个不太在意钱财的脾气,父亲想让他继承家里的土地,踏踏实实过日子,他却喜欢三山五湖的到处跑。

    十七岁那年父母相继亡故之后,他葬了父母,结庐守孝两年,因不善经营,家业便渐渐败落了,他也不在意,直到前不久

    分卷阅读57

    -

    分卷阅读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