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6

      民女徐三娘 作者:花不老

    分卷阅读66

    民女徐三娘 作者:花不老

    分卷阅读66

    恪之的一块磨刀石。

    沈靖说得没错,他和俞九儿只是同路人,仅此而已。俞九儿是贤臣、贤后,沈靖也是明君、明主,他们都清楚彼此要什么。

    沈靖洒然而去,留俞九儿一人面对宫内宫外的形势,不可谓不狠,却也是对俞九儿的信任——他信任她。

    这便够了。

    这日早朝归来,沈恪之照例去栖梧宫觐见俞九儿,他的母后,嫡母。

    因为沈恪之前几年忙着在军营历练,平定安王叛乱,便把婚事耽误了,如今虽已十八,却仍未大婚,因此这栖梧宫还是俞九儿住着。

    俞九儿端坐于栖梧宫正殿的主位,看着一身龙袍的沈恪之缓缓向自己走来,却想起那次沈靖出征,被传宾天后,自己也是在栖梧宫召见众妃,让丽嫔带着沈恪之。

    那时沈恪之只得八岁,却称她为“皇后”,又聪明又果断,一双眼睛更是像极了沈靖。

    “儿臣给母后请安。”

    一道清亮的声音把俞九儿拉回现实,眼前一身明黄色的身影,是沈恪之,却绝非十年前的沈恪之。如今的沈恪之早已长成,剑眉星目,像一把刚刚出鞘的利剑,不出则已,出则必见血。

    不知这把利剑,将染上谁的凄艳血花。

    许久没听到俞九儿回话,沈恪之微微抬头看向俞九儿,只见俞九儿双眸微动,却不知想起了何事,自顾自的出神。

    他清了清嗓子,再次道:“儿臣给母后请安,母后可还安好?”

    这声“母后”终是将俞九儿从十年前叫了回来,她一回神,便挂上了亲切却又疏远的笑容,起身扶起沈恪之,柔声道:“我身体好得很,只是劳驾你每日来。”

    沈恪之眼眸不易察觉的一暗,随即也挂上笑,道:“母后身体康健,儿臣每日来尽孝心原是本分,怎好不来?”

    母慈子孝,其乐融融。

    俞九儿回座,沈靖也在下手做了。俞九儿道:“小燕儿,倒茶。”

    从俞九儿身后走出一个十五、六岁,白白净净的小女孩儿,忙的给沈靖倒了茶,怯生生的,低眉顺眼。到完茶,便又回到俞九儿后面站好,眼睛一直盯着脚面,不敢看人。

    细看起来,这个小燕儿眉目确实有些像从前一直跟着俞九儿的小燕儿。

    却终究不是。

    俞九儿笑道:“今儿倒来的晚些,可是早朝有什么事?”

    沈恪之朗然道:“并没有什么大事,小事倒是有那么一桩,怕扰了母后清静,便没有说。”

    句句皆是体谅与关切。

    俞九儿喝了口茶,身子向后一倚,小燕儿便识趣的为她捏肩,这几年俞九儿相貌未有太多变化,身子却是大不如从前,她被小燕儿捏着,舒服得闭上了眼,道:“说吧。”

    沈恪之的目光中露出了失落,只可惜俞九儿却没有见着。

    “今日早朝,商景行请儿臣立后。”

    一句话,却像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俞九儿碧波无痕的心中,难得的刮起了一阵涟漪。

    十三年前,正是商景行直言进谏,她才因多方利益角逐立为皇后;十三年后,又是商景行,再次劝新帝沈恪之立后。

    何其相似。

    沈恪之见俞九儿的脸上竟浮现出了与以往不同的神采,心中一喜,接着道:“待选的有丞相赵昊的妹妹,兵部尚书张德的女儿,以及胡东来的女儿,另外商景行的妹妹也在备选之内。”

    俞九儿已经睁开了眼睛,她看向沈恪之:“商景行真是个直臣,竟不避亲,你怎么看?”

    “母后指的是商景行,还是立后一事?”

    “自然是立后一事。”

    沈恪之直视俞九儿,半晌方道:“儿臣都要,却也都不要。”

    俞九儿来了兴趣:“怎么个都要法?又怎么个都不要法?”

    沈恪之道:“儿臣将此四女都收入后宫,封为妃嫔。至于皇后,儿臣想留给真心喜欢的人——儿臣不想再蹈覆辙。”

    俞九儿知他“不想再蹈覆辙”指的便是沈靖和自己,却也没有丝毫不快,因为沈恪之说的是实话,她和沈靖,确实没有丝毫男女之情。

    而沈靖,也确实负了慧贵妃,甚至负了兰妃。兰妃脾气大,胆子小,却在沈靖远走江湖的那一夜饮鸩自尽,俞九儿蓦地想起初入宫之时,面对一哭二闹三上吊的兰嫔,她说的那番话。

    没想到竟是一语成谶。兰妃没有为大行皇帝殉葬,她殉的,是她单方面的爱情。

    俞九儿笑道:“也好。”

    沈恪之做的自然有百利而无一害,一视同仁,不偏不倚。

    只是不知沈恪之的意中人何时才能出现,但愿不要太久。

    俞九儿的娘家虽然早就倒了,但十年来俞九儿为沈靖出谋划策,运筹帷幄,显然便是一巾帼贤后。虽说后宫不得干政,但出了一个这么没有娘家的贤后,干不干政的,谏官们也就闭了一只眼,连商景行都不例外。

    这十年来,俞九儿的势力也是不能小觑。是以沈恪之才事事都像俞九儿汇报。

    即便他不告诉,也会有人告诉。

    更何况,他想亲自对俞九儿说。

    俞九儿认为她是沈靖留给沈恪之的一把磨刀石,也对也不对。于沈靖来说,的确如此,他利用俞九儿已经成习惯了,更何况在他看来并非利用,仅仅是君对臣的命令。

    于沈恪之,却并非如此。

    他对俞九儿的仰慕,自十年前栖梧宫兵变的那天开始,便从未变过。

    俞九儿是他在人生的前几年里没有见过的女性,睿智、淡然、坚定,甚至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沈靖选择女性的目光。

    只是这些,沈恪之不说,俞九儿也不知道罢了。

    即使沈恪之说了,俞九儿也未必相信。

    她只会以为这又是沈恪之的心机手段,反而会更加防范。

    是以沈恪之不说。

    年复一年,栖梧宫的桃花开了又落,落了再开。岁月无痕,转眼两年已过。

    自俞九儿入宫,已经整整十五年。

    这年正月初一,商景行的妹妹静妃诞下皇长子,俞九儿少见的开心,自从徐三娘走了之后,俞九儿很少再这样真心实意的笑了。

    沈恪之看着欢喜,进静妃为静贵妃,赏赐商家田宅黄金,不出意外地都被商景行回绝,于是这份赏赐便被赐予守卫边关的将士。

    就在新年和孕育皇长子这两件事使整个皇城都喜气洋洋的时候,俞九儿却提出了一个无理的请求:她要将皇长子带回栖梧宫抚养。

    听到这句话时,沈恪之没怎么样,小燕儿却将茶倒得溢出了杯外。

    和两年前同样的场景,一样的栖梧宫,一样的俞九儿和沈恪之。

    这宫里好像总也不会变,人、事,都是如此,当你以为它变了,其实总是似曾相识。

    两年间俞九儿和沈恪之

    分卷阅读66

    -

    分卷阅读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