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74

      炮灰奋斗史[清] 作者:玄北

    分卷阅读474

    炮灰奋斗史[清] 作者:玄北

    分卷阅读474

    但需要谨慎慢慢实行,千万不要急,可当做我大清的百年大业来做。

    朕这段时间坐着火车游,从承德来到了蒙古,又从蒙古去了辽东,再转回盛京。

    火车对于我大清来说,就是连同大江南北的生命线,务必要坚持建下去,不管是十年、二十年、或者是百年,只要将火车连通了整个大江南北,这片土地才算是真正的掌握在我爱新觉罗氏手中……]

    四爷合上了信,他真的没想到太上皇没有安心的呆在木兰围场,而是跑蒙古和辽东绕了一圈。

    木兰围场那边至今没有消息传出来,想必太上皇早已经安排好了。

    揉了揉鼻梁,四爷立刻派粘杆处传下消息,务必让盛京的人保护好太上皇的安全。

    随后,四爷又给太上皇回了信。

    “汗阿玛,多日未见,儿子甚想之,不知您何时去的蒙古,怎么也不告知儿子一声?若是出了什么事,儿子是万死难咎。汗阿玛,银行的事情儿子已经吩咐下去了,绝对不会仓促行事。儿子已经有了长期作战的准备,儿子不行,还有您的孙子,孙子不行还有重孙,儿子已经打算学习愚公精神,让几代人来做这件事。”

    四爷写到这里,停下了笔,思考了一下,随后又继续写下去,“火车一事,确实事关紧要,现如今漕运已经成了顽疾,儿子想若是有了火车,连通南北,就不担心处理漕运,使得运粮一事罢工。不过,火车暂时只有安佳氏有银子建,儿子也知道,火车航线必定不能掌握在一介妇人手中。您也知道国库里没有银子,必然无法一下子拿出大量的钱财,将火车线买回来。所以安佳氏便提出了一个建议,由朝廷拿土地入股,她拿钱来建造,经营权交到她手中,等收回投资的银子以及一部分利息以后才将火车线全部交到朝廷手中。其他城市可招其他商人依此照办,儿子觉得可行,汗阿玛您觉得呢?”

    四爷写完信,等干了之后塞进信封,密封好之后叫来了粘杆处,走暗路将这封信传到盛京去。

    先前四爷还想着跟安佳氏平分火车得到的利润,然而火车轨道招商的消息传出去之后,效果并不明显,当地三人都怕跟朝廷合作,到最后银子收不回来,被朝廷给踢出去。

    也正是因为这个顾忌,敏宁又提出了另一份方案,四爷深思熟虑之后,觉得就是最开始几年官府得不到分成,不过能够尽快的加快商人回笼资金,这对于某些商人来说确实有吸引力。

    经过商谈之后,四爷同意了,眼下在河北做了一个试点,只要河北的铁路造成之后归于商人手中,朝廷不插手,这才能给其他地方做个榜样。

    这不决定刚下,就收到了太上皇的来信。

    四爷不得不在这件事上提了一嘴。

    信传出去之后,四爷又忙碌起来,各个省关于土地普查的结果已经逐渐传进京。

    毕竟土地不会跑,各地量一量,再抽查一下,确认无误之后,便呈报上来。

    然后看到个省得普查结果,四爷很难高兴起来,最小的一个省也隐瞒了小半的土地。

    也就是说朝廷白白少了一半的税收,这怎么能让他高兴起来?

    一年少一半,那十年二十年呢?

    要是这一次不突击普查土地,时间一久,“消失”的土地越来越少。

    这些“消失”的土地去了哪儿?

    四爷自然是心知肚明,绝大部分是被一些读书人给隐藏了起来。

    朝廷给予读书人一部分土地免税,那是给予读书人的特殊待遇,是鼓励天下人读书。

    结果呢,这群人却如同蚂蚁一样啃食了国家的税收,而当地官府收的税少了该怎么办?那只能将重税压在毫无抵挡能力的百姓身上,或许真如安佳氏所说,宽待读书人就是苛责老百姓。

    这些老百姓偏偏要为读书人该承担的责任买单,凭什么?不就是因为朝廷这一项仁政有漏洞,这才使得千百年来一直有人不停的钻这道空子。

    四爷也知道短时间内肯定不能够取消读书人的优待,想了想,还是打算听从安佳氏的意见,大力的推行商人开办童子学院来抵税,等到识字的人多了,达到一定基础,再消除这一项政策。

    到时候读书人真的闹起来,那正好可以从这些识字的人当中挑选一些务实的人,四爷眯了眯眼睛,到时候将这事公布出来,不知道老百姓到底是支持朝廷还是支持这些读书人。

    皇后手中拿着剪刀,剪掉了花枝上多余的叶子,随后插在面前的花瓶上,在她的左手边还摆放着不少花。

    “……四少爷帮着查了,不过万岁爷跟安贵妃的行踪隐秘,他也不敢查的太深,只隐约知道两人出城西去了西边安贵妃的庄子。”

    皇后放下了剪刀,“这件事怎么让五格去办?”她之前不是让人通知让大哥去办了吗?

    皇后与五格是亲姐弟俩,两人都是费扬古的继室所出,所以相比较其他兄弟,两人关系才最亲。

    她之所以让大哥去查这件事,不外乎还了之前大嫂那件事。

    没想到大哥倒是精明,自己不动手,反而哄骗了五格去查。

    皇后听了有些动怒,莫非有的话连乌拉那拉氏都不听了?

    “这件事奴婢倒是知道,听说是四少爷偷偷听到的,想着帮主子的忙,这才去打听。”

    皇后摇了摇头,无奈道:“这小子太冲动了,中计了都不知道。”

    五格比皇后要小许多,可以说刚出生时就是被皇后带大的,后来皇后入了宫,便跟五格分开了。

    也是出了宫才重新联系起来。

    对于弟弟的性子,皇后哪里不知道,他有些冲动,听到她嘱咐的事情,保证冲在最前头。

    “算了,赶紧派人去通知五格,这件事别让他插手。”

    芳菲应下了,然后又问,“万岁爷和安贵妃出宫的事还要查吗?”

    皇后眯了眯眼睛,“查,自然要查,我总觉得事情没那么简。”随后皇后像是想起来什么问,“对了,弘暻跟弘时随同太上皇出去也有好几个月了,来了信没有?”

    芳菲点了点头说,“弘暻阿哥那里不知道,倒是弘时阿哥前段时间传来一封信给齐妃娘娘。”

    皇后点了点头,突然话音一转,又问起另一个人来,“侧殿的贾氏还老实吗?”

    芳菲愣了一下,但是没有想到皇后突然会问起贾女官来,不过她很快反应过来,回答,“贾女官倒是挺安分的,整日里都在整理侧殿的书籍。”长春宫有一个大侧殿,里面摆放着不少书本,那里那一部分都是太上皇存放的,不知道是不是存放太久,太上皇已经忘了这批书。

    皇后搬过来之后发现了这批书,也没有动,平日里只是派人打扫。

    后来,贾氏过来了,皇后身边也没地方安放

    分卷阅读474

    -

    分卷阅读474

    -