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64

      清朝经济适用男 作者:邹邹

    分卷阅读264

    清朝经济适用男 作者:邹邹

    分卷阅读264

    怎地床上有个女人——这要是传出去让你知道了—可把我吓得不轻——”

    齐粟娘又笑又啐,“开先一回来,就嚷着怕老婆,现下又这样说,叫别人听见了,只当你娶了个母老虎——”

    陈演在她脸上重重亲了一口,笑道:“怕什么,何图华在皇上面前把你捧到天上去了,一会儿说你中西通达,一会儿又说你妇德馨兰。

    我就算想到皇上面前告你是河东狮,也要皇上信!”

    齐粟娘埋在他怀中大笑,“你收的那得意弟子,日日里对着我叫师母,弯腰拱手,屏声静气,如临大宾的,我都替他累得不行——”

    陈演

    笑,“他就是那性子,和我十七八岁时一模一样。身满旗勋贵,根底儿强后台儿硬。这阵儿我在保定伴驾,皇上和我说起闲话,只抱怨当初我够傻,让他操心。若是当初就能和现在一样老成持重,他也不用着又是指婚又是召你入宫的折腾。”

    齐粟娘咯咯直笑,陈演在她唇上吻了吻,笑道:“睡足了,饿了。”

    齐粟娘笑着披衣下床,叫人送饭进房,侍候陈演吃喝后,掇了汤桶热水,让他泡澡沐浴。齐粟娘一边替他擦背,一面埋怨,“这才一月,身上都能摸着骨头了,北漕河就这样要紧?”

    陈演闭着眼笑道:“黄河改道后,北部险段都在直隶境内,直隶通州地永定河更是不消说。漕上要安稳,少不了要把这些河治住。虽说是巡漕河,免不了把这些河的河工都看了看。”突地睁开眼,握住齐粟娘的手笑道:“这番儿我长了大见识,皇上十多年前曾派人去探过黄河源头,制过河图。我虽听梅先生提起过,却一直没机会看这河图,这一月我天天瞅着河源图,心下许多半知半解的事儿一下就明白了。”

    齐粟娘听他提起黄河源的水图,想起何图华说的黄河冰灾,顿时欢喜道:“竟是已经制了冰图了?若是有这个,山东、河南、直隶境内地水灾总能预先防上一些。”

    陈演一怔,“冰图?”

    齐粟娘呆了呆,知晓是会错了意,只得小心含糊道:“前阵子我在宫里教何图华算学,听他提起黄河冰灾的事儿——”

    陈演却似没有听见,只是凝神沉思,“皇上当初差地是御前三品满旗侍卫去黄河源。我看过舒兰所着《河源记》,他们于河工一道不过稍知皮毛,只记了地形风貌。若是能有谙熟河工之人,沿黄河而上,测得黄河上游封冻,解冻的时日,冰凌地流量实据——”

    齐粟娘反握住陈演的手,“只是我听说,黄河源远在高原之上,地势艰险万分——”

    陈演点了点头,“听说当初差了十多人去,最后只回来三个。况且,河道衙门属官里无人知晓这些西洋测算之法。这回河台大人到黄河曲口来迎驾,黄河河工我不过多说了一句,他地脸色便不大好了。

    他是皇上的宠臣,这时节我不能多话——”说罢,废然一叹,松开齐粟娘的手,从桶中捧起一把热水扑到脸上,又用力抹去水迹,“粟娘,过两日咱们就回扬州去。”

    齐粟娘一呆,又喜又忧,喜的是回去能看看莲香,忧的是齐强在此不知凶吉,低下头在陈演耳朵悄声道:“陈大哥,你说八爷到底能不能做太子?”

    陈演看了看齐粟娘,亦是悄声道:“这事我可把不准。只是我看着,皇上现下为了安太子爷的心,他想干的事儿一件儿都不驳。但这哪里是长久之计?这时节,一个劲儿对付那些爷的门下能有什么用?那些门下若是有用,八爷早就当上太子了。太子爷是立是废全是皇上一句话,这会儿他就该消停些,好好巴结皇上才对。”慢慢道:“皇上原还想叫我再在直隶呆一阵,把通州、天津、保定一带北漕河沿岸各水路都看明白了。我借口江南乡试出榜在即,推了开去,就是觉着太子爷这兆头不好。他被废了一回,还分不清轻重,只顾着结党和八爷对峙,这般下去免不了和八爷一样让皇上忌,我们犯不着呆在天子脚下,卷进这些事里头去。”

    齐粟娘细细琢磨陈演的话,脑中猛地一闪,把澡巾一丢,抱住陈演的脖子,贴在他耳边道:“陈大哥,你这话儿的意思是,便是太子自己行止无差,若是八爷使个法子,叫皇上对太子爷的忠心生了——太子还是会被废掉?”

    陈演叹了口气,“这些爷的事哪里又说得准——咱们还是赶紧回扬州的好。”

    陈演起了身换了衣裳,坐在炕上用饭。齐粟娘出门唤了比儿,教她带着几个媳妇连夜收拾行李,正说着,便见得小连进了内院,走到内室门前,“爷,扬州学政左必蕃大人来了公文。”

    齐粟娘听得陈演唤了小连入内,远远看见公文封套上鲜红的大印和火漆,知晓多半是江南乡试的事儿。外头的公文,她从未碰过,陈演也从未让她看过。但她隐约听陈演提过,这回江南七省的乡试是扬州学政必蕃为主考官。乡试是从童生秀才中选拨举人,各府虽设有学政,位在府台之下,学道上的事却不归府台所辖。

    只是齐粟娘听得左必蕃的名字,觉得有些耳熟,似是当年在高邮五味楼时,高邮知州陈师爷曾向齐强提起过……(

    第二十二章 扬州城的士子们

    州府台的官船出了通州张家湾的渡口,第二日清晨时,眼见得天边浓云密布,风雨欲来,官船下了帆躲进了天津卫的渡口内,却又接到了扬州来的三百里加急公文。

    陈演匆匆看了公文,正唤人开船,漕河上狂风大作,大雨倾盆而下,不能行船。

    大风将天津卫官船码头上的船吹得摇摇晃晃。船里早已掌上灯,齐粟娘站在舱窗边,透过玻璃窗格看着直隶漕河上呼啸的风雨,咋舌道:“这般的大风雨,还好我们没急着开船……”

    陈演坐在书桌边,皱眉看着手中的书信,没有应声,只抬头看着齐粟娘微微一笑,便又低下头。

    齐粟娘看了看他手中的书信,悄悄走到床头,从枕箱里取出描好的竹样,坐到靠桌边灯台下,借着摇晃的烛光,一针一线地绣了起来。

    大雨下个不停,到得晚饭时节,仍是没有停歇的样子。齐粟娘看得比儿站在门口,微一沉吟,摇了摇头,示意她暂不摆饭上来。她看了书桌边的陈演一眼,低下头做自己的绣活。

    待得她把“女”字第一画竹完,已是过了大半个时辰,她收起针竹,走到陈演身边,柔声道:“扬州府的事儿,路上也只能想想,一边吃饭一边想可好?”

    陈演舒开紧锁的眉头,从书桌边站了起来,伸手抱过齐粟娘,笑道:“好。便听夫人地。”

    比儿将饭菜摆了上来,陈演笑着夹了一筷红椒猪头肉,“在京城里呆了两三月,为了充体面这样的菜都不能上桌。也难怪礼没把我当成张伯行张大人一样

    分卷阅读264

    -

    分卷阅读2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