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61

      家养小首辅 作者:假面的盛宴

    分卷阅读261

    家养小首辅 作者:假面的盛宴

    分卷阅读261

    可扬眉吐气的只有那些许人,更多的却是落第之人。

    这些落了第的举子,有的当即就返乡了,有些囊中宽裕的则是留下等着看四月殿试。好不容易进京赶考一次,虽是自己落了第,可不见到新科状元,总感觉像是少了点什么。

    就好像吃饺子没有醋,总觉得差了一味儿。所以很大一部分人是会留下的,等过了四月殿试才会走。

    最近京城里十分热闹,这热闹有考中了的喜悦庆贺,没考中的也不会亏待了自己,而最让大家议论纷纷的则是一件事。

    有流言说这次春闱之所以许多人会落第,俱因有人暗中做了手脚。

    这可不是小事,而是牵扯到科举舞弊的大事。

    尤其人们历来都喜欢过于高估自己,总觉得别人中了,自己没中,是考官瞎了眼,是自己运气不好。总而言之,责任绝对不是在自身,而是在别人。

    且这样的人不在少数。再加上之前便有流言说,王秀和杨广志之所以会落第,俱是因为庄家的买通,让人们更是笃信。虽不敢大声嚷出来,可这消息在私下里却流传得极快。

    人人都在议论这件事,有人相信,有人半信半疑。

    可相信的占多数。这出自于对五大才子能力的笃信,若是一人不中也罢,两人都落了,不是正应了流言里所说,但凡被押注押多的人,大多都落了第。

    无数人去寻找真相,纷纷通过之前对赔率的回忆以及放榜的结果,来进行种种揣测。每天都有人说谁谁谁落了第,而当初押他中的人确实不少。

    可到底是怎么个不少法,谁也说不出具体,反正就是不少。

    而这种不少越来越多,及至汇集成一股惊涛骇浪,席卷了整个京城。

    又是一日清晨,阳光灿烂,春风和煦。

    安静的棋盘大街正走着一个人,此人年纪很轻,穿一身举人服,身形挺拔如竹,步履不疾不徐。

    他一步一步的往前走着,似是闲庭若步。

    这棋盘大街的两侧俱是府部衙署所在,一般平民老百姓是不会到此处来的,可见此人形容相貌,旁人只当他是前来哪个衙署办事,顶多只是侧目一二,并未过多在意。

    且这里并不禁止人前来的,可谁曾想此人竟是一路畅通无阻来到午门前。

    乾清宫,御书房里。

    嘉成帝正在和几位大臣议事,忽然一阵沉闷的鼓声响起了。

    这鼓声极为怪异,乍一听去不显,却是震人心魂,就好像是在人心坎里敲着也似。

    “咚、咚、咚、咚、咚……”

    “这是?”嘉成帝疑惑地抬起头。

    下面数位大臣都是面面相觑,甚至一旁服侍的内侍们也是面面相觑。

    “咚、咚、咚……”

    最后还是嘉成帝想起来了,他从御座上站了起来,望着外面。

    “这是——登闻鼓响了?”

    第142章

    登闻鼓,又名敢谏之鼓,伸冤之鼓。

    始于西晋,盛于唐,其后各朝各代皆设登闻鼓。

    到了宋朝年间,甚至设下登闻鼓院,受理吏民申诉之状。及至前朝,明太祖亲设登闻鼓,并派有专人管理,一但有冤民申诉,皇帝亲自受理,官员如有从中阻拦者,一律重判。

    每朝每代的皇帝设登闻鼓,初衷都是好的,可最终都会流于形式。

    这其中原因太多,宋朝年间甚至发生过老百姓丢了猪,敲响登闻鼓,让皇帝帮其找猪的。可见一斑!

    及至前朝更新庶政,言路大开,又设都察院、六科给事中及通政使司,登闻鼓渐渐为人所淡忘。到大昌建朝以来,那登闻鼓虽还是沿袭前朝设于午门外,却并无专人管理,只是守着午门的禁卫军会定时派人打扫。

    每天从午门进进出出的官员数不胜数,这登闻鼓不过就是个摆设。

    可今日这摆设,却被人敲响了。

    ……

    如今立在午门外的登闻鼓,已经历了数百年的岁月沧桑。原本朱红色的鼓身已经褪色成了深褐色,而鼓皮也从浅黄变成了灰白。可它依旧立在那儿,见证了前朝的灭亡,见证了大昌的建立,见证了历代君王的生与死,也见证了这座百年帝都的风云变幻。

    在那梦里,薛庭儴就像许多官员那样,从没有正式过这面饱受岁月沧桑的大鼓,可他今日看得很仔细。

    他,其实本不想如此的。

    识时务,懂时务,识时务者为俊杰,这句话并不是自我勉励之词,不过是自我安慰之语。

    蝼蚁尚且贪生,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不是聪明,那是蠢。

    这与薛庭儴的理念不合。其实他并不知道现在的自己到底还是不是自己,自打做了那个梦后,他的思想、心性、处事,许多都受到了影响。

    也许之前确实憋屈,可薛庭儴并不以为然,不是有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句话吗?

    可这些想法却在一夕之间通通变了。

    薛庭儴想起了毛八斗李大田担忧的眼神,想起老师紧皱的眉头,想起陈坚欲言又止的愧疚,想起了洪氏的那句连累,还想起了招儿明明担忧不已,却依旧强笑佯装无事的模样……

    他,薛庭儴,出身微寒,不过是个乡下小子。

    拜师于林邈,习得经义。

    于嘉成五年二月,得县试头名案首,后连斩府试、院试案首,为秀才。

    嘉成六年八月,得乡试头名解元,一战成名。无奈适逢祖父过世,归家守孝一载。建族学,立功名旗,光宗耀祖,薛姓一族当之无愧的第一人。嘉成九年二月,遇恩科赴试,本是会元之才,却遭人半路拦截,一夕之间从天到地,还有人想让他死。

    站在这面大鼓前,一瞬间无数的念头从薛庭儴脑海中划过,终于定格在数年前沈三与他的一场对话。

    “这书上,可有你想得到的东西?”

    他是这样答:“功名、利禄、财富、权势。”

    ……

    “一句话就想换一个人,薛案首这买卖做得也太精明了些。”

    “我保这句话可让你沈家之人入阁无忧,且不用和吴家低头。”

    ……

    那时候他踌躇满志,野心勃勃,什么时候竟变得如此胆小如鼠了?

    也许是日子过得太安稳,也许是身边太多的温情存在,让他眷念、不舍。

    薛庭儴想起一句话——

    如果老天不给你路走,你该如何?

    那就把天捅个窟窿出来!

    ……

    他伸手拿起放在架子上的鼓槌。

    这时,有一名禁卫军跑过来,道:“你这举子,到底想做甚?”

    薛庭儴低头看着鼓槌,半晌才抬头看向此人:“你想阻我?”

    随着这句话道出,他气势顿变,若说之前不过是个有些年轻的举子,此时看起来却像……

    这名守宫门的禁军侍卫

    分卷阅读261

    -

    分卷阅读2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