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28

      炮灰奋斗史[清] 作者:玄北

    分卷阅读228

    炮灰奋斗史[清] 作者:玄北

    分卷阅读228

    。你带着那点人去又有什么用?很有可能郑先生没带回来,你自己又搭进去。”

    魏如是脸色有些阴沉,瞪着潘元成质问他,“难道我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郑先生留在美洲,那个地方可是会随时威胁到郑先生的性命。”他气愤的一甩手。

    潘元成放开他,垂下的拳头握紧,他皱着眉头来回走动着,随后回过头来看着他叹了口气。

    “这事我帮你禀报上去,看上面怎么说。当年郑先生在南洋失踪,禛贝勒可是派人寻找了许久,这一次郑先生失踪也是为公,想必上面不会不管。”说着,他拍了拍他的肩,“我理解你的心情,但是你要相信上面,千万不要冲动。”

    魏如是低声道了一声歉,他不该将脾气发到潘元成身上。

    深吸了一口气,魏如是说:“行,那我就等上面的说法。要是上面不愿意研究的话,那您可不要拦着我。”

    潘元成当即说,“放心,保证不拦着你,我还会派一批人帮你。”

    安抚住魏如是后,潘元成当即放飞了三只信鸽,将事情用密文写了。

    信鸽每飞到一个省就会停下,随后就有新的信鸽朝北飞去,这样一路换一路走,不过五天就到达了京城。

    信鸽落在一个窗台前,窗台上立刻伸出一只手将信鸽抱了进去,取下了信鸽腿上的纸卷,随手抓了把碎玉米粒放在信鸽面前,看到纸上面都是密文,便急匆匆的往外走。

    “张总编,过来一个带密文的消息。”

    张绍阳接过后,随手将人打发走。

    他接过密文有些奇怪,谁会用他们报馆发送消息的信鸽来传信息。

    随后从身后拿出一本书,对照着密文翻了一起来。

    等翻译第一句时发现这消息是送给东家的,他立即住了手,将密文卷回原样,然后放到一旁的包里,把包一卷夹在胳膊下就往外走。

    “那个,小刘,回头有一位过来谈广告的客人,你让张廷璐接待一下,我有事出个门儿,得晚点回来。”

    那个叫小刘的正在喂信鸽,听到张绍阳说的话后,站直后说了一声,“好,我会告知张编。”

    张绍阳出了报馆,就直接叫住了报馆外的一辆马车,“去禛贝勒府。”

    “好嘞!”

    到了贝勒府已经是大半个小时后,张绍阳给了点钱,让他在府外等着,回头还要带他回去。

    那车夫好奇的看了看贝勒府的门匾,要知道这位可是从报馆过来的,莫非来贝勒府是有什么新闻要采访?

    就在车夫胡思乱想的时候,张绍阳已经被门房迎了进去,被送到外院。

    敏宁很快出来见他。

    “怎么突然过来了?”要知道除了经常来的林源以外,张绍阳可是很少来府里。

    张绍阳点了点头,恭敬的递上一个小纸卷。

    “东家,这是刚才信鸽送来的密报。”

    一旁的碧影将纸卷接了过去,拿到一旁去翻译。

    敏宁就问他话,“这几日日本来使那边有没有动静?”

    要说京城里哪里消息最灵通,随便问一个人都知道是报馆。自丐帮被孤儿院和养老院一扫而尽以后,消息都被集中到了报馆,可以说哪里有奇闻异事,哪里就有记者。

    就连先前白莲教显露神迹,都被记者忠实的报道了出来,还将整个事件还原。

    比如如何让神像从土里长出来,如何令蚂蚁组成一行字等等。

    这些把戏手段,百姓们也学到手里,时不时整个祥瑞出来,让白莲教大失威信。

    其实这些信息并不是记者报道出来的,而是有看到的百姓记录下来后投给报馆的,为了掩护百姓的安全才会借用记者名义。

    可以说整个京城的百姓对于给报馆投新闻非常热衷,若是选中那可是有报酬的,至少半个月的饭钱是有了。

    “回东家,日本的使者这段时间除了赴两位皇子的约以外,就是宴请一些官员。”

    敏宁沉思起来。

    那几个日本人是三皇子跟八皇子请回来的,敏宁大概知道这两人是什么意思,应该是摸清了日本那边银山所在的地点,这回把人请到大清来,那是准备磨刀霍霍宰猪羊了。

    不过皇帝最近不在京,这事还得等,只有两位皇子时不时的宴请,安抚一下日本来使。

    至于其他在京的皇子都冷眼旁观,虽然搞不懂搞不清老三和老八是想要做什么,但也不会降低身份和倭人打交道。

    只看着老三和老八频频与日本来使接触。

    敏宁和四爷倒是知道那两位有什么打算,不过都按耐不动,只等皇帝回来后才做另一步打算。

    敏宁不认为皇帝现在会派兵攻打日本,特别是众位皇子挣位越来越凶猛的时候,若是出兵攻打日本,完全是为三皇子和八皇子添加资本,皇帝不可能做这种事,最有可能如同当初的台湾一样,慢慢的将日本蚕食。

    “回去后再帮我多看着,记录一下日本人都跟哪些官员接触过。”要是有些官员被拉拢,总得先了解一下。

    她不认为日本那边没有察觉到两位皇子的野心,敢这样光明正大的来大清,看来日本人亡我中原之心就没曾断过,应该是看到可乘之机,如同明朝一样,用倭寇来骚扰沿海。

    敏宁的面色有些冷凝,这才开海禁几年,莫非倭寇又要死灰复燃?

    又想到辽东,敏宁心神一松,那里可是藏着她的秘密武器。

    戴梓这位在后世都大名鼎鼎的火器制造家,前些年因为太耿直,惹怒了皇帝被发配到辽东去。

    大概是被现实伤透了心,郁郁不得志,敏宁派人费尽唇舌才将人说服重新出山。

    辽东可是苦寒之地,因为这两年发展蒙古,不少商船从那边经过,再加上从那一带寻到不少矿脉,才被带得稍微繁荣了一些。

    敏宁就地建了一个大型的火器研究所,就地取当地炼矿,供戴梓来造火器。

    戴梓曾经在火器营做过,更是通过洋人的火炮后,做出了威武将军炮,为此受到了皇帝赏识,可惜他这人只适合做一个研究员,根本不适合从政。转眼就失了圣心,更是黯然退出官场,发配到辽东了。

    这样的人才,敏宁肯定是不会放过的,戴梓对大清的火器了解甚深,对洋人的火器也是了如指掌。

    曾经洋人为了试探大清的虚实,拿出一把枪问皇帝大清有没有?

    皇帝自然不会说没有,还大方的说送十把让对方带回去。

    这事最后也是戴梓挽回了皇帝的面子。

    洋人上贡的枪炮,只要带只见识过无一不能仿制出来,这么一个火器天才,却武器天才却折在官场上,如何不令敏宁感到可惜。

    这两年来戴梓的看守不怎么严了,敏宁才派人悄悄地接触,毕竟戴梓的能力皇帝都知晓,这么一个人材,皇

    分卷阅读228

    -

    分卷阅读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